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香
[摘要]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重要細胞,家庭也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教育孩子的主體——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孩子發(fā)展最主要的兩大環(huán)境。家長和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huán)境的施教者。家長對教師的認同與依托、對學校的信任與支持,教師對家長的尊重與溝通、對學生的關愛與呵護,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家校關系的必要條件。用共情連接彼此,相互理解;用真誠架起橋梁,加強溝通;用毅力保駕護航,持之以恒;用攜手鑄就輝煌,合作促發(fā)展。
[關鍵詞] 家校攜手;助力成長;理解;溝通;堅持;合作
教育孩子的主體——家庭和學校,是影響孩子發(fā)展最主要的兩大環(huán)境。家長和教師分別是這兩大環(huán)境的施教者。家長對教師的認同與依托、對學校的信任與支持,教師對家長的尊重與溝通、對學生的關愛與呵護,是建立相互信任的家校關系的必要條件。只有雙方積極主動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構建良性的家校關系,才會有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才利于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fā)展。
一、理解——用共情連接彼此
隨著媒體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新興的教育思想理念充斥著我們每一個家庭。家庭教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可以說在這個社會,人人都是自己的教育專家,人人對自己孩子的教育都有一套說理。然而,針對拿來主義的教育是否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還不得而知。首先,需要加強對家庭教育的專業(yè)化的指導。對家庭中家長的知識水平的引導、教育方法的引導是學校教育必須面對的,也是家校攜手的前提。針對每個家庭的不同環(huán)境、不同知識背景,結合孩子發(fā)展的現實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的指導、說明,幫助家長建立起完備的家庭教育體系。其次,采用共情的方式達到相互的理解。理解是前提,站在每一個家長的角度去審視、去思考,針對每一個家庭的實際設計教育的方式方法,想家長之所想,急家長之所急,與家長站在一起,共同分析、理解、包容孩子,共同協(xié)商孩子的教育問題,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始終能夠真正同頻共振。筆者班里的靜靜平時話語不多,學習能力較強,成績優(yōu)異。在升入六年級后,無論是課堂表現還是作業(yè)質量都大不如前,和她交流,始終未見效果。和家長幾次聯(lián)系后,筆者發(fā)現,靜靜升入畢業(yè)班后,媽媽非常重視,特意調換班次,全方位陪伴:從每天衣食起居,到每晚功課拓展,都事無巨細。正因為如此,靜靜感覺自己一丁點的自由都沒有,覺得非常的壓抑,現在無論學什么都提不起勁。媽媽在知道靜靜的狀態(tài)后也非常吃驚,一時感覺非常氣憤。原來靜靜是因為媽媽的過度關愛和過多關注引起的消極懈怠。作為她的老師,我一方面非常理解靜靜媽媽望女成鳳的心情,同時也很能體會靜靜那種被關注的窒息的無奈。我開始和她的媽媽進行交流,先站在媽媽的立場,非常認真地體味了一下媽媽每天的感受。這位強勢的媽媽在得到我的充分認可后,也開始冷靜下來。這時我就邀請靜靜媽媽和我一起來感受一下靜靜每天的生活情況。幾番模擬下來,靜靜媽媽的認識開始有了變化。另一方面,我和靜靜也代入體會媽媽的角色,讓靜靜去感受一下媽媽的辛勞和期許,為這對母女建立起共情的橋梁,彼此相互理解。一段時間下來,靜靜的狀態(tài)日趨穩(wěn)定,原本那個沉著堅毅自信的女孩恢復了往日的風采。媽媽也在理解和放手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二、溝通——用真誠架起橋梁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家校要做到及時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然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工作。首先,我們需要靜下心來聆聽,聆聽家長心目中孩子的可愛形象,聆聽家長對孩子的美好憧憬。其次需要真誠的回應,雖然我們面對的是若干個體學生,但是對于家庭而言就是個體的全部。沫沫是班里的熱心人,打掃衛(wèi)生、整理班務,他是一把好手;同學有困難,他真誠耐心。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孩子,卻總是令老師頭疼,他不是作業(yè)完成不到位,就是干脆沒做,再不課堂上講話。每位老師都感覺沫沫要是能在學習上用心些,該多好?。⌒聦W期的第一次家長會,沫沫的爸爸故意留了下來,他非常謹慎地詢問沫沫在校的情況,在得知沫沫的表現后他非常坦然,似乎并不意外。盡管如此,他還是對沫沫充滿了信心。原來這個假期,沫沫的父母分開了,媽媽的離開對沫沫的影響看似不大,實則他還是很在乎的。這樣對學校一副滿不在乎、無所謂的狀態(tài),似乎是在抗議。經過了解,我開始更多地關注沫沫,課堂上的一點點進步,我都認真地表揚,他眼中每每顯露激動的火花,似乎變了一個人。因此,我們要用真情實感去回復家長們的疑惑,去協(xié)助家長解決存在的困難。在溝通中,只有我們用真誠去架起橋梁,我們溫馨的舉動才會溫暖每個家庭。
三、堅持——用毅力保駕護航
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堅持不懈。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由于孩子們天生好動和好奇的特點,使其在具體的習慣養(yǎng)成中總有反復性和不連續(xù)性,因此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堅持不懈。教育的連續(xù)性和長期性,就決定了教師與家長應該經常交流學生在學校和在家庭中的表現及相關情況。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行為表現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同時,教師也會更加關注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及時發(fā)現問題,主動與家長溝通,一起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六年級的很多男孩都喜歡玩游戲,課間、路上總是三五成群地說個不停,有時上課都無法集中注意力。筆者幾次和家長交流說明情況,建議控制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一段時間有好轉,過一段時間又開始反復。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與孩子們、家長們共同簽訂了每日電子產品使用條約,設計標簽、每日晚間打卡。如若實在有控制不住的,我們協(xié)商用其他方式予以懲戒,比如跑步、打球、跳繩等體育項目。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大家共同的堅持。
四、合作——用攜手鑄就輝煌
生活中,父母會因為與孩子的特殊關系和情感而對他們有更深入細致的了解,而這正是學校教育所欠缺的。所以說,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能否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亦可以說,家校的聯(lián)系是基礎,合作才是關鍵。只有在教育方法相適應的情況下,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疊加;只有在教育方法一致的情況下,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最大化。學校與家庭的密切合作,還可以糾正學校教學脫離社會實際的傾向。學校教學要善于吸收學生在家庭教育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使之成為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起點和資源。另一方面,教師應鼓勵和支持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家里的生活經驗,使僵化的書本知識在生活的活水中涌動起來。家庭和學校的有效結合,旨在確保教師與家長對學生教育達成共識,向學生提出一致性的要求。父母和學??梢越y(tǒng)一思維方式和方法,樹立相同的教育理念,使教育孩子的工作達到更好的效果。在班級的團隊建設中,我開始嘗試組建家庭協(xié)作團隊,借助家庭的優(yōu)勢,在孩子的學習、實踐上予以拓展。例如,邀請在銀行工作的爸爸來給孩子們講講金融貨幣的知識,請在蛋糕坊工作的媽媽來帶孩子們體驗一下制作的樂趣,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秘大自然……簡而言之,只有學校和家庭團結起來,保持二者教育理念的一致,才能發(fā)揮教育的協(xié)同作用,才能鑄就孩子燦爛的未來。
[參考文獻]
[1][俄]B.A.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3]周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合作關系[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1999.
[4]趙琴主編.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教育[M].2000.
嵇 香? ?江蘇省溧陽市昆侖小學中小學高級教師,溧陽市第十批學科帶頭人。獲“常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常州市優(yōu)秀班主任”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