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克東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膾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在《荷塘月色》中,作者朱自清以一系列的藝術(shù)手法為讀者展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美景,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優(yōu)美而富有藝術(shù)質(zhì)感的文學世界。朱自清的寫景散文猶如工筆畫,所繪景物精雕細琢,細膩傳神。因此,《荷塘月色》不僅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更是一幅富有畫面感的“工筆畫”。
一、大筆勾勒,宏觀布局
主題、結(jié)構(gòu)、選詞造句是一篇文章布局時必不可少的。其中,結(jié)構(gòu)如同文章的骨架,支撐著整篇文章的走向。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從大處著筆,緊扣“荷塘月色”,將文章劃分為“荷塘上的月色”和“月下的荷塘”兩部分。整個作品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起筆,由不寧靜而引出想外出走一走的念頭,也自然就有了眼前所見的荷塘,即月下荷塘。月下荷塘之美自不待言,而荷塘之上則是一輪明月,月光如流水一般傾瀉下來。此時,月下有荷塘,荷塘上有明月,兩者成了這幅美妙畫卷中最耀眼的“明星”,主干清晰可見,周圍高高低低的樹、煙霧、楊柳就是這兩幅圖景的襯托,加上蟬聲和蛙聲,可謂畫里有聲、聲中有畫。此時,“我”沉浸在這樣的美景中,獲得了暫時的寧靜。
在整個作品中,作者的構(gòu)思是極其巧妙的,自然而然,渾然天成。開篇即交代了出門的原因,緊接著寫途中所見,說自己是“超乎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呢?
荷塘是曲曲折折的,荷葉是田田的,葉子出水很高,葉子中間還有白花,微風輕拂,猶如進入了仙境一般,這是月下的荷塘。而在荷塘之上,清幽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傾瀉在了葉子和荷花上,薄薄的青霧繚繞,明月四周是淡淡的云,在高大的灌木叢下,是斑駁的黑影。此時的荷塘,在光與影中交織出一首天籟之音。此時的“我”,在這美妙和諧的旋律中獲得了暫時的寧靜。朱自清先生以工筆手法,先勾勒出荷塘和月色兩個主旋律,以“我”的心境的變化為暗線,以四周景物為襯托,為讀者勾勒出唯美的荷塘月色美景。月下有荷塘,荷塘之上有月色,但其側(cè)重點又有所不同。寫月下荷塘,以月色為背景,重點勾勒荷塘之美景;寫月色,則以荷塘為背景,重點勾勒月色之變化。作者先勾勒荷塘和月色,再逐一描繪荷塘和月色之美,在突出其特點的同時,將兩者有機融合,譜寫了光與影的和諧之美。
二、工筆手法,細處勾勒
大筆勾勒,旨在先布局文章的結(jié)構(gòu)。在大框架下,如何將所寫景物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這最考驗文筆。朱自清不但善于謀篇布局,還善于以工筆手法來寫景。在《荷塘月色》中,無論是“月下荷塘”,還是“荷塘上的月色”,帶給讀者的都不僅僅是視覺的沖擊,更是聽覺的享受。仔細閱讀、認真聆聽,仿佛置身于荷塘和月色中,在曲曲折折的荷塘中,看荷葉輕舞,賞朵朵白花,月光傾瀉,月影斑駁,聽著蟬聲和蛙聲,在美妙的光影和聲樂中,享受心靈的寂靜。
《荷塘月色》帶給我們的是畫面感所帶來的強烈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寫月下荷塘,先總寫荷塘,再逐次寫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由近到遠,由上而下,先靜后動。寫荷塘之上的月色,以“瀉”統(tǒng)領(lǐng),有云、有影,光與影交錯。在這樣美妙的荷塘月色中,讀者的感官完全被調(diào)動起來,“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嗅覺轉(zhuǎn)為聽覺:“塘中的月色……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視覺又轉(zhuǎn)為聽覺:“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視覺又轉(zhuǎn)為聽覺……在荷塘和月色中,在作者通感的修辭中,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是美妙的畫面,耳朵所聽到的是悅耳的和諧的旋律,鼻子所能聞到的是撲面而來的清香,且這些感覺之間已經(jīng)互通,身體已經(jīng)融入到荷塘和月色中。
作者巧妙地運用通感手法,將視覺形象化為聽覺形象,此時,光與影的黑白塊兒似乎不再是黑和白的交織,而是跳躍在讀者眼前的音符,不僅可聽,還可見。作者化靜為動,將月下荷塘和荷塘之上的月寫得活靈活現(xiàn)。光與影所交織的,是和諧分布的名曲,顯得如此優(yōu)美、悠揚和動聽,兩者相互襯托,互為表里,不僅極好地增強了文章的畫面感,也擴大了意境。仔細閱讀《荷塘月色》,自然會被朱自清工筆般的文筆所折服,他所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宏觀的布局,更是細致入微的描寫,小到荷葉中隱藏的白色的花、腳下的流水,都被作者寫得活靈活現(xiàn),猶如就在眼前。
三、巧妙用詞,增強畫面感
寫月下荷塘,先寫荷葉和荷花,所采用的是靜態(tài)實寫的方法:寫荷香到荷波是動態(tài)虛寫;寫流水則是虛寫映襯。既有靜,也有動,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既有實,又有虛,虛實結(jié)合,巧妙地將荷塘的恬靜和諧表現(xiàn)了出來。這要歸功于作者在選詞方面的巧妙,以恰到好處的用詞增強了文章的畫面感。
寫荷塘,用“曲曲折折”,用疊詞寫其廣度;寫荷葉,以“田田”寫其茂盛,用比喻寫其高而圓的風姿;寫荷花,用“裊娜”寫花朵的姿態(tài)柔美,用“羞澀”寫花朵含苞欲放的嬌柔美,以“明珠”“星星”“美人”為比喻,將月下荷花的潔凈、纖塵不染的美質(zhì)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寫“荷香”,嗅覺和聽覺相通,似有似無,清新縹緲,不僅擴大了意境,也烘托了優(yōu)雅而寧靜的環(huán)境。此外,以閃電比喻荷波的速度,以凝波作比,以靜寫動,還有脈脈的流水,似乎通了人性,不愿讓作者一個人孤單一般,希望能陪陪“我”。此時的荷塘,不再是毫無生氣的荷塘、毫無顏色的荷塘,而是充滿生機和活力,多姿多彩的荷塘,無論是荷葉,還是荷花,都似乎通了人性,在月下?lián)u曳著他們美麗的姿態(tài)。也正是這樣,作者以他之所見,訴諸筆端,將我們帶進了一個美妙的月下荷塘之中。寫月色,以“瀉”統(tǒng)領(lǐng),以流水為喻體,讓月輝照耀,一覽無遺的情景躍然紙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個“浮”字將水氣輕輕蒸騰,將彌漫在月下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用輕霧襯托月光,朦朧中有淡雅;荷葉似乎是牛奶“洗”過的,緊接著“瀉”寫月光之潔白輕柔,以“籠罩”來寫“夢”,此時,葉子與荷花輕飄在朦朧而柔和的月光中。光與影的交錯仿佛變成了可以聽見的,跳躍的音符,一首優(yōu)美、和諧、動聽的名曲就如此彈奏著。我們似乎也和作者一樣,欣賞著月下的荷塘,再看著荷塘上的月色,漫步在這荷塘之中,感受這朦朧而柔美的月光所帶來的心的寧靜。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富有工筆畫特點,畫面感較強。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融情入景,巧妙地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眼前所見之景中,讓景物富有生氣,增強了文章的畫面感。同時,作者善于將靜態(tài)和動態(tài)結(jié)合起來,荷塘雖然是靜的,但在作者的筆下,荷塘變“活”了,在動與靜中,讓我們更好地體會了月下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之美。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