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雁平
老北京廟會是京城春節(jié)最具年味兒且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它既有濃郁古老的民俗,又有民間宗教文化習俗。
都城隍廟位于當年溝頭城隍廟街路北(今復興門內(nèi)成方街),為元佑圣王靈應廟,后改為大都城隍廟,內(nèi)供奉著守護北京城的城隍老爺。明代《燕都游覽志》記載:“廟市者,以市于城西之都城隍廟而名也,西至廟,東至刑部街,約三里許,大略與燈市同。每月以初一、十五、二十五開市,較多燈市一日耳?!庇纱丝梢?,明代的都城隍廟廟會已有相當規(guī)模,為明代最大的廟會。到了清末年間,廟宇被一場大火焚燒殆盡,所有的喧囂繁華也隨之而去。
比起都城隍廟會的消失,起源于元代時期的東岳廟廟會就幸運許多,一直流傳至今。東岳廟廟會作為京城最早的廟會之一,源于元朝,形成于明,興盛于清。東岳廟距朝陽門五里之遙,其建筑雄偉,尤其是山門到廟門路段北口的牌坊極為精美,讓人嘆為觀止。牌坊為磚石結構,坊體由黃綠兩色琉璃交錯敷施,上端嵌滿花草圖案。其南面額題為“秩祀岱宗”,北面為“永延帝祚”,據(jù)傳均為明代宰相嚴嵩所書。東岳廟廟會期間,人們會來此祭祀東岳大帝,并舉行東岳大帝出巡盛典,以祈求安康。此時的廟內(nèi)外亦是百貨雜陳、商販云集,熱鬧的廟市吸引眾多人前往。時至今日,當時的東岳廟會民俗文化盛景已難再現(xiàn),那些諸如隋少甫先生一般的歷史見證者亦極少。
花會之盛除了在妙峰山,還在土地廟。北京土地廟始建于元代,位于宣武門外下斜街(原名槐樹斜街)南口內(nèi)路西?!豆饩w順天府志》中記載:“每旬之三有廟市,游人雜沓,與護國、隆福兩寺并稱勝?!睆R會上除了多有曲藝演出,最為與眾不同的特色便是鮮花售賣。因廟宇與花鄉(xiāng)——豐臺十八村毗鄰,四周又多居住菜農(nóng)花農(nóng),所以廟會上多有出售農(nóng)具、種籽秧苗和鮮花的攤位。這里的鮮花品種豐富,且多奇花異草。
舊京中有特色的廟會還有很多,比如白塔寺廟會、護國寺廟會、隆福寺廟會和白云觀廟會。白塔寺廟會形成于清末民初,很是熱鬧。廟會上常有民間藝人在廟的二院說書唱戲,還有些藝人,會在此表演雙簧、相聲、戲法,亦很受歡迎。要說售賣玉器最為盛的是護國寺廟會。《燕京歲時記》對此有所著述:“開廟之日,百貨云集,凡珠玉、綾羅、衣服、飲食、古玩、字畫、花鳥、蟲魚以及尋常日用之物,星卜、雜技之流,無所不有。乃都城內(nèi)之一大市會也?!?在京城舊時所有的廟會當中,規(guī)模居首的為隆福寺廟會,享有“諸市之冠”的盛譽。《大清一統(tǒng)志》載:“隆福寺,逢每月之九、十有廟市,百貨駢闐,古玩字畫,風味小吃,花鳥魚蟲,為諸市之冠?!?/p>
舊時京城人通常大年初一會禮佛祈福,去的地方多是雍和宮和紅螺寺。在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男雍和、女紅螺”,但現(xiàn)在已不是那么講究。談起京城廟會,可去可玩可賞可食之處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贅述。正是這些古舊的、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特色風貌,構筑起了老北京濃濃的年味兒情結,成為老北京人孩童時代永遠溫暖的回憶。
攝影京根兒? 編輯? 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