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強
摘要:STEM是一個抽象性名詞,四個字母分別代表著科學,技術,工程與數(shù)學,代表著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新型教學方式。STEM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將課堂回歸到以學生為主體,帶領學生一同探索自然科學的奧秘。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多多開設實驗性課程,讓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做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手眼配合能力,使學生的知識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確認,增加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STEM代表著四個學科,所以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也要重點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多層次多角度的回答問題,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農村學生的小學科學教育呈現(xiàn)一種死板化的教育特點,而STEM教育理念的注入,可以使教師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教學更加適配學生。
關鍵詞:STEM教育理念;農村;小學科學教學
STEM式教育理念具有多種特性,它通過整合多個學科進行綜合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型學習思維,具有很強的體驗感與合作性。本文將從三個角度出發(fā),通過探究廣大農村一線教師的教學模式進行參考,旨在通過本文重點探究STEM教育理念下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與如何改變農村小學教學模式,使農村教師具有開發(fā)性綜合式教學思維。
一、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哪些現(xiàn)實問題
農村小學科學的教學中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實驗課堂少,實驗器材不夠,實驗課難以進行。除此之外,小學科學課堂還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死板,沒有讓學生切實地參與到課堂中,不能夠很好地實現(xiàn)學生的教學需求的特點。小學科學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更多的參與感與滿足感。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基于STEM理論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如何在STEM理念下,解決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開設實驗課程,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動手能力
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進行探索的唯一方法。農村學生作為教學資源最為稀薄的一波學生,之前幾乎很少會進行實驗性教學課程,但是實驗是科學教學之根本,沒有實驗,小學科學的教學將會顯得蒼白無力,沒有實驗加以輔證,學生們對教學內容將無法信服,學生們對知識點的記憶將不會牢固。所以,學校方面應當加強對學校實驗性器材的購入與維修,增設實驗課程,加大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實驗中感受小學科學的魅力。小學科學實驗不同于初高中的實驗那么復雜,小學科學實驗大多只需要一些簡單的生活中常見的實驗器材,便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實驗結果。例如在學習《光》這一課時,教師不用準備多么復雜的儀器,只需要準備一個三棱鏡,一盆水,一個鏡子,一根激光筆等這些簡單的東西,甚至可以就地取材,拿一支筆插入水中,學生就可以看到筆在入水后發(fā)生了彎折現(xiàn)象,這是教師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光的折射。同時這些簡單的實驗器材學生也可以自帶,使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可以感受實驗的奇妙之處,使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被忽略的科學現(xiàn)象,引導學生多觀察,多思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與我們認知不同的地方,是學生對小學科學產生興趣,甚至可以使學生對初中物理的學習產生興趣。
(二)以學生為課堂的中心,圍繞學生展開學習活動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要抓住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做學生課堂上的指引者。而不是一味地進行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要讓學生主導這個課堂,使學生增加對課堂內容的思考與探究,做課堂的主人。
1.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能夠多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教學不應該只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要多多采納學生們的意見,使學生們踴躍發(fā)言,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在小學科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比如在學習《工具與機械》這一章時,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們加以引導,這一章的主要講述內容是杠桿與滑輪。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向同學們提問,“我們生活中有哪里運用到了杠桿,又有哪里運用到了滑輪呢”,有的學生回答“蹺蹺板”,有的學生回答“稱”,這些都利用到了杠桿的內容,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觀察杠桿,杠桿有哪些性質呢,學生們便積極回答起來。同理,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回答生活中常見的滑輪,將學生列舉出的滑輪分為兩類,使學生觀察兩類滑輪的不同之處,通過對兩類滑輪分別進行歸納總結,引出定滑輪與動滑輪,再引導學生進行觀察發(fā)育與補充。教師只需要將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對學生沒有說出來的性質進行補充說明,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對課本上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與認知,使學生在課堂上具有主體地位。
2.拋開傳統(tǒng)教學方式,多種教學方式相融合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xiàn)在的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尤是在STEM教育理念下,教師應該推陳出新,研究探討多種教學模式,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推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在現(xiàn)在的大熱教學方式中,新型科技產物輔助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加適應,增加教學樂趣,使學生可以更快地理解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一課時,我們無法快速地使植物進行生長發(fā)育,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一兩個月,培養(yǎng)一株易生長的植物,然后每天對植物進行拍照與觀察記錄,最后將所有拍下的植物制作成一副觀察影片,再將是這一課時在課上進行放映,與學生一同觀察生長的美麗,描述植物的生長形態(tài),然后引出本課的內容——對植物生長的專有名詞進行規(guī)范,探究植物生長的原因以及條件,使學生可以對本節(jié)課堂所講述的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加深學生對小學科學課堂講課內容的興趣。
3.因材施教,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是不同的,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觀察,總結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就會出現(xiàn)有一大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不理解,過后就忘的情況,不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與知識點的學習。教師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習進度進行觀察總結,進行分類。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增加這些學生的學習內容,給他們分發(fā)一些更加深入的學習資料,讓他們在基礎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習有更進一步的探究。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使他們抓住小學科學課堂上所講的內容,使他們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有進一步的了解與掌握。對于學習能力不是很強,對待學習馬馬虎虎的學生,教師也切不可以放棄,要對他們多多進行引導,培養(yǎng)他們對小學科學學習的興趣,督促他們跟上課堂學習的腳步。同時,教師要對學生課堂學習進行實時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時的問題,對于上課學習時學生記得不牢固的知識點,要及時加以鞏固,對于一些學習跟不上的同學,教師也可以適當?shù)亍伴_小灶”,即使讓這些學生學會學好,以免耽誤后面的學習進程,使學生在學習時一定要跟得上,學的好。
4.培養(yǎng)學生能力,觀察生活中的科學
(1)培養(yǎng)學生思維總結能力
學生在學習時如果想要學好,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舊知識一定要記得牢,可以靈活運用。學生的大腦容量是有限的,在學習時,前面學習的知識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遺忘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就要多多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總結能力,梳理學生思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是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將每一章學習內容以及每一個知識點的細分支用知識導圖的方式進行標注說明,是學習的內容板塊清晰明了。思維導圖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使學生學習知識時脈絡更清晰,同時,在學生學習后面知識時,即使對前面知識有了遺忘,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快速地進行尋找,鞏固,節(jié)省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透過農村常識,培養(yǎng)學生運用自然科學知識解決常見問題的能力
農村小學的學生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農村小學的學生平時大多會做一些農活,生活中的與小學科學相關的內容也就更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多對生活中的日常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內容,教師對學生的發(fā)現(xiàn)內容進行解答,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運用自然科學知識解救生活中常見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植物的生長時,學生很多家里會有種植小麥,油菜花等作物,這些就是上好的觀察資源,教授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使學生進行觀察,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匯報。生活中充滿了科學,火焰的燃燒,冰塊的形成,溫度的變化,樹木的生長這些都與科學有關,教師要引導學生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科學的眼睛,使學生意識到科學就是對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總結與思考。
(三)旁征博引,融合多個學科進行綜合性教學
1.科學融合數(shù)學,教學理論更加規(guī)范嚴謹
STEM中的S與M分別代表著科學與數(shù)學。數(shù)學與科學都是學生學習中的基礎學科,他們互相影響,互相之間有很深的交集。數(shù)學學科的知識可以為科學教學提供嚴謹?shù)臄?shù)據,教師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將數(shù)學的定量部分與科學的實驗性課程進行整合,使數(shù)學與科學之間不再有清晰的界限。在學習溶解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需要運用到數(shù)學的定量。教師通過多次將稱量好的食鹽加入燒杯中,觀察需要加入多少食鹽可以使一百毫升達到飽和,這就需要運用到數(shù)學中的定量分析,通過一次次的加入食鹽,然后對燒杯中的情況進行觀察,對每一次的實驗數(shù)據進行記錄。通過在科學實驗中加入數(shù)學性內容,可以使科學教學更加嚴謹,數(shù)據更加有說服力。將科學情景與數(shù)學知識進行滲透與融合,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科學時提高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2.科學融合技術工程,教學課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技術與工程的教學領域是一般小學科學教師較為陌生的領域,但是加入技術與工程的教學,可以為小學教學加入新的生命力。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實驗基礎與實踐能力,為學生構建一個“工程”的世界。比如在學習《垃圾分類》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與同學們一同采集生活中的實驗道具,將收集到的垃圾進行分類,與同學們制作一個垃圾城市模型。教師要使學生深入地體驗到教學實驗課程的開發(fā)與深入,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構建、學習的樂趣。學生要親自參與到課堂實驗產品的研究,發(fā)現(xiàn)與探討總結中,讓學生親自提出對課程內容的問題與改進方法,形成學生的工程意識與思維模式,增加科學教學的生命力,使學生體會到小學科學課堂的樂趣。
三、結語
在STEM理念下進行教學學習,可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科學能力與科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對小學科學學科的理解能力。教師在教學學生小學科學時,要將學生作為科學教學課堂的主體,多多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要多多開設實驗課程,開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科學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模式。農村小學的學生要抓住優(yōu)勢,在生活中多多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科學知識,鞏固學生的科學學習,讓興趣之花在小學科學課堂上綻放。
參考文獻:
[1]劉順娟.STEM教育理念引領下的農村小學科學實踐活動課程探索[J].文存閱刊,2019(6):87.
[2]陳美冬,李佳偉,黃元春.STEM理念與方法在農村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應用探討[J].文淵(小學版),2020(7):856.
[3]孫浩.基于STEM理念的農村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2020(3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