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亮
摘要:紅色文化在思政教育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為思政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紅色文化起源于我國歷史發(fā)展中的戰(zhàn)爭年代,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歷久彌新,支撐著中華民族不斷前進和進步。因此在高中思政教育中加入紅色文化的元素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和我們祖先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歷史進程,在感受科技進步的同時增強對自身使命的認知,培養(yǎng)學生堅毅的品格,這將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將從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角度融合發(fā)展闡述實現(xiàn)高效教學。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政教育;融合發(fā)展;策略研究
思政教育是每一個人生階段的必修課,但是就目前的思政教育現(xiàn)狀不容樂觀。由于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無論是家長、教師還是學生本人都忽略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即使是在思想政治課堂上也只是機械地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學生記憶知識。因此學生的思政教育不過關,導致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很難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因此高中思政教育刻不容緩,只有在紅色文化的影響下才能熠熠生輝。
一、延伸紅色文化內容,增強愛國信仰
愛國主義教育綱要中指出要通過了解我國各個階段的歷史發(fā)展,尤其是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我國人民在面對外來侵略時候表現(xiàn)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及不斷爭取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一代又一代人民前仆后繼的光輝史詩,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因此教師在思政教育中可以給學生講述各族人民為了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以及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例如,在高中政治、文化和哲學等思政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本內容給學生講述一些歷史上發(fā)生的大事,比方說秋收起義、南昌起義等歷史事件?;蛘哂枚嗝襟w的方式給學生播放這一歷史事件,讓學生從更加生動的角度理解歷史事件。為了讓學生有參與感,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學生準備相關的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的介紹,在上課的時候生動的給其他學生講解。一位學生介紹南昌起義的背景,當他站上講臺的時候說道:1927年3月,國民黨在武漢的汪精衛(wèi)和蔣介石集團不合作,所謂“寧漢分裂”……,臺下的其他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這位學生的臺風和臺詞把握非常到位,有如相聲說書的感覺。教師則在一旁指導和補充學生的說法,回答其他學生提出的問題。最后要通過一些背景音樂和感人的畫面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愛國情懷。
二、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實踐出真知,紅色文化教育需要實踐活動做支撐。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中國精神和革命精神,與此同時還能大大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因此教師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點選擇有趣的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在“五四青年節(jié)”、“七一建軍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有紀念價值的節(jié)日邀請高?;蛘唿h校的一些歷史專家、教授等為我們講解一些相關的講座,讓學生深切了解到其中的道理和歷程。校方可以邀請一些參與過革命斗爭的老先輩到學校講述當時的故事,學生在聽講解的過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有的感觸很深會掉下眼淚。除此以外,校方還可以舉辦一些紅色文化相關的精彩或者茶話會、探討會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將現(xiàn)代化的科技發(fā)展思想等與紅色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更好踐行當代的民族精神和核心價值觀。很多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更了解歷史的發(fā)展,而且大大增強了愛國使命感和責任感。比方說學生在參與知識競賽的時候就需要背誦和理解大量的紅色文化知識,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的理想信念、愛國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精神。
三、創(chuàng)設紅色文化思想教育工程,彰顯教育活力
紅色文化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內的教育,還要帶領學生們走出校門,為青少年打造紅色文化教育戰(zhàn)略功臣,建設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的系列主題校外活動,讓學生積極親身感受和參與到愛國主義教育中,彰顯出教育的活力。
例如,校方可以和當?shù)厥袇^(qū)的一些紅色革命根據(jù)地、紀念館以及一些景區(qū)等取得良好的合作,為本校每一屆的學生都能夠提供直觀感受和學習紅色文化知識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可以結合其他省市和學校的資源,開展紅色文化資源共享系列活動。在學生的周末短假期分批次帶領學生參觀當?shù)氐木皡^(qū),在暑期等長假期的時候則去其他省市的紅色景區(qū)進行參觀。為此,可以建立一些紅色文化愛國主義學習基地,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到其中,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學生,一起交流探討。在參與過程中歷史教師可以全程參與,一方面是保障學生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文化知識。
結語:
綜述,高中思政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感,進而用行動和情感打動學生,激發(fā)他們內心深切的愛過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也為之后的紅色文化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繼續(xù)完善和建設紅色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等等,讓之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感受紅色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曾長秋. 論紅色文化資源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38(1):44-47.
[2]石維京. 論紅色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代價值[J]. 明日, 2019, 000(042):P.1-1.
(貴陽市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