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化自信理念的指引下,近年來中國的動漫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創(chuàng)作了一批以《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為代表的動漫作品,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收入和觀眾認可度。而在這些作品的文化內核中,有著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的蹤跡。因此,可以看出非遺與動漫的融合是動漫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更是非遺傳承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動漫 ?解構
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是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構建民族文化生態(tài)有著重要意義。在2019成都非遺節(jié)——非遺動漫化探索與應用論壇中,非遺動漫化保護與傳承又一次被提出并討論,與會專家認為非遺與動漫的深度融合,是非遺在當下文化語境下創(chuàng)新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延續(xù)非遺文化生命的重要方式。
非遺動漫化傳承道路上的重要原則,是從動漫的藝術特征出發(fā),用動漫藝術的創(chuàng)作手法進行文化解讀與建構,主要任務是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建構動漫作品的文化內核。進行動漫創(chuàng)作時需要從民間傳說、傳統(tǒng)知識、傳統(tǒng)戲曲、手工技藝、民俗活動以及儀式慶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尋找可被吸納的文化元素進行符號化與內涵化演繹創(chuàng)作,使其服務于動漫創(chuàng)作中的劇本、場景和角色等藝術符號的需求,從而形成作品的文化內核??v觀近年來國產動漫電影,從《大圣歸來》到《大魚海棠》再到2019年給觀眾驚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國產動漫電影在創(chuàng)作中將非遺的文化價值、藝術特色以及時代教育意義等內涵進行了動漫化解碼與編碼,形成非遺與動漫的文化共生體,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代的文化土壤里孕育新的生命。
一、劇情與主題:民間傳說故事的動漫化再創(chuàng)作
近年來,隨著國內動漫藝術發(fā)展和技術的成熟,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我國的動漫事業(yè)有了長足的進步,上映了一批以民族文化為題材的動漫作品。2015年《大圣歸來》的上映點燃了民眾對國漫的信心,其故事原本就是家喻戶曉的非遺文學《西游記》。2016年上映的《大魚海棠》是國家第三批非遺項目《莊子傳說》與非遺文學《山海經》的匯集之作。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如赤松子、祝融和后土等來自中國古代神話,而劇情中的多個橋段如“海棠樹彌補天空中的裂縫”“海水從天上傾瀉”等都能在民間傳說中找到蹤跡。正是這些元素的集合,建構了影片的文化內核,使得影片耐人尋味。
2019年出品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驚艷國人,其創(chuàng)作特征與前度已經取得觀眾認可的《大圣歸來》和《大魚海棠》等有許多相似之處,可以說一脈相承。《哪吒之魔童降世》依舊嘗試從非遺民間文學中尋找題材,澳門的哪吒信俗入選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哪吒鬧?!放c《水淹陳塘關》也早已是國人所熟知的神話傳說,并且有著動漫前作。當下就此類題材進行動漫創(chuàng)作,其難點在于時代化的演繹,即如何融入時代特征和文化語境,并符合受眾的審美趣味性。為此《哪吒之魔童降世》進行了顛覆性的神話改編,民間傳說的故事原本作為影片劇情的大背景,而其中的人物、情節(jié)和場景進行了幾乎完全地再創(chuàng)作,注入了新時代的價值觀和中國哲學的辯證思維。
從劇情結構思考,在故事原本《哪吒鬧?!分校纯故侵行闹黝},哪吒在封建思想和制度下,反抗龍王所代表的封建制度以及父親李靖為代表的封建父子關系。在打死敖丙,闖下禍端之后,哪吒用削骨還父、削肉還母的方式進行著自己的救贖和成長。雖然故事本身有著很強的沖擊效果,但這樣的成長方式卻顯得過于慘烈,與當下所提倡的家庭倫理關系是不相符的。并且這樣的成長路徑因為外因太多而顯得被動,觀眾沒有看到哪吒自我救贖的一面。
改編后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了一個自我尋找與救贖的故事,世間的種種際遇讓哪吒從迷茫到喚醒,再到自我發(fā)現與救贖。哪吒依然在逆境中成長,但是具有了自身的內向驅動力,反封建的主題被弱化,自我發(fā)現和救贖成為了新的主題。哪吒開始作為一個成熟的個體進行對命運的抗爭和選擇,明辨善惡,分清是非。為了防止自己成魔傷人,會自行套上乾坤圈;為了保護父母,保護陳塘關的百姓,會舍身赴死。這都與時代所提倡的自我奮斗和家國情懷相契合。另一個重要的改變在于靈珠與魔丸的身份設定,在民間傳說原本中,哪吒本是靈珠轉世,而影片中卻把魔丸的身份給了哪吒,靈珠的身份賦予了敖丙。這就使得哪吒的出生帶有原罪,而敖丙的原生卻是正義的化身,隨后的劇情中正義和邪惡在哪吒與敖丙的身上共存,哪吒雖是魔丸出身,但會在危難時刻舍生赴死,保護父母和百姓。敖丙雖是靈珠化身,但也會為了龍族的利益危害一方。這就符合中國文化中的辯證哲學:正義與邪惡沒有絕對性。綜上,影片的遵循和創(chuàng)新是共生的,我們能看到操著四川話的太乙真人,嚴父李靖的慈愛,殷夫人的母愛以及父子、師徒等眾多倫理關系被重新定義,但影片依然保留著非遺民間傳說的故事脈絡和邏輯。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被觀眾的高度認可我們可以看出,民間神話傳說自身的文化思想、豐滿的故事情節(jié)和鮮明人物形象以及口口流傳、歷次改編的流傳廣度,為動漫的二度創(chuàng)作提供了故事原本和文化內核。而顛覆性的改編,將時代價值觀念和現代元素的注入使得劇情在大開大合的故事原本中建構了更為開放的思想觀念和精神背景,符合受眾的期待視野。
二、場景:細節(jié)中鑲嵌非遺文化元素
眾所周知,動漫是時空的藝術,動漫角色和場景都是虛擬的形態(tài)。在一個虛構的純想象空間中,展開情節(jié),建立時空概念,表達主題思想。其中,動漫場景是空間概念的闡釋,場景是角色塑造和影片劇情展開的空間,具有渲染影片環(huán)境氣氛,表現動漫角色的心理變化,體現動漫作品的主旨的功能,更關乎動漫作品的整體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的形成。
動漫場景的搭建與真人電影的場景搭建不同:在虛擬的動漫世界里,場景中的自然環(huán)境、建筑藝術、室內陳設、色彩選擇和光影變化等,每一個細節(jié)特征都需要創(chuàng)作者根據影片的藝術風格和文化特色進行考慮。回顧我國動漫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創(chuàng)作的一些動漫作品至今扎根于國人心中,如《大鬧天宮》《哪吒鬧?!贰惰F扇公主》《小蝌蚪找媽媽》和《葫蘆兄弟》中,動漫劇情選取了非遺中的民間傳說故事,在影片的場景風格上,融入了大量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如水墨山水畫的技法、戲劇臉譜藝術、木偶戲劇藝術以及中國特有的皮影藝術等,并由此形成了中國動漫的輝煌時刻——中國學派時代。由此看出,動漫場景的搭建,是動漫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合并創(chuàng)作的機遇,如何在當下觀眾所喜愛的影片藝術風格中鑲嵌文化符號,是關乎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的重要議題,而2016年上映的《大魚海棠》就進行了此議題的創(chuàng)作探索。
影片《大魚海棠》在整體的動漫風格建立和場景搭建的細節(jié)中,融入了大量中國文化元素,包括大量非遺元素。首先,動漫自然場景的設計匯集了我國不同地區(qū)的地域風光和自然景觀,建立了影片第一眼的中國風。例如,我國西南地區(qū)所特有的梯田景觀出現在椿和湫騎馬的途中。而影片主人公成人禮之后第一次變成大魚遨游人間所出現的鏡頭則源自我國文化遺產湖南鳳凰古鎮(zhèn),展現出人間的萬家燈火。
從建筑場景看,影片中主人公的出生地,圓形結構的建筑原型出自福建永定的客家族土樓,土樓的建造技藝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土樓的建筑風格,遵循了“天人合一”的中國古典哲學思想,體現了閩南客家人的團結一體,互利共生的生存觀念。而影片中的土樓也暗示了主人公椿的生活環(huán)境。
從室內陳設看,中國傳統(tǒng)的對聯文化在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大魚海棠》中,對聯文化在許多細節(jié)處支撐著影片的文化底蘊。比如在影片中,如升樓存放的是去世人類的靈魂,門口的對聯是:“是色是空,蓮海慈航游六度;不生不滅,香臺慧鏡啟三明?!痹搶β摮鲎员本┯汉蛯m法輪殿,取義于佛家生死輪回的宗教觀念,與如升樓的用途正相契合,并且渲染了如升樓詭異的氣氛。將中國的對聯文化與影片場景細節(jié)設計結合起來,不僅起到了渲染場景氣氛的作用,而且不同的對聯內容又襯托了不同角色的性格特征及不同場景的風格特征。
此外,從室內陳設的細節(jié)里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也是有跡可循,貔貅吐出的雕刻核桃,是2008年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椿抽屜里的陶笛形似泰山陶笛,而香囊的形態(tài)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州香包接近。影片全長90分鐘,在各處細節(jié)中都能尋覓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元素,這樣的動漫場景細節(jié)建構了影片的文化底蘊,也讓影片更加耐人尋味,更拉近了影片與觀眾的距離。
三、角色:多元素的文化塑像
角色塑造的要點在于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兼容,這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近年來中國動漫作品復興的錨地。一個國家的美術電影是否趨向于成熟,最重要的標準是看其作品中是否包含更多民族的文化元素、藝術趣味和適應本民族的價值觀念和欣賞習慣。近年來,中國動漫工作者正是基于這樣的理念而努力推動我國動漫事業(yè)的發(fā)展,融合民族文化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創(chuàng)作出了一批文化特征鮮明的動漫角色。在《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的角色設計利用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的臉譜形象,《漁童》動畫用了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的造型形象。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動漫角色的塑造提供了底蘊深厚的文學素材和設計技法,從角色的命名、服飾形象、臉譜設計等多個方面服務于動漫角色創(chuàng)作,解決了角色設計中的藝術性和思想性的要求。
先說角色命名,在動漫作品《大魚海棠》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滲透在每一個創(chuàng)作細節(jié)中,前文已述,《大魚海棠》是國家級第三批非遺項目莊子傳說與非遺文學《山海經》的匯集之作,影片中三位主角的設計均來自《莊子》,在“上古有大椿者,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一句中,找到了主角椿的由來,說明了主角的不平凡,與劇情中對壽命的說辭相呼應,也暗示了影片中椿的家族與樹木息息相關。湫的名字源于戰(zhàn)國《高唐賦》:“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這也表達了湫對于椿的熱戀,也是角色命運的寫照。另外一個主角鯤的名字在“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一句中也找到了出處,正是取自《莊子·逍遙游》中大魚的典故。影片中其余配角的命名也各有出處,海底世界里的祝融出自《山海經·海外南經》“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背嗨勺映鲎浴读邢蓚鳌贰俺嗨勺诱?,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昆侖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倍凇渡胶=洝の魃酱稳洝分小坝治魅傥迨镌惶焐?,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泵鞔_了帝江的出處。就連一句臺詞也沒有的白色小貓的原型也是來自《山海經·海外東經》中的白澤。以非遺文學為背景的人名設定創(chuàng)造出了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氛圍,也為影片奠定了劇情的神秘氣氛。
再談角色形象,在影片《大圣歸來》中,孫悟空的面部形象更形似猴子本來的模樣:明顯的法令紋,雜亂的頭發(fā),臉型也比較長,趨近于《西游記》原著毛臉雷公嘴的描述。而根據劇情發(fā)展為其量身打造的服飾共有三次表現。在影片開頭場景大鬧天宮時,衣著鎧甲,頭戴雉雞翎,身披紅色披風,精神抖擻。這一段也被特意做成了二維效果,一方面是對影片背景的交代,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對前作《大鬧天宮》的致敬,是中國人心中經典的孫悟空形象。而沖出五指山之后,孫悟空的形象變?yōu)榱松仙泶┲S色粗布僧袍,下身為藍色粗布褲子,形象的改變和《西游記》原著中所描述的基本相似,表現了孫悟空的和尚身份和失去法力后的平凡。第三次形象改變是在影片末尾的高潮,解除封印重獲法力的孫悟空再一次身披鎧甲,頭戴雉雞翎,衣著華麗。這時的鎧甲設計則參考了唐代鎧甲的設計元素。
《大魚海棠》在進行角色形象設計時,依照影片的整體風格,著重參考了角色本身的文化背景,在許多細節(jié)之處表現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使得角色形象充滿文化底蘊。影片主人公椿的形象設計選擇了紅色立領的左衽為其上身服飾,下身則是黑色長裙。左衽這種服飾類型誕生于明末清初之時,與土樓的建設時間相吻合,這樣的服飾搭配也是客家人服飾的風格。而其發(fā)型設計選擇了民國時期流行的“童花頭”,還設計了翠玉耳環(huán)為配飾,這樣的設計體現了中國風的堅韌與柔美,更表現了主人公的靈動和脫俗。影片中其他的角色造型也有著獨到的設計思路和文化底蘊。主人公椿的爺爺形象出自《山海經》中的后土,有著長長的須發(fā),寓意長壽。負責掌管死去人類靈魂的靈婆則是人身鯉魚頭的形態(tài),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鯉魚象征著富貴吉祥。而靈婆衣服上太陽圖案、腰中的玉帶和腳上的朝方靴則是京劇的裝扮。除了角色的衣著和面容設計之外,影片中人物長發(fā)和服飾的飄帶在角色靜止的狀態(tài)下依然是飄動的形態(tài),這種飄動的設計出自民間傳說,也是中國水墨畫的獨特技法??梢哉f,影片在細節(jié)處的設計是獨到且有文化底蘊的。
四、非遺動漫化傳承的展望
中國的動漫事業(yè)有輝煌的中國學派時代,也有過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被國外動漫產品沖擊的困境,重塑我國動漫作品的文化內核,創(chuàng)作有中國文化內涵的動漫產品,是我國動漫人的目標。中華文明延續(xù)五千年,文化資源浩若星河,是全球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最多的國度,涉及民間文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戲劇、民間舞蹈、民俗、民間醫(yī)藥和民間美術以及傳統(tǒng)手工藝等十大門類。從上個世紀初中國學派享譽海外,亦或當下動漫產業(yè)的發(fā)展與復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傳播都是國產動漫創(chuàng)作的重要源泉?;仡櫄v史,《小蝌蚪找媽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墨工藝的獨特演繹;《大鬧天宮》中的戲劇化臉譜,年畫人物形象,以及各類宗教文化建筑和壁畫等皆是從非遺中汲取了營養(yǎng)。近年來,從世紀之初的《寶蓮燈》,到2008年上映的《魁拔》,再到《大圣歸來》《秦時明月》《大魚海棠》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國的動漫事業(yè)在完成文化救贖。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也在逐步融合于動漫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完成它的生命延續(xù)。
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角度思考,與古代建筑以及博物館里的文物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其獨特的文化生命,是“活的”存在。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并不是通過登記存檔將其變成木乃伊,而是需要不斷增強其文化生命力,強化其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拓寬文化演繹空間,使其適應當下的文化語境。從國內動漫產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分析,2019年中國動漫產業(yè)產值已接近2000億元,約占GDP總量的0.2%,相較于較為成熟的日本動漫產業(yè),其產值約占GDP的0.3%。因此估計中國動漫產業(yè)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從目標受眾的角度分析,當下我國從事動漫與相關行業(yè)以及動漫觀眾與愛好者的數量已經達到3.5億人,并且以青少年為主體,這些人群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的潛在受眾。可以說充足的發(fā)展空間和潛在的目標受眾提供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的必要條件,因此,探尋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漫化傳承與傳播路徑是當下媒介文化研究的重要話題。
【本文為2018年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陜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研究”(編號:18JK012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汪開慶,陳玉蓮.民族藝術形式對動畫角色造型的影響[J].民族藝術研究,2011,24(03):86-91.
[2]郭笑瑩.國產動畫片中民族藝術形式的視覺感官創(chuàng)新[J].電影文學,2013(06):34-35.
[3]陳奇佳.夢想與歡笑——動畫藝術特征闡釋[J].文藝研究,2005(06):101-108+160.
[4]韓文利.國產動畫電影中互聯網思維的嬗變——以《十萬個冷笑話》與《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為例[J].傳媒,2016(12):81-83.
[5]魏三強.中國“大動畫”產業(yè)的新崛起[J].電影文學,2015(03):70-73.
[6]周星.數字時代的中國大動漫觀念與發(fā)展問題分析——關于2011年暑期檔動畫電影市場呈現的認識[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12):73-76.
作者簡介:王怡飛,陜西理工大學文學院助教
編輯:王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