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巍,王 敏,曹福志,劉海燕,張保隆
(1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放射科 山東 濰坊 260141)
(2 濰坊市婦幼保健院超聲科 山東 濰坊 260141)
第四腦室孔閉塞綜合征(Dandy-Walker 綜合征)又稱Dandy-Walker 畸形,先天性囊腫、纖維帶、纖維網(wǎng)閉塞第四腦室側孔或中間孔,或先天性腦膜感染、小腦異位、腦脊膜膨出阻塞枕大池、顱后窩中線腫瘤導致的不同程度的腦積水[1]。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的早期識別,及時產(chǎn)前診斷的正確處理,對降低Dandy-Walker 綜合征胎兒出生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質(zhì)至關重要。臨床常通過產(chǎn)前超聲檢查、產(chǎn)前胎兒顱腦核磁共振診斷此病,但超聲檢查因受胎位、顱骨聲衰減等因素影響,準確性受到限制[2]。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收集經(jīng)超聲、磁共振聯(lián)合診斷或疑診為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的影像資料并與隨訪結果進行對照分析,分別比較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的磁共振與超聲的診斷準確率,現(xiàn)報道如下。
臨床選擇2018 年1 月—2020 年9 月于濰坊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孕期彩超提示或臨床疑診Dandy-Walker 綜合征的孕婦60 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4 ~37 歲,平均年齡(30.1±1.2)歲;初產(chǎn)婦36 例,經(jīng)產(chǎn)婦24 例;孕周26~36 周,平均孕周(33.4±1.2)周;排除標準:因胎兒體位、運動等因素引發(fā)顱腦核磁共振成像圖像質(zhì)量較差者、精神疾患無法配合者、妊娠合并癥。均為單胎妊娠。全部研究對象均自愿加入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孕婦均同時進行胎兒顱腦超聲及磁共振檢查,超聲檢查方法:使用PHILIPS G4、PHILIPS IU22 等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孕婦取仰臥位,探頭頻率為3.0~5.0 MHz,對胎兒行產(chǎn)科常規(guī)掃查和測量,對診斷或可疑診斷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的病例行多方位掃查;高年資主治醫(yī)師或副主任醫(yī)師診斷,可疑病例由兩位高年資主治醫(yī)師或副主任醫(yī)師共同診斷。MRI 檢查方法:使用GE1.5T 超導磁共振掃描儀,用體部相控陣線圈,以增加圖像的信噪比。檢查前,受檢者簽署知情同意書。檢查時孕婦一般平臥在檢查床上,孕中晚期還可采用左側臥位,以減少子宮對腹盆腔血管的壓迫。利用MRI 檢查技術中的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和快速穩(wěn)態(tài)進動采集(FIESTA)序列、DWI 序列、LAVA 序列對胎兒顱腦分別進行冠狀位、矢狀位及軸位掃描,掃描層厚4 ~5 mm、層間距1.0 mm。FIESTA 序列對于胎兒顱內(nèi)結構層次的觀察比較有優(yōu)勢,尤其矢狀位診斷胎兒Dandy-Walker 畸形、變異型Dandy-Walker 和單純后顱窩池增寬(MCM)具有特征性。MRI 由兩位高年資主治醫(yī)師或副主任醫(yī)師共同閱片,且診斷前均不知超聲結果。
PHILIPS G4、PHILIPS IU22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1.5T 超導磁共振掃描儀。
各腦室和導水管增大顯著;四腦室兩側孔、正中孔均閉鎖或單側閉鎖;小腦蚓部出現(xiàn)兩小腦蚓部或半球部被囊狀物推至上方;四腦室呈憩室樣或囊狀增大。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0 例疑似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中確診25 例,均予以引產(chǎn)終止妊娠,經(jīng)胎兒尸檢證實確診。而其他35 例胎兒均為正常,足月生產(chǎn),隨訪至出生后1 年臨床無任何異常特征,再次予以顱腦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均為正常。全部研究對象進行胎兒顱腦核磁共振檢查準確60 例(100.0%),產(chǎn)前超聲檢查準確24 例(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61,P<0.05)。
附圖1
圖1 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的MRI 影像圖
MRI 平掃:后顱窩顯著擴大,其左側見一巨大囊性信號影與第四腦室相通,且壓迫左側小腦半球。小腦下蚓部及左側小腦半球后部部分缺損,小腦上蚓部受壓向前向上移位,天幕上抬。大腦及腦干實質(zhì)內(nèi)未見異常信號影。腦室系統(tǒng)明顯擴大,腦溝腦池未見明顯增寬。腦中線結構中。
本研究收集經(jīng)超聲、磁共振聯(lián)合診斷或疑診為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的影像資料并與隨訪結果進行對照分析,分別比較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的磁共振與超聲的診斷準確率,結果顯示:60 例疑似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中確診25 例,均予以引產(chǎn)終止妊娠,經(jīng)胎兒尸檢證實確診。而其他35 例胎兒均為正常,足月生產(chǎn),隨訪至出生后1 年臨床無任何異常特征,再次予以顱腦核磁共振檢查,結果均為正常。全部研究對象進行胎兒顱腦核磁共振檢查準確60 例(100.0%),產(chǎn)前超聲檢查準確24 例(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61,P<0.05),與李付廣等[4]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點、先進性是分別對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磁共振與超聲診斷結果的正確率進行對比分析。目前超聲仍是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檢查的首選方法,但分辨率較低,受胎位、顱骨聲衰減等因素影響,對顱內(nèi)結構,尤其小腦觀察不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而MR 無電磁輻射,不受羊水、孕婦體型及胎兒體位影響,可以多角度、多平面、多層面成像,并且無骨性偽影。MRI 用體部相控陣線圈,以增加圖像的信噪比,檢查時孕婦一般平臥在檢查床上,孕中晚期還可采用左側臥位,以減少子宮對腹盆腔血管的壓迫。利用MRI 檢查技術中的單次激發(fā)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快速穩(wěn)態(tài)進動采集(FIESTA)序列、DWI、LAVA 序列對胎兒顱腦分別進行冠狀位、矢狀位及軸位掃描,成像僅需十幾秒至幾十秒,克服了胎動偽影對對圖像質(zhì)量的影響。FIESTA 序列對于胎兒顱內(nèi)結構層次的觀察比較有優(yōu)勢,尤其矢狀位診斷胎兒Dandy-Walker 畸形、變異型Dandy-Walker和單純后顱窩池增寬(MCM)具有特征性,由此可見磁共振檢查是診斷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更好的檢查方法,對于臨床診斷的明確、治療方案的選擇等有很大的參考價值[6]。MRI 無電磁輻射,隨著高場強磁共振安全使用及快速掃描技術的應用,已越來越多地用于產(chǎn)前胎兒無創(chuàng)性檢查,為臨床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jù)。與超聲對比不受胎位、顱骨聲衰減等因素影響,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層面成像,并且無骨性偽影。在胎兒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尤其是顱內(nèi)結構觀察、測量等方面得到廣泛推廣。雖然MRI 可以彌補超聲檢查的局限,為臨床醫(yī)師提供全面準確的解剖信息,但由于成本較高、臨床認識不足等原因,胎兒顱腦MRI 產(chǎn)前檢查仍有待推廣。綜上所述,胎兒Dandy-Walker 綜合征進行胎兒顱腦核磁共振檢查可多角度、多平面、多層面成像,診斷準確性更高,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