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梧州市第十六中學某次高一月考中一道詩歌鑒賞題為例,論述《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即梳理全書情節(jié),品評三國人物,積累《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歇后語、詩詞,開展特色專題研究,進行戲劇表演等。
【關(guān)鍵詞】《三國演義》 整本書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8-0004-03
語文課程包括多種教學組織形態(tài),整本書閱讀是其中之一。高中語文設(shè)置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學習任務(wù)群,標志著整本書閱讀已成為語文課程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相較于課堂上使用的語文教材以單篇為主,閱讀時間短、閱讀目的單一、難以建構(gòu)文章間的意義關(guān)聯(lián)的現(xiàn)狀,增加整本書閱讀在語文課程中的權(quán)重顯得尤為重要,這一策略的合理性是由整本書閱讀的獨特功能決定的。本文以一道詩歌鑒賞題引入,探討《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三國演義》與詩歌鑒賞
公安縣懷古①
杜 甫
野曠呂蒙營②,江深劉備城③。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云平。
灑落君臣契,飛騰戰(zhàn)伐名④。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注】①本詩作于大歷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進犯靈武、邠州,京城震動。杜甫因好友嚴武去世,便離開蜀地到荊楚一帶的公安縣暫住。②呂蒙營:東吳大將軍呂蒙曾駐軍公安一帶,與蜀軍對峙。呂蒙營即呂蒙所屯兵處,在公安縣北二十五里。③劉備城:三國蜀先主劉備曾為漢左將軍荊州牧,鎮(zhèn)油江口(故址在公安縣西),即居此城。④此二句主要寫了三國時劉備君臣的關(guān)系及呂蒙的戰(zhàn)績。
15.本詩與杜甫的《詠懷古跡(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6分)
這首詩本身并不難理解,主要講述作者杜甫曾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而觸怒唐肅宗受排擠,被貶華州司馬。在困頓之際,他流落漂泊到公安縣一帶,此處恰好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呂蒙以及蜀國開國之君劉備曾駐守過的地方。歷史上呂蒙因為深得孫權(quán)之信任與器重,用計謀擊敗關(guān)羽,并從其手中奪回荊州,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劉備則是三顧茅廬,在諸葛亮的輔佐下開創(chuàng)蜀國,建立功業(yè)。詩中所說的“灑落君臣契”正是杜甫有感于劉備和諸葛亮這種和諧的君臣關(guān)系。學生對杜甫的經(jīng)歷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對《三國演義》中劉備,特別是呂蒙的故事,可能并不熟悉。因此大部分學生都不能答出本詩中有對君臣和睦關(guān)系向往的情感。
其他省份的高考卷也有關(guān)于《三國演義》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考查,如:
10.請簡述《三國演義》中孫皓從即位到降晉的故事。(100字左右)(2011年高考福建卷)
11.閱讀下面的《三國演義》選段,回答問題。
次日,孫堅來辭袁紹曰:“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別公?!苯B曰:“吾知公疾,乃害傳國紹璽耳?!痹B為何說孫堅害傳國璽病?此后孫袁雙方圍繞“傳國璽”做了什么事?請復述原著相關(guān)情節(jié)。(2013年高考福建卷)
當然,還有多年前那篇好評如潮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馬之死》,這也是該考生熟讀《三國演義》之后寫下的佳作。
由此可見,我們對《三國演義》的教學如果還停留在僅滿足于教材中的一些少數(shù)篇目的教學上,是難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和提高學生的應(yīng)試能力的。應(yīng)該如何開發(fā)《三國演義》的教學資源、如何引導學生學好用好《三國演義》這種長篇巨著,無疑給教師提出了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二、《三國演義》整本書教學實施策略
隨著近年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推廣和普及,教育工作者普遍認為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為有利,這也為教師開展長篇巨著教學開啟了新的思路。因此,本文以《三國演義》整本書教學為例,結(jié)合教學實際情況提出以下教學實施策略。
(一)梳理全書情節(jié)
教師把《三國演義》原著劃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選取若干個經(jīng)典故事,五個部分內(nèi)容提綱如表1。
教師把學生劃分成五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安排對應(yīng)的學生講述這些故事。講述之前,教師先要求學生向組內(nèi)成員復述故事梗概,再選出表達得最好的學生代表該組在全班學生面前講故事。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較全面地了解《三國演義》故事的梗概,不僅提高了梳理情節(jié)的能力,還能在情節(jié)脈絡(luò)中讀懂各式各樣的三國人物。此外,學生還需要梳理原著整體脈絡(luò),分清群雄逐鹿、赤壁之戰(zhàn)、三國鼎立、南征北戰(zhàn)、三國歸晉各個歷史階段,以此來提升梳理長篇巨著脈絡(luò)的能力。
(二)品評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如果按類型來分,大致可以分為主公系列、謀士系列和大將系列。內(nèi)容提綱大致如表2:
教師要求學生對這些人物一生的事跡重新梳理、整合,提煉出人物的主要經(jīng)歷,學生會對人物產(chǎn)生更深入的思考,做出更深刻的分析,同時,教師還可以向?qū)W生推薦易中天《品三國》等輔助讀物。課后,教師請每名學生以《×××,我想對你說》《心目中的三國英雄》《致×××的一封信》等為題作文,并把優(yōu)秀的文章集合起來統(tǒng)一展示,以此加深學生對三國人物的認識。
作者在塑造這些形象時,雖有個人的褒貶傾向,但人物的性格還是呈現(xiàn)出了多面性。如劉備的禮賢下士與謀略不足、關(guān)羽的勇猛忠義與狂傲自負、張飛的過人膽魄與粗暴急躁等。同時作者對三顧草廬的景色渲染、對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等都生動地表現(xiàn)了人物性格的某個方面。學生在閱讀時,對書中眾多人物形象形成多角度、個性化的理解,進而掌握全方位品鑒和評價人物的方法。
(三)積累《三國演義》中的成語、歇后語、詩詞
教師可發(fā)動全班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等查閱有關(guān)《三國演義》的成語、歇后語、詩詞,最后進行匯總分類整理及展示(如表3所示)。
與《三國演義》相關(guān)聯(lián)的成語、歇后語、詩詞歌賦數(shù)量眾多,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辨識不同語言形式的不同魅力,對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把握人物形象大有裨益。教師要求學生在分類整理過程中做好摘抄和讀書筆記,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三國演義》的認知,還能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在激烈緊張或暗藏謀略的情節(jié)之中,在勇猛忠義或足智多謀的人物出現(xiàn)之后,評價情節(jié)和人物的詩詞歌賦適時出現(xiàn),猶如與一位共讀者暢談交流。學生品評不同的表達形式,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能得到豐富多樣的閱讀感受。
(四)特色專題研究
《三國演義》中有眾多的戰(zhàn)爭與謀略,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反間計、美人計、空城計、苦肉計等都是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教師可以以此激趣,并提供問題與表格(如表4所示),讓學生對其進行梳理與總結(jié)。
當然,教師還可以以“智慧三國”為主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把《三國演義》中有關(guān)軍事、政治方面的謀略作系列專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寫成專題報告。
這種特色專題研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使學生跳出教材框定的范圍,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使學生的個性特點得到充分發(fā)揮。
(五)戲劇表演
《三國演義》有不少經(jīng)典情節(jié),如三英戰(zhàn)呂布、長坂坡張飛吼退曹軍、草船借箭、諸葛亮吊孝、關(guān)公大意失荊州、白帝城托孤、馬謖失街亭等,這些或多或少被拍成了電影、電視,編成了京劇、話劇等。教師可在組織學生觀看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他們的興趣指導學生排演戲劇。表演前,教師要求學生從原著、影視作品、網(wǎng)絡(luò)資源中搜集資料、編寫劇本,要反復推敲語言是否精準、情節(jié)是否符合邏輯,集體討論、辨析,不斷進行修改完善,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戲劇排演時,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互相指導、互相學習,不僅要關(guān)注臺前演員的語言、動作、表情和劇情的起伏、銜接、照應(yīng),還要關(guān)注幕后道具服裝的準備、背景音樂的選擇、劇目布景的變化。排練的過程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動手實踐能力。
羅森塔爾效應(yīng)表明:鼓勵和贊美能使人們的行為發(fā)生與期望趨于一致的變化。有效的評價方式能肯定學生的努力,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臺上演得可圈可點,臺下評論也精彩紛呈。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和集體評價。量化評價可以參考表5。
(六)深度思辨,形成個性化閱讀體驗
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的最大意義,并不是讓學生做一個單純的知識接受體,它應(yīng)該有更高的價值,那就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來提升思維品質(zhì),讓學生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和判斷,提出自己的真實看法,形成獨特的個性。比如說人們評價《三國演義》的人物時,多有標簽化印象,如曹操是“奸雄”、周瑜“氣量狹小”、劉備“有情有義”等。通過學習,學生有了自己的判斷,就容易將人物做“去標簽”處理,從而對這些人物形象的認識更飽滿。
以曹操為例。曹操是《三國演義》里最具爭議的一個人物。名士禰衡罵了曹操,曹操惱羞成怒,本想宰了他,但又不想承擔誅殺賢良的罪名,便假惺惺地把禰衡薦給劉表,借黃祖之手殺了禰衡。曹操不但借刀殺人,還夢中殺人,明明是自己為了殺一儆百,故意“躍起拔劍殺之”,還假問“何人殺我近侍”,爾后又“命厚葬之”,此為其“奸”。在膾炙人口的“煮酒論英雄”一節(jié)中,更是直截了當將劉備與自己并稱為當世豪杰,聲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此為其“雄”。盡管如此,“奸雄”也有“可愛”之處,具體表現(xiàn)有三:一是重視人才。他對關(guān)羽可以說是愛惜備至,對其極盡挽留,不僅給其封官拜印,還送其名貴的赤兔馬。二是虛心向他人請教。如他采用許攸的建議派奇兵襲擊袁紹的糧草基地烏巢,結(jié)果大敗袁紹。三是體恤他人。當曹操從袁紹的敗軍中搜出書信,發(fā)現(xiàn)自己軍中諸人與袁紹暗通。左右的人都勸他對這些叛主投敵之人收而殺之,但是曹操卻說了這么一番話:“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從某種角度來看,整本書閱讀是一個不斷擴大的綜合性實踐活動,閱讀過程需要整體規(guī)劃、設(shè)計;閱讀成果需要不同形式的輸出。在綜合的情境氛圍中,學生完成形式豐富的閱讀成果——做腰封、寫書評、創(chuàng)作腳本、撰寫讀書報告……在展示交流成果階段,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新的閱讀方向,找到了閱讀能力發(fā)展的生長點,這一階段成果的展示,有效地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進階發(fā)展,有助于轉(zhuǎn)化為下一階段閱讀的起點。
【參考文獻】
[1]吳欣歆,許艷.書冊閱讀教學現(xiàn)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2]余黨緒.經(jīng)典名著的人生智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立項“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課程資源開發(fā)與教學實踐研究——以《論語》《三國演義》為例”(編號:2019B16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易燦宇(1981— ),女,漢,廣西梧州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現(xiàn)就職于梧州市第十六中學,主要研究方向為整本書閱讀教學。
(責編 柳佑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