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彥,胡成進
(解放軍第960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31)
梅毒是由蒼白密螺旋體(Treponema pallidum,TP)引起的性傳播疾病。以往研究表明,早期梅毒免疫中主要涉及輔助T細胞1(Th1)型細胞免疫,由其介導(dǎo)的遲發(fā)性超敏反應(yīng)(DTH)有助于梅毒螺旋體的控制和清除[1];晚期梅毒中出現(xiàn)的細胞免疫主要引起組織損害。近年來,在梅毒免疫相關(guān)的MiRNAs、NLRP3炎性小體以及T細胞亞群等方面都有很多新發(fā)現(xiàn)。本文對此做一綜述。
1.1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的MiRNA分析 MiRNA是一種非編碼型RNA,可以在轉(zhuǎn)錄水平調(diào)節(jié)基因的表達。成熟miRNA通過結(jié)合目標mRNA的3’UTR區(qū)來抑制mRNA的翻譯,誘導(dǎo)mRNA降解,從而降低蛋白質(zhì)的表達。在微生物感染過程中,一個miRNA可以多向性調(diào)控成百甚至上千基因,故有可能調(diào)節(jié)病人被微生物破壞的整個生物通路[2]。梅毒血清固定是指梅毒患者經(jīng)規(guī)范治療后,非特異性梅毒螺旋體血清反應(yīng)素滴度降低,并長期維持在一定滴度,沒有完全陰轉(zhuǎn)的現(xiàn)象[3]。Huang等研究發(fā)現(xiàn)有3個miRNAs(hsa-miR-195-5p,hsa-miR-223-3p, hsa-miR-589-3p)在梅毒血清固定組和梅毒血清治愈組之間差異顯著,其中hsa-miR-195-5p在未治療的梅毒病人以及健康對照之間差異顯著。這3個miRNAs 的組合可能成為TP感染的生物標志物[4]。Jia等研究表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的外周血細胞中有已知或新發(fā)現(xiàn)的miRNAs表達,如miR-338-5p、np-miR-163、np-miR-128、np-miR-244以及np-miR-5,可作為治療評估的標志物[5]。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單個核細胞中,miR-101-3p的水平顯著升高,可以下調(diào)梅毒患者TLR2信號通路,導(dǎo)致TP刺激巨噬細胞細胞因子的減少[6]。
1.2外泌體MiRNA 外泌體是一種攜帶細胞活性分子(蛋白或核酸)的納米級(30~150 nm)生物小分子。RNA測序表明,外泌體RNA有不同的類型,miRNAs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在宿主抗感染免疫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7-8],免疫細胞、內(nèi)皮細胞以及癌細胞都可以分泌或者攝取外泌體miRNAs。TP刺激巨噬細胞來源的外泌體表達高水平miR-146a-5p,可轉(zhuǎn)移到內(nèi)皮細胞通過調(diào)控鏈接黏附分子C(JAM-C)的表達來減少單核細胞跨內(nèi)皮細胞遷移,從而減少單核細胞向組織中的浸潤。
炎癥小體是由胞漿內(nèi)模式識別受體參與組裝的多蛋白復(fù)合物,NLRP3炎癥小體是目前研究較多的炎癥小體。危險信號可以刺激細胞胞漿模式識別受體NLRP3激活,形成以其為核心的炎癥小體。炎癥小體的激活能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激活細胞因子IL-1β和IL-18,誘導(dǎo)炎性反應(yīng)和細胞焦亡[9-10]。P2X7受體是一種在多種免疫細胞中廣泛表達的以ATP為配體的陽離子通道受體。TP感染誘導(dǎo)P2X7受體表達增加,從而介導(dǎo)NLRP3依賴的IL-1β分泌,促進巨噬細胞對TP的吞噬作用[11]。另外,NLRP3炎癥小體還可以通過對自噬通路的調(diào)節(jié)來影響TP誘導(dǎo)巨噬細胞的自噬機制,從而影響其對TP的吞噬和清除[12]。TP還可以通過誘導(dǎo)CD4+T細胞及CD8+T細胞凋亡和焦亡來下調(diào)免疫功能。Caspase1介導(dǎo)焦亡,Caspase3介導(dǎo)CD4+T細胞及CD8+T細胞凋亡。Caspase1在早期和二期梅毒一直上升,但是Caspase3在一期梅毒上升,在二期梅毒下降。此外,在血清及細胞中,Caspase1及Caspase3的表達水平呈正相關(guān)。所以,梅毒感染通過細胞凋亡或焦亡影響CD4+及CD8+T細胞的生存,從而影響機體免疫狀態(tài)[13]。
3.1Th及細胞毒性T細胞(CTL) 通常所稱CD4+T細胞即指Th,CD8+T細胞即指CTL。二期梅毒病人皮損沖洗液中富集了CD4+T 細胞及CD8+T細胞,且大多數(shù)皮損中的T細胞是CCR5+。CCR5是白細胞遷移到炎癥部位的趨化因子,是HIV的共受體。這說明TP感染使得梅毒病人局部和外周血的CD4+T細胞、CD8+T細胞激活,同時易感HIV。與非神經(jīng)梅毒病人比,神經(jīng)梅毒病人外周血中CD8+IFN-γ+T細胞明顯升高,但是Th2、Th9、CD8+IL-4+T細胞、CD8+IL-9+T細胞及 CD8+IL-17+ T細胞降低。ROC曲線分析表明,CD8+IFN-γ+T細胞可以作為區(qū)分神經(jīng)梅毒和非神經(jīng)梅毒病人的生物標志物[14]。
3.2Th17和Th22細胞 二者都屬于CD4+T細胞亞群,Th17細胞主要分泌IL-17A,涉及多種炎癥和自身免疫病的病理過程;Th22細胞主要分泌IL-22。由于Th22表達皮膚歸巢受體CCR4、CCR6及CCR10,所以Th22定居于皮膚,并與皮膚炎癥相關(guān)。在二期梅毒病人外周血中,Th22和Th17的升高有一定正相關(guān),而Th17與Th1有負相關(guān)。Th17的升高與IL-6及IL-1β的升高呈正相關(guān);Th22的升高與IL-6及IL-23的升高呈正相關(guān)。Th22和Th17的升高都與C-反應(yīng)蛋白的升高呈正相關(guān)。所以,Th22和Th17在二期梅毒病人外周血的升高可能參與了二期梅毒的病理過程[15]。
3.3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Treg細胞) 該細胞來源于TP的TpF1,可以刺激單核細胞釋放IL-10以及TGF-β,有利于TP在宿主體內(nèi)的長期存活[16]。血清固定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reg細胞的比例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Th17細胞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CD4+T細胞Foxp3的表達比正常對照組高,而ROR-γt的表達比正常對照低。所以,此類患者外周血中可能存在Treg/Th17細胞平衡失調(diào)[17]。Guo等使用免疫熒光染色方法研究單核細胞亞群(包括:經(jīng)典單核細胞、中間單核細胞和非典型單核細胞)及Treg細胞在TP和HIV共感染個體中的變化,結(jié)果表明,在TP和HIV共感染的病人中,中間單核細胞控制著Treg的分化。這些發(fā)現(xiàn)是TP和HIV共感染個體中單核/Tregs作用的新的免疫機制[18]。
3.4γδT細胞 γδT細胞是一種不常見的免疫細胞,主要有兩個亞群,γδ1 T細胞以及γδ2 T細胞,此類細胞具有固有免疫和適應(yīng)性免疫應(yīng)答的特點,使它們可以抗擊HIV-1。TP感染可以影響HIV感染病人γδT細胞的表型和功能,并依賴于HIV-1的疾病狀態(tài)。TP和HIV共感染可以逆轉(zhuǎn)γδ1/γδ2的比值。TP感染可以引起急性艾滋感染(AHI)病人γδT細胞激活的下降,但是在慢性HIV感染(CHI)中,TP和HIV共感染會引起γδT細胞的激活。
結(jié)語:隨著免疫學(xué)的發(fā)展,MiRNA、炎癥小體、細胞焦亡及T細胞亞群等研究熱點在梅毒免疫的研究中都有新的進展。對不同分期梅毒MiRNA表達差異的研究,對炎性小體、細胞焦亡等免疫炎性機制的研究,對不同期梅毒T細胞亞群差異的研究,都有利于發(fā)現(xiàn)新的梅毒診斷標志物、新的治療靶點。但是這些研究都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入,從而為梅毒的診斷、治療提供更全面的實驗學(xué)基礎(chǔ)和理論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