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靜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各學科在不同學段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改變。小學語文是幫助學生認知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語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學科,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尤其是在語文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有目的、有技巧地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本文闡述了目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不足,并針對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進行細致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策略創(chuàng)新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24.011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體系內都具有代表性。首先作文教學和作文能力的綜合性最強,不僅需要學生教師之間的配合協(xié)同,更需要將掌握的所有知識體系進行有機串聯(lián)。這種串聯(lián)和運用需要積累鋪墊和相應的技巧強化,這也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難點,工作痛點。想要在這一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將其當作一門重要課題深入研究。
一、目前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存在的不足
1.學生作文內容空洞,缺少感情
首先,很多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缺乏真情實感,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有幾種。第一,由于年紀原因很多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不足以讓學生對生活,對世界形成自己特有的認知,這種情況甚至在很多高年級學生的身上仍然沒有改變。另外,缺少課外知識儲備,也是學生作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教師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作文只是單純的詞匯堆積,對很多細節(jié)或特點描寫不足,只是一味地生搬硬套,甚至經(jīng)常出現(xiàn)偏題跑題的情況。這些問題都是由于語文作文教學時長不足,細節(jié)不足而導致的,甚至對于很多學生而言,語文學科的學習難點就在寫作,只要遇到作文就會產(chǎn)生困擾,甚至還會出現(xiàn)厭學情緒。
2.套路式作文大行其道,過度公式化
其次,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作文寫法,選擇以套路式作文為教學基礎,配合相應的技巧讓學生的作文快速成型。這種教學方法就如同是沒有靈魂的軀殼,只有一副骨架而沒有血肉。作文并不是單純的書寫,而是聽說讀寫思考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相融合的集中體現(xiàn)。這種體現(xiàn)反映出的實際內容包括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系統(tǒng)思考的應變能力,其次才是最終行文、成文的寫作能力。公式化的教學,只會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產(chǎn)生大量的雷同文,在描寫細節(jié)上所使用的形容詞都大同小異,缺乏對人或事件本身獨特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還會產(chǎn)生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作文內容,比如很多學生寫自己小時候生病,父母冒雨將自己送去醫(yī)院。這都是學生在平日里進行閱讀時看到的故事內容,在自己作文不知道寫什么的時候盲目照搬。
3.缺少細節(jié)訓練,缺乏針對性提高
另外,由于我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系和課程安排的限制,教師很難抽出大量的時間來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技巧。缺乏細節(jié)練習而一味地強調龍頭鳳尾的結構,強調文章三段式結構,強調閱卷教師的評分標準這種取巧性的教學,對于學生實際作文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意義。而且很多學生在掌握這種文章結構的時候,由于缺少系統(tǒng)化的思維,只能想到哪里寫到哪里,這種推著寫的形式會導致文章結構不穩(wěn),出現(xiàn)臃腫的中段內容,或者在結尾強行湊字數(shù)的情況。同時在缺乏足夠素材積累,缺乏對人物、景色、事件等針對性細節(jié)描寫的練習,學生很難將整篇文章融會貫通,很難做到有效串聯(lián)。而這也是,語文教師需要花時間進行教學的關鍵節(jié)點。
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
1.重視生活細節(jié),重視素材積累
首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雖然名為創(chuàng)新,但是仍然要重視基礎。作文教學的基礎在于學生對日常生活素材的積累,如何提高學生對身邊事物的洞察能力,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鼓勵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細致觀察,深入思考,歸納總結。這樣才能夠將相關素材進行分類,包括身邊的人物特征,生活中的事件和建筑以及自然風光等等。
舉例來說,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教學卡片,卡片上有簡單的命題,比如我的同桌,一只小貓,一盆花,一棟樓,一輛車等等。教師可以讓學生抽取卡片,并按照卡片上所寫的內容進行細致觀察或體驗。在觀察和體驗后通過口述的方式進行描繪,將相應的命題訓練和生活觀察進行結合。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充分了解生活當中的各類細節(jié),并積累足夠多的作文素材,在寫作時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信手拈來。
2.組織閱讀活動,提煉文化精髓
其次,作文教學的另一個主要素材來源是學生日常進行的延展閱讀活動,課外閱讀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認知,提高學生的視野,更能夠借鑒大量成熟的寫作技巧和寫作結構。可以說,幫助小學生選擇閱讀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閱讀活動提煉文化精髓的主要手段。
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重視策略創(chuàng)新,將閱讀進行細分。第一,如何進行閱讀是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習慣的重點,進行通篇閱讀還是進行朗讀,要根據(jù)文本內容進行選擇。不同的閱讀模式對于不同的文章匹配度有明顯差別,在面對詩歌時要情緒充沛,在閱讀故事時要注重閱讀的連續(xù)性,避免思路中斷。在閱讀科普性文章時可以制作手抄報或讀書卡,教師可以通過辦公軟件制作出不同文章需要對應的閱讀方法,閱讀重點,讓小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閱讀,帶著目的閱讀,這樣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獲。
另外,以作文教學為目的的閱讀,還需要學生在閱讀中提煉文化精髓,在閱讀中有針對性地找到自己可以借用的文化要素和知識要點。教師同樣可以制作相應的教學內容卡片,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讀到的內容進行記錄。比如角色和性格、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植物和顏色、味道之間的關聯(lián)等等。
3.強化細節(jié)練習,培養(yǎng)系統(tǒng)思維
同時,強化細節(jié)練習,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方面的系統(tǒng)思維,也是語文教師應該著重研究的課題。強化細節(jié)在分段式練習和針對式練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避免學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對于每一個學生而言,如何找到自身作文的切入點,如何進行展開,如何進行總結,都可以形成模塊化的練習內容。
語文教師可以在中高學年段組織學生進行此類練習,舉例說明:根據(jù)不同主題,不同內容,如何進行遣詞造句,如何進行造句成段,如何由段落組成篇章。每一個部分作用是什么,占比如何。這些骨架性的練習,對于無法掌握作文結構或文章節(jié)奏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具備了作文的系統(tǒng)化思維才能在面對命題時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并且快速找到文章切入點,確認作文主要內容,在短時間內完成寫作。雖然語文作文教學的目的不應該是單純應對考試,但時間要求對于提高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同樣具有幫助。
4.養(yǎng)成寫作習慣,提高綜合素養(yǎng)
最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終極目的是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并通過寫作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從這一角度來講,教師需要對作文教學進行系統(tǒng)化思考,在不同學年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減少對寫作的抗拒心理。
舉例來說,小學1—2年級,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多進行觀察和描述練習,尤其是對于一些喜歡表達,能說能講的學生,這種訓練既符合其興趣愛好,又能滿足其表達欲望。而在3—4年級教師則可以更加重視學生對素材的閱讀積累和詞句的運用,比如學生對某些形容詞、排比句、古詩詞或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教師都可以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運用給予充分鼓勵。而在5—6年級,教師需要學生具有更強的系統(tǒng)思維能力,能夠更好地完成全篇命題作文,在時間和字數(shù)上予以限制。整個教育和訓練體系的核心,是要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總結、運用習慣,最終呈現(xiàn)出的文章則是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策略,首先是教師對作文教學工作的一種全新認知和理解,作文的目的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學生能夠通過作文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構建教學體系的環(huán)節(jié),需要注重技巧性和遞進性,在不同學年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素材,幫助學生奠定扎實的作文基礎,并注重對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程寶忠《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中國新通信》2019年第17期。
[2] 徐慧《淺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年第2期。
[3] 楊治寧《關于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的思考》,《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年第10期。
[4] 任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探究》,《格言(校園版)》2021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