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紅,孔靈利,蔡衛(wèi)梅,康小紅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腫瘤科,河南 衛(wèi)輝453100)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以上皮性卵巢癌最為常見,約占所有卵巢癌的90%以上[1-19]。卵巢癌起病隱匿且發(fā)展迅速,臨床確診時已多為晚期,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故而,探尋卵巢癌早期診斷及相關靶點,對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均具有重要意義。Dickkopf-2屬于DKKs家族,可特異性識別LDLR跨膜區(qū)結構域的蛋白質(zhì),進而促進蛋白質(zhì)間的相互作用。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DKK-2在腫瘤細胞中具有多重作用,可作為Wnt蛋白拮抗劑于腫瘤中表達缺失,可能與腫瘤血管生成和腫瘤細胞的侵襲具有密切相關性。DJ-1作為腫瘤特異性蛋白,已被證實與多種腫瘤的發(fā)生、轉移及發(fā)展可能存在密切相關性,但關于卵巢癌的表達和相關意義研究資料較少。故而,本研究探討了血清DJ-1蛋白、Dickkopf-2蛋白在卵巢癌患者中的表達及其意義,報告如下。
1.1 對象 選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我院經(jīng)病理學檢查確診的卵巢癌患者82例(卵巢癌組)、60例健康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卵巢癌組,年齡37~63歲,平均53.0±8.6歲;國際婦產(chǎn)聯(lián)盟(FIGO)分期:Ⅰ期22例、Ⅱ期25例、Ⅲ期29例、Ⅳ期6例;組織學分化:高分化21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28例;病理學類型:漿液性癌43例、黏液性癌39例;發(fā)生淋巴結轉移43例。對照組,年齡35~65歲,平均51.8±10.0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相關標準 診斷標準:卵巢癌患者的診斷參考的《卵巢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指南》中的標準;納入標準:⑴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⑵獲取組織學標本前患者未接受放化療或者免疫學治療;⑶經(jīng)病理學檢查證實為上皮性卵巢癌;⑷本研究符合《赫爾透辛基宣言》相關醫(yī)學倫理規(guī)定。排除標準:⑴合并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⑵病理診斷不明確。⑶放化療病史;⑷合并嚴重的其他系統(tǒng)疾病。
1.3 血清DJ-1蛋白、Dickkopf-2蛋白檢測 取所有患者空腹靜脈血,3000r/min離心10min后分離血清,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清DJ-1蛋白、Dickkopf-2蛋白水平,相關試劑盒均購于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實驗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數(shù)據(jù)的分析均采用SPSS21.0版本,年齡、血清DJ-1蛋白、Dickkopf-2蛋白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J-1蛋白、Dickkopf-2蛋白對比 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J-1蛋白高于對照組(P<0.05),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ickkopf-2蛋白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J-1蛋白、Dickkopf-2蛋白對比(±s)
表1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J-1蛋白、Dickkopf-2蛋白對比(±s)
組別 n卵巢癌組對照組t值P值82 60 DJ-1蛋白(μg/L)Dickkopf-2蛋白(pg/ml)12.33±4.18 4.39±1.40 14.133 0.000 433.9±155.8 1732.6±549.8-20.327 0.000
2.2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J-1蛋白在不同病理學特征患者中的表達差異 不同F(xiàn)IGO分期、不同組織學分化程度、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J-1蛋白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J-1蛋白在不同病理學特征患者中的表達差異(±s)
表2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J-1蛋白在不同病理學特征患者中的表達差異(±s)
因素 n DJ-1蛋白(μg/L) t值P值FIGO分期Ⅰ+Ⅱ期Ⅲ+Ⅳ期組織學分化高+中低分化淋巴結轉移是 否-5.880 0.000 47 35 10.28±3.74 15.39±4.09-4.610 0.000 54 28 11.41±4.11 15.73±3.85 4.614 0.000 43 39 15.52±3.95 11.60±3.72病理學類型漿液性黏液性0.441 0.660 64 18 12.52±4.00 12.05±3.98
不同組織學分化程度的的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ickkopf-2蛋白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卵巢腫瘤屬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惡性腫瘤,5年生存率僅為20%~30%左右,死亡率高居婦科腫瘤第1位,已成為影響婦女健康和威脅生命的主要瘤種。卵巢癌臨床癥狀隱匿且缺少早期特異性診斷方法,絕大部分患者在化療和手術后仍可出現(xiàn)疾病復發(fā)甚至進展,因而卵巢癌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一直是臨床關注的重點。
表3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ickkopf-2蛋白在不同病理學特征患者中的表達差異(±s)
表3 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ickkopf-2蛋白在不同病理學特征患者中的表達差異(±s)
因素 n FIGO分期Ⅰ+Ⅱ期Ⅲ+Ⅳ期組織學分化高+中低分化淋巴結轉移是 否Dickkopf-2蛋白(pg/ml) t值-0.502 P值0.617 47 35 427.0±145.6 443.1±140.8-2.407 0.018 54 28 404.1±151.2 485.7±133.8 0.810 0.420 43 39 441.8±129.8 417.0±147.5病理學類型漿液性黏液性0.855 0.395 64 18 445.9±152.7 411.7±139.6
腫瘤標志物屬于腫瘤組織生成的化學類物質(zhì),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的性質(zhì)和存在,一個優(yōu)良的腫瘤標志物需要具有靈敏性高、特異性好及濃度水平可反映腫瘤分期、大小及復發(fā)轉移等特點。本研究結果顯示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J-1蛋白高于對照組,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ickkopf-2蛋白低于對照組。上述結果說明卵巢癌患者存在血清DJ-1蛋白的高表達及Dickkopf-2蛋白的低表達。DJ-1基因屬于新型絲裂原依賴性癌基因,廣泛表達于機體各組織,研究發(fā)現(xiàn)DJ-1基因可作用于Akt-mediated細胞而促進腫瘤形成,其它文獻亦提示乳腺癌及膽管癌等惡性腫瘤中均發(fā)現(xiàn)了DJ-1蛋白的高表達,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并檢測出了DJ-1抗體,提示DJ-1蛋白屬于潛在的腫瘤抗原標記物并認為DJ-1蛋白可能是多種惡性腫瘤的獨立危險因素。Wnt信號通路具有介導細胞生長的作用,可促進正常胚胎細胞的發(fā)生、發(fā)育。最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DKK家族能夠通過調(diào)節(jié)Wnt信號通路,誘導腫瘤細胞增殖及分化,進而介導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相關文獻提示DKK-2蛋白在卵巢癌組織中存在表達缺失現(xiàn)象,但具體的作用機制和功能尚不完全明確,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DJ-1是PARK7基因編碼的屬于肽酶C56的蛋白質(zhì)家族的一個成員,可以作為一個積極的雄激素受體介導的轉錄調(diào)節(jié)子,也可以用作氧化還原敏感的分子伴侶,氧化應激傳感器。進一步對卵巢癌組和對照組的血清DJ-1蛋白在不同病理學特征患者中的表達差異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F(xiàn)IGO分期、不同組織學分化程度、是否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J-1蛋白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該結果提示DJ-1不僅可參與卵巢癌的發(fā)展過程,與卵巢癌的轉移及侵襲也存在密切相關性。相關研究已發(fā)現(xiàn)DJ-1有助神經(jīng)元在氧化應激下存活下來且具有分子伴侶的作用,阻止蛋白(如作為對細胞應激產(chǎn)生的α-突觸核蛋白),但DJ-1基礎分子功能及在腫瘤的尚不明晰。
不同組織學分化程度的的卵巢癌組患者的血清Dickkopf-2蛋白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上述結果說明Dickkopf-2蛋白在卵巢癌患者中低表達可能與卵巢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F(xiàn)階段關于DKK-2蛋白在卵巢癌的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明晰,文獻提示DKK家族成員(Dickkopf-2蛋白等)能夠通過Kremen受體及Wnt信號通路受體結合LRP受體,進而抑制Wnt蛋白活性;另一方面,Dickkopf-2蛋白可阻斷TCF/LCF轉錄因子與β-連環(huán)蛋白結合,促進β-連環(huán)蛋白水解及磷酸化,進而抑制Wnt信號通路。
綜上所述,血清DJ-1蛋白在卵巢癌患者中高表達,Dickkopf-2蛋白在卵巢癌患者中低表達,可能與卵巢癌的發(fā)生發(fā)展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