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袁萍
(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課堂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高職院校要將思政課堂的顯性教育和專業(yè)課堂隱性教育結合起來,建立全員全方位協(xié)同育人的機制。
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在 “工程力學” 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實施路徑。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人們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xiàn)。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會對學生的成長產(chǎn)生重大影響。在 “工程力學” 緒論課中,教師改變傳統(tǒng)的介紹本課程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的做法,而是首先給學生介紹力學發(fā)展簡史,通過力學科學家的成就來展現(xiàn)他們?yōu)榱W發(fā)展而樹立的理想信念以及科學探究精神。在我國近代力學發(fā)展史上,錢學森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他的一生是愛國奮斗、功昭德重的一生。錢學森懷赤心報國之愿、筑科學救國之夢、謀富民強國之業(yè),以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沉情懷和忠誠擔當,詮釋著一位愛國科學家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崇高境界,是科學家精神的自覺踐行者。他的言行事跡,為人們樹立起一個見賢思齊的楷模,對教育界、學生父母和青年學生,更是一種無聲的教益、啟迪和激勵[2]。
通過對力學簡史與發(fā)展現(xiàn)狀以及力學科學家成就的介紹,不僅讓學生對力學與科學精神的關系、力學與工程的關系有了清晰的認識,更讓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對 “責任” 與 “擔當” 有了更加鮮活的理解。
在工程力學領域,如果零件不能正常工作了,我們稱之為失效。為了防止零件失效,設計時對零件計算要依據(jù)一定的準則,這個準則就是計算準則。常見的計算準則有強度計算準則(零件中的應力不得超過許用應力)、剛度準則(零件在載荷作用下產(chǎn)生的彈性變形量不得超過許用變形量),以及振動穩(wěn)定性、可靠性準則等。在講解這一內容時,教師可用計算準則類比法律法規(guī)、校紀校規(guī)、社會行為規(guī)范等,引導和教育學生要遵紀守法、遵章守紀,否則就可能受到處罰或制裁。教育學生做人做事要有底線,凡事要三思而后行,不能意氣用事,不能違背公序良俗,更不能觸犯法律法規(guī)。
“工程力學” 這門科學,它跟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人生態(tài)度有很大的相似性。如,在講授自由體(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在空間自由運動的物體)和非自由體(受到其它物體對它的限制,在空間某些方向不能自由運動的物體)概念時,引導學生思考:分別從力學的角度和從自身的大學生活感悟來分析自由體和非自由體的利弊。大學生活不同于中學,大學里更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包括時間管理、學習管理、生活管理、技能興趣的管理等),學生有更多的自由,如何把控課余時間提升自我,就需要學生樹立目標、明確職業(yè)規(guī)劃并付諸行動。再如,講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時,強調力是成對出現(xiàn)的,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就像溜冰時你推他一下,雙方都會向相反方向后退一樣,因此大家要借力互幫互助互敬互讓,如果互不相讓那雙方都會受到同樣大小的擊打力,那是得不償失的。再如,講授低碳鋼拉伸曲線時,把低碳鋼拉伸的四個階段(彈性階段、屈服階段、強化階段、頸縮階段)比喻成人才培養(yǎng)的四個階段:致用階段(學習的起始階段,讓學生明白所學的東西對其有用)、興趣階段(經(jīng)過第一階段對知識有用性的認識,學生開始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對教師的依賴作用相對減弱,學生可以自學為主)、厭學階段(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習難度增加,再加之自身疲憊,可能出現(xiàn)厭學狀態(tài))、主動學習階段(學生經(jīng)歷了厭學階段之后的再次突破,實現(xiàn)了向主動學習的轉變,即便在沒有教師引導的情況下,也可以自主選擇和學習),教育學生要有毅力,要肯于吃苦。不僅人才培養(yǎng)要遵循這四個階段,體育鍛煉、生活工作等都會呈現(xiàn)這四個階段,一旦出現(xiàn) “瓶頸” ,只要自己不放棄,用心調整,終會柳暗花明,從而抵達成功的彼岸。
無論是建筑設計還是機械結構設計,力學計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橋梁坍塌、房屋倒塌、飛機失事、設備失靈等事故往往與力學計算有關。力學計算是進行各項設計的重要一環(huán),涉及到經(jīng)驗、環(huán)境、計算原理以及運算本身。這就要求學生悉心借鑒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正確運用計算原理和計算公式,養(yǎng)成一絲不茍謹慎細微的工作作風,從源頭上避免因計算不當或計算失誤而造成的損失。在其他學習和工作中也應如此,避免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不能一味追求速度,要崇尚質量與速度并存。
人們對力學知識的認識可以追溯到遠古,當時人還是猿猴狀態(tài)的時候,人就需要知道什么樣的樹枝能承受多大的力,跳躍多遠能達到另一棵樹上,這實際上就是力學知識,引以為自豪的案例如指南車、趙州橋、應縣木塔等。力學和力學科學是在人們的生活中慢慢積累發(fā)展起來的。如今,力學更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力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也是無處不在,大到宇宙飛船航空航天、小到一顆螺絲釘,如能很好地利用力學知識會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如,方便食品的包裝袋離封口不遠處的邊緣都有一個小缺口或者一條很小的切縫,便于撕開,這就是利用了力學中應力集中的原理;再如,人們在砍樹時常常會在離樹根不遠處先砍出一個三角形口子,然后再用力一推把樹推倒。玻璃店在切割玻璃時,通常先用金剛石刀在玻璃表面劃一刀痕,再把兩側的玻璃輕輕地掰,玻璃就會沿劃痕斷開??梢姂性谏钪械膽檬謴V泛且重要。但是應力集中也會導致宏觀裂紋的形成、擴展,直至構件的破壞。由于應力集中造成的事故也是屢見不鮮的,如:1998年德國ICE城際列車脫軌事件、2004年日本美浜核電站事故以及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事件等,都是由于應力集中使材料疲勞斷裂導致的重大事故。當然如果預先有了應力集中的知識,就可以盡量避免應力集中,如:發(fā)動機的汽缸體出現(xiàn)裂縫后,可用環(huán)氧樹脂等粘接劑粘合,在粘合前,先在裂縫的兩端鉆一個小孔,這個小孔可以大大降低裂紋兩端的應力集中系數(shù),阻止裂紋的擴展,而延長發(fā)動機的使用壽命。再如:自行車內胎被刺破后,可用橡膠補塊粘補。補塊一般剪成圓形或橢圓形而非正方形,且補塊的邊緣剪成斜茬形,下面寬,逐漸向上變窄。這樣可使整個內胎平滑,降低應力集中系數(shù),避免在運動中由于應力集中使補塊脫落。當然生活中除了運用應力集中的知識外,如重心、摩擦、自鎖等也是利弊同存,只要掌握其原理,我們便能合理利用。感知生活中的力學,激發(fā)學生善于觀察、勇于探索、不斷總結,并在學習、實踐的過程中不懼怕失敗,更應有坦然面對失敗并加以改正的精神[3]。
在 “工程力學” 課程教學中,結合課程特點,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課程設計,融入思政元素,喚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潛移默化地熏陶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法制意識和社會責任,使 “工程力學” 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