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的學習動機關系著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因此,地理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啟發(fā),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中。文章主要從利用周邊環(huán)境開展調研活動、利用教學工具營造學習情境、利用學生興趣組織模型比賽、利用音樂歌詞輔助記憶知識、利用學生性格施展因材施教等方面探討初中地理課堂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啟發(fā)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學習動機;啟發(fā)策略
不少初中生對于地理課程并不太感興趣,許多家長、學生都認為地理學科不是主科,不是中考科目,加上學習“主科”占用了大量學習時間,所以多數(shù)學生學習地理的態(tài)度也不太認真。然而,這一學科卻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以便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學習地理知識,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不能任由學生發(fā)展。為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我采用以下策略對學生進行啟發(fā)。
一、 利用周邊環(huán)境開展調研活動
初中生在學習上更喜歡自己動手進行學習,喜歡參與有趣的活動,認為在這樣的課程中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應當按照中學生的興趣為學生設計地理調研活動,讓學生對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狀況進行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喜愛地理學科,還能充分鍛煉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主動探索地理知識。
我在為學生教授《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一課時,便組織學生對我們家鄉(xiāng)附近的自然資源進行調查。在課堂上,我為學生布置好了調研任務:“我們平潭位于東南沿海地區(qū),是中國第四大海島,大家知道我們周邊什么自然資源最豐富嗎?哪些自然資源是可再生的,哪些又是不可再生的呢?今天我們就從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開始展開調研活動,大家5個人組成一個調研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需要自己討論調研的內容、做好調研的計劃、分配調研的任務。在結束之后,大家再一起匯報各自的調研成果。”在說出這一調研活動后,學生迅速與自己熟悉的同學組成了調研小組。此時,學生的學習動機便被調動起來,大家熱火朝天地開始行動。有的小組中的成員非常積極,先規(guī)劃好了調研的計劃:兩人到學校周邊的居民區(qū)進行詢問,并記錄詢問的結果;兩人去查閱學校圖書館中關于自然資源分布的圖書,并拍照、記錄。一人走訪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進行觀察,了解附近的自然資源有哪些。之后,學生便各自領取自己的任務,并奔赴自己要調研的場地。在此過程中,學生便充分了解了利用周邊環(huán)境開展調研活動的方法,更樂于積極地進行調研。經過調研后,學生發(fā)現(xiàn),我們這一地區(qū)的風力資源、漁業(yè)資源、石英砂、花崗巖等比較豐富,可以利用這些自然資源做許多利于人民生活的事情??梢?,利用周邊環(huán)境開展調研活動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進行學習,并激發(fā)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 利用教學工具營造學習情境
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極容易將注意力放在教師的教學工具上,若教師在課堂上利用了學習感興趣的教學工具,則能將初中生的學習動機調動起來。因此,在初中地理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工具為學生營造與地理課程相關的學習情境,從而將學生的學習動力充分調動起來,促進學生在地理課堂中能力的提升。
我曾經在教授學生《地形和地勢》一課時,便利用教室中的教學工具為學生營造學習情境,使學生融入學習情境中,從而更喜愛在地理課程中進行學習。為了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我們中國的地形和地勢的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便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出山地、盆地、丘陵、高原、平原等地形,學生從多媒體設備所播放出來的視頻中能夠看到其中山地的地勢起伏較大,海拔高。盆地則是四周高,中間低,所以說它像盆子一樣。丘陵海拔不太高,山勢也比較緩和。高原的海拔高,地勢相對平坦。平原的海拔最低,地面平坦、起伏小。利用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完視頻之后,我還讓學生自己使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了解更多關于地形地勢的地理知識。學生點擊代表山地的圖片,便出來對于山地這一地形的解說:“海拔較高,500米以上,相對高度很大,地面峰巒起伏,坡度陡峭?!背酥猓€對山脈進行了解說:“山脈是呈帶狀并延一定方向延伸很長的山地。如,我國的喜馬拉雅山脈?!痹趯W生發(fā)現(xiàn)教學工具還有這一項功能的時候,學生便更喜歡利用教室中的多媒體設備進行學習,大家都想要嘗試運用這一工具了解地理知識??梢娎媒虒W工具為學生營造學習情境的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在地理課堂中的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 利用學生興趣組織模型比賽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學生非常樂于自己動手制作物品。因此,在地理課堂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興趣,為學生組織模型比賽。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一些與地理學科相關的模型,并讓學生將自己制作的東西展示出來,大家一起進行比拼,看誰制作的模型更有特色,這同樣能夠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越發(fā)濃厚。
我在完成《地球的形狀與大小》和《地形圖的判讀》等課程的授課后,便利用學生的興趣為大家組織了模型比賽。在活動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足球、籃球、紙箱、報紙、太空泥、膠水等材料。之后讓學生利用這些材料思考應該制作怎樣的模型,并自己動手制作出來。在模型比賽中,學生也開始絞盡腦汁地進行制作,思考自己所學的地理知識,應該怎樣在地理模型中展示出來。有的學生利用足球制作了地球儀,將報紙上的世界地圖的形狀剪下來,用膠水粘在足球上。有的學生制作地球儀的時候用不同顏色的太空泥捏制出不同大洲的形狀,并將太空泥粘在籃球上。有的學生制作了山脈模型,在課本上選擇了一個山脈,并在紙箱上畫出山脈上的等高線,由高位置上的等高線,到低位置上的等高線,依次畫出,在畫出這些等高線之后,再用剪刀剪下來,之后再從低向高依次羅疊在一起,用膠水粘貼,這樣就形成了山脈模型。還有的學生用太空泥捏制出了我國的山體模型,并將這些模型放在一個較低的紙盒中,再撒上一些沙土,就形成了小型的沙盤。學生在這樣的地理模型比賽中,玩得非常開心,也從這一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學習地理知識的趣味性??梢娎脤W生興趣組織模型比賽的方式對于啟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知識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 利用音樂歌詞輔助記憶知識
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通過音樂中的歌詞幫助學生對地理知識進行記憶。初中生對音樂的興趣度非常高,因此,在地理課堂中,地理教師便可以借助音樂的旋律,以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來提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力,幫助學生在課堂上逐漸掌握良好的地理知識信息,促進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的進步。
在教師為學生授課《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qū)——黃土高原》一課時,便可以在課堂上利用音樂歌詞來幫助學生記憶地理知識。教師可以提前在上課前查找關于“黃土高原”的歌曲,之后將歌曲下載下來,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逐漸對此歌曲內容進行記憶。我在為學生授課時,便開始為學生播放《黃土高坡》這首歌曲,在播放這首歌曲的時候,讓學生仔細對歌曲中的歌詞進行記憶,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了解相應歌詞所表達的信息,讓學生從歌詞中提取出其中所代表的地理信息知識。在我為學生播放的時候,歌詞里唱道:“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照著窯洞曬著我的胳膊,還有我的牛跟著我……”在學生聽完這首歌之后,大家也被歌曲中的旋律所感染,紛紛按照歌曲中的旋律進行歌唱,在歌唱時,也非常關注歌詞中的內容,了解到黃土高坡這一地區(qū)的風向以及人們所居住的環(huán)境和條件。由此過程中,便使學生從歌曲中了解了相應的地理知識,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上能夠認識到更多的地理信息和地理概念,幫助學生在地理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了更多的進步,促進學生在地理課堂的學習中收獲了良好的學習知識,也激發(fā)了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學習動力。
五、 利用學生性格施展因材施教
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利用學生的性格施展因材施教的方式來激勵學生的地理學習動力。教師對于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應當采取鼓勵的策略,在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多給予學生口頭的鼓勵,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更加積極,給予學生學習的信心。對于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教師在地理課堂上可以為學生提供地理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積極進行地理知識的合作與學習,這便能夠將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動力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在地理課堂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在教師為學生授課《中東》這一課內容時,教師便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為學生設計教學方法和策略。讓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自己對此課的內容進行預習,讓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對此課的內容進行重要信息的提煉與知識的記憶鞏固。在課堂上,我給每位學生提供了此課的導學案,性格內向的學生可以自己根據(jù)導學案中的內容進行自學,對此課中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并查閱相關的知識信息。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鼓勵,以啟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動力。教師還可以讓性格比較外向的學生共同按照導學案中的內容對地理知識進行合作學習,共同查閱相關的信息,了解中東地區(qū)所在的位置及地理基本情況,并讓這部分學生將自己調查到的信息進行總結,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能夠充分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促進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能力的提升與進步。
總之,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教師對學生學習動力的啟發(fā)應當從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研究,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式,并以此為學生設計地理課程。文中所提出的利用周邊環(huán)境開展調研活動、利用教學工具營造學習情境、利用學生興趣組織模型比賽、利用音樂歌詞輔助記憶知識、利用學生性格施展因材施教等策略均能對學生產生有效的啟發(fā),能夠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使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將注意力放在教師所授課的內容上,從而使學生的學習動力獲得激發(fā)。
參考文獻:
[1]牛和軍.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深度學習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14):28-29.
[2]趙華燕.基于初中生地理學習積極性的教師教學行為探究[D].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吳紅斌,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qū)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