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俊泳
(云南民族大學中印瑜伽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4)
瑜伽起源于印度,具有數千年悠久的歷史,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廣為傳播,世界各地習練瑜伽的人數快速增長。當練習者參與到瑜伽練習中時,通常觸及更多的是體式與調息的技術技法,對飲食部分中香料的運用卻知之甚少,而在諸多印度傳統(tǒng)瑜伽經典文獻中均提到了飲食對于瑜伽練習的重要性。印度作為香料大國,對世界香料經濟貿易的影響力不可小覷,香料在瑜伽飲食中的應用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但報道中鮮見與香料有關的瑜伽飲食研究。
香料是所有揮發(fā)性芳香物質的統(tǒng)稱,有兩大源頭:自然界或人工合成。原料多為植物的種子、果實、根、花和葉等,故有新鮮香料和干香料之分。按種類數量來看,又分為單一香料或復合香料,食品、醫(yī)藥和化妝品的制造都離不開香料。印度香料具有歷史悠久、類型齊全、品質上乘等特點,印度人從出生到死亡都離不開香料。本文探討了印度瑜伽飲食中香料的應用及其對瑜伽練習的影響。
印度有著世界上最大的素食人口,60%~70%的印度人完全不吃肉,素食食譜種類繁多,而香料正是印度飲食的基礎。無論貧窮或富有,彌漫著香料氣味的印度廚房里最簡單到最精致的食物,通常只需一到兩種香料即可[1]。在印度傳統(tǒng)六大哲學之一的數論派哲學中,根據食材的屬性不同,將其劃分為3 類:悅性(Sattva)、激性(Rajas)和惰性(Tamas)。
(1)悅性意味著平衡、秩序、純粹,具有保護屬性。悅性食材有益于思維的敏捷、鎮(zhèn)定,提供身體滋養(yǎng)所需的營養(yǎng)與能量,如自然成熟的新鮮水果、煮熟的新鮮蔬菜、干果等,是瑜伽飲食的主要組成部分。溫和的香料屬于悅性食材,包括羅勒、豆蔻、肉桂、香菜、孜然、茴香、胡蘆巴、鮮姜、姜黃和黑胡椒等,它們有助于平衡體內的消化之火(Agni),使人們在瑜伽練習中收獲更多身體與心靈層面的能量。豆類如果烹調得當都是悅性的食材,如綠豆、扁豆、豌豆、鷹嘴豆、有機豆腐和豆芽等。具有溫和屬性的大部分蔬菜被認為是悅性食材,而具有辛辣屬性和產氣的食材被排除在外,如辣椒、大蒜、洋蔥和蘑菇等。
(2)激性意味著變化、運動與活力,具有創(chuàng)造屬性。激性食材容易讓思維和情緒產生波動,不利于瑜伽練習,應盡量少攝入。例如,過辣、過酸、過咸、過苦和辛辣的食物,以及肉、蛋、海鮮、咖啡、濃茶、巧克力、白糖、油炸類食品、人工調味類以及加工食品等。部分香料如紅辣椒和大蒜,有時少量使用有助于疏通身體中被黏液堵塞的通道。
(3)惰性意味著消極、遲鈍與無生機,具有毀滅屬性。惰性食材攝入后會在人體產生大量毒素,使人嗜睡和懶惰,瑜伽練習者應避免食用。如洋蔥、蔥、韭菜、牛肉、豬肉、蘑菇、未成熟或過熟的水果、腐敗和不潔食物、過度烹調和保質期長久的食物、麻醉劑、毒品、所有含酒精類飲料以及所有的人造食用香料等。
從廣義上講,瑜伽士泛指印度教或其他印度宗教的苦行者;本文從狹義角度探討的瑜伽士,特指那些充分理解并遵循印度傳統(tǒng)瑜伽哲學進行瑜伽練習實踐的人,他們的飲食大多具有以下特點。
(1)乳素主義(Lacto vegetarianism)。遵循傳統(tǒng) 的印度瑜伽練習者會攝入牛奶、奶酪、酸奶和酥油等牛奶制品,但不攝入蛋及蛋制品。
(2)定期斷食。部分印度瑜伽士進行每月兩次的斷食,分別在農歷初一后的第十一天和滿月后的第十一天;部分瑜伽士則選擇每周斷食一天。斷食可以是不攝入任何食物和液體的完全斷食,也可以選擇只攝入液體或水果和果汁的部分斷食。
(3)悅性飲食。采用悅性食材,選擇新鮮、自然、簡單和易消化的食物,結合恰當的烹飪方式,避免攝入過度調味與過度烹飪的食物。
(4)注重搭配。選擇適合自身體質且食材屬性相合的搭配,一餐攝入的食物類型通常不超過5 種。一次只喝一種水果的鮮榨果汁,不混搭。
(5)定時進食。在恰當的時間,空腹進食。通常早茶于7:00—9:00,早餐于10:00—11:00,午餐于13:00—14:00,晚餐于19:00—20:00。
(6)適度進食。攝入恰當的食物量,通常保留1/4 的空間[2]。
(7)保持專注。在烹飪和進食時需保持靜默與專注,不可帶著情緒烹飪和進食。
(8)兩小時原則。食物需要時間消化,否則可能影響胃腸蠕動導致疾病,因此進食兩小時后方可進行體式練習或入睡。
(9)保持正念。遵循瑜伽練習中的非暴力不傷害原則(Ahimsa)[3],有規(guī)律的瑜伽體式與冥想練習可以很好的避免攝取動物蛋白的不良想法,堅持悅性飲食。
瑜伽飲食的要點是攝入營養(yǎng)豐富的悅性食物,如全谷物、水果、乳制品、蔬菜、豆類、無鹽堅果和種子、蜂蜜、香料以及印度酥油(Ghee)等。有益健康的素食可以促進身心的和諧,由各種營養(yǎng)豐富的悅性食材與香料混合烹調出的食物不僅美味可口,而且有助于提升瑜伽練習的效果。然而,悅性食材的不當烹飪或保存,會使其屬性發(fā)生改變,轉向激性或惰性。激性和惰性食材通常會對自身或他人造成負面影響,長期食用容易導致易怒、具有侵略性和健康問題。大部分的激性和惰性食材往往在口感與外觀上極具誘惑性,練習者在瑜伽飲食的選擇上應保持自身的洞察力。身體是心靈的廟宇,遵循純素飲食可以很好地清潔身體,加快人體細胞的再生速度。瑜伽倡導身心結合,為了達到身體與意識的穩(wěn)定性,就必須正確的進食[4]。
數千年來,香料在印度被視為“神奇的可食之物”,其不僅能增加食物的風味和口感,還具一定的藥用價值。在飲食中添加一些香料是最為簡單有效的健康輔助方法,能夠增強消化之火(Agni),促進身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新陳代謝,排出體內毒素,滋養(yǎng)身體細胞、組織與器官,緩解疼痛和炎癥,幫助身體恢復活力。當香料被大量應用于烹飪時,還可以為身體貢獻大量礦物質和微量營養(yǎng)素,如鐵、鎂、鈣和其他多種營養(yǎng)素。大多數香料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效,如孜然和鮮姜,這兩者的抗氧化活性最高。香料的使用形式具有多樣性,如整塊、切碎、研磨、烤、炒和炸等。瑜伽飲食中最常用到的香料有豆蔻、孜然、肉桂、丁香、芫荽、小茴香、姜黃、生姜、黑胡椒、芥菜籽、藏紅花以及綜合香辛料等。
(1)豆蔻(Cardamom)。這里指綠豆蔻、小豆蔻,原產印度,是姜科草本植物的種子,屬性辛熱,氣味芬芳清新。豆蔻具有溫中祛寒、行氣燥濕的功效,可緩解胃部不適,加速新陳代謝,具有增強免疫系統(tǒng)功能,大量食用有催情效果,懷孕及哺乳期女性不宜食用。豆蔻又被稱為“植物口香糖”,可清新口氣,印度瑜伽飲食中通常應用于馬薩拉奶茶、酸奶以及甜品的制作,有助于將食物的能量向上提升并傳送至大腦,對心臟也很有益處。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阿育吠陀系統(tǒng)中也建議在瑜伽士的傳統(tǒng)悅性食物牛奶中加入少量豆蔻,提升芳香氣味的同時幫助其消化。
(2)孜然(Cumin)。又稱安息茴香,原產中東至南亞,是傘形科草本植物的種子,屬性辛熱,氣味芳香濃烈。中醫(yī)認為孜然具有溫中暖脾、降火平肝、開胃下氣、消食化積、醒腦通脈、祛寒除濕和祛風止痛等功效。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阿育吠陀系統(tǒng)中亦將孜然用于藥用,有利于心臟疾病、腫脹、嘔吐、消化不良和慢性發(fā)熱等。孜然是印度民眾日常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香料,在瑜伽飲食烹飪中也被廣泛應用。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功效,烹調時可先將芥籽油、椰子油或酥油加熱后放入孜然炒香,再加入其他食材繼續(xù)烹調。
(3)肉桂(Cinnamon)。又名桂皮,原產中國,是樟科常綠喬木的樹皮部分,屬性辛熱,氣味芳香辛辣。肉桂具有祛風健脾、增強消化功能、活血化淤、散寒止痛、調節(jié)血糖和消炎抑菌的功效,孕婦及哺乳期女性不宜食用。早餐時在咖啡、茶飲或沙拉中加入少量已經研磨好的肉桂粉,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升抗氧化能力,調節(jié)血糖平衡。早在公元前2000 年,香料貿易已經出現在整個印度次大陸,最早交易的產品是肉桂和黑胡椒,且價格昂貴。印度瑜伽練習者通常根據自身需要,將肉桂粉加入馬薩拉奶茶或其他食物中食用。
(4)丁香(Clove)。又名丁子香,原產印度尼西亞,是桃金娘科蒲桃屬常綠喬木的花蕾,屬性辛溫,氣味辛辣。丁香具有助消化、止痛、殺菌、防腐的功效,瑜伽飲食中通常應用于馬薩拉奶茶和甜品的制作。
(5)芫荽(Coriander)。又名香菜,原產歐洲,傘形科草本植物,全草和果實均可食用,屬性辛溫,氣味香濃,富含多種營養(yǎng)物質,具有開胃、止痛、解毒等功效。干芫荽籽在印度菜肴的烹飪中使用量較大,印度人將整粒芫荽籽或研磨后的芫荽粉加入食材的烹調過程中,而新鮮芫荽通常只是少量用于點綴在烹調好的蔬菜上方,它是瑜伽飲食烹飪中的重要香料。
(6)茴香(fennel)。又稱小茴香、甜茴香,原產于地中海沿岸與東南亞,傘形科茴香屬草本植物,全草和果實均可食用,屬性辛溫,氣味芳香濃郁并自帶甜味,具有促進消化、抑制肝炎病毒的功效,通常應用在綜合香料的制作中。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功效,烹飪時可先將少量椰子油或酥油加熱后放入茴香炒香,再加入其他食材繼續(xù)烹調。除此之外,餐后食用1/2 茶匙的小茴香可以幫助消化,防止脹氣,也可令口氣清新。
(7)姜黃(Turmeric)。原產于印度東南部,姜科姜黃屬植物的根,屬性溫和,氣味苦辛,帶土味,具有破血、行氣、抗炎和抗氧化的功效。姜黃是印度民眾日常三餐及瑜伽飲食中的必備食材,烹調時常用姜黃粉,偶爾用新鮮姜黃。搭配黑胡椒食用,可提高姜黃素的吸收率,增強人體免疫力。
(8)生姜(Ginger)。原產于東南亞熱帶地區(qū),草本植物姜的根莖,屬性辛溫,氣味辛辣,作為藥用有數千年的歷史,堪稱“萬靈藥”。生姜有助于提升消化功能,促進細胞再生,緩解關節(jié)炎癥,具有發(fā)散、止嘔、止咳等功效。印度烹飪中常用于制作豆類咖喱,瑜伽飲食中通常應用于馬薩拉奶茶的制作和日常悅性食材的烹飪中。
(9)黑胡椒(Black Pepper)。原產于南印度,由胡椒屬開花藤本植物未成熟的漿果制成,屬性溫熱,氣味辛辣。黑胡椒常見于歐洲菜肴烹飪中,人們很少將其與印度烹飪聯系在一起,但實際上黑胡椒在印度具有古老的歷史,史前時代就被用作香料,被稱為“黑色黃金”,還曾作為實物貨幣使用,也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香料之一。作為一味草藥,黑胡椒有助于多種疾病的防治,在瑜伽飲食中用于制作茶飲可緩解胃部不適,促進消化,凈化血液。
(10)芥菜籽(Mustard Seeds)。原產南歐和地中海沿岸,十字花科蕓苔屬植物的種子,屬性辛溫,氣味辛香,不僅具有增進食欲、抗氧化、調節(jié)免疫機能等多重功效,還有助于緩解關節(jié)和肌肉疼痛,同時能為身體提供B 族維生素。烹調時可直接用芥籽油或用豆油加熱后加入芥菜籽炒香,再加入其他香料及食材繼續(xù)烹調,是印度民眾日常三餐及瑜伽飲食中的必備香料。
印度傳統(tǒng)醫(yī)學部(AYUSH)根據印度阿育吠陀傳統(tǒng)醫(yī)學,推薦在烹飪時加入姜黃、孜然、芫荽等香料,同時每日1 ~2 次飲用由羅勒、肉桂、黑胡椒、干姜和葡萄干制成的草藥茶,并堅持飲用黃金牛奶(即在150 mL 熱牛奶中加入半茶匙姜黃粉),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印度瑜伽士通常以一杯溫水加少許檸檬汁幫助身體清除有害毒素,開啟全新的一天。此外,食用某些香料有助于促進不同類型的瑜伽練習。如姜黃、藏紅花、肉桂和生姜等可增加身體柔韌性和協調性,促進循環(huán)并激活體能,改善肌肉骨骼功能,有助于體式和調息的練習,通常與蜂蜜溫水一起服用。將婆羅米(又名水牛膝草)熬制成汁早晚飲用,有助于清理神經系統(tǒng),促進瑜伽冥想的練習。將3 份婆羅米、1 份菖蒲和1 茶匙蜂蜜,加上溫水調制而成的飲品,有助于真言瑜伽的練習。將印度醋栗(英文名:Amla;中文名:余甘子、滇橄欖)汁稀釋后飲用,可凈化血液,排出身體毒素,促進瑜伽練習。同時,瑜伽練習者應在白天飲用熱姜茶或圣羅勒茶(Tulsi),以幫助身體和心靈的活力。
此外,在某些特殊的瑜伽練習后,需要攝入特制的食物。如在練習哈達瑜伽六大清潔法中的完全潔腸術后,就需要攝入以綠豆、大米、姜黃煮成的粥樣食物(英文稱為“khicheri”),調以酥油定時食用,有助于快速重建胃腸道屏障,保護其免受消化液侵蝕,恢復身體機能。
印度瑜伽飲食中對香料的廣泛應用可謂獨一無二,香料對瑜伽練習的影響亦有目共睹。然而,其他國家的參與者卻并不重視食物對瑜伽練習的影響,香料在日常瑜伽飲食中的應用更是無從談起。人們通常根據自身的健康、喜好、社交需要等因素進食,很少思考食物不同屬性對身心層面的影響。若能有意識的選擇攝入悅性食物,能夠使身體健康,思維清晰,精神積極正向,保持良好的生命狀態(tài)。這一點無論對于普通民眾或是瑜伽練習者而言,都極具借鑒價值。對于印度之外的全球瑜伽練習者而言,建議先從食用香料的種類和功效著手,逐步將其應用于日常瑜伽飲食的烹飪中,讓香料為瑜伽練習助力,收獲身體與心靈層面的成長。無論在傳統(tǒng)或是現代文化中,香料在印度人生命里扮演的角色已經深入其骨髓中。許多情況下,香料不僅是印度廚房的必備之物,還廣泛應用于各種祭祀與祈福儀式中,伴隨著印度人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5]。遵循正確且規(guī)律的瑜伽練習,搭配具有強大功效的香料烹調而成的悅性瑜伽飲食,正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