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珊 珊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當前,高校實踐育人的載體很多,如教學實踐、專業(yè)實習、軍事訓練、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和勤工助學等。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高校學生支教、送知識下鄉(xiāng)、志愿者行動等活動,都展現(xiàn)了學生的風貌和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情懷。許多學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實踐和社會活動中樹立了對人民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盵1]49志愿服務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既可以使學生在了解中國國情和深入基層的過程中更深刻地領會思政課的魅力,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立志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奉獻精神。因此,推動志愿服務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志愿服務能夠在專業(yè)化的人員、組織和非專業(yè)公眾之間架起理念與實踐的橋梁,這橋梁不只是輸出技術,更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聯(lián)系,是團結互助精神的體現(xiàn)。因此,志愿服務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利他人格,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也能緩解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和經費短缺的現(xiàn)狀。
1.推動思政課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 思政課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的實現(xiàn)可以通過志愿服務融入實踐教學。志愿服務強調參與,通過服務社會提升自我。許多志愿者表示,比擁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更加重要的是,當你想為別人的快樂做點事的時候,你的知識和技能會更自然地傳授給他人。志愿服務是人們掌握自己的生活,并對自身和周圍的人產生影響的重要途徑。“志愿服務既可以是實現(xiàn)所期望目標的一種手段,也可以是人們實踐其價值觀的一種手段?!盵2]80從動機的功能理論出發(fā),志愿服務本身是一種價值觀的表達,是對待他人的某種方式,在幫助個體的過程中把價值觀通過行動表達出來。價值觀能給予我們參與志愿服務的力量,即使我們周圍很少有人愿意做同樣的奉獻。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助于實現(xiàn)思政課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同理心和責任感。對于大學生而言,參與志愿服務可以使他們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使他們了解到所有的行動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整體,團隊紀律是為共同目標服務的,參與者之間的分歧可以通過協(xié)商得以解決。
2.搭建思政課理論和實踐的直通車 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助于增強思政課理論的說服力。志愿服務的優(yōu)勢在于讓理論接受實踐的檢驗,并在檢驗中得以進一步的深化;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志愿服務是通過具體的、直接的、生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體驗和感知,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親社會規(guī)范的內化力,讓學生把對人民的感情、對社會的責任、對國家的忠誠轉化為對社會熱點和社會難點問題的回應,并做出利他和親社會的行為。在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時,教師需發(fā)揮主導作用,通過組織學生利用自身的專業(yè)技能,為工廠、農村、學校、社區(qū)等基層單位提供志愿服務,使學生的主觀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并使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優(yōu)化,以培養(yǎng)學生立志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奉獻精神。
3.緩解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和經費短缺的現(xiàn)狀 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利于緩解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和經費短缺的現(xiàn)狀。許多教師反映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主要難題是教學資源匱乏和經費短缺[3]95。在實踐中,這樣的困境確實存在。按照目前1∶350的配備比例,1名思政課教師不僅要為350名學生講授理論課,而且還要組織他們外出開展社會實踐。學生的社會實踐無論是交通安全,還是實踐活動經費都不易保障。同時,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實踐教學基地數(shù)量有限,可容納學生的人數(shù)也有限。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則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解決思路。志愿服務可以把雙方需求進行有效對接:接受服務的需求方為志愿者提供了志愿服務的實踐平臺,提供服務的服務方則通過志愿服務獲得了實踐機會。這不僅打破了傳統(tǒng)的資源和經費投入式的實踐教學慣性思維,豐富了實踐教學的形式,而且挖掘了志愿服務的潛在資源,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匱乏和經費短缺的狀況。
實踐教學是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志愿服務是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志愿服務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助于將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目標的實現(xiàn)。但是,當前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依然存在一些困境。
1.志愿服務活動的思想價值引領不夠 從志愿服務組織策劃的角度分析,部分組織方并沒有將實踐和育人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項目設計和活動安排上容易出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缺位。具體表現(xiàn)為:(1)對志愿服務活動要進行什么樣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實現(xiàn)什么樣的引導目標不夠清晰。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甚至把學生自發(fā)組織的志愿服務也當作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雖然這些活動也具有實踐性,但是,由于這些活動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學生在實踐后也缺少必要的理論總結與經驗提升,所以,思想政治理論“入心”“入腦”的效果甚微。(2)志愿服務活動的覆蓋面不廣,輻射面不大。有些高校志愿服務雖然有相對清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內容,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思想價值引領并未貫穿實踐教學的全過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還有一些則只是浮在面上,并沒有落地生根。
2.志愿服務的項目數(shù)量和服務時長不足 從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視角分析,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還存在志愿服務的項目數(shù)量和服務時長不足等問題。一方面,針對實踐教學設計的志愿服務項目范圍狹窄,主要集中在服務學習型,較少涉及專業(yè)技能型?,F(xiàn)代志愿服務對一般的通用志愿者社會的需求量較少,對一些具備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志愿服務社會的需求量較大。大部分服務學習型志愿服務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其實踐育人的效果更是不盡如人意。另一方面,實踐教學所組織的志愿服務時長也不足。雖然,大學生具有關注社會、關愛他人的情懷,具有服務他人和奉獻社會的熱情,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充沛的精力,但是,由于大學生志愿者具有流動性大和志愿服務時間不固定等特點,學生志愿者的服務時長很難得到保證。例如:有些學生在校期間利用雙休日或者是課余時間開展志愿服務,而有些學生借助寒暑假等節(jié)假日在戶籍所在地開展志愿服務,這些志愿服務不僅難以保證服務時長,而且增加了志愿服務融入實踐教學組織和管理的難度。
3.思政課與社會實踐協(xié)同育人不足 如何保證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思政課和社會實踐之間如何銜接,哪些志愿服務可以納入實踐教學,如何組織志愿活動的開展,依據(jù)什么來評定成績等,這些問題涉及學校的多個職能部門,需要各部門之間統(tǒng)籌安排和協(xié)調合作。在高校,思政課屬于第一課堂,由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政理論教研部承擔教學工作,教務處統(tǒng)籌管理;而社會實踐活動則屬于第二課堂,由學生處、校團委等部門負責。一般來講,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都有各自的工作模式,教務工作與群團工作往往由不同分管領導負責,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協(xié)同基礎和機制的不協(xié)調。同時,在這種狀況下,思政課教師和學工線輔導員雙方的協(xié)同意識也不強。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教學時,雙方常?;蚴歉髯詾閼?zhàn),或是進行簡單合并和替代,由此,思政課與社會實踐協(xié)同育人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要推動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從激活高校志愿服務的價值塑造功能,完善高校實踐教學活動的項目設計,創(chuàng)新高校實踐育人的協(xié)同機制三方面著力,才能實現(xiàn)思政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隱性教學三者的有機融合。
1.激活高校志愿服務的價值塑造功能 要推動志愿服務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激活高校志愿服務的價值塑造功能。高校志愿服務作為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在育人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志愿服務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一些困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高校志愿服務在項目設計和活動安排上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缺位的現(xiàn)象,不能充分激活志愿服務應有的價值塑造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與客體都是現(xiàn)實的具體的人。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根本任務,而抓住這個根本任務的主要方式是將思想引領和價值塑造融入教學全過程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一方面,要時刻關注大學生心中的困惑,這些困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也是社會現(xiàn)實生活中的熱點。關注這些困惑并加以解決,有助于增強思政課理論的說服力。另一方面,還應進行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依托的價值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和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融入志愿服務,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為學生解答好在哪里服務,為誰服務,如何服務,做什么樣的志愿者等問題[4]240-243。只有真正解答好這些問題,才能把高校的志愿服務與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內在需求有機結合,把志愿服務內化為學生的思想自覺和行為自覺,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2.完善高校實踐教學活動的項目設計 要推動志愿服務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完善高校實踐教學活動的項目設計,從活動內容設計、組織和管理等方面保證實踐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踐教學活動內容的設計,既要涵蓋思政課的三維目標,又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同時,要結合大學生的專業(yè)技能,通過精心設計,精選活動,把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實踐教學轉化為提升自我、服務社會的大舞臺。在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方面,必須創(chuàng)新供需對接機制,突破志愿服務項目范圍狹窄這個瓶頸,并切實保障志愿服務的時長。高??梢圆捎谩爸驹阜斩ㄖ啤薄暗谌街驹戈狘c評”等菜單式定制方式,提供志愿服務項目清單。普通群眾只需登錄志愿服務網絡平臺,就能隨時“點單”。這種“群眾點單、組織派單、志愿者接單”的一站式服務,可以真正實現(xiàn)人民群眾有什么樣的需求,大學生志愿者就提供什么樣的志愿服務這一目標。
3.創(chuàng)新高校實踐育人的協(xié)同機制 要推動志愿服務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必須創(chuàng)新高校實踐育人的協(xié)同機制,對實踐教學工作的完成情況及其效果進行綜合測評,更好地發(fā)揮協(xié)同育人的作用。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打通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之間的壁壘,對學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統(tǒng)籌和安排,使思政課與社會實踐活動目標協(xié)同、內容協(xié)同和資源協(xié)同[5]116。要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和社會實踐活動之間的機制協(xié)同,重點在必須形成對學生、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活動組織者以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評價的一套機制。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到過程與結果相結合:一方面要考核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整體情況,包括態(tài)度、參與狀況、體驗程度、組織紀律等;另一方面也要考察大學生在思想品德和政治素養(yǎng)方面的成長變化,如參加公益活動情況、獻愛心情況等,重點看進步和增量。對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活動組織者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評價,要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結合:既要看教師實踐教學的工作量、培養(yǎng)人才的數(shù)量和質量等硬指標,也要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看學生和同行評價等軟指標,同時,還應該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作為教學業(yè)績、職稱評定以及職務晉升的重要指標。
總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6]11實踐教學是實踐育人的主要形式,志愿服務是實踐育人的有效載體?!霸谒猩鐣碗A層中,志愿服務都是發(fā)揮人潛能的最有效、最實用的方式,也是提高個人、社區(qū)和國家福祉的有效途徑?!盵7]29因此,思政課的實踐教學需要融入志愿服務。只有激活高校志愿服務的價值塑造功能,完善高校實踐教學活動的項目設計,創(chuàng)新高校實踐育人的協(xié)同機制,才能實現(xiàn)思政課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隱性教學三者的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