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色文化反映的是由中國共產黨主導的具有精神感召力的先進文化形態(tài)。紅色文化資源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著價值引導、價值激勵及價值規(guī)范的關鍵作用。因此,學校應當注重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注重價值引導,建立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紅色文化探究性學習體系;注重價值激勵,開展紅色文化資源實踐活動;注重價值規(guī)范,建立青少年網(wǎng)絡紅色課堂;等等。
關鍵詞 紅色文化資源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涵蓋課程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學校教育等基礎教育活動的各個層面。因此,只有基礎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互相配合與支撐,才能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百年歷史進程中具有資政育人功能的實踐資源、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初心與使命的制度資源,以及反映民族精神的思想資源。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對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具有積極作用。
一、紅色文化資源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
紅色文化資源作為先進文化的重要載體,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政治品質的培養(yǎng),都具有重要的價值。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若干意見》,強調要研究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導學生增強使命擔當??梢哉f,紅色文化資源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內在需求、價值載體。
1.價值導向作用
價值取向是社會成員在一定場合采取一定的方式和行動的價值傾向,主要包含政治、審美及道德等不同方面的取向。由于人的一切社會活動都服從于一定的價值取向,因此人只有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才能將科學預測事物發(fā)展趨勢與積極追求價值成果統(tǒng)一起來。價值取向不但體現(xiàn)在現(xiàn)存客體的選擇,而且體現(xiàn)在對理想客體的選擇。它是人具有主體意識的“自覺的、有目的的傾向性的結果”[1]。因此,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尤其是思想上的正確價值導向,對社會與個人的發(fā)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紅色文化資源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導向作用,主要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過挖掘和融入生動 、形象、多樣態(tài)的紅色文化資源,善于借助地方紅色歷史素材創(chuàng)設具體故事情境,嵌入無產階級革命人物、事件,運用紅色故事的敘述方式,讓青少年實現(xiàn)角色帶入、深刻體驗歷史人物置身于歷史的切身感受。在此基礎上,思想政治工作者以科學、客觀、系統(tǒng)、清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思維進行詳細解讀,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訓練青少年的理論思維與價值立場,從而使得他們更加直觀地了解社會主義理想的淵源及中國無產階級先烈的實踐歷程,進而使其更加正確地認識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堅定共產主義理想,從根本上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價值激勵作用
激勵本身是類似于動力的普遍化術語,它是一種欲求、希望得以實現(xiàn)的推動力。活動目標不僅源自價值導向因素,還源自價值激勵因素。質言之,價值激勵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目標激勵。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社會活動都在追求某種價值目標。價值目標越大,人在社會活動中越會產生更旺盛的精力,越會推動活動的發(fā)展[2]??梢哉f,具有主體意識的主體需要經(jīng)歷理性認識與情感體驗,完整感受到認知對象的合情、合理,他就會行動起來,并表現(xiàn)出極強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種激勵性的巨大精神力量,對其活動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激勵,主要指青少年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通過弘揚百折不撓、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執(zhí)著理想、依靠群眾的井岡山精神,迎難而上、艱苦奮斗的長征精神,自力更生、實事求是的延安精神,圖強自律、永不停步的西柏坡精神;通過帶領青少年走進紅色文化基地、走進革命遺址,在滿足青少年樂于嘗試新鮮事物心理的基礎上,潛移默化地影響、塑造及健全其健康積極的政治心理;通過探索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化路徑,增強和堅定青少年的正確的價值信仰。
3.價值規(guī)范作用
價值規(guī)范也叫社會、行為規(guī)范。它是人們?yōu)榱藢崿F(xiàn)理想而制定的社會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guī)則、標準。價值規(guī)范是難以察覺的,但其限定了人們應當如何行動[3]。文化教育本身就是在傳遞規(guī)范,即按照社會理想、真理、知識規(guī)范與培養(yǎng)新人,具有潛在的規(guī)范功能。其中,精神文化作為價值規(guī)范的科學基礎,直接教導人們應當做什么,如何做。人們在此基礎上便會積極行動起來,創(chuàng)造新的事實與價值,進而實現(xiàn)由規(guī)范到價值的轉化,而這正是社會共同生活的必要條件。價值規(guī)范不僅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文化模式,還是民族文化心理傳承的重要載體。
紅色文化資源所反映的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同樣屬于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4]。鑒于紅色文化資源所具備的強大感染力,其所蘊含的文化、精神遺產,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隱性資源,是規(guī)范青少年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踐行先進文化活動、完善個體行為的重要價值標尺。尤其在青少年的個人成長過程中,通過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引導其避免陷入享樂主義等錯誤的個人價值行為取向、克服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的社會價值行為取向,幫助其樹立崇高的價值取向與追求;通過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引導其在實際生活中繼承和發(fā)揚勤勞勇敢、團結統(tǒng)一的民族精神,激發(fā)其愛國熱情與家國情懷;通過各種紅色文化資源引導其堅守誠信、友善的道德品質,以榜樣的力量感染和熏陶青少年,幫助其不斷健全人格,自覺把優(yōu)良傳統(tǒng)融入個人行為規(guī)范之中。
二、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
青少年是肩負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未來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只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青少年的學習與生活,才能真正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1.注重價值導向,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紅色文化探究性學習體系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具有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具有隱性教育功能的紅色文化資源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重要方面。教師在深刻把握教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要形成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探究性教學模式,鍛煉其主體性,抓住其心理與興趣點,引導青少年積極主動深度思考、討論及研究他們所更關注的相關問題。紅色文化資源遵循以馬克思主義真理為指導、以中國實際為立足點制定各項政策綱領、制度的科學原則;倡導艱苦奮斗、克己奉公的集體主義、樂觀主義精神等理想信;弘揚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革命精神、愛國主義精神等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與道德品質[5]。
基于此,教師應注重發(fā)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導向作用,鼓勵青少年在課堂上展示關于紅色文化資源的探究性成果,尤其是鼓勵青少年開展關于以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為典型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紅色文化的思想資源的探究。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應當給青少年預留出至少四分之一的時間展示其探究性成果。青少年作為探究性課堂的主體,可以在了解相關紅色文化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興趣,創(chuàng)作出不同形式的探究性成果。通過各種紅色文化資源主題的探究性學習,通過分門別類整理大量紅色文化材料與文獻,他們的感性認識會不斷上升為理性認識。
2.注重價值激勵,開展紅色文化資源實踐活動
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標。道德的培養(yǎng)與知識的習得都離不開實踐?;诖?,思想政治教育呈現(xiàn)出寓教于實踐的趨勢。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認為,學生離開了社會生活的參與,學校也就沒有了道德的目標、目的[6]。紅色文化反映的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而進行的實踐,而不是源自書齋學問。這就決定了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實踐指向。在實踐活動中,紅色文化資源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文化的核心價值是意識形態(tài)。歸根結底,紅色文化反映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反映的是先進文化,反映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培育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文化土壤,是提升學生精神追求的動力源泉。紅色文化資源與學生的碰撞有利于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樹人的目標轉化為學生振興中華的自覺行動。
學校通過引導青少年利用陜西紅色遺存、紀念館、教育基地展開實踐研究。陜西省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9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9處[7]。通過實踐研究,青少年可以更近距離地了解革命歷史,增強其對歷史的認同;可以讓學生深刻感知歷史虛無主義的荒謬。
此外,青少年可在學校幫助和指導下,組成專門的志愿者團隊,在博物館、革命紀念館等地開展志愿講解活動,這不僅可以培養(yǎng)青少年的志愿服務精神,還可以更為深刻、直觀地學習到相關歷史知識。較之其他學生,志愿者由于大量記誦相關史料,因此能夠更扎實地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紅色課堂內容結合起來?;诖?,學??商匮t色教育基地的青少年志愿者們,為大家志愿講解紅色故事??梢哉f,開展紅色文化資源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青少年深刻感知紅色文化相關歷史語境與抽象理論,提升其獲得感,還有利于青少年增強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剖析現(xiàn)實問題、把握時代趨勢的政治素養(yǎng),提升其使命感。
3.注重價值規(guī)范,建立網(wǎng)絡紅色課堂
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wǎng)絡新媒體日益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平臺。線上紅色課堂的開展也可以成為吸引青少年的創(chuàng)新型教育方式。網(wǎng)絡紅色課堂是基于網(wǎng)絡新媒體技術、信息傳播技術,依照青少年認知規(guī)律設計的教育方式。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結合傳播學理論,借助網(wǎng)絡新媒體平臺,分享與宣傳紅色文化資源。
首先,教師應利用網(wǎng)絡授課的可視化、動態(tài)化優(yōu)勢,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例如,可挖掘與五四精神、延安精神相關的紅色文化資源,錄制相關微課短視頻,從而為青少年提供直觀的學習內容。其次,教師應當注重建立與紅色文化資源相關的匯總平臺,將視頻音頻、文本圖片等學習資源分門別類進行整合,從而保證青少年可以隨時隨地掌握和學習優(yōu)質的教學內容。再次,可以靈活運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使用網(wǎng)絡語言增強自身的親和力與感染力,運用革命紀念日等重要的紅色文化符號,推送和宣傳紅色文化資源;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對話的關系網(wǎng),充分運用具體、本土化的紅色文化資源,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愛國主義精神。最后,教師可運用校園文化網(wǎng)站形成合作關系,在學校開展的團日活動、班會活動、校園文娛活動中,將校園文化網(wǎng)站也作為青少年第二課堂,積極發(fā)聲,宣傳紅色文化資源,宣傳革命英雄事跡與精神風范,引導青少年汲取榜樣力量、淬煉奮斗精神。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于立德樹人,培養(yǎng)青少年的道德情操與愛國熱情,增強其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提升其精神層次與理想境界。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親和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還有助于青少年基于歷史維度思考歷史及未來,從而逐漸形成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法及價值立場,增強青少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參考文獻
[1] 布羅日克.價值與評價[M].北京:知識出版社,1988:171.
[2] 袁貴仁.價值學引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361.
[3] 麥基,郎友興.文化的意義和要素[J].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8(06):24-27.
[4] 豐子義.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理論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8.
[5] 楊耕,吳向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與方法(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653.
[6] 杜威.杜威教育論著選[M]. 趙祥齡,王承緒,編,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2:97-99.
[7] 李龍飛.堅守信仰高地 擔當時代使命——我省大力弘揚革命傳統(tǒng)傳承紅色基因[N].陜西日報,2018-04-19(08).
[作者:岳國芳(1988-),女,山西陽泉人,西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
【責任編輯 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