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芝,方凱煬,劉雨晴,劉 拯,2,曹新旺,2
(1.武漢紡織大學(xué) 紡織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湖北 武漢 430200;2.湖北省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shù)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200)
竹筍殼是竹材生長過程中的廢棄物,是一種可降解的天然纖維,竹筍殼大多被就地掩埋或直接作為農(nóng)業(yè)廢棄物焚燒,沒有被很好地利用,造成了相當大的資源損失和環(huán)境問題[1-2]。以竹筍殼為原料提取其中的纖維素可以緩解原料需求緊張的問題,目前已有的脫膠方法主要有物理脫膠[3]、化學(xué)脫膠、生物脫膠等[4-9],相對于其他方法而言,化學(xué)脫膠法處理更加快速、節(jié)省時間。Zhou等[10]利用芬頓試劑和過氧化氫對亞麻纖維進行脫膠處理,使得脫膠后纖維的品質(zhì)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斷裂強力減弱。周曉潔等[11]采用預(yù)浸酸、堿煮等工藝對竹筍殼材料進行脫膠,得出了最佳脫膠方法,但脫膠工藝繁瑣。Cui等[12]使用蒸汽爆破分散纖維,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大部分的非纖維素成分,但對設(shè)備要求較高。
研究采用酸預(yù)處理結(jié)合堿氧-浴法脫膠工藝獲取竹筍殼纖維,并加入一定的脫膠助劑增加原料與試劑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yīng)速度,結(jié)合紅外光譜儀對提取的竹筍殼纖維的性能進行了研究。
研究中使用的原料為武漢紡織大學(xué)纖維園區(qū)成熟自然脫落的竹筍殼、98%硫酸、NaOH、30%H2O2、硅酸鈉、亞硫酸鈉、三聚磷酸鈉等化學(xué)物質(zhì)均為實驗室級(阿拉丁化學(xué)注冊公司,上海,中國),HH-ZK6恒溫水浴鍋(鞏義市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竹筍殼預(yù)處理→酸預(yù)處理→水洗→堿煮→水洗→酸洗→烘干→竹筍殼纖維。
竹筍殼預(yù)處理:將竹筍殼切成小塊(縱向30 mm,橫截面2 mm×2 mm),然后用50 ℃的溫水清洗去除表面的雜質(zhì)及絨毛,再將其放在70 ℃的烘箱中至烘干。
酸預(yù)處理:預(yù)處理過的竹筍殼用2 mL·L-1浴比為1∶40的濃硫酸在溫度為60 ℃的水浴鍋中加熱1 h。
水洗:常溫下用清水將竹筍殼洗滌至中性,并將其放入烘箱中70 ℃烘干備用。
堿煮脫膠:在高溫堿性條件下去除竹筍殼中的半纖維素、木質(zhì)素、果膠等非纖維素成分。并添加適量的硅酸鈉、亞硫酸鈉等助劑以加速纖維的膨化,增加其與堿液接觸面積提高脫膠效率。
酸洗:配制2 mL·L-1的硫酸溶液,將脫膠后的竹筍殼在其中浸泡3~5 min,中和殘留的堿液,并且還能夠提高纖維白度。
水洗:常溫用清水洗滌至中性。
烘干:在70 ℃烘箱中進行烘干備用。
殘膠率分析參考GB 5889—1986《苧麻化學(xué)成分定量分析法》進行測試。
采用溴化鉀壓片法,用 VERTEX 70型傅里葉變換紅外顯微光譜儀測定纖維含有基團的種類,波數(shù)測試范圍400~4 000 cm-1,推測纖維中含有特征基團的情況對處理前后竹筍殼纖維微觀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
通過大量單因子實驗發(fā)現(xiàn)堿氧浴處理中氫氧化鈉濃度、堿煮時間、溫度及過氧化氫濃度是主要影響因素。在實驗過程中添加適量助劑硅酸鈉、亞硫酸鈉等可以使纖維膨化,增加纖維與溶液的接觸面積,提高反應(yīng)速度。
氫氧化鈉濃度對殘膠率的影響如圖1。根據(jù)孫穎等[13]的脫膠工藝,設(shè)定氫氧化鈉處理時間為2.5 h,過氧化氫濃度為20 mL·L-1,浴比為1∶40,溫度為90 ℃,竹筍殼纖維殘膠率隨氫氧化鈉用量的增加而減少,表明隨著氫氧化鈉用量的增加竹筍殼膠質(zhì)去除率也越高,但在氫氧化鈉濃度為22 g·L-1后殘膠率減少得較緩慢,因此氫氧化鈉適宜用量范圍為20~24 g·L-1。
圖1 氫氧化鈉濃度對竹筍殼殘膠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sodium hydroxide concentration on residual gum rate of bamboo sheaths
過氧化氫用量對殘膠率的影響如圖2。設(shè)定過氧化氫處理時間為2.5 h,氫氧化鈉濃度為20 g·L-1,浴比為1∶40,溫度為90 ℃,由圖2知隨著過氧化氫用量的增加竹筍殼殘膠率先減少后增加,過氧化氫適宜用量為25~35 mL·L-1。
圖2 過氧化氫濃度對竹筍殼殘膠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hydrogen peroxide concentration on residual gum rate of bamboo sheaths
竹筍殼纖維的殘膠率隨時間變化如圖3所示。定氫氧化鈉濃度為20 g·L-1,過氧化氫濃度為20 mL·L-1,浴比1∶40,溫度為90 ℃,隨著時間的增加竹筍殼纖維殘膠率先減少后增加,時間過長不僅能耗高,而且對纖維的品質(zhì)有一定的損傷,因此選擇時間段為2~3 h。
圖3 堿煮時間對竹筍殼殘膠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alkali treatment time on residual gum rate of bamboo sheaths
竹筍殼纖維的殘膠率隨溫度變化如圖4所示。定氫氧化鈉為20 g·L-1,過氧化氫20 mL·L-1,浴比1∶40,時間為2.5 h,由圖5可知殘膠率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選擇溫度范圍是90~100 ℃。
圖4 堿煮溫度對竹筍殼殘膠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alkali treatment temperature on residual gum rate of bamboo sheaths
圖5 竹筍殼纖維的紅外圖譜(a)脫膠前 (b)脫膠后Fig.5 Infrared spectrum of bamboo sheath fiber(a) before degumming (b) after degumming
通過大量單因子實驗確定脫膠工藝流程中氫氧化鈉濃度、堿煮時間、溫度及過氧化氫濃度范圍如表1所示。
表1 氫氧化鈉濃度對竹筍殼殘膠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影響殘膠率考查指標的因素主次順序為C>A>B>D,即脫膠溫度對竹筍殼纖維的提取影響因素最大。正交試驗的最優(yōu)方案為:A3B2C3D3,即堿濃度24 g·L-1、過氧化氫濃度35 mL·L-1、溫度95 ℃、處理時間3 h,按照最優(yōu)工藝處理竹筍殼纖維其殘膠率為15.10%。
表2 竹筍殼纖維殘膠正交試驗設(shè)計表及測試數(shù)據(jù)
脫膠前后竹筍殼纖維的紅外光譜圖如圖6所示,由圖6知,脫膠前后竹筍殼纖維的紅外峰值基本相同,但脫膠后竹筍纖維較原竹筍殼纖維在1 732 cm-1、1 250 cm-12處的吸收峰消失了,而1 732 cm-1處的吸收峰是因為含有C=O基團,這是半纖維素的特征吸收峰,1 250 cm-1處的吸收峰是C-O伸縮振動,這是木質(zhì)素的特征吸收峰,可以看出經(jīng)酸堿處理后半纖維素和木質(zhì)素已經(jīng)被基本去除了[14-16]。處理后的竹筍殼纖維在3 323 cm-1處的吸收峰加強這是-OH的伸縮振動,由于氫氧化鈉能夠作用于羥基導(dǎo)致部分氫鍵斷裂從而釋放更多-OH出來[17-20]。
采用酸預(yù)處理結(jié)合堿氧脫膠方法對竹筍殼纖維進行脫膠,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得到優(yōu)化的工藝參數(shù)為:堿煮溫度為95 ℃,堿液質(zhì)量濃度為24 g·L-1,過氧化氫質(zhì)量濃度35 mL·L-1,堿煮時間為3 h。對竹筍殼纖維脫膠的影響因素順序為:脫膠溫度>堿液濃度>過氧化氫濃度>堿煮時間。紅外光譜表征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堿氧-浴脫膠處理后竹筍殼纖維中的半纖維素、木質(zhì)素及果膠等非纖維素成分得到了有效地去除。該方法也可應(yīng)用于其它材料。研究所得竹筍殼纖維作為新型環(huán)保纖維,是一種潛在的天然纖維資源,可廣泛應(yīng)用于紡織、復(fù)合材料、醫(yī)療保健等方面,如果開發(fā)利用,將有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