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越來越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作為教育活動開展的目標。所以現(xiàn)階段在小學教育中,各個學校和教師也在對小學生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提升了對小學生的美育教育越來越重視。小學美術教學作為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不僅要指導小學生學習基礎美術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這符合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對小學美術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诖耍疚膶υ谛W美術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學生;動手能力;小學美術教學;實踐
前言
素質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能夠有效拓展小學生的思維及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意識,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小學美術教學是實現(xiàn)小學生形成美術文化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及思維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感,成為綜合素質高人才的基礎,所以在實際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小學美術教師要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不斷地學習并落實先進的教學思想,讓小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真正認識到小學美術學科的本質和意義,了解美術、喜歡美術,進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及核心素養(yǎng)[1]。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小學生動手能力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
在傳統(tǒng)的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受其教學模式單一且內容枯燥的影響,導致小學生對于小學美術學科的學習缺少積極性。但是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小學美術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所以小學美術教師也有意識地在課堂中為小學生設置多元化的實踐操作活動,幫助小學生在實踐操作活動中重新認識美術學科,加深對美術學科內涵的印象,并且實際的實踐操作活動更能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興趣,進而促進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2]。
(二)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中,明確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都十分有益,動手實踐能力的養(yǎng)成是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美術思維,讓小學生在小學美術學科的學習過程中融入自己的主觀想象力,實現(xiàn)對美術作品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另外,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的掌握小學美術理論知識,提升美術繪畫技巧,并打破傳統(tǒng)繪畫思維的局限,讓小學生能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潛移默化地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的措施
(一)從美術作品欣賞方面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
為有效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就需要小學美術教師以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學習能力,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選擇一些輕快、活潑的教學素材進行教學,引導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建立美術觀念,對美術的內涵有所了解和把握。另外,小學美術教師自身也要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教學能力,引導小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合理的加工和創(chuàng)新,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小學生感受到從欣賞美術作品過渡到動手實踐的快樂。
例如,小學美術教師在講解《盛開的鮮花》這節(jié)課時,為提升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就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生活中的哪一種常見花呢?”,并引導小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花朵顏色、形狀及氣味上進行描述,通過小學生們的交流和對比,對比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花朵之間存在很多差異,這樣的方式不僅有效拓展了小學生的課外知識[6],還是小學生初步了解了教學內容。在此基礎上,為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化多媒體教學模式向小學生展示各種花朵的繪制手法,如水彩繪圖、油畫繪圖、素描繪圖、折紙制作等,使小學生了解在小學美術教學中,不僅能通過繪畫來展現(xiàn)事物,還能通過各種材料對事物進行展示,這樣會使小學生產生動手實踐,通過各種材料來制作“花朵”的想法,此時,教師要給予小學生這些想法的肯定和支持,為小學生準備制作“花朵”的材料,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小學生對“花朵”的制作進行討論,并各自負責自己的創(chuàng)作部分,有些同學運用水彩的手法表現(xiàn)花兒的爭先斗艷[3],有些同學可以運用素描的手法表現(xiàn)花兒的孤芳自賞等等。運用不同的繪畫形式,表現(xiàn)出不同花朵的狀態(tài)以及自己的心理動態(tài),加上自己的想象力,為花朵建立背景與故事。所以教師應該正確培養(yǎng)小學生運用作品表現(xiàn)內心表現(xiàn)想法,使學生有效的支配色彩、線條,做到與他人作品區(qū)別化、個性化、美觀化,并且這樣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拓展了小學生的美術思維,為提高其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二)組織涂鴉活動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較為跳躍,所以多組織一些美術活動更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及學習需求,其中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涂鴉活動就是十分有效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拓展小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涂鴉的表層意思是隨意的對色彩進行涂抹,一般用作謙詞,在學術層面上講,涂鴉是指將各類色彩進行交融,以抽象的感覺描繪出一種色彩的特殊風格。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帶領小學生進行涂鴉活動,不是讓小學生根據(jù)自身的想法隨意涂畫,而是要緊密地結合小學美術教學課程目標及教材內容,在此基礎上引導小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讓小學生在做中學,一方面感受涂鴉過程帶給自己的快樂,另一方面又豐富了自身的美術知識及繪畫技巧。小學美術學科是一門實踐類的學科,所以必須要小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手腦并用,所以小學生在涂鴉活動不斷地嘗試、探索和累積經驗,是提升其美術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考慮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組織涂鴉活動,提升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在講解《色彩的世界》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其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及重點就是幫助小學生能準確感受色彩及觀察色彩的變化。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習慣于先引導小學生對色彩進行欣賞,在給小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如畫出綠綠的草地、藍藍的天空等,這樣的方式會讓小學生機械化地完成學習任務,因為教學內容毫無新意,不能提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4],教師要響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時代發(fā)展的潮流,對教學理念進行實時更新,堅持以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導,給予小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的時間和空間。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涂鴉活動就很好地響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在理解色彩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不設限的引導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為生活中的事物添加色彩,這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參與興趣,有的小學生將天空繪制成了黃色、有的小學生將大地繪制成了粉色,這樣的課堂氛圍不僅是小學生體會到了美術創(chuàng)作的樂趣,還學會了如何感受色彩及觀察色彩的變化,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
(三)利用游戲教學法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
為有效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可以合理利用游戲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并且游戲必須要有小學生親自動手實踐才能完成學習任務,所以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使用游戲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在應用游戲教學法時,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選取,根據(jù)內容設定游戲內容,游戲內容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否則達不到預想的教學效果,因為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貪玩好動,可能將關注點放到課堂游戲中,而不是美術知識點,導致教學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授課之前制定好教學方案。另外,在游戲教學法融入到小學美術教學中時,部分小學生可能無法適應,并且理解不到教學方法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這時就需要教學的細心引導,與此同時,還會有部分學生存在抗拒游戲教學法的情況,教師也要仔細觀察加以疏導,幫助小學生打消心里的恐懼與不適,帶領并鼓勵小學生參與到游戲課堂。
例如,在教師講解《廢舊物的新生命》一課中,就可以開展“動動小手”的游戲比拼,將小學生進行分組,在游戲開展之前,運用多媒體為小學生提供創(chuàng)作靈感,在由小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力,親自動手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在小學生動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小學生設定一些創(chuàng)作的范圍,如家庭中存在的物品、校園中存在的物品等等,小組的每一名小學生都需要做出一個作品,并且講述出作品的中心思想;最后,進行投票選舉,選出游戲的獲勝小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游戲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改變了傳統(tǒng)說教的教學模式,而是將課堂變得“活”起來,將書本中的內容變?yōu)榱苏鎸嵉膶嵺`操作,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在美術教學中增添參與度。并且,在對美術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結意識與想象能力、動手能力,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豐富了小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小學生熱愛美術、熱愛藝術的內心。
(四)構建多元化教學情境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
為有效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也可以結合教材內容為小學生構建豐富的學習情境,利用這樣的情境去感染小學生,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意識,并在此基礎上產生創(chuàng)作欲望,教師及時給予小學生創(chuàng)作的機會,讓小學生在動手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提升其動手能力[11]。另外,在對小學美術教學情境進行構建的過程中,只有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對小學美術教學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美術課堂的質量,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就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制定多元化的教學情境來向小學生展現(xiàn)美術教學的魅力,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進而為學生打造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教授講解《形體的組合》這一節(jié)課時,因為小學生對于形體組合的概念還比較陌生,如果直接利用形體組合的過程來引導小學生進行創(chuàng)作,會導致小學生因為缺乏相關知識的理解而影響創(chuàng)作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教師節(jié)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認知和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引入他人的作品,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共鳴,并在此作品中尋找原型,進而深入地了解形體組合的真正含義,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小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作品,小學生就會將自己生活中的事物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思維中進行優(yōu)化升級,進而創(chuàng)作出自己喜歡的作品,如教師可以引入小學生都喜愛的變形金剛玩具,并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小學生播放一段變形金剛的視頻,為小學生營造一個趣味的學習情境,變形金剛玩具就是通過不同形體組合之后形成的,并且還能夠自由地進行形體變換,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直觀,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維,進而在創(chuàng)作中提高動手能力?;蛘撸诮處熤v解《我們的“小超市”》這節(jié)課中,就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個有關于超市的教學情境,提高小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會將本單元的小商品,為小超市進行綜合性的展示設計,并按照小商品都需要,設計造型美觀、實用的展具等立體造型。直觀的教學情境能使小學生迅速融入到其中,并通過自身的觀察和記憶,對設計的商品及占據(jù)進行思考、構思及動手創(chuàng)作,并在此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小學生學會相互合作,養(yǎng)成懂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進而有效在創(chuàng)作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五)結合生活實踐提升小學生動手能力
藝術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世界上有很多名畫都是源于生活景象的作品,例如莫奈畫家的《睡蓮》、梵高畫家的《向日葵》等等,都是源于生活中自然的景象,添加上畫家的想象力與畫作工藝,使這些畫作栩栩如生成為世界名畫。所以,教師借鑒這一特點,培養(yǎng)小學生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也可以在實際課堂中找出小學生的興奮點,在適當?shù)慕嵌茸屗麄兞粜挠^察,并在此基礎上激發(fā)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提升動手能力。
例如,在《春天在哪里》一課中,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帶到室外,伸手去觸摸“春天”,感受春天的美麗。在此過程中,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從視覺、聽覺和觸覺上感知春天的氣息,培養(yǎng)小學生善于觀察美、感受美和觸碰美的能力。小學生屬于想象能力豐富的群體,所以創(chuàng)作靈感會豐富多彩,美術作品可能是花朵、云彩等等。實際上,自然環(huán)境的魅力對人有渲染的作用,可以改變人自身的心情與感受,通過景象發(fā)揮想象力,在落實到畫筆中,動手打造出一幅美術作品,一方面提升了小學生的審美情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動手能力[5]?;蛘?,在三維空間造型的學習當中,教師可以組織手工制作,如捏陶土、折紙等有趣的活動,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為小學生普及相關知識,讓小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獲取知識,在興趣的引導下積極學習,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的不斷落實,促進了小學美術教學的發(fā)展,所以小學美術教師就要提高對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視,以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作為首要的教學目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小學生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創(chuàng)建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進而將培養(yǎng)小學生動手能力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強.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C]//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一).2020,000(005):86.
[2]徐福霞.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00(1):2.
[3]湯柏泉.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000(005):86.
[4]張海英.剪紙課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J].2021,000(2017-21):111-112.
[5]周慧.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研究[J].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9,000(7):1.
作者簡介:翁晨璐(1993.12-),女,漢,浙江舟山人,舟山市定海區(qū)瀝港中心小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