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學 斌
(首都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048)
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大部分中國女性還處于三從四德的規(guī)訓之下時,在廣東臺山誕生了一位傳奇女性——余美顏(1897?—1928),雖然這位身處新舊交替時代的女性生命只有短暫的31歲[1]2,但曲折的經(jīng)歷和玩世不恭的態(tài)度使其一度被人們認為是“民國女子蕩婦的代表,追求性愛自由的前衛(wèi)女郎”[2]136-137。1928年,余美顏蹈海自盡,她的死因成為各路媒體和新知識分子爭相評論的對象。余美顏充滿悲劇的結(jié)局和從無名到知名的過程反映了媒體宣揚和包裝下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而對她公共形象的塑造與轉(zhuǎn)化也表現(xiàn)出當時社會政治文化和社會意識的不斷變化。
目前學術(shù)界對余美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其自殺形象的建構(gòu)和去世后的相關(guān)銀幕呈現(xiàn)(1)目前有關(guān)余美顏研究的論著主要有:侯艷興《性別、權(quán)力與社會轉(zhuǎn)型:1927—1937年上海女性自殺問題研究》,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第五章;鳳群《五邑奇女子的悲劇與民國女明星的銀幕呈現(xiàn)》,《五邑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和《綠風景:僑鄉(xiāng)民國電影人與當代作家》,新華出版社2014年版;徐文明、韋禮楠《女性特殊哀情影片的產(chǎn)生與跨地文化傳播——20世紀20年代中國電影生態(tài)視域中〈奇女子〉的生產(chǎn)與傳播》,《電影評介》,2017年第2期;關(guān)佩《民國女性自殺的形象建構(gòu)——以“奇女子”余美顏之死為例》,《五邑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等。。本文則通過探討余美顏生前身后大眾對她的公共形象的塑造和轉(zhuǎn)化,來從另一個側(cè)面展現(xiàn)這位現(xiàn)代女性對自由的追求和民國時期民眾思想轉(zhuǎn)變所體現(xiàn)的時代話語。
余美顏作為民國時期的傳奇女性,出生于19世紀末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這一時期,雖然西方先進思想已經(jīng)傳入中國,許多有識之士也不斷宣傳希望提高女性地位,但是男尊女卑作為封建統(tǒng)治者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不同女性相同地恪守著各種女誡,“初生既不得人歡喜,及其既長又處處受人歧視”[3]3。由此導致其大部分都呻吟于社會底層,面對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難以反抗。而余美顏的父母卻相對開通,使其接受了一定的新式教育。余美顏從小心性要強,讀中學時,在當時“男女大防”的風氣下不顧社會輿論的反對,穿泳衣與男同學一起游泳,甚至還代表學校參加當時臺山縣舉辦的聯(lián)合運動會[2]136-137。在此期間,余美顏被一位開平縣富商的兒子譚香祖看中,其父母因譚氏為富家子弟,同意了譚香祖的提親。此前,余美顏已經(jīng)與一位追求她的名為“渤海九少”的青年交好,為遵從父母之命,余美顏斷絕了與“渤海九少”的關(guān)系,18歲時嫁給譚香祖,但這段婚姻并不美滿,由于丈夫長期在國外經(jīng)商,無法相見,在無法忍受寂寞的情況下,余美顏感到自己成為婚姻的犧牲品。正是這段傳統(tǒng)家長式的婚姻促使余美顏最后出逃至廣州,但初到廣州便遭遇牢獄之災(2)余美顏到達廣州后,即前海軍總長程璧光被刺第二天。因當時美顏身穿奇服,行動亦怪,公安局警察以其形跡可疑,便拘入第四區(qū)署,不久被其姨丈保釋。譚氏家人得知余美顏逃遁,遂告其父。其父追至廣州,竟控告美顏于公安局。余美顏于是被判入習藝所,一年期滿乃出。幾經(jīng)碰壁,美顏深感社會之殘酷和家人之無情,于是開始游戲人間,恣意浪漫。。此后,余美顏性情大變,流連各種娛樂場,成為著名的“交際花”。
余美顏之所以被稱為“奇女子”,與其對自由和解放的大膽追求不無關(guān)系。當時各種報紙雜志對余美顏“怪誕”行為的報道不勝枚舉。在廣州時,她就做出了許多“悖逆社會風尚”的表現(xiàn):“因馳馬市廛,被拘至警署。處以五元罰金。美顏探嚢出十元紙幣一張,置公案上。警吏欲以五元還之,不顧而去。夏日炎熱,美顏寄寓酒店,赤身裸體,橫陳臥室門口。見者詫為奇觀,而美顏旁若無人,談笑自若……前粵中某局局長為美顏入幕賓之一,春風一度后,美顏向某索二萬金。某使人語美顏曰:‘汝有何證據(jù),敢向余索巨款?’美顏揚言曰:‘某氏下部有一黑痣便是鐵證,如不允所求,當相見于法庭也?!盵4]余美顏的這些“詭異”行為被廣州官廳所不容,遂被驅(qū)逐到香港,繼而輾轉(zhuǎn)到滬。
在上海,余美顏更加放縱自己。彼時報紙寫道:“那時的社會尚無今日之開通,像蛇一樣的曲線畢露的衣著還不大流行,而男女的關(guān)系還未如今日之隨便,可是余美顏那時才20歲左右的人,打扮得花枝招展,而下身不穿褲子出入于交際場中,如大華路上的大華飯店,外灘的理查飯店,每夜總有她的蹤跡,而所伴在左右的大半是西洋人。她飲起啤酒起碼一打,并且也吸雪茄煙。最為大膽的一事,是某夜她單獨坐著黃包車在靜安寺路上,她看到那車夫壯健矮捷得很可愛,便逗他到家里滿足她的欲望,害的鄰居大驚小怪。第二天報上便刊出了大字的記載,稱她為‘奇女子’,新聞記者去訪問她的日有數(shù)起?!盵5]最讓媒體津津樂道的是余美顏的情史,因為她“與人談話,肆無忌憚,自認曾與世界各國男子交接達三千人,唯土耳其男子則未嘗異味云?!彪m然這明顯帶有夸張色彩,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余美顏的憤世嫉俗。有一些報紙也發(fā)文對此進行反駁,但由于民眾的獵奇心理,加之她“揮金如土,到手輒盡,總其一生揮霍為數(shù)約一百三十萬金”[4],其縱情浪漫的“奇女子”形象愈加被各類媒體塑造和加強。
經(jīng)過十余年在各種交際場的漂泊,余美顏對這種空虛的生活逐漸感到厭倦,有了回歸正常生活、從良嫁人的想法,但因“聲名”在外,這種想法很難實現(xiàn)。余美顏心灰意冷,遂決定皈依佛門,結(jié)果秘密外泄,許多人前去探望和采訪,寺院住持認為她破壞佛寺清規(guī),勸其離寺。在經(jīng)歷了各種打擊后,余美顏對生活已經(jīng)完全絕望,最終于1928年4月19日從乘坐的加拿大皇后號輪船上在上海附近跳海自盡。有“性學博士”之稱的著名學者張競生曾撰文對余美顏的經(jīng)歷總結(jié)道:“就報上所記,奇女子確實奇,尤其是在這個不奇的中國,而愈覺得新奇。她短褂匹馬,逍遙廣州市上,至于被公安局所禁,一奇也。在香港客?!鲈》捣?,一絲不掛’,致被港紳所仇視,二奇也。揮金如土,三奇也。奴薔男子,四奇也。逃入佛門,五奇也?!盵6]正是這些超越當時社會價值觀念的行為,構(gòu)成了余美顏初期“奇女子”的形象。
余美顏之死對當時的新聞媒體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上海、廣東、香港等地報紙雜志都爭相報道:“茲聞駐滬美總領事?lián)d輪船公司稟稱,據(jù)本公司郵船坎(加)拿大皇后號船主報告:謂本輪由香港開駛來滬,于四月二十日早一句(刻)鐘時,有乘客言頃見一中國女客至艙面,偶一回顧忽失所在,恐有不測,應即查究云云。船主檢查結(jié)果,唯一余姓女客不見,旋在伊室內(nèi)案上檢得華文函并字條各一件,及綢衣六件、靴子兩雙,此外并無他物,請為轉(zhuǎn)函前往領取云云。當由美領事將前項遺信等物備函送交交涉公署。聞遺信一封,系致‘周止敬’在城內(nèi)九畝地,其遺條上書:‘所有余對象全行投之河中,因余死留物無用,求將留下之信請投諸郵局為要’?!盵7]《申報》的這篇報道比較詳細地記述了余美顏自殺前后的情況。在余美顏所留遺物中,她的遺書《告女界同胞書》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guān)注,為當時各種媒體提供了足夠的討論話題。在遺書中,余美顏寫下了自己二十年來的曲折經(jīng)歷,懺悔了自己的“罪行”,將自己的不幸歸于生在“青黃交接的時代”,“憑媒妁之言,聽從父母之命”嫁給數(shù)年未曾謀面的丈夫,之前雖然與渤海九少情投意合,卻被家長阻撓,失望之后背夫私逃,浪跡天涯,最終因無歸宿和人生樂趣,“不如逃離這個污濁的世界,還自己本來的清凈,我佛慈悲當肯援我遺魂以歸正道”[8]。
余美顏去世引起了社會民眾的極大轟動。民國時期,大眾傳媒在中國發(fā)展迅速,上海的媒體業(yè)從20世紀初到30年代大約擴大六倍。由于其生前的各種奇聞,不僅各類報刊新聞對此事競相登載,即時論欄也對她的自殺多有評論,社會關(guān)注度之高由此可見。雖然余美顏作為一名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女性,思想獨立,敢愛敢恨,但在新舊交替的時代,當舊思想還占一定優(yōu)勢時,余美顏的特立獨行已經(jīng)超出了當時社會的接受程度,只能遭到社會否定。
余美顏去世之初,社會對其非議主要集中于她自殺原因的猜測?!渡陥蟆返囊黄恼抡J為:“(余美顏)之死,頗耐人尋味。有謂伊因負債過巨,欲以一死了之;別一說則云美顏近日好讀古詩,見有‘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二句,心有感觸,故毅然舍身魚腹?!盵4]這兩種猜測從金錢和愛情的角度來衡量余美顏的死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輿論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加之民眾對其生前行為的了解,因此,社會各界對她的負面評價較多。如批判她行為放蕩,“美顏而不美名”[9],她的厭世蹈海行為是“消極之消極者”[10]。一位筆名為銅駝的作者,對余美顏的批判尤其激烈。他從“違背倫理道德,有傷風化”的角度,將余美顏看作“一狂蕩無羈放淫無節(jié)之妖孽”,指摘余美顏“以淫蕩而終,竟博得浪漫之名。一般無恥之徒,復推波助瀾為余宣揚。其實會想余與葡人互拼,余之人格,掃地已盡。以此而稱浪漫,以此而足宣揚,是真鼓勵有人格之婦女趨向下流,余死不足惜。利用余以圖利者,誠屬死有余辜?!盵11]但是,也有輿論對余美顏之事持肯定態(tài)度?!八^奇女子余美顏蹈海自殺,經(jīng)逾數(shù)月,乃得二知己焉,一為楊耐梅,一為《時事新報》。之二者對于余美顏之淫言蕩行皆視為嘉言懿行……《時事新報》之青光記載美顏遺事不一而足。此可謂對于余美顏另眼相看?!盵12]除此之外,《上海時報》為其出專書,名曰《奇女子余美顏》[13],一些社會名流“糾合名士,甚至還擬為余美顏建筑貞節(jié)牌坊”[14],由此可以看出社會精英對余美顏評價差異之大。
余美顏蹈海自盡,對民國社會產(chǎn)生了許多影響,她生前的經(jīng)歷被插入廣告文案,還被拍成戲劇和電影。如一些報刊認為,余美顏生前交往男性眾多,將余美顏的傳聞夸大后植入醫(yī)藥廣告刊登,以此吸引病人[15]。關(guān)于余美顏的事跡還被改編成戲劇,但是這些新式戲劇因涉及“色情”內(nèi)容,有敗壞社會風氣之嫌,大多被查禁。如廣州的一家戲院,“是日系演新景象班,戲目為‘余美顏投江記’。演至強迫離婚另尋夫婿一段,隨意戀愛,淫蕩不堪入目。實屬違犯審查條例第二條第四項之規(guī)定。雖于將近投江之頃自曝生平穢史,作言論之捶戒,未嘗無警示之意,然功過相衡,其功究不足以抵過,請令行禁焉等情前來應照準辦”[16]。民國時期著名影星楊耐梅聽說余美顏的故事后,感慨余美顏與自己的諸多相似之處,決意向明星公司老板張石川提出拍攝一部有關(guān)余美顏的電影,定名為《奇女子》。社會上對此議論紛紛,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傷風敗俗,毫無意義,保守的張石川也對此表示反對,并因此事與楊耐梅分道揚鑣。但是楊耐梅這一舉動卻得到著名導演蔡楚生等人的贊同,蔡楚生認為:“社會迫殺人才,彼之投海,即為不可移之罪證,顧我人殊不能平談(淡)視之也?!盵17]在蔡楚生和軍閥張宗昌的支持和投資下,加之余美顏和楊耐梅的諸多話題,這部電影順利拍出,并大獲成功。
除此之外,對余美顏的各種猜測與渲染,在其去世后數(shù)十年始終未曾停止,甚至在1947年,仍有新聞媒體借此報道來吸引讀者,“二十多年前,上海來一個廣東奇女子,名余美顏。這樣的女子不久便回到原籍廣東,后來傳說去世了。不料去年某日,在卡爾登戲院內(nèi),有一個老廣東認出了她,她已是快四十歲的中年婦女了。但不知她的大膽作風,與今日上海的一般鶯燕相比較,知自愧不如否?”[5]一些作家則對其事跡作了演繹,認為余美顏借蹈海之名去往日本[18]。雷珠生在小說《海上活地獄》中,便將余美顏“復活”,作者借余美顏之口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進行諷刺:“你道我蹈海死了?實則我不曾蹈海,借此遁跡東洋誓與一班中國的薄情男子決絕?!盵19]297余美顏對社會的影響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清末時,嚴復就指出:“中國婦人,每不及男子者,非其天不及,人不及也。自《烈女傳》《女誡》以來,壓制婦人,待之以奴隸,防之以盜賊,責之以圣賢。為男子者,以此為自強之勝算?!盵20]468他認為,封建禮教帶有片面性,體現(xiàn)了儒家倫理觀念,完全成為壓迫婦女的工具,而《烈女傳》之類的讀物,成了男子強加在婦女身上的思想桎梏。新文化運動時期,《新青年》創(chuàng)刊號將“女子參政運動,求女權(quán)之解放也”看作與社會的政治、宗教、經(jīng)濟、解放同等重要?!缎虑嗄辍穭?chuàng)刊后,更是成為鼓吹婦女解放、倡導女權(quán)運動、清算貞節(jié)的陣地。在五四運動之前,劉半農(nóng)在其文章《南歸雜感》中,借助和他夫人閑談的口氣,述說中國婦女的痛苦:“世界上已苦的人類,就是這班中國女子。那一班窮苦人家的婦女,吃朝飲,愁晚飯,他的苦惱,我不忍說。那一班富貴人家的婦女,穿短褲,穿絲襪,天天上楊慶和老寶成辦金飾,上大綸天成剪衣料,他們自以為極樂,其實比街頭的老乞婦還苦……”[21]112-113這篇文章分析了不同階層的婦女,她們雖然貧富不同,生活境遇不同,但是都面臨著男女不平等的壓迫,面臨著沒有話語權(quán)無奈,因此,劉半農(nóng)希望建立合乎人性的社會倫理秩序。
在五四運動中,新知識階層提出了“解放婦女”的口號,“‘五四’以后,婚姻自由的觀念在智識階級里似乎已經(jīng)普遍化了。大多數(shù)人口已經(jīng)覺得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是,“純粹戀愛的結(jié)合,總還只有少數(shù)人敢去嘗試。男女雙方,即使互相了解,有了結(jié)婚的程度,他們總還得要求家庭的同意,另外轉(zhuǎn)托人來作媒,行那請庚定親的種種手續(xù)”[3]399。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社會上一般民眾對余美顏的討論,只是塑造和加強了她的“奇女子”形象,但是新知識分子在對余美顏蹈海自殺的輿論中,卻“捕捉到了封建家庭、舊禮教、殉情、自由、解放等多種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整理和歸納,贊賞與批判,余美顏自殺逐漸成為他們呼吁婦女解放和社會改良等宏大時代問題的符號和契機”[22]。林越聲認為,關(guān)于女性的自殺問題,“當然不是籠籠統(tǒng)統(tǒng)給這些死者加上一個‘弱者’或‘輕生’的批評就算完了,同時也并不是含含混混說是‘社會的罪惡’所能夠解決的;并且我們更不需要來估計余美顏的死價值輕,或者是劉維賢的價值重,我們只能夠就著這整個的現(xiàn)象,找出他社會的背景和時代的關(guān)系加以探尋分析,就自然可以迎刃而解了”[23]1-2。同時,這也是對五四新文化運動討論話題的繼承和具體表現(xiàn),從而使余美顏的公共形象逐漸向“新女性”轉(zhuǎn)化。許多具有新思想的評論者,將余美顏的自殺原因上升到時代背景,并就其反抗舊禮教、追求性自由與解放以及勇于犧牲的精神,對余美顏進行了具有進步意義的評論。
關(guān)于性自由方面,陳東原認為,“社交所以不解放,就是性態(tài)度未曾改革的緣故。中國雖已有多數(shù)人知道結(jié)婚須有當事人愛情的,但一面仍把性的行為看得太重大,使男女兩性隔離得非常之遠。這種態(tài)度發(fā)生的弊病比較由于社交解放發(fā)生的,不更大些么?在性行為看得太重,男女隔離得太遠的環(huán)境里,男性只認女性為‘玩好殖民’的對象,女性不過是男性豢養(yǎng)的家雞……”[3]405著名報人鄒韜奮在《性道德問題論戰(zhàn)》中也指出:“目下知識階級對于性道德,尚無一定標準;舊道德已破壞無余,新道德尚未建立,于是有許多女子為此彷徨時代之犧牲者……固然,女子不應為虛榮心所驅(qū)使而自投羅網(wǎng),但平心而論,如果我們非如叔本華之痛恨女子的成見,則該承認女子是居于被動的成分多。無論如何,她們不能去強奸男子,引誘男子;縱有像余美顏其人,亦不過千百女人中之一二人而已?!盵24]382-383從這一角度來看,當時社會所稱余美顏的“放蕩行為”或者“主動”行為是她在封建道德束縛之下,反對壓迫,追求自由的結(jié)果。
余美顏自殺還引起了學界大家陳走崖和章乃器的討論。陳走崖認為,余美顏的“性欲旺盛是生理問題,不是道德問題。不能因為她是女子,特別繩以過嚴的道德”。“余美顏是舊禮教的反抗者,同時也是舊禮教的犧牲者”。對于與丈夫的關(guān)系,他認為:“背夫而逃,這不是余美顏之罪。她和丈夫,既不是戀愛結(jié)合,不待愛情破裂,亦可以脫離關(guān)系。而況她的丈夫到南洋去久而不返,先已背妻而逃呢?”此外,陳走崖還認為,余美顏并未對自由誤解,“她是真正的自由者”。他將此前民眾對余美顏縱欲批判與她對自由的追求區(qū)別開來,“她的縱欲,只是她自己不對,并不須對任何人負責;她既然和她的丈夫情人不是戀愛的結(jié)合,自然不必守什么貞操的義務”。最后,陳走崖除了佩服余美顏的勇氣外,對她只有惋惜,“惋惜她沒有真正的愛人,惋惜她行動出軌”[25]。雖然陳走崖的觀點表現(xiàn)出對余美顏的贊許和同情,但最后卻“惋惜她行動出軌”,由此陷入了自行矛盾的境地。
章乃器與陳走崖觀點相似,但似乎更進一步。他認為,余美顏在封建倫理道德的信條下,當然是一個墮落者。但是她的墮落,完全是由環(huán)境造成的。她種種怪誕不經(jīng)的事跡,往往不過是環(huán)境刺激的反應。如果一個人按照社會的信條去做,經(jīng)過相當長的時間而仍得不到一般人的諒解,同時又得不到應得的成效,自然就會因為憤恨的緣故而照一般人以為是“倒行逆施”的方法進行對抗。“余美顏之所以自殺,近因固由于戀愛挫折,而遠因則由于新舊思想的矛盾。她的絕命書上把‘背夫’‘背父’當作自己的‘罪大惡極’,可見她一面雖然覺到非如此不可,而一面卻又覺到不可如此。她是有了革命的行為,卻沒有革命的認識。她是犯了‘不知而行’的病。當然獎勵社會自殺的輿論,也是致她于死的一種原因。不管什么人,只要她肯自殺,就可以得到社會的原諒和贊美,一件兩方爭執(zhí)的事,只要有一方肯自殺,那‘直’就歸于他?!盵26]章乃器通過對余美顏的評論,將她日常的“叛逆”行為歸結(jié)于時代交替中的思想沖突,進而上升到了無意識的“革命”意義。
隨著正面評論增多,更多的人對余美顏勇于自殺所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表示贊嘆。蔡楚生發(fā)文稱:“女界不幸,自殺疊出,馬振華死于前,余美顏繼于后,新鬼舊鬼,遺聞所播,因遂引起輿論界莫大之注意?!弊髡咄橛嗝李?,認為社會對余美顏的批判是“誠漫不加察之過也”。他為余美顏之死發(fā)出感嘆:“美顏冤矣,美顏真不可多得奇女子也。然我非贊于美顏行動之當,特于此聊聊百余字之絕命書中,乃發(fā)覺其所以成為奇女子者,在均為此黑暗人世間之舊家庭、惡社會等所造成,而彼向此黑暗人世間之沖突,正具勇敢與犧牲之精神,而有不可埋滅者在。其勇于沖突與迅于覺悟,實非常人之為?!盵17]對于余美顏之死,張競生發(fā)出感嘆:“我們見奇女子故非無情者。因太過情種以致鐘情不遂,遂而蹈海自殺……她死后的偉大,實在值得群眾的傳揚?!盵6]
雖然余美顏獨特的思想和特立獨行的行為方式遭到時人非議,但其又以一己之力追求解放,對抗整個男權(quán)社會而獲得人們的贊揚,進而使自己的公共形象獲得轉(zhuǎn)變。在這里,余美顏已經(jīng)成為一種符號,這種符號是對傳統(tǒng)社會思想的反叛與覺悟,是對新思想的宣揚,通過這種符號,知識精英逐漸將余美顏由“奇女子”的塑造轉(zhuǎn)化為“新女性”的典范。這一觀點隨著《奇女子》的放映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一些學生也對余美顏進行哀悼:“珠江江水毓英奇,巾幗生來性不羈。百萬金錢供浪漫,三千面首混華夷。紅妝輕騎行無定,俗禮迂防破亦宜。底事從容輕蹈海,煙波浩渺系人思?!盵27]
就余美顏生前身后的經(jīng)歷和社會的種種反映可以看出,她的死不僅是個人的悲劇,其背后更是整個時代變革的產(chǎn)物。民國初年,社會上流行的仍舊是“男子可以多妻,女子卻要守節(jié)。男子可以再娶,女子卻不能再嫁。男子可以休妻,女子卻不能離夫”[3]6,“不使女子識字,不叫她有一點點知識”[3]14等諸如此類的共識,而經(jīng)過五四新文化運動,許多從晚清過渡到民國,以及出生在民國的新女性,在“德先生”和“賽先生”的吸引下,開始追求科學與民主,權(quán)利與自由,在新舊道德的沖突已經(jīng)到了極端的情況下,“尤其是在物質(zhì)進化最速的都會市場,許多事件中,都能看得出這種沖突的現(xiàn)象,在這過渡期間,舊的道德舊的禮教已經(jīng)搖動不穩(wěn),而社會上的青年男女,一方面已開始向參新的企圖,但另一方面猶是被了那舊道德舊禮教所牽絆,隨使他們感到彷徨、猶豫、徘徊在歧路的枯煩,而同時社會上一般骸首的迷戀者,總是露出次一般冷酷的獰臉,向著他們,使他們無以自容,隨不能走入消極的一途,而至于厭世自殺”[23]5。為免受男權(quán)的壓迫,許多女性為捍衛(wèi)自由的婚姻和愛情而選擇自盡(3)民國時期比較著名的自殺個案如馬振華案、阮玲玉案、龔尹霞案、余美顏案等,都是女性對家庭、婚姻、愛情等失望而引起的案例。,余美顏案只是其中一個,但因為其傳奇的經(jīng)歷和廣泛的交際,引起了社會的關(guān)注和評論,余美顏雖然接受了一些新式教育,但骨子里卻有中國傳統(tǒng)名教的印記,而其放蕩的行為更多的是對失敗婚姻和社會束縛的消極抵抗,或許,余美顏這種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潛意識思想是正確的,但卻采取了錯誤的方式和途徑,由此也使得社會對其爭議不斷。
一位作者曾將余美顏比作浪漫小說中的人物,“漫郎攝實戈(4)《漫郎攝實戈》是法國作家卜赫服寫的一本浪漫主義小說,成紹宗譯,光華書局1929年出版。,我極喜歡。中國極不容易有那樣女子,也極不容易有那樣作品。如有時,余美顏也算是中國式的漫郎攝實戈了……余美顏已被人叫作奇女子了。是的,她確有些像那個羅曼的漫郎攝實戈。但拿寫實的眼光去看,她又很像馬丹波華麗呢。只是,我們?nèi)鄙俚氖前桌A斯德或者佛羅倍爾”[28]。余美顏作為眾多女性之一是普通的,但她“浪漫”的思想和曲折經(jīng)歷通過大眾媒體的包裝和傳播,使自身的角色由個人的變?yōu)樯鐣模湫蜗蟮乃茉煲灿勺畛醯摹捌媾印鞭D(zhuǎn)變?yōu)樽非筮M步的“新女性”,這種轉(zhuǎn)變過程為我們展示了民國社會中感情與理性、“小我”與“大我”、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復雜面相,也正是在這種變化中,可以一窺婦女解放的多重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