賴興俊
詞語,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語言單位?!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三個學段都提到了要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看得見、摸得著的詞語教學,能有效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促進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為寫作打好基礎。那么,如何才能讓詞語訓練有機融入閱讀教學之中,讓詞語教學“落地生根”呢?
一、字理析詞,追溯詞語淵源
引導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教師不僅僅只是引導學生讀懂內(nèi)容,更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去觸摸文章的言語樣式。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引導學生抓住最能體現(xiàn)文章表達形式的那些關鍵詞進行字理分析,就能將閱讀引向深入理解。
如在教學《石榴》第三自然段時,筆者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認為特別生動、有趣的句子,然后進行分析。請看以下教學片段。
生1:我覺得這句話特別有趣:“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币驗檫@里把石榴當作人來寫,寫出它們會笑。
師:是的,石榴像人一樣會笑,多有意思呀!誰也喜歡這句?
生2:我也喜歡。之所以說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是因為石榴熟透而撐破了皮,露出了子兒。
師:是啊,作者真了不起,連用了三個“笑”就把石榴寫活了。帶著你們的感受再讀一讀這句話。
師:同樣是笑,作者為什么先寫笑咧開了嘴,再寫笑破了肚皮?能不能把它們的順序顛倒?
生3:我覺得不能,因為笑破肚皮的石榴比笑得咧開嘴的石榴笑得更厲害。
生4:因為笑得咧開嘴的石榴說明只是成熟得撐開一點皮,笑破肚皮的石榴是非常成熟的,所以要放在后面寫。
師:是的,笑破肚皮的石榴比笑得咧開嘴的石榴更成熟,所以笑的程度更高。這句話里有個詞,它表示程度更深了,找出來了嗎?
師:“甚至”,對的。把它圈起來。這個“甚”是今天的生字,祖先在造字的時候,最早把它寫成這個樣子,上面是個“甘”,下面是把湯匙,表示把甜的東西往嘴里送,真是非常好吃、非常美味。后來就引申為程度越來越深。
在這一片段的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自由談談從文中哪些地方讀到了“趣”,相機引導學生抓住“笑”,體會語言的生動、形象,然后抓住“甚至”這一關鍵詞,對它進行字理分析。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詞語,還關注了文本的言語表達,使閱讀教學錦上添花。
二、想象畫面,豐滿詞語形象
小學生具有形象思維強、想象力豐富的優(yōu)勢。很多時候,一個詞就是一幅畫。那么,如何讓詞語的形象“豐滿”起來呢?在教學中,讓學生借助想象來還原詞語的“本來面目”是一個有效方法。
如在執(zhí)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筆者抓住“飽經(jīng)滄桑”一詞,請學生想一想:那位拉車的飽經(jīng)風霜的臉是一張什么樣的臉?想好了,舉手回答。“這個車夫才三十多歲,可看上去比實際年齡還大一二十歲。他臉色蠟黃,布滿了一道又一道的皺紋,一雙眼睛深深地陷在眼窩中,嘴唇蒼白,沒有一點兒血絲。遠遠看上去,這張枯瘦的臉,像一個霜打的茄子似的……”給黃包車夫畫像,成了本課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又如,在教學《搭石》一課時,筆者以“除了人們走搭石時動作協(xié)調(diào)有序外,你們還從哪里體會到走搭石畫面的美”這個問題為驅(qū)動,將學生引導到對“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學習。在學生理解“人影綽綽”的“綽”的三種意思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是一種怎樣的美,再用朗讀把學生帶進這種美妙的畫面中。
在上述這兩個教學片段中,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結合自己的理解,具體描繪了“飽經(jīng)風霜”“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這三個詞已經(jīng)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每個學生心中活的元素,在學生的心中鮮活起來了。
三、比較辨析,體味詞語精妙
詞語的比較辨析,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準,培養(yǎng)學生推敲詞語的能力。
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都是送別詩,都表達了作者與朋友分別時的戀戀不舍,感人至深。題目中的“之”“使”都有“去、到”的意思,可否替換?了解了時代背景,聯(lián)系上下文,就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同中有異:前者相當于今人所說的“自費旅游”,后者則是今人所說的“公費出差,外出掛職”的意思。到了理解詩句環(huán)節(jié)時,學生還可進一步發(fā)現(xiàn)“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的“下”也有“去、到”的意思,之所以用“下”而不用“上”,是因為揚州在黃鶴樓的東邊,中國的地理走勢是東低西高,江水河水從西向東注入大海,朋友乘船是順流而下,故用“下”。此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西辭”是因為作者和朋友分別地點是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漢市,朋友要去遠在東邊的廣陵(今天的江蘇省揚州市),所以用“西辭”;而《送元二使安西》中作者和好友的分別地點是在今天的陜西省咸陽市,好友元二要去的目的地在西邊,因此用“西出”。這樣,學生也就明白“西辭”與“西出”不能互換的原因了。仔細往下讀還可進一步發(fā)現(xiàn),雖然兩首詩中都有一個“盡”字,但意思完全不同,如果能夠聯(lián)系詩意進行理解,二者的辨析也就迎刃而解了?!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盡”是消失的意思,因為朋友乘船而去,漸行漸遠,直到消失在天邊?!端驮拱参鳌返摹氨M”是“飲完、喝完”的意思,因為朋友出發(fā)前在喝餞行酒,一飲而盡。
四、用心感悟,觸摸詞語溫度
“字詞知冷暖,語言有溫度。”當詞語被作者賦予情感時,每一個詞語都是有溫度的。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避免就詞解詞的現(xiàn)象,為學生創(chuàng)設意味雋永的語境,引領學生斟酌詞語,并且用心靈去感悟詞語的靈性,用智慧的雙手去觸摸詞語的溫度。
如在教學《搭石》一課中的“協(xié)調(diào)有序”一詞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第一次,教師先引讀“前面的——”,學生接著齊讀“抬起腳來”;教師再引讀“后面的——”,學生接著再齊讀“緊跟上去”。第二次,朗讀語速漸快,教師、學生重復第一次的引讀和齊讀內(nèi)容。第三次,朗讀語速更快,教師、學生重復第一次的引讀和齊讀內(nèi)容。教師:“因為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所以就發(fā)出了——”學生:“嗒嗒的聲音。”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這種‘嗒嗒的聲音像什么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輕快的音樂?!薄皼]有人互相踩到腳,也沒有人跌入水中,應該是有人在指揮吧?”教師質(zhì)疑?!皼]有!”部分學生回答說。這時,火候快到了,教師可以小結了:“雖然沒有人指揮,但大家走得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叫做——”此時此刻,學生對“協(xié)調(diào)有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養(yǎng)其根而俟其實”。詞語教學猶如閱讀教學的根,只要教師扎實進行詞語教學,就能訓練學生思維,強化學生語感,豐富學生情感,就能讓學生獲得真切的感受,就能良性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