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志遠 蔡新江 邵永健 陳鑫 凌志彬
摘要為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目標,全面貫徹執(zhí)行“三全育人”課程思政,以土木工程專業(yè)課課程思政“無意識”教學現狀入手,淺析土木工程專業(yè)課程“有意識”思政改革方向。最后以土木專業(yè)課程“結構試驗與檢測”為例,針對提出的課程改革方向,初探課程思政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效果,學生在獲取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構建正確的價值觀,積小勝為大勝,在不斷的成長中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達到“潤物無聲”之功效。
關鍵詞 課程思政 協同育人 土木工程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6.048
Conscious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in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ized Course Based on the Goa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Exampled by Course of Structural Test and Inspection
XIA Zhiyuan, CAI Xinjiang, SHAO Yongjian, CHEN Xin, LING Zhibi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zhou, Jiangsu 215011)
Abstract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Xi Jinping’s new socialist core values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s" and train"socialist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ofmoral, intellectual,physical,and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ree all-round education", and tak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unconscious" teach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onscious" Curriculum of civil engineering. The dir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Finally, taking the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 "structural test and detection"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e proposed course reform direction,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actical effect i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hile acqui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udents also learn to build correct values, accumulate small victories into big victories, underst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ntinuous growth, and truly achieve the effect of "moistening things silently".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ivil engineering
1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新時代教育改革背景
2土木工程專業(yè)課課程思政現狀
大學生的思政教育主要集中于大一、大二的通識教育課程,而在進入專業(yè)教育的大三、大四階段,集中性的思政教育通常來源于輔導員的一次班會或同學們自發(fā)舉行的一次集體活動,這樣的思政教育密度或效果對于大學生而言往往是不達標的,學生普遍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教育課堂,讓專業(yè)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做到“潤物無聲”“鹽溶于水”,兩者交叉融合,達到協同育人目的。[5-7]
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土木工程專業(yè)課程教育也在努力進行變革和轉型。作為老牌的工科專業(yè),以往的專業(yè)教育模式顯然已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專業(yè)教育的高標準需求,專業(yè)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從思政教育角度出發(f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以協同育人為目標,進一步推進專業(yè)課程改革。
在過往的土木工程專業(yè)教育過程中,立德樹人實際上始終貫穿于講課全程。比如,工科教育強化邏輯思維,要求學生抱著科學懷疑的態(tài)度對未知世界進行探索或度量,樹立“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誠懇本分”的價值觀;又比如,土木工程教學過程中含有、有大量的工程實例教學和工程計算,在實例展示和合理方案設計過程中,實際上是在樹立學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比如,土木工程專業(yè)教學中,一直強調工程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際上就是在強調“五育”內容,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人才。因此,土木工程專業(yè)課一直以來都包含著思政內容,缺少的是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提煉。因此,在過往“無意識”思政教育的基礎上,提升為“有意識”思政教育,通過總結思政教育的元素,將這些元素潛移默化地融入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達到“無意識”思政教育的目的。
3土木工程專業(yè)課程“有意識”思政改革方向
鑒于上述土木工程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在已有“無意識”思政教育基礎上,應積極開展“有意識”思政教育課程改革。本文以土木工程專業(yè)本科課程為主要對象,從大綱編制、“有意識”思政教學和課程評價體系三個方面著眼,淺論“有意識”思政改革方向。[8-9]
3.1以課程思政和工程認證為導向的教學大綱編制
教學大綱是專業(yè)課程教學中具有提綱挈領作用的指導文件,是教學過程中對應專業(yè)課程的“基本法”。從教學大綱的角度進行改革,將發(fā)揮其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縱覽全局、統一指揮的作用。
針對工科專業(yè)教育的特有屬性,教學大綱的編制改革將著眼于課程思政和工程認證兩個方面著手。工程教育認證是一種以培養(yǎng)目標和畢業(yè)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體系,旨在培養(yǎng)能達到某一標準要求的工科畢業(yè)生。基于此,以“鹽溶于水”的方式,巧妙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旨在培養(yǎng)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應用型、復合型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將人才建設的基礎牢牢扎根于“德”的培養(yǎng),才能保障上部結構,也即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
3.2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要做到“潤物無聲”,使“有意識”思政教育達到“無意識”思政教育的目的,必須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廣泛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前面提到,早期課程教學過程中,實際上包含著課程思政的內容,只是無意識的,未經凝練的,當前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將這些元素內容挖掘出來,同時考慮增加更多適應新時代教育的思政元素,將其與專業(yè)課程有機結合,達到“有意識”教育的目的。[9]
例如,可以結合當今中國世紀性宏偉工程,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學生在專業(yè)課程學習過程中有動力,樹立了學生愛國、報國情懷;可以結合古往今來中國大師、名師、科學名人的成長歷史和科技創(chuàng)舉,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偶像的崇拜,適當嵌入名師名人名舉,增加學生的文化自信,形成文化信仰;可以言傳身教,以己化人,培養(yǎng)學生敬業(yè)精神,進而打造匠心精神,形成一股正氣之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敬畏專業(yè),培養(yǎng)敬業(yè)精神,沒有敬業(yè)何談匠心;適當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將原來枯燥的原理問題映射到對應的專業(yè)課程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正確的唯物主義觀,土木工程專業(yè)教育實際上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而理論來源于實踐,指導著實踐,兩者間存在結合點。
3.3以協同育人為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
思政元素的挖掘并不意味著“有意識”課程思政的成功,而是需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思政元素悄無聲息地融入專業(yè)教學過程之中。為了做到思政與專業(yè)教育同向同行,實現協同育人,有必要針對專業(yè)課程,結合廣大教師的智慧,形成一套有血有肉的教學范式或者教學體系。結合專業(yè)課程教師教學經驗,打造一批有質量的適應于課程思政教育的專業(yè)課教學設計方案,進而可以打造一批有質量的精品課程。當前形勢下,線上教學遍地開花,應以此為契機,以全新的教學設計,制作線上金課,從線上、線下、學校、社會實施多維度教學。但由于教學設計因人而異,也不可通過固定教學設計過程,給專業(yè)課教師戴上枷鎖,讓一門專業(yè)課變成機械式課程,因此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針對已挖掘的思政元素,以點代面,給出比較好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案例,無論是對于新教師還是老教師,都起到啟發(fā)性的作用。
3.4以思政元素為考量指標的課程評價體系建設
課程評價體系,這里主要指教師對教師、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三個方面的評價,無論是哪一方面的評價,應當將思政教育或思政元素納入考量指標。對專業(yè)課教師的評價,小到衣著打扮,大到專業(yè)教育過程,教學過程中是否在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是否存在不當言論或有害學生發(fā)展的言行,都可以納入考量指標,對于查正核實的不當言行,應當立即禁止或采取必要的問責措施;對于學證的評價,應當切實納入最終的成績評定,比如上課紀律渙散、擾亂課堂等言行舉止不當的情況,酌情進行減分處理,堅決杜絕降低考卷難度、考慮升學率等“放水”行為,嚴肅教學考核,以本為本,對于“水”的學生一律說不,絕不將“馬路殺手”輸入社會,這樣才能做到“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
4“結構試驗與檢測”課程思政改革實例
以“結構試驗與檢測”為對象,詳細闡述上述內容在這門課的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本小節(jié)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有意識”專業(yè)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即教學大綱、教學過程案例和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基于工程教育認證體系的培養(yǎng)方案已全面實施,大綱始終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在無形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要求和目標,將為“有意識”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保障。
教學過程中,引入大國工程,如長大跨橋梁、超高層建筑、標志性的奧運場館等等,檢驗結構受荷狀態(tài)下是否安全都將取決于結構的試驗結果。如何對這些工程結構進行試驗方案的設計呢?試驗中要用到哪些測量技術呢?目前我國又有哪些先進測試裝備或測試手段呢?這些都可以采用上述方式進行引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自信、自豪感。
可時常引入簡單的唯物主義觀,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課程概述部分,我們給學生強調了試驗、實驗異同點及試驗的基本概念,實際上就是在強調實踐活動;又如“實事求是”,試驗課程本身是要通過實踐活動來檢驗理論,必然要通過試驗來檢驗理論或方法的正確與否,秉承測試數據的真實性,是工程及科研從業(yè)人員的基本科研道德,鼓勵學生在保證實事求是的前提下,開放并創(chuàng)新思維。
教師注意為人師表,從合理著裝到言談舉止,都應當給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教學過程還應當體現認真的教學態(tài)度、嚴謹的教學風格、吃苦耐勞的敬業(yè)精神,言傳身教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切實領悟為人師表、愛崗敬業(yè)、工匠精神。
在學生的課程評價中,適當加入思政考量指標。“結構試驗與檢測”課程性質為專業(yè)必修課程,應當撥正學生對待課程的態(tài)度,對于課程中紀律渙散、擾亂課堂、發(fā)表不當言亂等行為,應認真對待并酌情扣分,再將其計入平時成績;對確實考核較差、態(tài)度較差的學生,絕不“放水”,要讓學生切實感悟專業(yè)課程的嚴肅性和重要性??紤]到學生平時成績部分占比較大,經過多年教學總結,平時成績包含課堂表現、出勤率、開放性作業(yè)及試驗,課堂表現和出勤率更多地是一種態(tài)度的考核,或者說是對其思政的一種考核模式,而開放性作業(yè)和試驗部分,更多的是傾向于對其專業(yè)知識部分的考核,也希望通過此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課程評價的多樣性,既體現了公平公正,又不乏對其專業(yè)和思政的考量,在教學過程中,也確實發(fā)現部分學生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感受到了壓力,并將其轉換為動力,從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起到了一定的有益作用。
5結論
面對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背景,應當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全面貫徹“三全育人”的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專業(yè)課程教學應當圍繞課程思政教育,從教學大綱、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積極開展以課程思政和工程認證為導向的教學大綱編制,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以協同育人為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以思政元素為考量指標的課程評價體系建設。本文以土木專業(yè)課程“結構試驗與檢測”為例,針對上述課程改革方向,對教學過程中的“有意識”思政教育改革初探做了部分列舉,從實踐角度出發(fā),學生在獲取專業(yè)知識的同時,也學會構建正確的價值觀,積小勝為大勝,在不斷的成長中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達到“潤物無聲”之功效。
基金資助: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2019JSJG135);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JGLX19_145);蘇州科技大學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2019JGMK-03、2019JGZ-09)
參考文獻
[1]王芳.“課程思政”建設中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的探索[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06):35-37.
[2]王軼卿,李麗娟,郝麗麗.“隱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40(03):37-39.
[3]盧黎歌,吳凱麗.課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挖掘的三重邏輯[J].思想教育研究,2020(05):74-78.
[4]于桂花.“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路徑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 2020,40(15):27-29.
[5]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yè)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6]夏嵩,王藝霖,肖平,等.土木工程專業(yè)教育中工程倫理因素的融入——“課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0, (01): 172-176.
[7]蔡小春,劉英翠,顧希垚,等.工科研究生培養(yǎng)中“課程思政”教學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9(10):7-13.
[8]蘇煒,汪菁.基于《土木工程概論》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幾點認識[J].中州大學學報,2019,36(06):91-95.
[9]范萍萍,馬守才,趙永花,等.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20,(05):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