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霄羽 黃燕芳
摘要:社會各界對梵蒂岡教皇庇護十二世的爭議從20世紀中期持續(xù)至今。2020年3月2日,梵蒂岡教會提前八年公開了庇護十二世二戰(zhàn)時期的敏感檔案。本文從庇護十二世的歷史爭議切入,梳理分析其二戰(zhàn)時期敏感檔案提前開放的原因——大屠殺幸存者及整個猶太群體撫慰心理創(chuàng)傷、歷史學者和文學作家的不斷呼吁、教會形象建設的需要、檔案開放的國際潮流、社會公眾人權意識增強等;提前開放的現(xiàn)實意義——對歷史有交代、對教會有幫助、對專業(yè)有促進和對社會發(fā)展有意義;最后總結出事件帶給我國的啟示——檔案開放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關鍵詞:梵蒂岡庇 護十二世 檔案 開放
梵蒂岡教皇庇護十二世應對納粹德國大屠殺行為的態(tài)度是學術界長期爭論的話題。二戰(zhàn)期間,時任教皇的庇護十二世對納粹德國的大屠殺行為保持“沉默”態(tài)度,從未公開譴責其針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政策和舉措,這一史實被西方學者稱作“庇護十二世的沉默”。1960年代以來,西方學者對梵蒂岡天主教會以及教皇庇護十二世在大屠殺期間的行為爭論不休并持續(xù)至今。尤其是庇護十二世在二戰(zhàn)時期的“沉默”態(tài)度成為學界爭議的焦點,批判與辯護的聲音同時存在,至今尚無定論。據(jù)近期新聞,梵蒂岡已于2020年3月提前八年開放了庇護十二世二戰(zhàn)時期的敏感檔案,以期解開歷史真相[1]。這引發(fā)了筆者的研究興趣。
從已有文獻看,國內(nèi)主要關注梵蒂岡檔案館的工作動態(tài)和活動,內(nèi)容偏重描述;國外多是新聞報道,尚未出現(xiàn)庇護十二世檔案開放事件的專題成果。由此,筆者針對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開放事件展開研究,以其遭受的歷史爭議作為切入點,梳理分析其執(zhí)教時期敏感檔案提前開放的過程、原因和現(xiàn)實意義,總結對我國的啟示。這即是本文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點。
1939年3月2日,歐金尼奧·帕切利成為梵蒂岡天主教會的新任教皇庇護十二世。他上任之時,歐洲大陸正籠罩在戰(zhàn)爭陰云之下。同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納粹政權當時實施種族清洗政策,大規(guī)模屠殺波蘭精英階層人士。猶太人在二戰(zhàn)初期遭受驅逐與隔離,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進行了大規(guī)模屠殺,種族清洗轉變?yōu)榉N族滅絕。種族屠殺行為持續(xù)至1945年德國戰(zhàn)敗,造成約600萬猶太人死亡。對此,教皇庇護十二世自始至終都保持“沉默”態(tài)度。一些猶太人認為,庇護十二世完全清楚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與屠殺,但他一直拒絕公開譴責納粹暴行。猶太組織甚至一些西方領導人極力勸說、呼吁教皇站出來反對德國納粹的種族滅絕政策。盟國方也要求梵蒂岡教會發(fā)表譴責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滅絕的聲明,但均遭到教皇拒絕,理由是梵蒂岡需要保持嚴格中立[2]。
二戰(zhàn)時期梵蒂岡教會及教皇庇護十二世的沉默態(tài)度和行為表現(xiàn)成為學界爭議的焦點。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后,相關研究日趨豐富,有關庇護十二世的爭議多次成為各國文藝作品演繹的主題,學界爭議持續(xù)至今。美國圣路易斯大學歷史學者喬斯·M·桑切斯(Jose M. San? chez)依據(jù)各類文獻將有關庇護十二世的爭議歸納為“批判教皇”與“為教皇辯護”兩大類[3],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導致庇護十二世的真實面目被“埋沒”在歷史迷霧之中?!芭薪袒省庇^點主張在二戰(zhàn)期間,庇護十二世對納粹德國的暴行表現(xiàn)軟弱,未為受納粹殘酷迫害的天主教徒和猶太人主持正義,因此受到國際輿論的廣泛指責,他一度被后世冠以“希特勒的教皇”之名。一些猶太團體和歷史學家反對梵蒂岡教會在庇護十二世二戰(zhàn)時期全部檔案開放之前為其舉行宣福禮(即天主教會追封過世教皇的一種儀式——筆者注),甚至要求宣福禮推遲直至大屠殺幸存者全部去世之時。另一種觀點來自庇護十二世的捍衛(wèi)者和辯護者,主張其沉默態(tài)度實際上是折中的外交手段。理由是庇護十二世在二戰(zhàn)時期采取秘密的外交手段幫助了數(shù)十萬猶太人逃離虎口。20世紀八九十年代,英國學者瓦爾特·拉克爾所著《駭人聽聞的秘密》一書主張,教皇庇護十二世對納粹暴行保持沉默的背后實則是為拯救猶太人創(chuàng)造條件[4]。
面對社會各界對庇護十二世的歷史爭議,梵蒂岡教會并未保持“沉默”態(tài)度,而是選擇開放、積極的態(tài)度加以應對,并為此進行充足的準備。2019年3月2日,梵蒂岡教會正式對外宣布,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提前開放的日期為2020年3月2日。梵蒂岡宗座檔案館為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前期準備工作長達14年之久。檔案館工作人員對數(shù)百萬份庇護十二世檔案進行整理、編號、登記、編目和數(shù)字化等工作。梵蒂岡宗座檔案館將庇護十二世1939-1958年擔任教皇期間的檔案陸續(xù)開放并全部提供數(shù)字化版本以供利用。研究學者可以前往梵蒂岡宗座檔案館查閱實體檔案,也可以在檔案館網(wǎng)站上查詢檔案的數(shù)字化版本。[5]列入開放范圍的檔案數(shù)量達40萬盒之多,內(nèi)容十分廣泛,包括因參與納粹事件而受到紀律處分的牧師案件記錄、歐洲和北美主要天主教會以外地區(qū)的教會在日本戰(zhàn)爭期間開展的日常教會活動檔案、特蕾莎修女在1950年3月1日致函庇護十二世請求批準她在印度進行宗教活動的第一封信[6],等等。
早在2014年,梵蒂岡時任教皇方濟各對媒體公開表示,教會對教皇敏感檔案采取適時開放的積極態(tài)度[7]。原本按照梵蒂岡教會規(guī)定,教皇檔案的封閉期長達70年。故庇護十二世在任期間檔案的開放時間應為2028年。此次事件中,梵蒂岡提前八年公開了庇護十二世的敏感檔案,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依據(jù)文獻、新聞案例和網(wǎng)絡調(diào)研,提出大屠殺幸存者及整個猶太群體撫慰心理創(chuàng)傷、歷史學者和文學作家的不斷呼吁、教會形象建設的需要、檔案開放的國際潮流、社會公眾人權意識增強等均是推動梵蒂岡教會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原因。
(一)直接動因:大屠殺幸存者及整個猶太群體撫慰心理創(chuàng)傷的需求
大屠殺幸存者多為猶太人,戰(zhàn)后建立的以色列更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大屠殺幸存者和猶太群體在納粹德國的種族滅絕中受到極大傷害。對于從集中營死里逃生的猶太幸存者而言,大屠殺的傷害并未隨著納粹德國的戰(zhàn)敗投降而終止。戰(zhàn)后,世界各地紛紛建立專門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以收集的原始檔案為基礎舉辦各種展覽,目的不僅是讓后人銘記這段歷史,也是為了撫慰大屠殺幸存者及猶太群體所遭受的心理創(chuàng)傷。庇護十二世在二戰(zhàn)期間的沉默態(tài)度和行為成為猶太群體與梵蒂岡教會之間持續(xù)存在且難以釋懷的芥蒂。究竟庇護十二世是“大屠殺的幫兇”還是猶太人的“曲線救助者”?這正是大屠殺幸存者和猶太群體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呼吁梵蒂岡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直接動因,他們希望借助檔案的公開讓庇護十二世的行為真相公之于眾,還原教皇的真實面目。這樣方能撫慰大屠殺幸存者及整個猶太群體的心理創(chuàng)傷。
(二)學界呼吁:歷史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需求
庇護十二世對大屠殺的態(tài)度所引發(fā)的歷史爭議,成為歷史研究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熱點話題。歷史學者和文學作家基于研究和創(chuàng)作的需要,一直呼吁梵蒂岡教會開放庇護十二世的敏感檔案。從1960年代開始,歐美出現(xiàn)了多部以庇護十二世二戰(zhàn)時表現(xiàn)為主題的戲劇和文學作品,如《天主代言人》《庇護十二世秘史》《他的窗口下》等多部作品均將庇護十二世刻畫成親近納粹、對猶太人毫無同情心的角色,甚至將其冠以“希特勒的教皇”的稱謂[8]。盡管文藝創(chuàng)作允許高于生活,但歷史研究必須以原始檔案為基礎方能還原歷史真相和歷史人物的本來面目。為此,學界的呼吁也成為助推梵蒂岡教會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因素之一。
(三)內(nèi)在因素:教會形象建設的需求
近些年,梵蒂岡教會爆出性侵和虐待兒童的丑聞。如2018年9月,德國《明鏡周刊》報道了一份涉及德國天主教會內(nèi)部性侵的調(diào)查報告,1946-2014年間全德27個教區(qū)神職人員的38156份檔案中發(fā)現(xiàn)共有1670名神職人員涉及性侵,受害兒童多達3677名[9]。盡管性侵事件發(fā)生在德國,但梵蒂岡作為天主教會的領導中心,教會發(fā)生的丑聞對教會的整體形象均會造成不良影響。面對歷史爭議和丑聞事件,梵蒂岡天主教會試圖通過公開庇護十二世教皇敏感檔案來揭示歷史真相,重塑教會形象。這也是助推梵蒂岡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內(nèi)在因素。事實證明,2020年7月,梵蒂岡近期公開的庇護十二世檔案揭露了天主教舍恩斯塔特(Schonstatt)運動的創(chuàng)始人約瑟夫·肯特尼奇(Joseph Kentenich)神父性虐待和濫用權力的指控[10]。即使是檔案的公開會暴露出教會的更多丑聞,但梵蒂岡教會的行為也是向世界發(fā)出信號——不管是人物爭議還是丑聞事件,教會具有直面歷史真相的勇氣。
(四)專業(yè)環(huán)境:檔案開放國際潮流的影響
檔案從完全封閉到逐漸開放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一個歷史趨勢[11]。世界很多國家均以法律形式規(guī)定檔案開放。相比大多數(shù)國家25-30年的檔案封閉期,梵蒂岡宗座檔案館的檔案封閉期長達70年,是世界上實施的最長檔案封閉期之一。從1990年代起,一些國家開始嘗試縮短檔案封閉期。如美國1995年起規(guī)定除外交檔案實施30年封閉期以外,其他一般性檔案的封閉期調(diào)整為20年;英國從2013年起正式推行20年檔案封閉期制度[12];我國2020年6月20日最新修訂的《檔案法》也規(guī)定一般檔案封閉期從30年調(diào)整為25年。在檔案封閉期普遍縮短的國際潮流影響下,梵蒂岡教會面對庇護十二世檔案的開放問題,不再固守70年封閉期規(guī)定,還頂住了德法等國的施壓阻撓以及個別社會團體的反對呼聲,提前八年開放教皇檔案。梵蒂岡教會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的敏感檔案,可謂是順應檔案開放國際潮流的積極表現(xiàn)。
(五)社會基礎:人權意識的增強
“人權”概念誕生于17、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偉大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啟蒙運動,并在20世紀中葉二戰(zhàn)之后進一步發(fā)展。法國學者蓋伊·布萊伯特認為,檔案以兩種方式介入人權發(fā)展的進程:一是檔案為保護人權的發(fā)展和保留其被踐踏的記憶服務,二是檔案是維護公民權利新觀念——透明度與參與權的最佳支持工具[13]。這兩種方式顯示檔案在保障人權發(fā)展、維護公民權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納粹德國二戰(zhàn)中實施的種族滅絕行為對猶太人的人權造成了嚴重的踐踏和破壞。戰(zhàn)后很長一段時期,社會人權組織以及猶太團體一直尋求人權保障和修復戰(zhàn)爭導致的心理創(chuàng)傷,要求處罰戰(zhàn)犯及相關參與者,公開其罪行。而檔案在人權發(fā)展和維護過程中充當著重要角色,能夠為納粹德國戰(zhàn)犯的罪行確定、為猶太人受害群體的身份確定及損失評估提供原始憑證。以色列猶太大屠殺紀念館、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等猶太組織在二戰(zhàn)之后一直強烈呼吁梵蒂岡教會公開庇護十二世的檔案,很大程度上也是社會公眾人權意識不斷增強的推動結果。換言之,人權意識的增強為梵蒂岡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提供了社會思想基礎。
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開放因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和爭議焦點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筆者依據(jù)文獻、新聞案例和網(wǎng)絡調(diào)研,認為梵蒂岡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對歷史、教會、專業(yè)和社會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一)對歷史有交代——利于解決爭議,還原歷史真相。
早在2020年2月,已有超過150名歷史學家和研究學者預約登記查閱即將開放的教皇庇護十二世二戰(zhàn)時期的相關檔案[14]。梵蒂岡提前開放教皇的敏感檔案,既是對歷史的正視和交代,也是對教皇本人的基本尊重和客觀對待。借助庇護十二世檔案的開放,利用者可以更加清晰、全面而準確地了解梵蒂岡教會和教皇在二戰(zhàn)期間所持立場和行為舉措,為后世評價提供原始憑證和依據(jù),利于解決爭議,還原事件真相和人物的本來面貌。
(二)對教會有幫助——推動教會信息公開,提供問責依據(jù)。
1966年美國頒布“信息自由法”規(guī)定每個人都有得到其應知道的信息資料的平等權利,推動世界各國相繼接受“知情權”概念并寫入檔案法規(guī)[15]。知情權的普及成為各國政務信息公開的基礎和推動力量。梵蒂岡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這一實際行動增強了教會信息公開的力度,也能提供問責依據(jù)。因為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的敏感檔案,不僅能促使教會和教皇的決策和行為受到全世界范圍內(nèi)天主教徒的監(jiān)督,使教會決策和行為更加透明;而且能用檔案提供問責依據(jù),如果檔案證明庇護十二世在二戰(zhàn)期間確實未有作為,縱容了納粹德國的大屠殺行為,那庇護十二世就有可能名譽掃地,甚至可能被釘上歷史的“恥辱柱”。
(三)對專業(yè)有促進——推動教會檔案進一步開放,充分發(fā)揮教會檔案的作用。
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提前開放,對于梵蒂岡教會檔案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它突破了教會檔案70年封閉期的限制,體現(xiàn)了梵蒂岡教會和教皇對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開放姿態(tài)和為歷史負責的勇氣。此舉可推動教會檔案進一步開放,充分發(fā)揮教會檔案的歷史憑證、研究參考和記憶建構等價值。由于梵蒂岡在天主教會的重要地位,教會和教皇檔案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此舉的專業(yè)價值不僅僅在于公開了一位教皇的檔案,更重要的是傳遞出一種聲音——梵蒂岡的檔案工作會更加開放和積極。
(四)對社會發(fā)展有意義——有助于跨越鴻溝,維護世界和平,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
延伸而言,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提前開放對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表現(xiàn)有三:一是幫助跨越鴻溝。如前所述,庇護十二世二戰(zhàn)時期的沉默態(tài)度于猶太人而言造成嚴重傷害,在大屠殺幸存者和猶太群體與梵蒂岡教會之間留下芥蒂,形成鴻溝。只有借助檔案開放還原歷史真相才能消除芥蒂、跨越鴻溝。這種現(xiàn)象就能幫助同行更好地理解國際檔案理事會2022年羅馬年會的主題為何被確定為“消除鴻溝”。二是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二戰(zhàn)不僅對猶太人造成嚴重傷害,也給世界帶來巨大影響。庇護十二世的敏感檔案只不過是從一個側面展示大屠殺的殘酷和戰(zhàn)爭的惡劣影響,開放其檔案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對教皇消除爭議或進行問責,更重要的是借助檔案開放提醒世人銘記戰(zhàn)爭的危害,珍惜并維護世界和平。三是推動社會和諧發(fā)展。當前社會因經(jīng)濟一體化而呈現(xiàn)出更明顯的全球化和多元化特征,2016年第18屆國際檔案大會之所以設定“檔案、和諧與友誼”的主題,正是為了提醒全球同行需正視多元化的世界格局,需重視檔案在多元社會中維護公平正義、保障和諧穩(wěn)定的重要作用。梵蒂岡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的敏感檔案,往小而言是為教會爭取更加穩(wěn)定的發(fā)展局面,避免自身陷入飽受爭議和指責的尷尬境地;往大而言是為世界提供更加和諧的關系,保持猶太群體、天主教徒等利益群體的和諧穩(wěn)定,保持歐洲各國乃至歐洲地區(qū)的和諧安定。
在專題研究梵蒂岡教會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事件的原因和意義之后,筆者認為事件帶給我國的啟示是檔案開放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對比國內(nèi)外現(xiàn)實情況,近些年國外檔案界興起了機密檔案甚至是敏感檔案開放的新潮流[16],而長期以來我國檔案開放狀況不甚理想,甚至招致法律專家[17]和歷史學者的批評[18]。從法律法規(guī)層面看,2020年最新修訂的《檔案法》已將檔案封閉期從30年縮短為25年,這是檔案開放的巨大進步,值得肯定。但在檔案開放實踐工作中,大量檔案如抗戰(zhàn)史料等敏感檔案盡管早已超過檔案封閉期,但由于主客觀等復雜因素,檔案館仍未對社會開放,或設置限制而讓利用者難以查閱。梵蒂岡教會提前開放庇護十二世敏感檔案的做法值得我國立足現(xiàn)實國情加以合理借鑒。梵蒂岡宗座檔案館館長指出,“教會沒有任何理由害怕歷史,反之,她喜歡歷史并渴望更好地愛它”[19],我國檔案館也應正視歷史,遵循法律規(guī)定,以開放、積極的態(tài)度去處理檔案、甚至敏感檔案的開放問題,順應歷史趨勢并追趕國際潮流,明確檔案開放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6][14]Nicole Winfield. Vatican sees intense interest in opening of Pius XII archive[EB/OL]. [2020-08-28].https://apnews.com /75688893fac47b6a78ccbf9399805f8a.2020-02-20[2020-08-30].
[2]吳傳華.以色列與梵蒂岡關系的癥結與走向[J].西亞非洲,2004(6):29-32.
[3]樓天雄.生存危機與道德困境:納粹大屠殺期間的梵蒂岡[J].世界宗教文化,2018(6):72-75,120.
[4][8]章魯生.教皇庇護十二世:幫兇還是救星?[EB/ OL].[2020-08-28].http://qnck.cyol.com/html/2013-03/06/ nw.D110000qnck_20130306_1-22.htm.2013-03-06.
[5][19]梵蒂岡新聞網(wǎng).梵蒂岡宗座檔案館有關庇護十二世的文件即將對外開放[EB/OL]. [2020-08-28]. http://catholicsh.org/NewListIn.aspx?InfosID= 13626&InfoCategoryID=19.2020-02-21.
[7][16]黃霄羽.2014年國際檔案界回眸[J].中國檔案,2015(2):70-73.
[9]陳英.全球天主教會陷性侵漩渦方濟各將如何重塑聲望?[EB/OL]. [2020-08-28]. https://www.sohu.com/a/ 256000718_313745?_f=index_pagerecom_27.2018-09-25.
[10]Junno Arocho Esteves. Archives reveal abuse al? legations against founder of Catholic movement[EB/OL].[2020-08-28 ].https : //catholicphilly. com / 2020 / 07/ news/world- news/archives- reveal- abuse- allegationsagainst-founder-of-catholic-movement/.2020-07-03.
[11]陳賢華.歷史的趨勢世界的潮流——有關開放歷史檔案的幾個認識問題[J].四川檔案,1987(4):10-12, 34.
[12]崔文健、黃霄羽國外新聞工作室,英國縮短檔案封閉期的原因及影響[J].北京檔案,2015(5):43-45.
[13]蓋伊·布萊伯特(法國),蔣曉蘭譯.檔案與人權[J].四川檔案,2004(6):50.
[15]黃霄羽.國際檔案大會關于檔案開放和利用的研討[J].中國檔案,1996(8):37-38.
[17]周東旭.侯欣一委員:檔案法幾乎形同虛設[EB/ OL]. [2020-08-28]. http://topics.caixin.com/2016-03-06/ 100916814.html.2016-03-06.
[18]張弘.歷史虛無主義泛濫,檔案開放制度難辭其咎[EB/OL]. [2020- 08- 28]. http://www.360doc.com/ content/20/0622/09/7258803_919827369.shtml.2020-06-22.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