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 謝淑敏
【內(nèi)容提要】拜登上臺后,美國的氣候政策出現(xiàn)重大調(diào)整,最突出表現(xiàn)是重返《巴黎協(xié)定》,將應對氣候變化列為國家戰(zhàn)略的優(yōu)先事項,并計劃恢復奧巴馬政府時期的一系列環(huán)境法規(guī)。這種轉(zhuǎn)變有利于美國國家自主貢獻預案的實現(xiàn),亦可促進其低碳經(jīng)濟發(fā)展。對美國重返《巴黎協(xié)定》這一重大國際事件的過程追蹤,有必要回顧特朗普政府時期的美國氣候政治衰朽、分析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協(xié)定》的動因和氣候政治新變化,并展望新時代中美氣候政治競合之前景。
2017年6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退出《巴黎協(xié)定》(Paris Agreement),國際社會和美國國內(nèi)對這一聲明反響強烈,僅有少數(shù)共和黨人士表示歡迎,而來自國際政治舞臺和美國國內(nèi)環(huán)保主義者、企業(yè)家、科學家的反對之聲接連不斷,甚至遭到部分州和城市的強烈抵制。[1]趙斌:《霸權(quán)之后:全球氣候治理“3.0時代”的興起——以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為例》,載《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6期,第66頁;Joel Jaeger,Tom Cyrs and Kevin Kennedy,“As Trump Steps Away from Paris Climate Agreement,U.S.States,Cities and Businesses Step Up,”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October 23,2019,https://www.wri.org/insights/trump-steps-away-paris-climate-agreement-us-states-cities-and-businesses-step.2020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期間,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喬·拜登(Joe Biden)在競選初期,就把應對氣候變化作為其上臺后的“優(yōu)先事項”[2]US Election 2020,“Presidential Debate: Trump and Biden Row Over Covid,Climate and Racism,” BBC News,October 23,2020,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54654937;Alejandro Reyes,“Biden’s Prioritiles: Covid-19,Climate,Alliances,Multilateralism-and Depoliticizing the Bureaucracy,” Asia Global Online,November 12,2020,https://www.asiaglobalonline.hku.hk/bidens-priorities-covid-19-climate-alliances-multilateralism-anddepoliticizing-bureaucracy.,承諾將重返《巴黎協(xié)定》,并取消特朗普政府的所有環(huán)境倒退政策。11月9日,美國多家主流媒體宣布,拜登已率先贏得270張選舉人票,當選美國第46任總統(tǒng)。2021年1月20日,美國總統(tǒng)拜登上任后第一時間就簽署了17項行政命令,其中包括重新加入《巴黎協(xié)定》,兌現(xiàn)其競選承諾。[3]Nathan Rott,“Biden Moves To Have U.S.Rejoin Climate Accord,” NPR News,January 20,2021,https://www.npr.org/sections/inauguration-day-live-updates/2021/01/20/958923821/biden-moves-to-have-u-s-rejoin-climate-accord.拜登政府選擇回歸《巴黎協(xié)定》的動因何在?這將對全球氣候治理,特別是《巴黎協(xié)定》的履約前景產(chǎn)生何種影響?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基于此,本文將回顧特朗普政府氣候政治的進程,以期了解美國氣候政治的變化性,從而進一步分析拜登政府回歸《巴黎協(xié)定》的原因和美國氣候政治的新動態(tài),并展望中美兩國氣候政治競爭及合作之前景。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勝選美國總統(tǒng)。作為一個氣候變化的懷疑論/否定論者,特朗普認為氣候變化/全球變暖是中國杜撰的一場“騙局”(hoax),目的是為了削弱美國的競爭力,轉(zhuǎn)移其財富,使美國“永久處于不利地位”。[2]Darren Samuelsohn,“Fact: Trump Claimed Climate Change is a Hoax Created by China,” Politico,September 26,2016,https://www.politico.com/blogs/2016-presidential-debatefact-check/2016/09/fact-trump-claimed-climate-change-is-a-hoax-created-by-china-228711;“Paris Climate Deal: Trump Pulls US out of 2015 Accord,” BBC News,June 1,2017,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0127326.因此,特朗普一上任就對奧巴馬政府的氣候政策采取改革行動,推翻奧巴馬總統(tǒng)簽署的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行政命令和備忘錄。
特朗普政府時期帶來美國環(huán)境政策的一系列變革,從退出《巴黎協(xié)定》、削減聯(lián)邦政府對環(huán)境計劃的資助到支持煤炭行業(yè)的發(fā)展,無一不顯示出對前任政府政策的“叫板”。特朗普政府聲稱奧巴馬政府的氣候計劃是導致美國“煤炭戰(zhàn)爭”的主要原因,加之特朗普和奧巴馬之間的“個人恩怨”,致使特朗普一上臺就致力于推翻其前任執(zhí)政期間制定的氣候政策,并強調(diào)相關的政策措施正在損害美國的經(jīng)濟和就業(yè)。
其一,簽署相關計劃廢除奧巴馬政府的法案。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在就職當天簽署了《美國優(yōu)先能源計劃》(An American First Energy Plan),廢除奧巴馬政府的《氣候行動法案》(Climate Action Act)。[1]Reuters,“Trump Administration Unveils Plan to Eliminate Obama’s Climate Action Plan,” Fortune,January 21,2017,https://fortune.com/2017/01/20/trump-website-climatechange/.特朗普認為美國應盡快回歸傳統(tǒng)煤炭行業(yè),增加對化石燃料的使用,逐步解除美國對能源的限制和政府的干預,取消不必要的氣候變化政策,加快美國經(jīng)濟復蘇。
其二,推翻奧巴馬政府的《清潔電力計劃》(Clean Power Plan)并取消其他相關環(huán)境法規(guī)。[2]“Trump Signs Order Undoing Obama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BBC News,March 29,2019,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39415631.特朗普政府簽署《能源獨立行政命令》(Energy Independence Executive Order),解除對美國能源的限制,推動美國的能源生產(chǎn),試圖通過加大對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美國財富,以緩解奧巴馬政府時期的“政策慣性”給美國工業(yè)造成的負面影響。[3]Tom Dichristopher,“Trump Signs Executive Order to Roll Back Obama-era Climate Actions,Power Plant Emissions Rule,” CNBC,March 28,2017,https://www.cnbc.com/2017/03/27/trump-to-roll-back-obama-climate-actions-power-plant-emissions-rule.html.為此,特朗普還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復興煤炭行業(yè)的規(guī)劃。此舉引發(fā)美國23個州、地方政府以及環(huán)保組織的聯(lián)合反對,稱該法令將對公共衛(wèi)生構(gòu)成威脅,并誓言要在法庭上與之抗爭。2017年10月10日,《清潔電力計劃》被正式廢除,這一舉動是特朗普政府取消和削弱環(huán)境法規(guī)中為數(shù)不多的勝利之一[4]Umair Irfan,“Trump’s EPA Just Replaced Obama’s Signature Climate Policy with a Much Weaker Rule,” Vox,June 19,2019,https://www.vox.com/2019/6/19/18684054/climate-change-clean-power-plan-repeal-affordable-emissions.,亦被國際社會視為“美國氣候政治衰朽的標志性事件”。[5]Jeffrey Anderson et al.,eds.,“Will We Always Have Paris? CO2 Reduction without the Clean Power Plan,” 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Vol.52,No.5,2018,pp.2432-2433.
其三,摒棄奧巴馬政府的化石能源政策,打破美國對新能源產(chǎn)業(yè)的保護。[1]Matthew Daly and Ellen Knickmeyer,“Federal Court Strikes Down Major Trump Climate Rollback,” Yahoo News,January 20,2021,https://sg.news.yahoo.com/federal-courtstrikes-down-major-171316812.html.特朗普政府提出要放寬現(xiàn)有的能源監(jiān)管政策,解除對核能開發(fā)的限制措施,加大建設Keystone XL石油管道,鼓勵石化消費,推動油氣開采,以刺激美國經(jīng)濟增長。[2]Julien Mathonniere,et al.,eds.,“US Energy Policy Changes: Trump VS Obama,” ICIS Energy,August 24,2017,https://www.icis.com/explore/resources/news/2017/08/24/10136872/us-energy-policy-changes-trump-vs-obama/?redirect=english.《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前執(zhí)行秘書長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對特朗普提出的化石能源政策表示震驚和遺憾,認為“面對清潔能源的蓬勃發(fā)展,試圖使化石燃料保持競爭力,這與經(jīng)濟發(fā)展背道而馳,也違背了全球清潔能源技術的發(fā)展趨勢”。[3]Valerie Volcovici and Jeff Mason,“Trump Signs Order Dismantling Obama-Era Climate Policies,” Reuters,March 28,2017,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s-usa-trump-energyidUSKBN16Z1L6.
此外,特朗普上臺后頒布的一系列法令,還解除了2016年奧巴馬政府提出的禁止在聯(lián)邦土地上租賃煤炭的禁令,取消了遏制石油和天然氣生產(chǎn)中甲烷排放的規(guī)定,這似乎成為特朗普為削減環(huán)境法規(guī)以重振鉆探和采礦業(yè)而做出的迄今為止最大膽的行政命令。
特朗普曾在推特上發(fā)文稱:“氣候變化是中國人發(fā)明的惡作劇,全球變暖是一場騙局”;在競選總統(tǒng)期間,特朗普堅持認為“沒有人真的知道氣候變化是否存在”,并且“對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的科學證據(jù)表示懷疑”。[4]Clare Foran,“Donald Trump and the Triumph of Climate-Change Denial,” The Atlantic,December 25,2016,http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6/12/donald-trump-climatechange-skeptic-denial/510359/.特朗普任職后不久,就解散了負責國家氣候評估的科學團隊,并重組治國團隊,其中不乏對氣候變化持懷疑態(tài)度的成員。氣候懷疑論者管理下的特朗普政府刪除了政府官網(wǎng)對氣候變化的概述,還將科學家趕出咨詢委員會,否決了奧巴馬政府的溫室氣體法規(guī),并導致美國成為地球上首個正式退出《巴黎協(xié)定》的國家。其中較具有代表性的“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包括環(huán)保署署長普魯特(Scott Pruitt)、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能源部長佩里(Rick Perry)。普魯特表示“可再生資源可以完全替代化石燃料是荒謬的”[1]Barney Jopson,“Trump Picks Climate Change Sceptic to Head Environment Agency,”Financial Times,December 8,2016,https://www.ft.com/content/1a0cf6c4-bcc4-11e6-8b45-b8b81dd5d080.,任職期間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減少碳排放;蓬佩奧在對待氣候問題上的立場也與特朗普如出一轍,二人都對氣候科學和氣候危機表現(xiàn)出極大的漠視[2]Marianne Lavelle,“Mike Pompeo,Climate Policy Foe,Picked to Replace Tillerson as Secretary of State,” Inside Climate News,March 13,2018,https://insideclimatenews.org/news/13032018/mike-pompeo-koch-brothers-secretary-stateclimate-change-rex-tillerson-exxon.;佩里堅稱氣候變化的數(shù)據(jù)是“造假”的,并多次公開否認二氧化碳在全球變暖中的重要性。[3]Marianne Lavelle,“Rick Perry Denies Climate Change Role of CO2,” Inside Climate News,June 19,2017,https://insideclimatenews.org/news/19062017/rick-perry-dismisses-co2-climate-change-oceans-environment-cnbc-kernen.以上三人執(zhí)掌美國氣候政策和環(huán)境保護等重要部門,成為特朗普政府施行氣候政策改革的中堅力量。[4]Chris Toumey,“Science Policy in the Days of Trump,” Nature Nanotechnology,Vol.12,No.10,2017,pp.934-935.
此外,特朗普還任命兩名反對氣候科學的行政人員加入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5]Bonface Landi,“Trump Administration Appoints Climate Change Deniers to NOAA,”Inhabitat News,September 28,2020,https://inhabitat.com/trump-administration-appointsclimate-change-deniers-to-noaa/.特拉華大學教授大衛(wèi)·萊格茨(David Legates)被任命為負責環(huán)境觀察的副助理,他曾公開質(zhì)疑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化的科學普查,并“標新立異”地認為碳排放對環(huán)境有益。另一位氣象學家瑞安·莫伊(Ryan Maue)雖承認溫室氣體或加速全球變暖,但他對最壞情況下的天氣預測以及使用化石燃料與極端天氣事件之間的聯(lián)系等科學認知進行了公開質(zhì)疑。顯而易見,特朗普任命的氣候顧問團導致美國氣候外交前景黯淡,使奧巴馬政府成為全球氣候政治領導者的外交努力陡然發(fā)生逆轉(zhuǎn)。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在競選美國第45任總統(tǒng)期間,公開發(fā)表言論聲稱《巴黎協(xié)定》對美國不公平,他一旦當選將退出協(xié)定,或重新進行談判,并以“對美國公平”為先決條件達成新協(xié)定。[1]Donald Trump,“Full Text of Trump’s Speech-‘Draconian’ Paris Accord Dumped,” The Guardian,January 2,2017,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17/jun/02/full-text-oftrumps-speech-draconian-paris-accord-dumped.2017年6月1日,特朗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終止對綠色氣候基金的財政援助。這一聲明無視美國選民對該協(xié)定的支持,但卻得到依賴化石燃料行業(yè)的共和黨參議員的大力支持。特朗普政府認為《巴黎協(xié)定》“會損害美國利益”,“對美國企業(yè)發(fā)展不利,損害美國工人權(quán)益,削弱美國經(jīng)濟實力”[2]Timothy Cama and Devin Henry,“Trump: We Are Getting of Paris Climate Deal,” The Hill,June 1,2017,https://thehill.com/policy/energy-environment/335955-trump-pulls-us-out-of-paris-climate-deal.,因此退出該協(xié)定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并稱此舉是為了“捍衛(wèi)國家及其公民(權(quán)益)”。[3]Donald Trump,“Statement by President Trump on the Paris Climate Accord,” Energy& Environment,June 1,2017,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statementpresident-trump-paris-climate-accord/.隨后,特朗普政府拒絕履行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的承諾;同時停止向綠色氣候基金(GCF)和“全球氣候變化倡議”(GCCI)提供援助,認為這是“轉(zhuǎn)移美國的財富到其他國家”。[4]Somini Sengupta,et al.,eds.,“As Trump Exits Paris Agreement,Other Nations Are Defiant,” The New York Times,June 1,2017,https://www.nytimes.com/2017/06/01/world/europe/climate-paris-agreement-trump-china.html?_r=0.此舉雖遭到比利時、愛爾蘭、德國等國的激烈反對,但特朗普政府仍一意孤行,執(zhí)意“退群”。多數(shù)學者稱特朗普此舉使美國從全球氣候政治的正式參與者淪為國際舞臺上的“流氓國家”。[1]Mary Robinson,“The Elders Condemn US for Quitting Paris Climate Agreement: No One Country Can Dismantle it,” The Elders,June 1,2017,https://theelders.org/news/elderscondemn-us-quitting-paris-climate-agreement-no-one-country-can-dismantle-it.世界資源研究所所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安德魯·斯蒂爾(Andrew Steer)表示,美國“退群”這一舉動“對子孫后代來說是殘酷的,將導致世界不安全和生產(chǎn)力不足”。[2]Chloe Farand,“Trump Begins Formal US Withdrawal from Paris Agreement,” Climate Home News,November 4,2019,https://www.climatechangenews.com/2019/11/04/trump-beginsformal-us-withdrawal-paris-agreement/.
但同時也應看到特朗普政府的氣候改革行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國經(jīng)濟復蘇。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的優(yōu)勢在于,一是更多的聯(lián)邦土地被用于能源生產(chǎn),支持美國經(jīng)濟增長;二是核能源生產(chǎn)得到大力發(fā)展;三是水電行業(yè)得到大力振興;四是天然氣出口量增加。以上舉措為美國帶來更豐富更經(jīng)濟的能源,亦可助力美國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3]James Taylor,“Trump’s Energy Policy:10 Big Changes,” Forbes,December 26,2016,https://www.forbes.com/sites/jamestaylor/2016/12/26/trumps-energy-policy-10-bigchanges/?sh=e7198d47cd9b.
通過回顧可發(fā)現(xiàn),特朗普政府參與全球氣候政治的進程無異于歷史惰力,對全球氣候治理的貢獻也乏善可陳,甚至對“巴黎氣候進程”產(chǎn)生負面沖擊。作為世界第一大經(jīng)濟體和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美國本應在全球氣候政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氣候政治卻失去其大國影響力和領導力,動搖全球氣候治理的制度化基礎,并使氣候政治淪為美國全球霸權(quán)戰(zhàn)略的附屬品,因而寸步難行、故步自封,甚至時而倒退。[4]趙斌:《霸權(quán)之后:全球氣候治理“3.0時代”的興起——以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為例》,載《教學與研究》2018年第6期,第68頁。
美國特朗普政府氣候政治衰朽是一個漸變的過程,最終淪為美國兩黨政治斗爭和利益集團的犧牲品?;诖?,拜登上臺后,首先重組了一個負責氣候變化的專題小組,啟動新一輪“氣候計劃”,將氣候治理和環(huán)境保護列為美國當前優(yōu)先考慮的議題,其動因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個人執(zhí)政理念因素。拜登在競選初期就曾宣布他入主白宮后的第一天,也即美國回歸《巴黎協(xié)定》的第一天。讓美國重返《巴黎協(xié)定》,既是拜登為了兌現(xiàn)競選承諾,強調(diào)加強氣候行動的緊迫性,亦可提高其執(zhí)政的民眾滿意度,為民主黨后續(xù)連任打好民意基礎。拜登承諾到2050年將使美國邁向零凈排放之路,對化石燃料的使用采取限制措施,并對清潔能源進行大規(guī)模投資。[1]Renee Cho,“The U.S.Is Back in the Paris Agreement.Now What?” State of the Planet,February 4,2021,https://news.climate.columbia.edu/2021/02/04/u-s-rejoins-parisagreement/.拜登承諾“將不再接受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公司的捐款”。[2]Stewart M.Patrick,“Biden’s Environmental Agenda Must Go Beyond Climate Change,” World Political Review,Nov 30,2020,https://www.worldpoliticsreview.com/articles/29252/biden-s-environmental-agenda-must-go-beyond-climate-change.在美國經(jīng)歷了四年“災難性”的氣候政治歷程后,拜登政府將致力于恢復美國的氣候政治領導地位,加快脫碳進程。重返《巴黎協(xié)定》只是拜登政府采取氣候行動的第一步,標志著美國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斗爭作為其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拜登希望帶領美國本著“伙伴關系和謙遜的精神”采取更多氣候行動,助力美國重回全球氣候?qū)υ捴校七M“漸進式”氣候議程,以遏制全球溫升。
二是美國內(nèi)外政黨政治因素。民主黨在氣候議題上傾向自由主義,強調(diào)發(fā)展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3]Saleemul Huq,“America Returns to the Paris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The Daily Star,November 11,2020,https://www.thedailystar.net/opinion/politics-climate-change/news/america-returns-the-paris-agreement-climate-change-1992713.;共和黨在氣候議題上傾向保守主義,強調(diào)發(fā)展化石能源產(chǎn)業(yè)。[4]Trevor Rubenzer,Today s ′Foreign Policy Issues: Democrats and Republicans,California: ABC-CLIO,2017,pp.51-62.2020年11月10日,國會議員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 Cortez)等民主黨人向拜登政府提出一項“綠色新政”提案,旨在減少碳排放。[1]Matt McGrath,“Joe Biden: How the President-Elect Plans to Tackle Climate Change,”BBC News,November 10,2020,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54858638.11月23日,拜登任命約翰·克里(John Kerry)[2]約翰?克里(John Kerry)曾就任奧巴馬政府的國務卿,是促成美國簽署《巴黎協(xié)定》的關鍵人物,現(xiàn)任拜登政府氣候問題特使。作為其團隊中氣候變化問題特使。特朗普政府撤回環(huán)境法規(guī)等“倒行逆施”行為,震驚了科學界和國際盟友,因此美國重新參與氣候治理的努力至關重要。拜登政府有望妥善處理特朗普政府有關氣候變化的“遺留問題”,并實現(xiàn)奧巴馬政府時期的目標,如通過減少電力和能源部門的國內(nèi)排放量等方式來更新氣候行動計劃。當前,氣候變化仍是美國兩黨爭論的重要問題。拜登政府的氣候計劃不可避免會受到來自參議院共和黨人的掣肘。屆時拜登只能依靠行政權(quán)力來實施氣候政策(與前民主黨總統(tǒng)奧巴馬類似)。由此可見,拜登雄心勃勃的氣候政策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在國會中爭取兩黨的支持,且還需承受國會或白宮未來可能發(fā)生的政治動蕩[3]Reuters,“Biden Announces US Return to Paris Climate Accord,” Nikkei Asia,January 21,2021,https://asia.nikkei.com/Spotlight/Environment/Biden-announces-US-return-to-Parisclimate-accord.,這一征途注定布滿荊棘。
三是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因素。就目前情況看,美國社會分化和政治極化現(xiàn)象較為嚴重。大選反映出了美國的階級固化、貧富分化、民粹主義思潮等深度分裂問題,美國內(nèi)部問題的嚴重性已遠遠超過其表面看起來正在運轉(zhuǎn)的情況。[4]Michael Dimock and Richard Wike,“America is Exceptional in the Nature of Its Political Divide,” Pew Research Center,November 13,2020,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0/11/13/america-is-exceptional-in-the-nature-of-its-political-divide/.面對疫情沖擊、黨派紛爭、經(jīng)濟受挫、工人失業(yè)等痼疾,美國急需找尋新出路。短期看,拜登政府會加大防疫力度,支持大規(guī)模財政刺激計劃,在“綠色新政”方面實現(xiàn)新突破;長期看,拜登政府將更加注重民生問題,有望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問題,重振美國經(jīng)濟。事實上,囿于特朗普政府執(zhí)政時期的負效應,美國并未履行其在氣候融資或國內(nèi)行動方面的任何承諾,美國過去四年中喪失了很多國家信譽。因此,對拜登政府而言,當下最重要的是通過其在國內(nèi)氣候政策方面的努力,促使美國社會發(fā)展重新步入正軌,只有把國內(nèi)經(jīng)濟社會問題處理妥當,美國才有可能在隨后的氣候行動中處于較有利地位。
四是國內(nèi)和國際因素。一方面,美國國內(nèi)自愿開展了一系列“自上而下”的減排行動。在地方層面,聯(lián)盟成員仍致力于支持《巴黎協(xié)定》,采取雄心勃勃的氣候行動朝著其目標邁進,許多州政府提出自愿減排倡議,成立包括25個州的“美國氣候聯(lián)盟”(United States Climate Alliance)[1]“ 美國氣候聯(lián)盟”官網(wǎng)創(chuàng)建,相關數(shù)據(jù)可參見https://www.usclimatealliance.org/。,并推行自己的氣候計劃。在商界,低碳發(fā)展仍是美國各龍頭公司追求的準則。如蘋果、微軟、臉書,甚至能源巨頭殼牌、通用電氣公司均表示,“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決定并不會改變他們實施低碳投資發(fā)展戰(zhàn)略”。[2]David Livingston,“The Strategic Consequences Behind Trump’s Paris Agreement Decision,” Aspenia Online,April 26,2017,https://carnegieendowment.org/2017/04/26/strategicconsequences-behind-trump-s-paris-agreement-decision-pub-68781.地方政府和商界龍頭的做法,為拜登政府在氣候方面展開行動打下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在國外,特朗普的一系列氣候政治倒退政策,損害了美國在氣候談判中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阻滯了國際社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努力,促使其他國家效仿美國削弱減排貢獻。拜登政府希望通過回歸《巴黎協(xié)定》,向國際社會保證美國將重返應對氣候變化之路,修復同國際社會的關系,恢復美國在全球外交中的“信譽”,扭轉(zhuǎn)美國在氣候治理進程中的頹勢,重回全球氣候政治領導者地位,抓住發(fā)展新能源產(chǎn)業(yè)機會,提振美國經(jīng)濟,讓美國再次“受到尊重”(Make America Respected Again)。
對美國新政府而言,消除前任政府的“破壞性”影響并推動美國氣候政治發(fā)展,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僅要面對國內(nèi)政黨博弈,還須努力修復國際社會及其盟友的信任。
拜登政府在競選初期就提出一項總額為2萬億美元的清潔能源革命和環(huán)境正義計劃,以應對氣候變化。該計劃的目標是到2035年實現(xiàn)無碳無污染發(fā)電,到2050年實現(xiàn)“凈零排放”。[1]Peggy Otum,et al.,eds.,“What a Biden Administration Will Mean for US Climate Change Policy,” Wilmerhale,November 9,2020,https://www.wilmerhale.com/en/insights/clientalerts/20201109-what-a-biden-administration-will-mean-for-us-climate-change-policy.這一目標與科學界的相關討論高度吻合,即努力“邁向更安全的氣候道路”,也表現(xiàn)出美國新政府的氣候雄心。[2]Matt McGrath,“Biden: This Will Be ‘Decisive Decade’ for Tackling Climate Change,”BBC News,April 22,2021,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56837927.氣候計劃已滲透到拜登政府政策的方方面面,從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到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再到汽車行業(yè)和公共土地管理,最后落腳到經(jīng)濟政策。拜登政府氣候政治的新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投入大量資金用于發(fā)展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其一,通過維護和實施《清潔空氣法案》,制定新燃油標準,嚴格要求石油和天然氣的甲烷污染限值,以減少運輸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拜登政府承諾到2025年將清潔電力標準提高到55%,到2030年提高到75%,到2035年確保美國實現(xiàn)100%清潔能源經(jīng)濟。[3]Dan Lashof,“Top 10 Priorities for President Biden to Tackle the Climate Crisis,” 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November 10,2020,https://www.wri.org/news/biden-climate-actionpriorities.其二,加速清潔能源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2015年,奧巴馬政府曾啟動“使命創(chuàng)新計劃”(Mission Innovation)[4]Paul Bodnar,Dave Turk,“Announcing: ‘Mission Innovation’,” The White House President Barack Obama,November 29,2015,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blog/2015/11/29/announcing-mission-innovation.,這是一項由23個國家和歐盟共同發(fā)起的全球倡議,致力于研究、開發(fā)、部署潛在的突破性技術,以加速清潔能源創(chuàng)新。然而,特朗普政府上臺后斷然退出了該伙伴關系。當前,拜登政府將繼續(xù)同參與國合作,并承諾投入4倍于最初承諾的財政資源,以支持世界各地的大學和研究機構(gòu)進行研究和創(chuàng)新。其三,建立ARPA-C高級項目機構(gòu),專注于研究氣候變化。拜登政府將通過ARPA-C加快清潔能源的開發(fā)和部署,實現(xiàn)低碳和零碳技術,以幫助美國完成100%清潔能源目標。[1]Joe Biden,“The Biden Plan for a Clean Energy R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Biden Harris,January 15,2019,https://joebiden.com/climate-plan/#.其四,解決超級污染物。2020年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合作的一個亮點,是通過聯(lián)邦立法在實施《基加利修正案》方面達成共識,旨在逐步減少HFC超級污染物的生產(chǎn)和使用。拜登政府可能會制定“奧巴馬式清潔能源計劃”(2.0版),以期恢復并加強奧巴馬時期EPA(美國環(huán)境保護署)和內(nèi)政部規(guī)則,從而遏制甲烷泄露。[2]Jeff Tollefson,“Can Joe Biden Make Good on His Revolutionary Climate Agenda?” Nature,No.588,pp.206-207,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250-z.其五,擺脫舊觀念,認識到發(fā)展清潔經(jīng)濟和增加就業(yè)機會并行不悖。當前,美國已有超過300萬人從事清潔能源經(jīng)濟。拜登政府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可以提振能源部門的發(fā)展,促進經(jīng)濟增長,并讓美國重新成為世界清潔能源的領導者和最大的出口國。不可否認,新的承諾意味著美國社會舊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重大改變——煤炭必須從電力結(jié)構(gòu)中消失,而大耗油量汽車也要逐步讓位于電力汽車。而國會將會做出何種反應,這對于拜登的氣候政策將如何貫穿其政府任期,顯得尤為重要。
二是投資智能基礎設施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拜登政府的氣候計劃旨在通過使制造鋼鐵、混凝土和化學品所需的工業(yè)熱量脫碳,確保建筑物、基礎設施更加節(jié)能,并適應氣候變化。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求對400萬個商業(yè)辦公室、倉庫和公共建筑進行能源更新,在4年時間里提高200萬個房屋的能源效率,使其更能抵御惡劣天氣,并出臺立法,規(guī)定到2030年所有商業(yè)建筑實現(xiàn)凈零排放。[3]Michael Bonsignore,“Implications of President-Elect Biden’s Plan to Combat Climate Change,” Clifford Chance,November 23,2020,https://www.cliffordchance.com/content/dam/cliffordchance/briefings/2020/11/implications-of-president-elect-bidens-plan-to-combat-climatechange.pdf.另一方面,制定水泥、鋼鐵和塑料的排放性能標準。重新定義排放標準對于美國建設“凈能源”建筑以及加速向零排放經(jīng)濟的過渡至關重要。拜登政府將與國會合作,為研究創(chuàng)新技術提供資金支持,實現(xiàn)美國更安全、更繁榮、更富彈性的零凈未來。[1]Justin Worland,“Joe Biden’s Novel Approach to Climate Change Could Side-Step a Divided Congress,” Time,November 11,2020,https://time.com/5910008/joe-biden-climatechange-election/.為彌補美國曾作為歷史上最大污染源的過失,拜登政府必須學會“走路”和“跑步”同時進行——制定積極的短期清潔能源目標,并為工業(yè)、農(nóng)業(yè)和土地使用等領域的長期發(fā)展奠定基礎。這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但在國會或聯(lián)邦最高法院必定將遇到阻礙。為了達到目標,拜登政府不得不施行聯(lián)邦新政,且努力在各個利益集團之間小心地保持平衡。
三是重新定位汽車工業(yè)。拜登政府的氣候政治新動向,旨在以清潔能源汽車為主,刺激電動汽車的革命,加快電動汽車的部署,包括擴大對清潔汽車生產(chǎn)的供應鏈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拜登政府的氣候計劃可以助推美國未來朝著清潔交通方向發(fā)展,有助于州際之間的清潔交通合作,減輕不同州所承擔的不成比例的污染負擔。如果該提案能獲得法律批準,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聯(lián)邦努力之一,以遏制美國溫室氣體的排放,確保美國在2050年之前實現(xiàn)零碳凈排放。
四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減緩滅絕速度。拜登政府希望通過在2030年前做到保護美國30%的水域和土地,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公共土地,利用自然來解決氣候問題。[2]Mindy Lubber,“10 Ways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Can Restore U.S.Climate Leadership,” Forbes,November 8,2020,https://www.forbes.com/sites/mindylubber/2020/11/08/10-ways-the-biden-administration-can-restore-us-climateleadership/?sh=b48dc6e758b1.通過永久保護曾遭到特朗普政府破壞的聯(lián)邦土地和野生動物保護區(qū)及其他地區(qū),保護美國的自然財富。拜登政府將制定有針對性的計劃,加強在聯(lián)邦的土地和水域中開發(fā)可再生能源,并重新評估各機構(gòu)對能源勘探和開發(fā)工作環(huán)境影響的審查。可以預見,實施自然氣候解決方案及其他聯(lián)邦行動,對于實現(xiàn)《巴黎協(xié)定》的目標將至關重要。
五是使用貿(mào)易政策工具擴大清潔能源生產(chǎn)。為達到氣候目標所需的過渡規(guī)模和步伐,全球清潔能源技術和產(chǎn)品(如電池、太陽能電池板、鋰和鈷等礦物質(zhì),甚或低碳燃料,如氫)的出貨量將會大幅度增加。一方面,通過提高氣候變化的貿(mào)易關注度并恢復曾被特朗普政府削弱的貿(mào)易規(guī)范,拜登政府將尋求雙邊/多邊協(xié)議,加大對清潔能源公司和產(chǎn)品的補貼。[1]Jason Bordoff,“How Bidens’ Climate Plans Will Shake Up Global Energy Markets,”Foreign Policy,December 4,2020,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12/04/biden-climate-energymarkets/.另一方面,制定發(fā)展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的國家戰(zhàn)略,加快尖端技術的發(fā)展,確保企業(yè)和工人獲得新技術和技能。
六是兌現(xiàn)美國的氣候融資承諾。拜登政府將重新加入綠色氣候基金,履行美國的承諾,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綠色債務減免”,以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同時,拜登政府還將同國際金融機構(gòu)合作,為各國尋求共同的債務減免(其前提是各國將資金用于應對氣候變化)。
七是重奪全球領導地位。拜登政府將積極利用七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等國家元首會議來推進國際合作,修復同國際社會的伙伴關系,消除特朗普政府的影響,恢復美國國家聲譽,著手構(gòu)建一個全新的、更具承諾性和協(xié)商性的結(jié)盟關系。通過對內(nèi)加強氣候改革,對外推進氣候外交,重新建立國際領導地位?,F(xiàn)階段氣候變化已經(jīng)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議題。2021年4月22日,拜登邀請40位國家領導人參加(線上)氣候領導人峰會,討論氣候變化問題。拜登在峰會上承諾,美國將大幅削減排放量,并增加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以應對氣候危機。同時,拜登還希望各國作出新的排放承諾,以履行《巴黎協(xié)定》的長期目標。[2]Joseph R.Biden,Jr.,“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at the Virtual Leaders Summit on Climate Opening Session”,The White House,April 22,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4/22/remarks-by-presidentbiden-at-the-virtual-leaders-summit-on-climate-opening-session/.拜登政府舉行此次峰會的用意似在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又回來了”(Come Back Again)。
總之,拜登上臺后,美國氣候政治格局將會重組,全球氣候治理也將朝著更為積極的方向發(fā)展。美國氣候政治“拜登時代”的新動態(tài),意味著美國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而拜登政府領導下的氣候行動也需花費時間明確其行之可能的政策路徑,竭盡所能確保美國能夠真正實現(xiàn)既定目標。誠然,拜登政府的氣候計劃會受到國內(nèi)外諸多條件的影響:一方面,復雜的國內(nèi)政黨政治博弈、強烈的綠色能源發(fā)展需求以及迫切的低碳經(jīng)濟轉(zhuǎn)型選擇,都在推動拜登政府重返《巴黎協(xié)定》,積極參與國際氣候合作,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善治和全球氣候政治發(fā)展;另一方面,美國不會放棄全球氣候治理的領導地位,拜登選擇重新加入國際協(xié)議和國際機構(gòu),其深層次目的是維護美國的政治利益。從全球范圍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大勢所趨,美國需要緊跟國際潮流,占領全球氣候治理的道德制高點,以免在此問題上失去影響力。如此一來,在國內(nèi)外政治和經(jīng)濟等形勢的影響下,拜登政府重新轉(zhuǎn)變氣候變化問題立場,回歸《巴黎協(xié)定》也在預料之中。
當今世界,美國作為最大的發(fā)達國家,中國作為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在雙方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差距逐步縮小的背景下,中美兩國之間的競合[1]競合(coopetition)是指兩個或以上行為體在同一時期同時進行競爭與合作,代表一種合作下的博弈。競合理論起源于亞當·布蘭登伯格(Adam M.Brandenburger)和拜瑞·內(nèi)勒巴夫(Barry J.Nalebuff)在1996年進行的一項專題研究,此后對競合理論研究呈現(xiàn)逐步上升趨勢。相關介紹參見:Adam M.Brandenburger,Barry J.Nalebuff,Coopetition:A Revolutionary Mindset that Combines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he Marketplace,New York: Crown Business,May 1,1996; Augustine A.Lado,Nancy G.Boyd and Susan C.Hanlon,“Competition,Cooperation,and the Search for Economic Rents: A Syncretic Model,”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Vol.22,No.1,1997,pp.110-141; Maria Bengtsson,Soren Kock,“Coopetition in Business Networks: To Cooperate and Compete Simultaneously,”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Vol.29,No.5,2000,pp.411-426.(Coopetition)斗爭日益激烈。拜登上臺后,美國將在中美利益交匯領域加大對華合作,其中氣候議題成為處理中美關系繞不開的重要內(nèi)容。當前,中美互為競爭對手,而不是競爭敵手,因為對手之間也可能存有合作領域。[1]Joseph R.Biden,Jr.,“Remarks by President Biden on America’s Place In the World,”The White House,February 04,2021,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room/speeches-remarks/2021/02/04/remarks-by-president-biden-on-americas-place-in-the-world/.作為中美“新冷戰(zhàn)”陰霾之下唯一的一片綠洲,中美氣候政治對話理應尋找“利益共容”,雖然這并不必然等同于邁向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系”,但卻是十分關鍵的初始步伐。[2]趙斌:《“利益共容”與新型國際關系建構(gòu)——英美、英德關系(1898-1945年)的歷史鏡鑒》,載《歐洲研究》2017年第3期,第40頁。從全球氣候治理的角度看,中美在氣候方面的競爭與合作將不同程度地催生兩個大國的氣候治理雄心,這有望部分緩和中美之間的緊張對立,理論上亦可能使中美關系重新煥發(fā)活力。未來在中美氣候政治領域,既有競爭也有合作,關鍵是從中尋求機遇,推動中美氣候合作持續(xù)平穩(wěn)地發(fā)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在氣候領域的互動形式多樣,近年來保持較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然而,囿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互動中依然存在競爭和分歧,缺乏長效機制的保障。
第一,清潔能源的貿(mào)易保護主義。就綠色能源產(chǎn)業(yè)而言,中美雙方在清潔能源方面的合作既包括技術研發(fā),也涉及產(chǎn)品貿(mào)易問題。但是,中美在清潔能源上的摩擦持續(xù)不斷,其中,美國對中國輸美光伏產(chǎn)品征收“雙反”關稅即為一個典型案例。2011年11月,美國對中國光伏電池啟動“雙反”調(diào)查,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導致中國光伏企業(yè)很難進入美國市場。2014年1月,美國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發(fā)起二次“雙反”調(diào)查,且產(chǎn)品涉及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并于同年12月宣布最終仲裁結(jié)果,即美方向中方相關產(chǎn)品征收“雙反”關稅、向臺灣相關產(chǎn)品征收反傾銷稅。[3]張蔚然:《美國決定對中國輸美光伏產(chǎn)品征收“雙反”關稅》,中國新聞網(wǎng),2015年1月22日,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1-22/6992661.shtml。顯然,美國對中國輸美光伏產(chǎn)品的貿(mào)易保護做法,不但損害了兩國之間的貿(mào)易合作,而且嚴重破壞了中美雙方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合作效力。
第二,基于氣候變化的環(huán)境產(chǎn)品貿(mào)易競爭。環(huán)境產(chǎn)品貿(mào)易是同全球氣候政治緊密相關的領域,不僅可以尋求經(jīng)濟的穩(wěn)定增長,亦是應對環(huán)境問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中美雙方圍繞環(huán)境產(chǎn)品標準的貿(mào)易爭端有上升趨勢,以太陽能產(chǎn)業(yè)、風電投資和光伏電池等領域的貿(mào)易爭端最為劇烈。拜登上臺后,雖然中美雙方在貿(mào)易戰(zhàn)中的摩擦會有所緩和,但其根本性質(zhì)難以改變。拜登政府很有可能將貿(mào)易政策同氣候政策掛鉤,并與其他西方國家聯(lián)合起來,對華采取強硬措施,在貿(mào)易問題上對中國發(fā)難,扼制中國新能源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例如,對部分碳排放高的出口產(chǎn)品征收高額碳稅;領導盟友重塑國際貿(mào)易規(guī)則;根據(jù)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承諾制定雙邊貿(mào)易協(xié)議等等。
第三,關鍵技術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新能源的技術開發(fā)和轉(zhuǎn)讓是中國謀求同美國合作的優(yōu)先領域,亦是中美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內(nèi)容。然而,美國多數(shù)新能源核心技術為企業(yè)所持有,這些企業(yè)對向中國轉(zhuǎn)讓知識和技術毫無興致,導致美國內(nèi)許多頂尖技術并未進入到中國市場。因此,關鍵技術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成為中美兩國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大障礙。美國對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過分保護和擔憂,必定會影響到雙方相應合作領域項目的開展和進行,一定程度上降低雙方應對氣候變化合作的效力。
第四,資金和技術援助上的分歧?!堵?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中明確規(guī)定,發(fā)達國家有義務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以幫助其應對氣候問題。但事實是,美國并不認可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因此在資金方面中國很難得到美國的資金支持。在技術方面,美國強調(diào)有關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都掌握在企業(yè)手中,而美國政府無權(quán)干涉商業(yè)行為,因此技術轉(zhuǎn)移只能通過商業(yè)渠道才可以實現(xiàn)。
拜登上臺后進行的一系列氣候計劃表明,拜登政府把應對氣候問題作為國家發(fā)展的優(yōu)先事項。美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加之新舊政府的更迭,使得該問題很有可能成為新時代中美合作的契機,給中美關系帶來調(diào)整與緩和的可能性。
第一,國家行為體層面。首先,中美關系的良性互動有利于推進中美氣候合作。雙方應堅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一方面表示出對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尊重,另一方面有利于鼓勵雙方通過互利共贏等方式,降低應對氣候問題過程中的機會成本,深化中美在氣候領域的合作。加之氣候問題成為拜登政府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未來中美在氣候領域的合作意愿將不斷提升,合作內(nèi)容更加廣泛,成效更加顯著。與此同時,兩國的氣候合作亦為中美關系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中美大國關系的良性互動。
其次,鞏固并深化中美清潔能源領域合作。美國在清潔能源技術的開發(fā)方面占有絕對優(yōu)勢,中國則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從全球形勢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是大勢所趨,中美雙方在清潔能源產(chǎn)業(yè)方面通力合作顯然會取得雙贏的結(jié)果。對此,中美雙方應針對清潔能源技術開發(fā)、應用等方面的政策進行協(xié)調(diào)溝通,擴大風電、氫能、核能、光伏、智能電網(wǎng)等合作領域和范圍,同時,就新技術知識產(chǎn)權(quán)、市場投資等問題進行商議,制定規(guī)則,避免惡性競爭,加強雙方的合作意愿。
最后,以共同承諾促進全球氣候行動。中美兩國作為主要的碳排放大國,其政策動態(tài)勢必會影響全球氣候行動。例如,2015年《中美氣候變化協(xié)定》的簽署[1]Ban Ki Moon,“Secretary-General Says United States-China Agreement on Climate Change Bolsters Prospects for Adoption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al Accord,” United Nations,September 25,2015,https://www.un.org/press/en/2015/sgsm17113.doc.htm.,標志著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jīng)濟體朝著低碳未來的共同愿景邁進。
另外,中美雙方的氣候行動也會給其他國家?guī)怼笆痉缎?引領效應”。中美雙方需在資金機制和減排目標這兩個關鍵議題上達成共識,緩解在氣候治理成本和責任上的矛盾,推動氣候機制向更公平的方向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盵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頁??傮w而言,新時代的中國氣候外交已從參與轉(zhuǎn)為引領全球氣候治理,這是中國作為崛起中的新興大國對全球氣候治理的重要反饋。而美國自拜登上臺后,把解決氣候問題看作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優(yōu)先事項。中美雙方必定會在全球氣候問題上展開廣泛合作,引領全球氣候變化,化解分歧和矛盾,連同其他國家一道走可持續(xù)綠色發(fā)展道路,為全球達成氣候協(xié)議提供領導力。2021年4月14日,約翰·克里訪華,重申中美氣候合作,并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2]Charlie Campbell,“What’s at Stake in U.S.Climate Envoy John Kerry’s Trip to China”,Time,April 15,2021,https://time.com/5955187/us-china-climate-change-pollution/.這是拜登政府官員首次對中國進行高層訪問,某種程度上對中美氣候合作有著更廣泛的象征意義,表明美國愿意在“一些全球問題”上同中國展開合作,并為在氣候領域取得更多進展帶來希望。
第二,次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層面。地方政府尤其是重工業(yè)發(fā)達的城市往往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中美兩國的許多省、市、州也包括在內(nèi),比如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因此地方政府的合作對于中美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對雙邊合作也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美國作為一個聯(lián)邦制國家,州政府的氣候政策具有靈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據(jù)地方特色制定具體的氣候政策。盡管特朗普政府任職期間宣布退出《巴黎協(xié)定》,但美國部分州(如加利福尼亞州、紐約州等)的州長仍堅持履行《巴黎協(xié)定》內(nèi)容,為全球減排做出努力。
回顧中美氣候合作歷程,2015年拜登任美國副總統(tǒng)期間,中美啟動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倡議,于2015、2016年先后在洛杉磯和北京舉辦了兩屆中美氣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會。會上中美各省、州圍繞低碳城市建設、低碳技術創(chuàng)新等內(nèi)容展開交流,簽署合作協(xié)議。中美氣候峰會的舉辦體現(xiàn)了雙方更深層次的合作交流,也為中美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新貢獻。
2017年特朗普上臺后,中美在氣候問題上未達成一致,中美氣候峰會被迫中止,其中特朗普政府負主要責任。拜登上臺后,提出“清潔能源革命和環(huán)境正義計劃”,必定會在氣候問題上同中國展開合作。中美雙方很大程度上會重新啟動“氣候峰會”,宣布各自積極應對氣候問題的雄心以及未來將在各城市和州采取的行動措施,如設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建立省—州氣候行動合作方案等,未來這一趨勢有望得到發(fā)展和加強。
另外,中美兩國企業(yè)間氣候合作產(chǎn)生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對于鼓舞其他中小企業(yè)展開綠色低碳行動起著榜樣/示范作用。新時代下,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企業(yè)發(fā)展需重點考慮的問題。中美企業(yè)間項目對接應以綠色化為前提,認識到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的同時亦可提高經(jīng)濟效益,綠色發(fā)展是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中美企業(yè)可以開展低碳市場、貿(mào)易、投資和綠色技術研發(fā)等領域的合作,政府重點扶持綠色能源企業(yè),給予中美雙方更好的發(fā)展空間,開拓中美氣候合作的新領域。
第三,民間層面。首先,意識到氣候傳播在國家形象建構(gòu)中的重要性。中國應在氣候傳播領域積極發(fā)聲,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媒體向國外展示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和實際行動,將其在氣候領域所做的貢獻和取得的成果,通過媒體讓國內(nèi)外公眾知曉,打破西方媒體在氣候傳播領域的壟斷地位。中美應緊緊抓住自媒體的傳播途徑以及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通過微博、公眾號、新興視頻網(wǎng)站等方式向大眾傳播信息,深化氣候傳播議題,擴大傳播的廣度,實現(xiàn)自媒體傳播的聯(lián)動效應,主導從“社會公眾—地方政府—國家”的氣候傳播認知。
其次,繼續(xù)深化中美民間環(huán)保組織的合作和互動。中美除了在政府間進行合作外,還有很多民間環(huán)保組織方面的互動,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國民促會同美國環(huán)保協(xié)會(Environmental Defense)間的合作。未來中美兩國民間環(huán)保組織在氣候變化、環(huán)境保護、大氣污染等領域具有廣闊的合作和發(fā)展空間。
最后,加強民間人文交流。高校應放寬條件,加大兩國教育合作,推動優(yōu)秀影片、高質(zhì)量書籍走向?qū)Ψ絿訌娬_價值觀的傳播。舉辦青少年氣候體驗夏令營、高校氣候變化論壇、線上研討會等活動,讓年輕一代的力量來影響政府決策,且有利于進一步充實中美人文交流和文明伙伴關系的內(nèi)容。
現(xiàn)階段,氣候變化、疫情沖擊、經(jīng)濟衰退、種族和教育等問題正在“撕裂”美國社會,美國亟需尋求新出路。拜登上臺后會加大防疫力度和支持財政刺激計劃,注重改善民生問題,重視新能源產(chǎn)業(yè),推動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美國回歸《巴黎協(xié)定》,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應對氣候緊急情況,但這并不代表美國將重新主導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同時美國在其中的領導力和效力也受到國內(nèi)政策和政黨牽制。拜登政府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是如何修復國際社會對美國的信心,這不僅需要時間,也需要拜登政府做出實際行動。中美作為世界性大國,對待氣候問題必須堅持共識,加強交流合作,承擔共同責任,建立中美積極伙伴關系,推動中美在氣候問題上的合作進程,促進中美關系良性發(fā)展。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的角色日益凸顯。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密不可分,競合是必定存在的,如何在競爭中尋求合作機遇也是中美兩國需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