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勃拉姆斯的作品一直集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為一體,而浪漫主義是他本身作品創(chuàng)作的成熟時期,不管是題材還是體裁都達到了一定高度。作為“十九世紀室內樂作曲家中的巨匠”,《f小調單簧管第一奏鳴曲》是他晚期最為成熟的室內樂作品,整部作品主要由四個樂章構成,結構規(guī)整,既有古典主義時期奏鳴曲的特點,又有浪漫主義時期含蓄的音樂特征。筆者對這部作品進行演奏分析,主要目的是分享這部優(yōu)秀的作品,同時也為自身的演奏學習夯實基礎。
關鍵詞:勃拉姆斯 《f小調單簧管第一奏鳴曲》 演奏分析
《f小調單簧管第一奏鳴曲》這首作品是勃拉姆斯受同一時期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所托而創(chuàng)作的,1894年,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了他最后的兩首室內樂作品,而其中之一便是這首單簧管作品。這部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單簧管本身高低音轉換、力度對比、音色變化等特點,同時也展現(xiàn)出勃拉姆斯嫻熟的音樂創(chuàng)作技巧與獨特的音樂風格。
一、創(chuàng)作背景
勃拉姆斯是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德國偉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經久不衰、類型豐富,主要包含了交響樂、藝術歌曲、室內樂、鋼琴曲等一系列體裁的作品。他的作品主要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其中晚期創(chuàng)作的單簧管作品主要包括單簧管與弦樂五重奏之作品115號;單簧管、鋼琴、大提琴三重奏之作品11號;兩首單簧管奏鳴曲之作品120號(第一、二首)。他的單簧管作品每一首的水準都極為高超,堪稱單簧管音樂中的瑰寶,甚至可以說是單簧管音樂會中或是各類院校單簧管專業(yè)考試中的必選曲目,尤其是他的兩首單簧管奏鳴曲之作品120號(第一、二首)。好的作品始終都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因此,筆者選取其中的一首單簧管作品作為研究對象,深刻了解作品中的音樂內容與演奏技術。
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這幾首單簧管作品主要是受到同一時期著名的單簧管演奏家米爾弗爾德所托。一直以來,米爾弗爾德都致力于完善單簧管的音色變化,豐富它的表現(xiàn)力,發(fā)掘這件樂器的更多音樂“潛能”,而勃拉姆斯受他所托在1891年寫出鋼琴、單簧管、大提琴三重奏和單簧管與弦樂五重奏兩首作品。三年后,勃拉姆斯又一鼓作氣創(chuàng)作了另外兩首單簧管奏鳴曲,即《f小調單簧管第一奏鳴曲》和《降E大調單簧管第二奏鳴曲》,這兩首作品也是他所創(chuàng)作的最后兩首室內樂作品。兩部作品在節(jié)奏上顯得簡潔、明快、抒情,又獨具作曲家的個人風格,充分展現(xiàn)了單簧管優(yōu)美的音色、各具特色的音區(qū)、靈活的高低音轉換等特征,也顯示出勃拉姆斯天才般的作曲技巧和高雅且富于哲理性的音樂素養(yǎng)。
二、音樂風格及曲式探究
《f小調單簧管第一奏鳴曲》主要包括四個樂章,整體結構比較規(guī)整,音樂風格在情感上具有浪漫主義音樂的特色,但在作品本身的結構上更多的是古典主義奏鳴曲式的縮影,針對四個樂章的異同,筆者進行了分析與總結(如下表)。
音樂風格 引子與主題包含了樂曲的核心,單簧管與鋼琴在主旋律上交替互鳴,形成音色上的對比,使音樂整體具有層次感。 單簧管旋律部分柔和具有幻想性,整個聽起來比較像作曲家晚期的作品,節(jié)奏型主要以大附點和三十二分音符為主。 帶有輕松性的小快板樂章。頭、尾兩部分具有奧地利民間舞蹈“連德樂”的音樂風格特征。 這個樂章的主題主要以對比手法為主。引子部分由鋼琴演奏用以分解和弦,在第四小節(jié)部分單簧管以小二度接入旋律。
除了對這四個樂章的曲式結構、音樂特點、音樂風格進行了比較分析,還對四個樂章的音樂結構進行了更加詳細的分析,從音樂創(chuàng)作手法來看,作品整體結構布局極為規(guī)范,并體現(xiàn)作曲家慣用的創(chuàng)作手法。這部作品另一特點,就是作曲家通過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將有限的核心材料運用到了各個樂章中,并賦予它們節(jié)奏、調性以及情緒上的變化。
三、演奏技法的應用分析
以第一樂章為例,樂曲剛開始以鋼琴引入旋律后,單簧管的主部主題開始進入,這一主題以鋼琴八分音符分解和弦作為鋪墊,這一樂句中就出現(xiàn)了大跳的音型,在演奏過程中就需要嘴部放松,氣息加以控制與調整,嘴部如果過于緊張,那么發(fā)出的音色與音準就無法得到保障。另外,在樂句的強弱處理方面也要更加細膩,使音樂前后形成對比,保證大跳音程的連貫性與統(tǒng)一性。
在樂曲進入二十五小節(jié)開始進入呈示部的連接部分,鋼琴與單簧管進行了應答式的演奏,在個別小節(jié)中作曲家略加重了音頭,這樣演奏作品使樂曲不失旋律的流動性,在情感表達上更加細膩與溫和。
樂曲的副部主題在開始以單簧管低音區(qū)的音色,表現(xiàn)出神秘而幽默的色彩,鋼琴隨之進行模仿,兩種樂器相互配合,旋律不斷上升進入到高音區(qū)。這種演奏需要一定的配合,以及技巧上的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技法方面需要進行長期不斷的聯(lián)系,以保證節(jié)奏的準確性和樂句的整體完整性。休止符也是演奏中的一種,雖然短暫也沒有音響效果,但也是旋律中的一部分,在演奏過程中不可忽視,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
通過對這首作品進行演奏分析,我們能對勃拉姆斯的創(chuàng)作風格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從理論方面和實踐方面為演奏好這首作品打下基礎。最后,筆者對此進行了幾點總結體會:(1)在作品中處理幾連音或是同線連音這類節(jié)奏時,要進行拆分練習或是細化練習,這會對節(jié)奏把握以及時值的掌握有很大的幫助;(2)這部作品中的吐音演奏部分較多,尤其是集中在第四樂章,要想演奏出輕快的旋律,就要有一定的吐音技術。因此,加強吐音的基礎訓練,音色保證清脆、干凈才能將這首作品演繹完整;(3)作品的音樂風格演繹,對于樂譜中強弱處理是極為重要的,這首奏鳴曲中強弱對比部分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這關系到作品風格的呈現(xiàn),所以演奏中對音樂力度術語要更加嚴謹、嚴格;(4)要想保證作品的完整性,那么對于演奏中樂句的銜接是有一定要求的,每個樂句的“氣口”,銜接下一個樂句的“氣口”都是要引起重視的;(5)作品中最具有技術性挑戰(zhàn)的就是音型中的大跳,如果大跳部分處理不好,就會影響整個作品的演奏效果。所以,在演奏大跳部分的音型時,高音部分要注意嘴型保持不變,氣流急促,到低音部分適當控制嘴部的力度變化,來達到音準與音量的和諧處理。
參考文獻:
[1]劉雨鑫.約翰內斯·勃拉姆斯《f小調第一單簧管奏鳴曲》演奏技巧分析[D].天津音樂學院,2016.
[2]徐驁.勃拉姆斯單簧管《f小調第一奏鳴曲》演奏技巧與音樂情感分析[D].吉林藝術學院,2017.
[3]姜彥名.勃拉姆斯《f小調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的音樂風格與單簧管演奏技巧研析[D].中國音樂學院,2016.
[4]石丹.勃拉姆斯《f小調單簧管與鋼琴奏鳴曲》(Op.120.No.1)的音樂分析[J].藝術教育,2010(05):94.
[5]王振先.淺析勃拉姆斯的f小調單簧管奏鳴曲作品120號之一[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及表演版),1994(04):43-48.
[6]李昊.淺談勃拉姆斯《F小調第一單簧管奏鳴曲》作品120號[J].北方音樂,2020(04):101+144.
[7]劉又銘.約翰內斯·勃拉姆斯《f小調單簧管第一奏鳴曲》演奏技巧的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 2020-05-01.
[8]賈露露.淺析單簧管與鋼琴伴奏的結合——以《蘇北調變奏曲》為例[J].藝術評鑒,2020(12):75-78.
[9]張佶.勃拉姆斯《降E大調第二單簧管奏鳴曲》演奏技法研究[D].天津音樂學院,2020.
[10]薛涵尹.羅西尼歌劇在單簧管作品中的延伸[D].上海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劉世桐,男,本科,長治學院,研究方向:音樂學)
(責任編輯 張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