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區(qū)第一中學,福建 福州 350109)
2021 年福建省歷史回歸省自主命題,但其學科高考方案的指導性不夠明確,而筆者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普通農(nóng)村學校,在大方向不明的情況下獲取高考有用信息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2021 歷史高考既是新高考又是運用舊教材作為教學依據(jù),既要注重對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又要農(nóng)村學校交出較好的高考成績。作為普通的歷史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實在太多。
作為一所省二級達標學校的學生,在經(jīng)過高中兩年的學習后,大部分綜合素質(zhì)較好的學生都偏向物理模式,而把歷史模式作為自己的最后選擇。所以歷史選考生以中等生和后進生為主。筆者在授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歷史選考生普遍有如下癥狀:一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被動接受為主,通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沉默寡言,沒有積極地與教師展開互動,所以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課后學習缺乏方式方法,以死記硬背為主,無法領會歷史學科的特色,所以經(jīng)常會背一大段的史學知識,卻無法應答一道簡單的歷史題。三是考試過程中,情緒波動較嚴重,心理素質(zhì)不穩(wěn)定,考試成績不理想,而且考試后并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反思。
針對福建省目前指導不明的狀況,高三歷史教師因以不變應萬變,堅持以2017 年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為“定海神針”,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立足于高中歷史教材,充分考量高三歷史教學的整體性。首先復習階段劃分以二輪復習較為適宜,一輪復習以專題史為主,以現(xiàn)有的教材編程為對象,因為大部分學生在高一年級學習中,對歷史學科都比較漠視,所以歷史必修1 與必修2 的歷史知識基礎薄弱,而這一部分在高考歷史中所占的比例較大,所以在一輪復習中以必修1,2 為重點,以精講、細講為主,力求講通、講透,需使大部分的學生能達到考試的基本要求。二輪復習以通史為主,主要以時空為劃分標準,分為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世界古代史,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二輪復習的時間有限,基本集中于高三第二學期中后期,所以與第一輪復習不同,二輪學習應該以歷史思維導圖為大局,以分析階段特征為重點,對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形成系統(tǒng)知識。
大部分師生都認為高三歷史教學應該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起到一個配合的作用,筆者認為這是高三歷史教學的一個重大誤區(qū)。歷史教學無論在哪一個時期,都不能忽視學生的主導作用。所以在高三歷史教學中,多樣化、多角度教學方法的運用對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戴加平認為:“一節(jié)好的歷史課,應當有故事(細節(jié))的渲染,有學習方法的滲透,有靈魂的燭照。簡言之,是應當有趣、有法與有味?!保?]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平臺,師生交流也離不開語言,所以教學過程中,豐富多彩的語言運用將會激發(fā)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而語言的幽默性無疑是點睛之筆。在高三歷史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到語言的巧妙應用。例如,在必修1 主題六《古希臘羅馬政治文明》中,講述到商業(yè)文明非常注重人與人的契約關系,如果應用理論性語言教學,學生不但覺得索然無味,而且無法理解商業(yè)文明的內(nèi)涵,但如果這么講:“所以不能騙人,一旦騙人下回不跟你換了,天天涂橄欖油,喝葡萄酒吧,不給你麥子,看你怎么活?”輕松詼諧的語言不僅博得學生一笑,又用淺顯的話語點出商業(yè)文明價值平等的重大內(nèi)涵,使學生印象深刻。
其次,在高三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多種教學方法應該綜合運用。高三歷史教學不同高一高二,它應該更突出教學的有效性,因為學生學什么,學多少,學得好不好將直接關系到高考成績。首先應注重教學中的提問藝術,歷史課堂提問中存在技術性問題、知識性或條件性問題和思維規(guī)范性問題。[2]只有深入理解學科本質(zhì)屬性,正確運用史學相關理論和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才能設計好有層次性、邏輯性的問題。如,講述《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時,筆者一邊布置學生看書,一邊投影出如下幾個問題:“經(jīng)濟全球化開始的標志是什么”“20 世紀經(jīng)濟全球化迅速發(fā)展的原因、表現(xiàn)是什么”“經(jīng)濟全球化有哪些問題”“如何應對上述問題”“中國在疫情之下全球化浪潮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zhàn)”。學生在思考上述問題時,既掌握了課本的基本知識點(全球化開始的標志、迅速發(fā)展的原因、表現(xiàn)、面臨的問題、應對措施等等),又結合實際加深了對全球化的理解(分析中國、東莞面臨的機遇、挑戰(zhàn))。在新航路開辟這一節(jié)課文中,可以先用閱讀法,教師依次提供新航路開辟的經(jīng)濟、社會、宗教、思想等方面的材料,讓學生閱讀,然后教師通過設置“新航路的開辟有哪些因素”“哪些屬于新航路開辟的必要性條件,哪些屬于可能性條件”為問題進行啟迪與引導,最后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一個片段的教學就已經(jīng)用到了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良好。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少的是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從視覺、聽覺上刺激學生的感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高三歷史教學所運用的多媒體材料不僅只是單純提供圖片、影音等材料,還應該包括一些深度的史學材料。如,某些書籍的引言摘要和一些的重要的數(shù)據(jù)材料,當然還不能缺少近幾年此知識點相關的一些歷史高考真題的分析,尤其是近幾年山東卷與海南卷的真題分析,最后提供某些有代表性的如廈門地區(qū)、寧德地區(qū)的模擬題,進行課堂演練,所以幻燈片的設計不僅是新鮮有趣的,還應該考慮到對高考復習的實用,做到雅俗用賞又能實際有效,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應用希沃的白板功能,如可以大量應用課堂互動中的趣味分類來指導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還可以運用學科思維設計有學生個性的思維導圖等,把高三歷史復習的生動性、趣味性充分體現(xiàn)出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達到寄學于樂的目的。
最后,應提倡因材施教。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首先,應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隨著信息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很多農(nóng)村學校已經(jīng)能做到在大數(shù)據(jù)平臺上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長期追蹤、分析并給出指導意見,使一線教師做到知己知彼,依據(jù)學情編制校本練習、試卷,針對性加強。其次,對學科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集中訓練以加強本學科的能力為目標,以突破每個專題的重難點為訓練內(nèi)容,以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為溝通手段,努力培養(yǎng)學科尖子生,另一方面對學科能力較差的學生,也不能放任不管,對他們應該以培養(yǎng)基礎能力為目標,以高考歷史標準知識點為復習內(nèi)容,以加強督導為手段,努力使學科能力較差的學生不至于成為差生??傊?,強調(diào)歷史教學的實用性,對高三復習是非常重要的。
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面對新課標的高要求和所教學生低起點的現(xiàn)實,筆者感想多多、困惑多多,唯有在日常的教學當中以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為目標,不斷思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