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源,李小江,魯紅升,黃志宇
(西南石油大學(xué) 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四川 成都 610500)
油砂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guī)石油資源,近年來油砂的開采已逐漸引起人們的高度關(guān)注[1-4]。油砂處理的方法有溶劑萃取法、熱解法、離心法等[5-7],其中溶劑萃取法以其能耗低、效率高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yīng)用于油砂中的石油污染物的去除[8-9]。然而,傳統(tǒng)溶劑有一些缺點:溶劑回收工藝復(fù)雜,還會造成能源的消耗及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10-11]。
脂肪酸作為一種綠色溶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2],在回收溶劑方面有很大的優(yōu)勢。過程中只需要通過酸堿調(diào)控,即可實現(xiàn)溶劑、油的分離,同時溶劑也可以得到回收利用[13-14]。因此,本文利用脂肪酸溶劑處理油砂,為油砂的處理提供一種新的方法。
油砂,來自新疆塔里木油田,含油率為4.64%,含水率2.5%,含固體92.86%;正己酸(99%)、正庚酸(99%)、正辛酸(99%)、正庚烷(99%)均為分析純。
OIL460型紅外分光測油儀;GC 9790Ⅱ型頂空氣相色譜儀。
為了去除油砂中油性污染物,該脂肪酸作為洗滌溶劑首先應(yīng)是具有良好油溶性的液體。見圖1,疏水性脂肪酸與堿反應(yīng)形成脂肪酸鹽后可轉(zhuǎn)變?yōu)樗苄訹公式(1)],并再與強酸反應(yīng)后轉(zhuǎn)變?yōu)榕c水不混溶的脂肪酸[公式(2)]。
CH3(CH2)nCOOH+OH-
=CH3(CH2)nCOO-+H2O
(1)
CH3(CH2)nCOO-+H+=CH3(CH2)nCOOH
(2)
圖1 脂肪酸可切換混溶性的相轉(zhuǎn)變Fig.1 Phase transition of fatty acids with miscibility
油砂的殘油率按照國家標(biāo)準(zhǔn)HJ 637—2012紅外分光光度法進(jìn)行測定[15-17]。測定砂中殘油率時,先將殘砂放入真空烘箱內(nèi)120 ℃下烘2 h,待殘留在油砂表面的溶劑全部揮發(fā)后再去測定其殘油率。
以正己酸(C6)為例證明了溶劑的疏水-親水轉(zhuǎn)換過程,見圖2。
圖2 C6的親疏水性轉(zhuǎn)換過程Fig.2 Hydrophobic-hydrophilic conversion of C6a.柴油(5 mL)和C6(5 mL);b.在與氫氧化鈉水溶液混合后,油相減少5 mL;c.在加入鹽酸溶液之后,油相增加至10 mL
將C6(5 mL)和柴油(5 mL)的混合物用油紅O染色,油相的總體積為10 mL(圖2a),加入氫氧化鈉水溶液后,油相減少至5 mL(圖2b),這表明C6(5 mL)大部分轉(zhuǎn)移至水相中,少量C6溶解在水相中并產(chǎn)生紅色,但它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1.03 g C6在20 ℃時可溶于100 g水中)。再加入鹽酸溶液,油相增加至10 mL,表明C6再次轉(zhuǎn)變?yōu)槭杷?,并轉(zhuǎn)移回油相中(圖2c)。當(dāng)C6與氫氧化鈉水溶液混合時,兩種物質(zhì)通過酸堿反應(yīng),形成水溶性的己酸鈉,鹽酸溶液加入后,通過強酸制弱酸的原理生成與水不混溶C6和水溶性鹽溶液,表明C6通過酸堿調(diào)控就可以在油溶性和水溶性之間切換。
用脂肪酸處理油砂的工藝流程見圖3。
將脂肪酸和油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圖3 I),進(jìn)行恒速攪拌并控制溫度和時間,離心使殘砂與油相分離,在油相中加入等摩爾的氫氧化鈉溶液(圖3 II),脂肪酸由疏水相轉(zhuǎn)變?yōu)橛H水相,實現(xiàn)了溶劑與油的分離,通過分液漏斗對油進(jìn)行回收,水相中再加入鹽酸溶液,使脂肪酸由親水轉(zhuǎn)變?yōu)槭杷?,實現(xiàn)了溶劑的回收(圖3 II)。
圖3 開關(guān)型脂肪酸萃取油砂工藝流程 Fig.3 Switched fatty acid extraction oil sands process flowI.萃取油砂;II.油的回收;III.溶劑的回收
為了證明C6可重復(fù)利用,采用氣相色譜檢測C6的純度(圖4),在保留時間9.3 min處是C6的色譜峰,與純C6相比,回收C6的峰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可知回收的C6比較純凈,沒有油的殘留。
圖4 純C6和回收后C6的氣相色譜圖Fig.4 Gas chromatograms of pure C6 and recovered C6
2.3.1 不同脂肪酸的影響 為了測定不同的脂肪酸溶劑對油砂的萃取效率,選擇正己酸(C6)、正庚酸(C7)、正辛酸(C8)、正壬酸(C9)對油砂進(jìn)行萃取,結(jié)果見圖5。
圖5 不同脂肪酸對砂中殘油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fatty acids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由圖5可知,C6的萃取效率最高,處理后砂中含油率僅為0.8%。因此,選擇效果最好的C6作為開關(guān)型脂肪酸溶劑來研究其他因素對砂中殘油率的影響。
2.3.2 液固比的影響 在20 ℃,攪拌時間20 min的條件下,改變液固比(溶劑質(zhì)量∶油砂質(zhì)量),測得清洗后砂中含油率見圖6。
圖6 液固比對砂中殘油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liquid-solid ratio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由圖6可知,隨著液固比的增大,殘油率減少。這是因為溶劑質(zhì)量增加,使油砂與溶劑接觸更充分,固液兩相的濃度差提高了傳質(zhì)推動力,增加了萃取效率[18-19]。當(dāng)液固比為3∶1時,殘油率僅為0.36%,繼續(xù)增加溶劑用量,殘油率沒有明顯改變,因此采用液固比為3∶1。
2.3.3 攪拌時間的影響 在20 ℃,液固比為3∶1的條件下,考察攪拌時間對砂中殘油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7。
圖7 攪拌時間對砂中殘油率的影響Fig.7 Effect of stirring time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由圖7可知,隨著攪拌時間的增加,砂中殘油率逐漸降低,這是因為隨著攪拌時間的增加,脂肪酸溶劑持續(xù)滲入到油砂顆粒的內(nèi)部,與油充分接觸使其更容易脫落[20-21]。攪拌時間為20 min時,殘油率僅為0.4%,此后殘油率無明顯變化,因此選擇20 min作為脂肪酸萃取油砂的攪拌時間。
2.3.4 攪拌溫度的影響 在液固比為3∶1,攪拌時間為20 min的條件下,考察攪拌溫度對油砂殘油率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8。
由圖8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砂中殘油率降低,這是因為溫度的升高降低了油砂中油的粘度,使其更易于從砂中剝離出來[22-23],當(dāng)溫度為50 ℃時,殘油率為0.32%,繼續(xù)升高溫度,殘油率沒有明顯變化,因此最適宜的攪拌溫度為50 ℃。
圖8 攪拌溫度對砂中殘油率的影響Fig.8 Effect of stirring temperature on residual oil rate in treated sands
2.3.5 平行實驗 開關(guān)型脂肪酸溶劑萃取油砂的適宜操作條件為:溶劑選用正己酸,液固比為3∶1,攪拌時間為20 min,攪拌溫度為50 ℃。在上述條件下,進(jìn)行平行實驗測定殘油率,結(jié)果見表1。
表1 適宜操作條件下的平行實驗結(jié)果Table 1 Results of parallel experiments under suitable operating conditions
由表1可知,在適宜條件下,清洗后砂中殘油率平均值為0.32%,達(dá)到國家環(huán)保部規(guī)定的排放標(biāo)準(zhǔn)(HJ 60T—2011),清洗前后實物對照見圖9,由圖9可知,清洗后潔凈程度明顯改善。
圖9 正己酸清洗油砂前(a)后(b)Fig.9 Before(a) and after(b) oil sand cleaning with hexanoic acid
(1)采用開關(guān)型脂肪酸對油砂進(jìn)行處理,溶劑可回收重復(fù)利用,實現(xiàn)了對油砂經(jīng)濟(jì)有效無害化處理。
(2)采用開關(guān)型脂肪酸溶劑萃取油砂的最優(yōu)條件是:以正己酸為溶劑,液固比為3∶1,攪拌時間為20 min,攪拌溫度為50 ℃,在此條件下,清洗后砂中殘油率為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