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高文麗?龍芳?吳紅玲
摘 要 依托智慧學習環(huán)境實施精準教學是突破傳統(tǒng)教學困境、實現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新興手段。結合具體學科需求探索智慧環(huán)境下精準教學的實現路徑,對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義。從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入手,探索智慧環(huán)境下實現英語精準教學課堂的新思路,構建了基于智慧導學平臺的小學英語精準教學框架,并深入實踐進行了教學實驗和效果檢驗,以期為深化小學英語信息化教學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 智慧導學 小學英語 精準教學 智慧學習
一、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英語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課程,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順應“互聯網+教育”的趨勢,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融合已成為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中小學英語教學仍然以傳統(tǒng)形態(tài)為主,其教學效果仍有待提升[1]。我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下稱《課標》)指出,小學英語課程要提升學生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文化意識等各方面的素養(yǎng)[2],這對小學英語是一大挑戰(zhàn)。目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在教學模式和技術手段的使用上還相對傳統(tǒng),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別化教學的目標難以落實
《課標》強調要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2]。學生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習慣各有不同,造成學習起始能力存在明顯差異?,F有的班級授課方式只能滿足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通常也僅能憑借主觀經驗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整體判斷,無法深入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特點與不足,難以實現針對性指導和個別化教學。
2.過程性和形成性評價缺失
《課標》指出,英語教學的評價應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不僅關注英語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表現[3]。形成性評價能夠動態(tài)揭示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問題,有助于維持內部學習動機。然而,目前小學英語大多是以定期的終結性考試為主,對聽、說、讀、寫等日常學習表現少有持續(xù)的常態(tài)化診斷,對過程性和形成性的評價支持不足。
3.立體化英語學習情境匱乏
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沉浸式的英語語境和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鍛煉聽說能力和感受國際文化的條件。但是,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課堂在課程資源的種類和數量上比較局限;在教學模式方面仍以講授式為主,學習活動類型比較單一。因此,對聽說訓練和語感培養(yǎng)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有必要突破課堂時間和空間限制,尋求立體化學習資源和開放式學習的有效途徑。
二、基于“智慧導學”的小學英語精準教學緣起及優(yōu)勢
筆者認為,以智慧學習環(huán)境為契機,構建精準教學模式,能夠彌補傳統(tǒng)英語教學缺失,為構建高效的英語新課堂帶來契機,是一條解決傳統(tǒng)英語教學問題的新思路。
1.精準教學的理論溯源
精準教學(Precision Teaching)由美國學者奧登·林斯利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它來源于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觀,認為程序式教學和學生學情的持續(xù)追蹤和精密測量,可以為教學過程的準確評估提供有力支持。采用鉛筆畫點的方式記錄和追蹤學生行為,形成學習行為的分析數據,使教師做出正確的教學決策??梢姡珳式虒W的內核是通過記載、統(tǒng)計和分析學生各種學習行為的發(fā)生頻次,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評估的一種教學方法[4]。此后美國多個區(qū)域開展了精準教學的大樣本研究項目,在促進學生閱讀、數學教學以及特殊兒童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5]。然而,早期精準教學的學習記錄方法過于機械,其測量結果也缺乏嚴謹性,因此后期精準教學理論發(fā)展日漸式微。
2.智慧環(huán)境下的精準教學新內涵
數據挖掘技術的推廣與智慧學習的興起,為精準教學的發(fā)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學習,與精準教學的核心機制是內在統(tǒng)一的[6]。精準教學為智慧學習構建提供了具體路徑,智慧學習環(huán)境為孕育精準教學實踐提供了優(yōu)良土壤。智慧環(huán)境下的精準教學是指,借助智能技術追蹤并收集學生學習行為和習慣等縱向變化的數據,以生成可視化分析報告從而提供反饋與預判學生學習狀況,指導教師教學設計與實施的一種高效現代化教學模式。
3.小學英語精準教學新課堂的優(yōu)勢
基于智慧環(huán)境的英語精準教學課堂優(yōu)勢在于:(1)使教學目標更加個性化。智能技術可支持教師準確知曉每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度,同時掌握全班整體學習面貌和難易問題分布,從而針對性地定位課堂教學目標。(2)使教學決策更加科學化。大數據技術可以動態(tài)地采集和呈現學生學習信息,有效避免教師問題診斷的主觀化和教學決策失誤。(3)有利于滿足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需求[7]。移動通信和交互技術提供了優(yōu)質的英語學習資源和工具,能夠輕松滿足自主或合作學習的需要,通過觀察、探究、展示等課堂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機會。
三、基于“智慧導學”的小學英語精準教學架構
本研究構建了基于“智慧導學”的小學英語精準教學框架(見圖1),開發(fā)了“智慧導學”的學習資源與教學平臺。整個精準教學體系包括精準資源推送、精準學情診斷、精準家?;ヂ摗⒕珳式虒W干預四個組成部分,其間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推進,以實現小學英語學習時的智能指導和教學時的高效精準。下面從這四個層面詳細闡述基于“智慧導學”的小學英語精準教學的運行機制。
1.知識大廳:精準資源推送
“智慧導學”平臺首先以小學英語精準化教學為目標,設計并開發(fā)了“知識大廳”在線資源庫。它不僅包括小學階段英語的電子教材和配套的多媒體課件、英語故事視音頻等,還包括作業(yè)與題庫、錯題講解微課,以及英語學習個性化資源?!爸R大廳”具有三大功能特點:(1)試卷定制功能:知識大廳為考試題庫的每道題目都標識了對應的知識點和難度系數。教師除了可以直接選擇模板樣卷,還能根據班上學生具體情況,自行從題庫中選擇匹配的試題組成測試卷。(2)錯題智能講解:針對重點和難點題型,開發(fā)音頻和視頻形式的微課資源。學生在教學平臺上機測試時產生的錯題,可以自主點擊錯題微課,得到針對性的答疑和講解。(3)個性化學習包:以知識大廳為依托,結合教學平臺系統(tǒng)中產生的學生數據,為每個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包,智能推送錯題集和其他資源,實現差異化教學。
2.學生畫像:精準學情診斷
智慧導學中的教學平臺系統(tǒng)具有智能測評功能,為精準診斷學生學情,描繪“學生畫像”提供了支持。(1)學情診斷功能:學生通過學生端完成各種測試,包括課前測、課中測、課后測及階段性測試。系統(tǒng)自動對學生的考勤打卡、測試成績與排名、考試平均分、錯題打卡率、正確率等數據進行處理,教師通過登錄教師端可以查看班級學生的日常學情,了解其知識掌握的薄弱點實現精準備課。(2)學生畫像功能:它是指對每位學生的個人學習表現進行數據分析,從而勾勒出其學情特征,形成個人學習的“畫像標簽”。其實現方式是:收集學生信息,借助智能技術實施入學機測,明確學生的起始水平,記錄日常學習行為;繪制學生學習的縱向成長軌跡;經過大數據分析,將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英語優(yōu)勢與不足等標簽與學生一一對應,最后勾畫出學生自身的“畫像模型”。
3.溝通服務:精準家?;ヂ?/p>
精準、高效的家?;ネǚ眨浅掷m(xù)追蹤和促進學生學業(yè)成長的重要保障?!爸腔蹖W”搭建了網絡學習平臺、教學管理軟件、微信公眾號三種互聯渠道,通過API接口功能,實現快捷而準確的家?;ネ?。(1)學校方:教師通過智能手機終端的教學管理APP實現日常教務管理,包括課程設置與規(guī)劃、知識點分類與文件上傳、學習輔導資料錄入等,保證資源的及時更新和數據的同步分享。此外,教師也可以登錄網絡學習平臺,查看學生的考勤打卡、成績分析報告等學習記錄,為課堂上進行錯題講授做好準備。(2)學生方:除了課堂集中授課,學生還有自己的在線學習空間。學生登陸網絡學習平臺,可以查看自己所有的測試結果以及相應的知識分類和錯題集,從而便捷地自主學習。同時,還可以進入微課視頻自學,或是將疑問發(fā)布于平臺上,實現師生交互。(3)家長方:智慧導學平臺提供“AI小助手”功能,通過公眾號的接口功能獲取網絡學習平臺和教學管理軟件中的數據,將學習資源、校方通知、學生表現等數據定期向家長推送。家長通過關注AI小助手公眾號,可以隨時查看學生學業(yè)表現,及時發(fā)現學習問題、掌握學習動態(tài)。
4.混合教學:精準教學指導
本研究基于“智慧導學”構建了小學英語精準教學課堂,將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集中面授結合起來,采用混合式教學,實現精準化教學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包含課前自學、課中探究、課后鞏固三個環(huán)節(jié),如圖2所示。
首先,在課前實現精確個性化導學。課前階段,教師登陸“智慧導學”的教學管理軟件,在知識大廳選擇試題,編制課前測試卷;學生登陸“智慧導學”的網絡學習平臺,查看“個性化課前任務單”,自主學習課程資源并完成課前測,發(fā)布預習中無法獨立解決的問題。隨后,平臺的自動批閱功能得出班級學生成績數據的可視化分析結果。教師進行查看并審閱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在線答疑,并根據課前測的成績反饋,實現精準化備課。
其次,在課中實現精細化教學干預。課中階段主要通過課堂上的精準答疑和組織教學兩個途徑,落實教師的精準教學決策。(1)精準化答疑指導: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登陸“智慧導學”的網絡學習平臺,呈現學生課前測試的情況,根據錯題的正確率進行針對性講解。(2)組織協(xié)作探究式教學:為了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課堂上有必要創(chuàng)設各種接近實際生活的語境,開展多樣化的語言實踐活動。“智慧導學”的精準課堂上,教師能夠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選擇適宜的探究活動形式,在師生互動中傳遞新知。例如,“聽說”課程可以組織角色扮演、脫口秀、英語歌曲比賽等課堂活動,豐富英語學習語境。“讀寫”課程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開展繪制語法樹、詞匯樹、英語賀卡制作等富有童趣的游戲活動,提高學生主動思考和表達的積極性。
最后,在課后實現精準化學習鞏固。課后階段,教師通過智慧導學的教學管理軟件,發(fā)布課后測試卷;學生登陸網絡學習平臺完成課后測作業(yè),查看錯題視頻講解,及時訂正。系統(tǒng)自動批閱后,生成課后測分析報告,以及課前測、課后測的成績對比圖,可供教師評估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反思課堂內容與教學策略是否得當,從而查漏補缺。
四、基于“智慧導學”的小學英語精準教學實施及效果
為了檢驗基于智慧導學的精準教學框架的有效性,筆者以江西省南昌市翰辰英語學校為基地,開展了教學實驗和效果檢驗。翰辰英語學校長期致力于中小學英語課外教學與輔導,擁有完備的信息化教學設施和過硬的數據處理技術,能夠滿足實施智慧環(huán)境下精準教學的基礎條件。
1.教學實踐
筆者選擇了該校的兩個五年級班作為研究對象。兩班人數均為32人,在男女生比例及平均成績方面基本相當。2019年10月至11月,由同一位教師開展為期六周(每周2課時,共12課時)的教學,內容均為小學英語時態(tài)語法知識。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采用不同的課型進行授課。其中,實驗班以“智慧導學”為學習平臺,按照本研究設計的精準教學框架實施教學,實現了家?;ネ?、以測輔學。每周都開展課前測和課后測,課上教師給予精準化的答疑指導,并且指導學生繪制“語法樹”的思維導圖,開展小組協(xié)作學習。對照班采用了傳統(tǒng)課堂面授,以新課講授、鞏固練習、班級復習、試卷講解等教學方法為主,教師通過傳統(tǒng)的課后作業(yè)批改和單元期末考試作為學情分析依據。采用SPSS 24.0軟件對學生測驗成績變化進行對比分析,以檢驗基于智慧導學的精準教學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影響。
2.效果檢驗
首先對兩個班進行了同一套試題的入門測,以測試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起始水平是否一致。在入門測成績的差異性檢驗中,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兩組入門測成績的正態(tài)性“K-S檢驗”結果表明其不滿足正態(tài)分布,因此我們采用非參數檢驗中的獨立樣本檢驗。檢驗結果顯示零假設是“在班級類別上,入門測的成績分布相同”,P=0.840>0.05,故保留零假設,認為入門測的成績分布在實驗班和對照班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所以可認為兩個班的學生對英語時態(tài)專題知識點的初始掌握程度相近,實驗班和對照班有可對比性。
實驗結束后,再次對兩個班級開展了統(tǒng)一的出門測,試卷題型與入門測一致,整體難度略高于入門測,以檢驗精準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對學生成績變化帶來的影響差異。在成績的縱向變化方面(見表1),實驗班入門測成績的平均分為64.91,出門測成績的平均分為82.47,前后成績的進步值為17.56;對照班入門測成績的平均分為65.88,出門測成績的平均分為70.97,出門測成績平均值較入門測成績提高僅5.09。可見,采取精準教學的實驗班學習成績進步幅度明顯大于采用傳統(tǒng)教學的對照班。
在成績提高效果方面,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入門測、出門測成績的配對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兩者的p值均小于0.05(見表2)。這說明,與教學實驗初始的入門測成績相比,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出門測成績均有顯著提高。
在學習成績提高的顯著性方面,因為協(xié)方差分析能夠更加準確地檢驗自變量對因變量的作用,所以我們以是否開展智慧導學的精準教學為自變量,以出門測成績?yōu)橐蜃兞?,入門測成績?yōu)閰f(xié)變量進行協(xié)方差分析。統(tǒng)計結果所示,實驗班出門測成績顯著性P值小于0.05,說明實驗班精準教學的出門測成績提高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班傳統(tǒng)教學的出門測成績。
“智慧導學”平臺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沉浸式英語學習語境,同時也實現了個別化英語自主學習所需的資源制定服務。經過實踐檢驗發(fā)現,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基于智慧導學的英語精準教學體系確實能夠更大程度地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體驗感,同時使學生學習成績獲得更顯著的提高。這為精準教學的實踐推廣提供了借鑒思路。當然,由于教學實踐具有復雜性和情境性,不同學科和不同對象的需求與特點,決定了智慧環(huán)境與精準教學契合的方式存在差異性。因此,研究者們應當深入具體學科教學的問題與實踐中去,尋求智慧環(huán)境下實現精準教學的最佳路徑。
參考文獻
[1] 邵曉霞.數字化情境下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式變革之緣由、理念及路徑[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01):78-84.
[2][3][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Lindsley O R.Precision teaching:Discoveries and effects[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1992,(1):51-57.
[5] White,O.R.Precision Teaching-Precision Learning[J].Exceptional Children,1986,52(6):522-534.
[6] 彭紅超,祝智庭.以測輔學:智慧教育境域中精準教學的核心機制[J].電化教育研究,2017,38(03):94-103.
[作者:張靜(1980-),女,江西贛縣人,江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博士;高文麗(1995-),女,江西鄱陽人,江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龍芳(1996-),女,江西吉安人,江西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吳紅玲(1976-),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市翰辰英語學校,校長,碩士。]
【責任編輯 王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