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貴州警察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5)
語音識別是根據(jù)個人、群體、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的語音特征參數(shù)或表現(xiàn)在儀器上的波紋來識別說話人身份,是一種行為特征識別方式,在法庭鑒定科學領域和公安刑事技術領域中有較廣泛應用。人說話的聲音就像人的指紋一樣,具有“人各不一”的個體特征,形成原因與每個人的生理特點、生存環(huán)境、文化修養(yǎng)及語言習慣密切相關。通過聲音可以分析言語者的年齡、性別、職業(yè)、地域等個體特征。為了便于判定個人的地域身份,司法人員有必要對轄區(qū)、省內(nèi)乃至全國不同地方的語音、語法、詞匯個性特點作不同程度的了解把握。語音識別作為刑事技術的支柱之一,能極大地推進工作化解難題,尤其是需要判定偵查對象的成長地時。
貴州少數(shù)民族眾多,加之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地域阻隔,形成許多不同的地域方言,這些方言各具特點。很多滿腔工作熱忱的年輕民警甫一入職便把學會當?shù)胤窖援斪髯约汗ぷ鞯闹饕蝿?。筆者因?qū)W習需要,曾到黎平順化高孖作過田野調(diào)查,將其語音進行過古今對比研究,以了解當?shù)卣Z音的發(fā)展脈絡。黎平縣地處黔、湘、桂三省(區(qū))交界及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過渡地區(qū),黎平河谷入口處海拔為貴州最低。東南面與湖南靖州縣、通道縣及廣西三江縣交界,西南面與貴州榕江縣、從江縣毗鄰,東北與貴州劍河縣、錦屏縣接壤。順化位于縣城東南,高孖村位于順化鄉(xiāng)西南部,距鄉(xiāng)政府駐地20公里,地處六背山麓,東南與水口鎮(zhèn)歸龍村為鄰,東邊與已貢村接壤,北界抵肇興鄉(xiāng)高鳥村。
1.今讀分別為:幫母[b],滂母[p],并母[p],明母[m],非敷奉母讀[f];微母一般為零聲母,逢止攝合口三等字則今聲母為[v],如:微vi24,尾vi43(虎頭蛇尾),未味vi33。
2.例外:“把(假開二幫馬上)”作量詞常省音為“一把uA43”;幫母字“譜”今音與普通話同為pu43;“背誦”的“背”仍讀bi12;幫母的“遍”方言送氣pian24;“步”作量詞省音為u;“半”在詞組“半打半、一半”中省音為uAng33,在“半斤”中鼻音化讀bang44。
3.高孖方言的f 有兩個來源:一是非敷奉三紐;一是曉匣二母(于曉組再敘)。但高孖方言中也有幾個非組字的白讀音保留重唇古讀:芙pu213,輔(敷紐)甫(非紐)pu43,浮pao213,疿pi33,這是漢魏以前重唇音在方言中的遺存(上舉各例文讀仍為f)。
4.普通話零聲母字中有幾個源于輕唇音“微”紐的字方言中也讀雙唇音:蚊men213(~蟲),尾mi41(~巴),網(wǎng)mAng41(單用),晚mAn33(年三十~),與重唇明紐同。
1.端母今讀d,透母t,定母t。
2.送氣的定母“調(diào)”在“聲調(diào)、調(diào)動”中仍讀diao44,不符方言語音規(guī)律;“頭”字讀音靈活多變,作為詞綴,如“石頭”中讀如“兜”,在方位詞“前頭”中讀如“婁”,作為其本音在“開頭”中讀tey213;另“條、頭”作量詞聲紐常變讀為[l]母:讀如“僚”和“婁”。
1.泥(娘)母字今逢洪音讀[l],逢細音讀零聲母(例外:尼泥l(xiāng)i213,“泥”又白讀lei213)。
2.來母今讀[l]。
2.有不少字普通話為洪音,但高孖話為細音,故聲母亦隨之不同,如下表所示:
知母為d,徹母為t,澄母為t。
1.莊母為z,初母為c,崇母為c,生母為s。
2.特例:止攝崇母的“柿”音ze213,崇母的“炸/鍘”為不送氣zA44,同于普通話;生母“澀”也不送氣且為塞擦音jie24,生母“產(chǎn)”音cAn21,“閂”音“倉”;莊母高頻字“裝莊”則為端母diang13和“當”,“側(cè)”音“則”合乎規(guī)律,而讀“ce51”是普通話的特例。
3.本組有些字習慣讀為來母l,這不是文白異讀,似乎也不是多音字,只是為省力而形成的習用讀音,如:“雙”音“浪”,“生”音“冷”,“牲甥”音“蘭”。
1.章母逢洪音為d(少數(shù)非方言常用字為ts,多為外來詞,下同),逢細音為j,但有幾個高頻字即使韻母為細音,聲母仍為d:豬諸ty24,拄ty41,障diang24或dang33,帳diang44,著dio24;昌母逢洪音為t,逢細音為q;船書禪三母逢洪音為s,逢細音為x,書母多為陰聲,禪母多為陽聲,如:說xye13,成乘晨sen213,巡 xyn213,船 xyan213,順 xyn44,善xian44,隨xy213/xi213,俗xio22。
2.禪母有少量字今聲母為塞音或塞擦音,如:蟬(秋蟬)jian33,殖植qie33,塒ze22(雞窠),襡to44(~俚,舊式長褂),聲母皆不為ch或 sh。
3.另有一批普通話聲母為r或ch但高孖話為s或x的字,皆可視為合乎高孖話方音規(guī)律但為普通話不合常規(guī)之字。船母:乘sen213;禪母:垂sy213,瑞xy44,辰晨臣承丞成城誠sen213;另外船母“唇”方音習慣讀“口唇sen44”,不獨用;“盾”音den44不合常規(guī)。
逢洪音讀l,逢細音讀零聲母,不再舉例。
1.見母今逢洪音是g,逢細音為j,溪群二母逢洪音為k,逢細音為q,如:交gC24、看kAng44、見jian44、橋qiao213、香xiAng24、縣xyan44、跨(溪母)qia44、跪(群母)音“去”(文讀kui44)。
2.溪母有一部分字白讀聲母逢洪音是h,如:殼 ho24、 糠 hang24、 肯 hen41、 空 hng24、 口hey41,逢細音是x,如:起xi41、氣xi44、欠xian44;而“溪”字普通話亦為xi55,高孖話仍讀qi24;一部分字今聲母是f,如:睏fen44、苦fu41、褲fu33;溪母“塊”省音為uai44,見母“個”省音為uo44(文讀為go44),見母“真假”的“假”音gA41,“放假”的“假”為kA41。
3.源于疑紐的字在方音中也有古讀遺跡:疑母今逢開口呼發(fā)舌根鼻音ng,其余讀零聲母,例:岸ngang44、嗷熬ngao213、鄂餓ngo44、偶藕 ngoy41、硬 ngAn44、咬 ngAo41、眼ngAn41、瓦ngA41、捱(~時間)癌呆雁ngAi213、巖顏ngAn213、崖涯衙牙伢芽ngA213、我岳ngo24、鵝蛾俄ngo213、艾(~葉)礙外ngAi44、吳魚ng213、五ng44、額(~外)ngie24、 傲 ngAo44、昂 ngAng213、 砑 ngie44、ngAn24(用于“~醒”,指“醒來”)、拗ngAo213(~過身去);后者如:牛iu213、銀in213、月ye44、元yAn213、玉io24、蟻(螞~)疑義in44、業(yè)ie24。
比較分析可知,保留ng古讀的皆為開口呼一二等,其余為零聲母。來自中古合口一等的“外”和合口二等的“瓦”在方音中變化為開口呼,故也保留ng古讀;遇攝合口二等的“吳魚五”在方音中讀為成音節(jié)輔音,零韻母自然無法對聲母產(chǎn)生影響。
1.曉匣今逢普通話的開口呼發(fā)h,如:黑hie24, 河ho213; 逢 細 音 為x, 如: 鄉(xiāng)xiAng24,血xye24;而逢普通話的合口呼則為f,即有如此對應關系:h+合口呼(普通話)=f+失去介音u后的開口呼(高孖話),如:花 fA24、 荒 fang24、 胡 fu213、 魂 fen213、 霍fo44。曉匣二母的區(qū)別也只在前者為清音,后為陽聲,而高孖話只有平聲分陰陽,如:花(曉母)fA24、華(匣母)fA213,灰(曉母)fei24、回(匣母)fei213。
2.匣母字有大量合口字在高孖話中白讀零聲母:禾uo213、禍uo44、湖洲湖糊胡胡子u213、橫還uang213、話uA44、懷uai213、換uan44、滑uie44、猾uA33、環(huán)uan213(耳~)、黃uang213、晃uang41(~樹)。這并非本地方言所獨有,普通話也有匣母字讀零聲母之例證:螢ian24方y(tǒng)ing35普,完wan35普uan213方,丸yan213方wan35普,鑊uo24,皖wan214普uan41方,看來這并非偶然現(xiàn)象。事實上,匣母合口一二等字白讀零聲母為很多南方方言的共同語音現(xiàn)象,但也并非所有這類字皆然,如“皇簧”與“黃”同音韻地位,前者則不讀零聲母,這有語言習慣問題。
其中f+開口呼(對應于普通話的h+合口呼)多為文讀,其白讀音為相應的零聲母合口呼(例子可參見“文白異讀”一節(jié)中的第3條)。
3.曉組的開口二等字在普通話中為齊齒呼,而在高孖話中為開口呼,故聲母為h,如下表中皆為開口二等字。
而其他等的齊齒呼則保留介音i和x紐(參見下表):
另外,見組也有開口二等字的齊齒呼讀合口呼的現(xiàn)象:[j/q+i-=g/k+開口呼]
普通話“更”讀geng51和jing55有相似特點(參見下表)。
4.少數(shù)曉母字方音也讀零聲母,如:歡uan24(喜~)豁ye44(~子,即豁口)吁y213。其他例外字:曉母:況kuang44、戲xi44、蝦kA213,匣母:械gai44、下diA33(地下、底下)。
5.曉母有少量字今聲母是塞音或塞擦音,如:葷kun24、戲xi44、楦juan24。
1.影云以三母今讀零聲母,其中,開口一二等為開口呼零聲母,開口三四等為齊齒呼零聲母,合口一二等為合口呼零聲母,合口三四等為撮口呼零聲母,如:亞A41、愛ai44、晏 an44、 安 ang24、 彎 uan24、 野 iA41、 育io44、位uei44、王uang213、圓yan213。
2.有不少合口三等字普通話為合口呼,但中高孖話為典型的撮口呼。
3.不合規(guī)律的有:合口三等的“王”,江開二的“握”,通合三的影紐字全為齊齒呼。例外的有:窩(影紐)ko213,為送氣的清塞音,銳(以母)(音“婁”)為濁邊音。
中古十個全濁聲母(並、奉、定、從、邪、澄、床、禪、群、匣)在高孖話中不復存在。
1.這幾個中古字母為送氣的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這幾個聲母在高孖方言中的演變結(jié)果是不論平仄今讀為送氣清塞音塞擦音聲母。下面據(jù)《方言調(diào)查字表》對方言此類常用字作一舉例考察:(在普通話中演變規(guī)律是平送仄不送,其中送氣的不再列舉。)非全濁聲母也有歸送氣的:包庇(幫)pi33,堤(端)ti213,帝(端)ti44,關門(見)kuan24,執(zhí)(章母緝韻)qie44。
定母效攝的“掉”常用于句子“掉轉(zhuǎn)面朵來、掉轉(zhuǎn)腦殼來(把臉/腦袋轉(zhuǎn)過來)”中。
2.陳昌儀對贛方言南昌片不同方言點和同一方言點不同年齡層次關于古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字作過調(diào)查,其中的語言材料是老年層仍發(fā)送氣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中年層發(fā)的是清音濁流塞音塞擦音聲母(即次清聲母發(fā)全濁),青年層則發(fā)送氣清塞音塞擦音聲母;在點的調(diào)查上也表現(xiàn)為這三種層次類型,以同語線的形式由星子、修水、都昌向南昌過渡;其結(jié)論為:送氣的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送氣的清音濁流塞音塞擦音聲母→送氣的清塞音塞擦音聲母,這就是贛方言全濁聲母的演變規(guī)律。趙元任有言:“原則上看得見的差別,往往也代表歷史演變上的階段,所以橫里頭的差別往往就代表豎里頭的差別?!边@個調(diào)查材料勾勒出中古全濁聲母歷史演變的大致輪廓。據(jù)歷史材料黔東南地區(qū)漢族居民多來源于江西,方言也遺留了贛方言不少痕跡。高孖方言則屬于上述第三種類型。
3.其中:(1)平聲字無陰平字,且全為送氣,無例外;(2)仄聲字有不少普通話聲母不送氣而方言送氣的字,這是典型的全濁歸送氣清音的代表,其方音與標準音的對比也說明全濁聲母字的不同演變趨向;(3)高孖方言的聲母系統(tǒng)中端組字較多,故這里的定組字也較多;(4)這一規(guī)律只有少數(shù)仄聲字例外。
4.據(jù)此可對部分字的三十六字母的所屬作出判斷:在每一組的全清、次清、全濁三線母中(即“幫滂並、端透定、精清從、知徹澄、莊初崇、章昌船、見溪群”各組三母),全清一列皆為不送氣,次清一列皆為送氣,全濁一列消失。這樣便可作一個小范圍的歸納:(1)普通話和高孖話皆為不送氣的字為全清一列;(2)普通話為不送氣而高孖話為送氣的字為全濁字母;(3)送氣的平聲字中,陰平字為次清一列,陽平字為全濁一列;而在普通話中次清聲母仄聲字仍為送氣,大部分全濁聲母仄聲字為不送氣,差異明顯。如“獨”,普通話音[tu35],高孖話音[t‘o44],在已知它為入聲和端組字后,不難據(jù)第(2)條推知其為定母字。這幾條規(guī)律不能涵蓋所有本節(jié)討論范圍內(nèi)的字,如“濤”:陰平、送氣,當為透母,但實為定母;不過,凡事皆無絕對,這幾條小規(guī)律對高孖人學習音韻還有小有裨益的。
這幾個濁擦音字母隨著全濁聲母的消失,都歸入相應的清擦音。曉、匣母合口字一般與非組聲母合流。
1.奉:中古“非敷奉”三母在高孖方言中全部演變?yōu)槁暷竅f],與普通話一致。
2.邪:今音大多數(shù)為清擦音x:隨xy213、松xieng213、俗續(xù)xio44、席xiA44、囚泅xiu213、邪xiA213;“頌、誦”s、x二音共存,有普通話之跡。特殊的是止開三的幾個字:辭詞ce、祠似祀巳寺嗣飼se,因為方言中e不與x相拼。
3.禪:該字母的今音規(guī)律為:洪音前發(fā)s(洪音主要是開口呼字,高孖話合口呼字極少,且只與見組相拼),細音前發(fā)x:社石sA、蜀熟so、時s,樹瑞xy44、善xiAn33、壽仇xiu、涉十xie。普通話此類字聲母多為sh;少數(shù)為ch的在高孖話中也保留x或s音:sen成~功城南~誠晨早~、常嘗sang、純xyn、承sen(1承受:~不得人起;2承認);例外:植殖qie。
4.匣:發(fā)音規(guī)律為:(1)遇開口呼發(fā)h:河寒汗咸銜厚猴害鞋峽恨杭行項限學降巷鶴;(2)遇齊齒呼發(fā)x:嫌系協(xié)現(xiàn);(3)遇合口呼時形式為:[f]+脫落了[u]的開口呼或讀零聲母合口呼:禾禍鑊[uo]畫華[fA]會慧[fei]壞[fai]活[fE]環(huán)耳~還換[uAn]緩幻[fAn]晃[uAng]皇簧[fang]黃[fang213](姓~)/[uAng213](~色)話[uA44](~事:說話)/[fA44](童~)胡[u213](~子)/[fu213](姓~);(4)遇撮口呼發(fā)x:玄懸縣xyan穴[xye44];(5)特殊:械[kai44]校[kAo]。
深、臻二攝方言今讀為:深:in:林心尋品寢今金琴音;en:沉森深枕任針;臻:in:銀巾勤斤近(主要是見系);en:民鄰鱗津親新盡敏進信,皆為幫系、端系以及知系字。
曾攝字方音今讀為en:冰憑菱陵凌(除零聲母字為in外皆en;例外:弘[hng213]朋[peng213])。
梗攝較復雜且無規(guī)可循,有時同一音韻地位的字語音也不相同。有如下幾個韻母:en:彭省庚橙耕兵征正成城瓶;An:冷[lAn41]澄tAn44(水~下)锃tAn44(~~光哩)生牲甥迸bAn44聲sAn24爭zAn24硬;uAn:梗哽橫;in:杏行幸京評慶競景警迎英影;eng:猛孟棚;iAn:蚌平坪明鏡名餅領嶺姓井靖清贏頸逞晴精病命釘聽定醒姘零靈青星腥形螢(皆為開口三四等);yn:兄永榮詠營瓊(為合口三四等字)。
比較上述四攝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普通話不少[in]、[ing]母字方音為[en],如:兵民信冰賓。二是中古梗攝三四等字普通話韻母絕大部分為[ing],而方音為[iAn],例子如上。三是“梗哽橫”音uAn,在西南方言中較有代表性,不少有關湘黔方言的論文舉例多有涉及,如陳昌儀《關于梗攝止攝文白讀考》。四是梗攝合口方音多為yn。五是曾梗二攝文白異讀字也多,如:零:[lin213](~件、一歲~十工)、[liAn213](~票子),靈:[lin213](~活、腦殼~)、[liAn213](話事~:說話靈驗)。六是曾攝舒聲開口三等韻母混同于深臻二攝,如:新=森、鄰=任,梗攝舒聲三四等文讀混同于深臻二攝,如:整=枕、澄=沉、零=林、兵=賓、瓶=盆、耕=根、京=今、慶=近、英=因,白讀混同于山咸二攝開口呼,如:撐整聲羹=餐膽山間、餅病命=扁片面、井青腥叮=撿千仙癲、聽=天,這是高孖話的一個顯著特點。七是曾梗二攝開口一二等唇音字韻母文讀為eng,白讀為An,如膨peng41(~起來)、bAn44(~肚),繃beng24(~子)、bAn44(~開、~緊、~硬),棚peng213(茅~子)、bAn44(涼~、南瓜~),入聲字也多半有文白兩讀,如:柏伯bA24/be24、白 pe44/pA44、 麥 me44/mAi44、 壁 bie24/biA41、 劈pie24/piA24、笛tie24/tiA24、席錫xie/xiA;有三個字的白讀韻母有[u]介音:梗guAn22(菜~)、礦kuAng44(鐵~、鎢~)、橫uAn213](~直、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