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紅旗,王 歡,董 宇
腹膜后十二指腸損傷早期診斷困難,延遲處理或處理不當會引起嚴重并發(fā)癥,為了提高診治水平,現對我院收治的16例腹膜后十二指腸損傷進行回顧性分析。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3-02至2018-05收治腹膜后十二指腸損傷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齡19~46歲。受傷原因:車禍11例,墜落3例,坍塌傷2例。受傷部位:十二指腸第一段1例,第二段11例,第三段4例。按照美國創(chuàng)傷外科學會AAST分級:Ⅰ級4例,Ⅱ級7例,Ⅲ級5例。合并肝、脾、胰或胃腸損傷6例。入院時臨床癥狀: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或腰部持續(xù)性疼痛,嘔吐10例,5例嘔吐物為咖啡色。體征:均有右上腹或腰部固定壓痛,典型腹膜炎6例。腹部X線片:腰大肌影模糊5例。腹部CT:十二指腸周圍游離氣體2例,血腫3例。腹部B超:腹腔少量積液7例。腹腔穿刺:抽出淡紅色液體2例,不凝血4例。術前確診十二指腸損傷5例,入院至手術時間3~32 h,平均10 h。
1.2 結果 16例均行手術治療,術后發(fā)生十二指腸瘺2例。手術方法:單純修補9例,經破口造口2例,十二指腸空腸吻合5例 ,十二指腸減壓方法:經鼻胃管引流2例,經鼻胃管及十二指腸造口管引流2例,經胃造口引流4例,經胃造口及空腸造口引流8例,空腸造口放置營養(yǎng)管10例,所有病例均放置腹腔引流管。術后14例治愈,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嚴重肝損傷,1例死于術后腸瘺感染。
2.1 診斷 十二指腸損傷臨床較為少見,在腹部臟器損傷中的發(fā)生率低于2%[1],因而常被醫(yī)師忽視,尤其是腹膜后十二指腸損傷早期癥狀體征不典型,輔助檢查多無特異表現,或被其它合并傷掩蓋,常常導致誤診漏診。要提高診斷水平,作為臨床醫(yī)師,首先要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和警惕。其次要重視以下診斷線索:(1)受傷情況,明確有上腹部撞擊、擠壓傷;(2)右上腹或腰部持續(xù)性疼痛進行性加重,可向右肩或會陰部放射;(3)持續(xù)性嘔吐或不能經口進食;(4)右上腹或腰部明確固定壓痛,且進行性加重;(5)腹部體征輕,全身情況不斷惡化,脈搏加快、血壓下降(本組有2例患者在觀察中自訴腹痛減輕,但出現了脈搏加快及嗜睡狀況,經剖腹探查確診);(6)白細胞、淀粉酶進行性升高;(7)腹平片腰大肌輪廓模糊,胃管造影示造影劑外溢,CT是診斷十二指腸損傷的主要手段,可表現為十二指腸周圍積氣、積血,腸壁增厚、密度增高或腸腔連續(xù)性中斷,可疑者動態(tài)復查[2]。再次,要嚴密觀察病情,嚴格掌握剖腹探查指征,即使不能確診,及時正確的手術探查是減少不良預后的有效方法。最后,術中仔細探查是防止漏診的關鍵,十二指腸周圍血腫、后腹膜膽汁染色,都是重要線索。Khan 等[3]指出,24 h內手術患者病死率為11%,超過24 h病死率高達40%。
2.2 治療 根據損傷情況,可以采取以下手術方式。(1)單純修補,適用于70~80%的十二指腸損傷,即Ⅰ、Ⅱ級及部分Ⅲ級損傷[4]。因為十二指腸由邊緣動脈供血,血運差,加之強消化液滯留腸腔,內壓高,導致其愈合能力較差,易發(fā)腸瘺,所以有效地腸腔減壓是損傷愈合的基本保證,傳統(tǒng)采取三管法:即胃造口、空腸造口引流十二指腸、空腸造口營養(yǎng)管,近年來許多學者認為不必常規(guī)進行三管引流,高勁謀等[5]采用胃造口雙管引流及營養(yǎng),效果較好。本組有6例采取單管引流,無腸瘺發(fā)生,三管引流中2例發(fā)生腸瘺,因此具體的十二指腸減壓方法應根據傷口的大小、血運及局部污染程度決定??漳c營養(yǎng)管的放置亦應根據上述因素,估計禁食時間的長短而定。任何手術均須放置腹腔引流,以防腸瘺發(fā)生。(2)經破口造口,適于破口小于1 cm的損傷,或病情危重,為搶救生命而行的損傷控制性手術。(3)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適于破口大于1/2周徑的損傷或修補后張力較大者。(4)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適于合并胰腺嚴重損傷的病例。近些年來,十二指腸的損害控制性手術被許多外科醫(yī)師所接受,主張第一時間采用快速有效的方式解決患者致死性因素,然后糾正低體溫、酸血癥及凝血功能紊亂等,最后待病情平穩(wěn)后通過確定性手術來挽救患者的生命[6]。
綜上所述,腹膜后十二指腸損傷早期診斷十分困難,因此必須提高對本病的認識和警惕,根據患者受傷情況及臨床表現,盡早明確診斷,一時不能確診的,要嚴密觀察病情,具備剖腹探查指征者,立即手術,具體的手術方式根據損傷的大小、血運、污染程度等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