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興寧市實驗學校 吳秀娟
教師在課堂授課的同時,對閱讀的方式方法進行研究,使學生對閱讀產生一定的興趣,科學地閱讀,既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量,又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
“微課”就是通過信息技術將教材中的內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的一種數(shù)字資源。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了解清楚,閱讀素材不能只局限于語文課本,要適當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通過不同的形式開展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視野,認識到不一樣的語文世界。而針對學生較難理解的閱讀材料和內容,引入微課展開閱讀教學就是教師最好的選擇,通過微課學生可以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可以減小閱讀學習的壓力,提高教師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教授《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古詩時,因為小學生對于古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和表達的思想并不能深刻理解,且有些學生可能還會對古詩學習產生一定的抗拒感,因此教師可以引入微課進行教學。微課視頻中首先映入學生眼簾的就是西湖的美景,然后在景色中引出古詩的內容,教師在對古詩進行逐句講解時,可以適當對學生的知識進行拓展。例如在講到古詩的最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時,微課中的卡通人物在這時就可以向學生提出“西子”指的是什么等問題,然后視頻再切換到有關西施的視頻,教師此時再向學生介紹西施這個人物。通過引入微課展開教學,既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還可以豐富教師的閱讀教學過程,提高教師的閱讀課堂效果。
教師可以通過加強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整合,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將課內閱讀科學地延伸到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選擇語文教材中含有深刻哲理的文章或者寓言故事來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如《揠苗助長》《掩耳盜鈴》等文章,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展開閱讀,并能正確理解閱讀材料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這樣教師在指導學生參與課外閱讀活動時,就可以通過向學生提供與教材中寓言相似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自主思考,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這樣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通過課外閱讀加深對語文教材的印象和理解。
針對小學生愛玩的特點來看,教師要想利用語文課堂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教師要將語文閱讀教學時間和方式進行適當延伸。教師要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良好的閱讀方式,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正確指導,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有效閱讀訓練。
教師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閱讀評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閱讀的信心,同時學生也能通過教師的評價,發(fā)現(xiàn)自己在閱讀中的缺點并及時改正,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所以,教師要不斷更新閱讀評價的體系,對于不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要積極指導,多鼓勵;對于一些熱愛閱讀的學生,教師也要多表揚,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抄寫的優(yōu)秀筆記或者讀后感集中展示,這樣不僅肯定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還可以為其他學生樹立優(yōu)秀的學習榜樣。另外,學校還可以舉辦一些作文比賽,讓學生根據(jù)自己讀過的書籍或者文章進行觀后感的寫作,或續(xù)寫自己讀過的書籍,然后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展示到學校平臺或者展示欄中。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給予學生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平臺,同時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親身體會閱讀帶來的影響和價值,提高自身的語文寫作水平,同時還可以激發(fā)其他同學的寫作欲望。
綜上所述,閱讀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可以為初中語文學習做鋪墊。所以作為語文教師,要正確認識閱讀對語文教學活動的作用,通過創(chuàng)新閱讀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此外,教師還要明確發(fā)揮閱讀的價值,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