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福,劉榮
(開封市人民醫(yī)院 腎病風濕科,河南 開封 475000)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的致死原因之一,近年來隨著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的增長,糖尿病腎病發(fā)病率也逐年上升,且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1]。腹膜透析能清除代謝廢物及多余水分,保護殘余腎功能,是治療糖尿病腎病的主要手段,但糖尿病腎病需長期腹膜透析,并發(fā)癥多,患者心理狀態(tài)較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合理的護理干預對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至關重要[2]?;谌烁穹中蛯虻摹耙稽c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以人思維情感、行為模式不同將人格分為九種,針對每種人格優(yōu)缺點采取不同的護理干預。本研究選取開封市人民醫(yī)院86例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分組探討基于人格分型導向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對其心理狀態(tài)及遵醫(yī)行為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開封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依據(jù)建檔時間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3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男26例,女17例;年齡為36~65歲,平均(50.48±7.10)歲;糖尿病病程為3~10 a,平均(6.15±1.56)a。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基于人格分型導向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男25例,女18例;年齡為38~65歲,平均(51.32±6.53)歲;糖尿病病程為3~9 a,平均(5.96±1.45)a。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開封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3];(2)患者意識清楚,可正常交流,能配合本研究計劃實施;(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免疫類、感染性疾病;(2)有嚴重精神或心理疾病導致認知障礙;(3)伴有心肌梗死、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4)預計生存時間<6個月。
1.3 護理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指導患者定期測血糖,定量飲水、攝鹽,規(guī)定食譜:碳水化合物為55%~60%,蛋白質攝入為15%~20%,脂肪攝入為25%~30%,有氧運動,出院指導,電話隨訪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基于人格分型導向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1)評估九型人格:成立護理小組,對組內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責任護士于患者入院24 h內通過情景問答、交談等引導患者自我體驗心理傾向,指導其填寫海倫·帕爾默九型人格測定問卷,確認患者所屬人格。(2)由患者人格類型確認其特有的“一點二源”,包括關注點、壓力源、動力源,以關注點為基礎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釋放壓力源、激發(fā)動力源)。(3)在護理實施過程中,護理小組成員動態(tài)分析患者心理問題類型、程度,及時修正具體護理措施,并對出院患者給予微信視頻每周3次定時干預,護理人員每日在微信群內在線解答患者疑慮。(4)九型人格護理干預策略。①全愛型:關注點為在意他人感情,忽略自己;壓力源為易被他人意見左右、自信不足;動力源為無私奉獻、溫和友善;護理措施為引導患者表達自身需求,創(chuàng)造患者關愛他人的機會,引導其發(fā)揮樂觀優(yōu)勢,提高治療信心。②完美型:關注點為原則性強、追求完美;壓力源為吹毛求疵、心胸局限;動力源為言出必行、堅持不懈;護理措施為傳遞護理關懷,及時掌握其需求并滿足,對其提出的建設性意見表達欣賞。③自我型:關注點為我行我素、追求獨特;壓力源為不易相處、固執(zhí)己見;動力源為喜探索;護理措施為引導并重視患者感受,與患者溝通談心,傳遞護理關懷。④成就型:關注點為重視成功,追求不斷表現(xiàn);壓力源為愛競爭、攻心計;動力源為積極進取、精力充沛;護理措施為滿足患者受尊重心理,引導發(fā)揮自信優(yōu)勢。⑤忠誠型:關注點為小心謹慎、多疑;壓力源為悲觀逃避、安于現(xiàn)狀;動力源為盡心盡力;護理措施為接納其多疑表現(xiàn),傾聽其想法并表示理解,爭取獲得信任。⑥思考型:關注點為善思考、學識淵博;壓力源為冷淡疏離、固執(zhí);動力源為求知欲強、理性;護理措施為提供疾病知識,鼓勵其發(fā)表意見,尊重其人際交往“界限”。⑦領袖型:關注點為喜掌控,絕對自信;壓力源為攻擊性強,發(fā)號施令;動力源為意志堅強,敢說敢做;護理措施為維護其面子,不揭短,尊重其權力空間。⑧歡樂型:關注點為心神不定;壓力源為無耐性、喜新厭舊;動力源為精力充沛;護理措施為不失時機給予表揚,安排性格活躍護士護理。⑨和平型:關注點為追求和諧;壓力源為無立場、優(yōu)柔寡斷;動力源為不喜沖突、易相處;護理措施為鼓勵家屬參謀決策,提升家屬處理問題的能力。兩組均干預3個月。
1.4 觀察指標(1)心理狀態(tài)評估: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SAS、SDS量表各包含20個項目,各項目評分之和乘以1.25為標準分,得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程度越重。(2)遵醫(yī)行為評估:采用開封市人民醫(yī)院自制調查問卷對患者遵醫(yī)用藥、定期復查、合理飲食與鍛煉情況進行調查。
2.1 心理狀態(tài)評分干預前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3個月,研究組患者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和SDS評分比較分)
2.2 遵醫(yī)行為評分研究組患者遵醫(yī)用藥率、定期復查率、合理飲食與鍛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遵醫(yī)行為比較[n(%)]
糖尿病腎病病程長,需靠長期腹膜透析來維持生命,易出現(xiàn)容量負荷過重、合并感染、高血壓難控等并發(fā)癥,而生理影響又嚴重限制其社會活動,患者會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甚至發(fā)展為厭世,嚴重影響生存質量[4-5]。
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針對性不強,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能提高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生活質量,改善不良心理狀態(tài)[6]?;谌烁穹中蛯虻摹耙稽c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通過細化人格分型,洞察患者最根本、真實的心理渴望與需求,能更深刻了解護理對象的處境與問題,進而制定與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策略并實施,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7-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3個月研究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遵醫(yī)用藥率、定期復查率、合理飲食與鍛煉率高于對照組,提示基于人格分型導向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能減輕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提高其遵醫(yī)行為?;谌烁穹中蛯虻摹耙稽c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通過培訓專業(yè)護理人員,對患者人格進行九種分型:全愛型、完美型、自我型、成就型、忠誠型、思考型、領袖型、歡樂型、和平型,確認其獨有的關注點、壓力源、動力源,以釋放壓力源,激發(fā)動力源為制定及修正護理措施的原則,并對出院患者行微信視頻監(jiān)督,全面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人格分型導向的“一點二源”適應性護理策略應用于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能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提高其遵醫(yī)行為。本干預模式要求護理人員具備一定心理知識、溝通協(xié)調能力與評估人格分型能力,以提高整體護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