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凱
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和鮮明的實踐指向,它不僅蘊含著中國現代化的性質歸屬與質量規(guī)約,也反映著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道路必然與價值意蘊。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準確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內蘊的邏輯架構,厘清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高質量發(fā)展之間的有機關聯,對促進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摘
[關鍵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高質量發(fā)展;內在聯系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①的思想。在中華民族即將圓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踏入新的歷史奮斗階段之際,深刻領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核心要旨,準確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內蘊的邏輯關聯,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與中國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一個國家實行什么樣的主義,關鍵在于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發(fā)展中面臨的難題?!?②在近百年的奮斗實踐中,中國共產黨正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革命和建設實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斷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發(fā)展的新境界,不僅有力地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發(fā)展中國的歷史結論,而且創(chuàng)造性地拓新了世界上其他民族實現現代化的道路選擇,為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 獻。
1. 社會主義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自地理大發(fā)現時代以來,人類社會逐漸地迎來了由過去民族、地域的歷史向世界性歷史的轉變和發(fā)展,并由此造就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世界歷史性的力量,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條截然不同的現代化道路。歐美等少數資本主義國家率先成了現代化的弄潮者,并將現代化與其社會制度相捆綁,企圖為現代化貼上“資本主義化”或“西方化”的標簽,從而形成“資本主義化”或“西方化”就是現代化的邏輯必然。但是,受各種復雜因素的影響,近代中國沒有也不可能以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方式走向現代化。近代西方列強雖以資本主義的邏輯將中國卷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加快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但其根本目的就如毛澤東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絕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帝國主義列強的目的和這相反,它們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③面對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勢,中國近代一些進步志士和社會力量效仿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模式,但都未能從根本上打通中國走向現代化之路,未能改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境遇。與此同時,社會主義在俄國取得勝利的消息,給那些苦苦求索救國之道的中國先進分子們以新的希望,正如毛澤東指出:“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④由此,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開啟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和實踐,最終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實現現代化奠定了根本前提和重要基礎。1956年,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指出:“關于中國的前途,就是搞社會主義”, ⑤并在隨后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筆記中進一步強調我國搞社會主義就是要實現國家工業(yè)、農業(yè)、科學文化和國防的現代化。在此后的長期摸索實踐中,黨和人民始終堅守社會主義對國家現代化根本性質的總括定,在艱辛探索和無私奉獻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掘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黨在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更加強調社會主義與現代化之間的有機統一性。鄧小平指出:“只有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強國,才能更有效地鞏固社會主義制度”, ⑥并強調“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比較,它的優(yōu)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 保證重點” ⑦,“如果走資本主義道路,可以使中國百分之幾的人富裕起來,但是絕對解決不了百分之九十幾的人生活富裕的問題”。 ⑧因此,新時期黨對社會主義與現代化之間內在規(guī)律的深入認識和把握,不僅使黨和人民對“為誰建設現代化、建設什么樣的現代化、怎樣建設現代化”這一時代課題有了更加精確的認識,而且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賡續(xù)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思路、拓寬了新路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xù)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fā)展的翻版”, ⑨而是新時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現實的奮斗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版。
2. 中國現代化是社會主義本質的總圖景。對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解,鄧小平有一個極為深刻、經典的論斷。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保?⑩這是對社會主義本質高度的科學括定。它一方面闡發(fā)了社會主義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這是社會主義本質論最為重要的內容;另一方面述及了實現社會主義最終目的的兩條路徑,一是從生產力維度即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二是從生產關系維度即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科學總結,不僅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使黨和人民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上升到了新的理論高度,而且為我國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社會主義現代化有著豐富的內涵,它一方面生動地展示了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fā)展進步的歷史運動過程,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黨提出“四個現代化”奮斗目標,躍遷到新時代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折射出黨和人民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guī)律的科學認識和把握,另一方面它深刻地描繪出了一幅以社會主義本質為支撐內核的人民群眾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幸福憧憬,體現出社會主義本質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統一性。
二、全面建設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間的關系
1. 全面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這是因為:首先,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協調、高質的應然狀態(tài)要求全面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全面闡述,不僅進一步堅持和發(fā)展了鄧小平關于“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chuàng)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并且造就比這些國家更優(yōu)秀的人才。達到上述三個要求,時間有的可以短些,有的要長些,但是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國,我們能夠也必須達到” [11]。這一歷史思想,也體現了黨在中華民族復興即將進入新的奮斗階段時,再次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內涵的歷史確證。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任務的戰(zhàn)略部署,到二〇三五年,我們不僅要實現經濟、文化以及科技創(chuàng)新等方面綜合實力的大幅躍升,實現政治、社會和生態(tài)等領域的長足發(fā)展,同時還必須進一步縮小區(qū)域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的發(fā)展差距,必須實質性地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安全感。要實現這些帶有全方位、多領域和深層次特點的歷史奮斗目標和任務,我們必須堅持以新的發(fā)展理念為指引,堅持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統籌推進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各項事業(yè)。其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實然國情要求全面建設。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順利實現,中華民族向著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又邁出了關鍵一步。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仍然是擺在我們面前最大、最現實的國情。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舊存在,重點領域改革任務十分艱巨,關鍵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形勢催人,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差距較大,綠色發(fā)展還需久久為功等。這些相互疊加交織的現實問題構成了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現實依據。
2. 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全面建設的目的和歸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地描繪了到二〇三五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美好藍圖,其中關于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發(fā)展目標和要求,均內在地統一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斗實踐之中。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可為社會主義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等領域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政治的健康發(fā)展可為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進步提供可靠的組織、路線和法律保障。文化的繁榮可為經濟、政治、社會、生態(tài)等方面的發(fā)展提供正確的價值指引、智力支持。社會事業(yè)的進步可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tài)等領域的建設提供有力的和諧基礎和保障。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持續(xù)優(yōu)化可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發(fā)展提供可持續(xù)的載體支撐。國家治理體系的日臻完善和治理能力的不斷增強可為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和高效的治理效能支持。由此,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tài)等要素構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有機體及其內部科學有序的運轉,不僅構成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生動實踐的邏輯圖譜和目的確證,也充分地證明了離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以及生態(tài)等任何一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和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將難以達 成。
三、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高質量發(fā)展之間的關系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高質量發(fā)展相輔相成。高質量發(fā)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二者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氣象。
1. 高質量發(fā)展是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硬道理。矛盾的解決過程就是發(fā)展的過程。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矛盾和問題各不相同,發(fā)展的目標、任務和要求也就不同。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指導思想、理念、道路等都經歷了深刻的調整和變革,與之對應的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也不斷取得了新成果和新實效。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提出了“發(fā)展就是硬道理” [12]的著名論斷,這不僅體現了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決心,也反映出新時期黨對加快經濟社會發(fā)展、使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迫切期待。進入二十一世紀,黨中央根據新的時代發(fā)展任務和要求,特別是在深入分析我國以往的經濟發(fā)展方式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正如胡錦濤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fā)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fā)展”, [13]從而賦予了“發(fā)展就是硬道理”新的時代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fā)展實際,在科學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基礎上,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 [14]的科學判斷,強調要以新的發(fā)展理念為指導,實現經濟社會發(fā)展從強調“有沒有”轉向重視“好不好”、從強調“數量和速度”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這也使得高質量發(fā)展成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所必須堅持的硬道理和新主題。
2. 高質量發(fā)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高質量發(fā)展,是基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新變化、新問題和新要求,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目標導向、原則要求以及價值遵循作出的深刻調整,是新發(fā)展理念的聚合表達,它是創(chuàng)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tài)、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fā)展。 [15]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必須堅持高質量發(fā)展要求,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最新、最現實的發(fā)展實情作出的科學研判。從國內來看,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fā)展環(huán)節(jié)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準備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幫助中華民族實現了幾千年來的小康夙愿,人們的生活水準得到了切實提升。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廣大人民群眾對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層次、更加全面、更加熱切的幸福向往,而這種對美好生活的幸福企盼,又與我國當前社會生產力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存在著日益突出的矛盾,并集中體現在發(fā)展質量上。因此,要解決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矛盾,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愿望,就必須將經濟社會發(fā)展主題由過去以解決“有沒有”供需矛盾切換到當前以解決“好不好”供需矛盾方面上來,將發(fā)展質量和效益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毫不動搖地將高質量發(fā)展主題貫徹落實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當中,切實提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全面性和高質性。從國際環(huán)境來看,當今世界大局正經歷著百年來的深刻調整,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國際情勢不確定性不穩(wěn)定性日益增強,世界經濟全球化遭遇多重暗流、逆流,全球經濟社會發(fā)展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zhàn)。因此,要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好外部變亂交織的發(fā)展環(huán)境給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必須要牢牢立足“兩個大局” [16]這個基本點,保持戰(zhàn)略定力,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和世界格局演變新趨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歷史新征途上,堅持以高質量發(fā)展為導向,形成新征途中的新的發(fā)展格局,努力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積累更多的穩(wěn)定因素,創(chuàng)造出更加穩(wěn)定的外部環(huán)境。
3.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實現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實現高質量發(fā)展是一個社會過程,必須在社會變革和進步中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時代偉大的社會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形式。只有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才能真正地將高質量發(fā)展落到實處。
一方面,“全面的領域”為高質量發(fā)展提供系統的內容載體。在新中國七十多年的不懈奮斗中,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的認識也日臻完善和成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社會主義工業(yè)化為著力點,在逐步推進國家工業(yè)化的過程中,提出要在二十世紀末實現農業(yè)、工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等四個方面的現代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基礎上,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涵、標準等內容作出了調整,提出了“中國式現代化” [17]特色命題和實現這一目標的戰(zhàn)略安排。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逐夢民族復興偉業(yè)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行了科學、系統的布局,形成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和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奮斗目標以及實現這一強國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因而,隨著黨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內涵和規(guī)律認識的不斷深化,這必將為新時代落實高質量發(fā)展提供全面、系統的內容載體,確保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有據可靠、有途可尋。另一方面,“全面的推進”可以確保高質量發(fā)展成果惠民的廣泛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我國即將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勝利,這既為我們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也為我國高質量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叭娼ㄔO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18]是黨在新世紀初對全國各族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新時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階段,黨繼續(xù)向人民群眾承諾“全面小康路上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19]。因此,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征程中,我們不僅要以更高的質量標準全面落實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各項歷史任務,還要在此基礎上重點關注社會主義現代化各項事業(yè)覆蓋的人群、地域等問題。這是因為:只有實現了惠及十幾億人口的現代化目標,實現了覆蓋我國不同地域、區(qū)域的現代化目標,才能確保在實現現代化中取得的高質量成果為全體人民所共享,使廣大人民群眾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獲得更加強烈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基金項目:教育部 2018 年度高校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yōu)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編號:18JDSZK041
注釋:
①[14] [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22、23、77頁。
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頁。
③《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 頁。
④《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頁。
⑤《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4頁。
⑥[11]《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86、322頁。
⑦⑧⑩ [12] [17]《鄧小平思想年編:1975-1997》,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422、506、9、9、494頁。
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44頁。
[13]《胡錦濤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28頁。
[15]楊偉民:《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宏觀經濟管理》2018年第2期。
[18]《江澤民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頁。
[19]《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45頁。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矯海霞)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