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松平
(江蘇省啟東市王鮑鎮(zhèn)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和社會事業(yè)局,江蘇啟東 226200)
金瓜又名金絲瓜、攪瓜等,成熟時瓜皮金黃色,故名金瓜。金瓜煮熟后肉質(zhì)成絲,口感鮮嫩清香、松脆爽口,涼拌、做湯均可,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市場需求量大。為了提高金瓜的種植效益,我們根據(jù)金瓜的生長特性,將其與其他作物搭配種植,探索出馬鈴薯∕青玉米+扁豆∕金瓜高效種植模式。該種植模式土地利用率高、生產(chǎn)效益好,現(xiàn)將其介紹如下。
該種植模式2 m 寬為1 個組合。馬鈴薯于2 月中旬播種,行距50 cm,播3 行;3 月20 日左右,在50 cm 空幅內(nèi)播種1行青玉米,單行雙株,每5穴玉米間插播1穴扁豆,覆蓋地膜;5月上旬馬鈴薯收獲后,在玉米行中間移栽1行金瓜,穴距1 m。青玉米于6月上旬采收,金瓜和扁豆于7月上旬至霜降前后采摘上市。
2.1.1 品種選用
選用克新4號、荷蘭8號等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馬鈴薯品種。
2.1.2 整地施肥2月上旬,前茬作物收獲后,結(jié)合深耕施腐熟豬糞等有機肥2 000 kg∕667 m2、硫酸鉀型復(fù)合肥(15-15-15)10 kg∕667 m2,肥土混合均勻,精細平整地塊,播種溝深10 cm左右。
2.1.3 播種
種薯切塊,每塊質(zhì)量約25 g、帶1~2 個芽眼。2 月中下旬播3 行馬鈴薯,行距50 cm,株距20 cm。播后蓋土,噴施720 g∕L異丙甲草胺乳油120~150 mL∕667 m2封殺雜草,覆蓋地膜。挖排水溝,確保排水通暢。
2.1.4 田間管理
馬鈴薯出苗后及時破膜放苗。選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破膜,陰天可全天進行破膜。齊苗后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現(xiàn)蕾時進行第2次中耕培土,培土厚10 cm 左右,以增厚結(jié)薯層,避免薯塊外露發(fā)青,影響馬鈴薯商品性?,F(xiàn)蕾期追施46%尿素約10 kg∕667 m2,開花后一般不再施肥。
2.1.5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病害主要為疫病,蟲害主要有二十八星瓢蟲和地下害蟲等。堅持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進行病蟲害防治,優(yōu)先采用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農(nóng)業(yè)防治措施有選用抗病品種、輪作換茬、“三溝”配套、清溝理墑、松土除草、增施有機肥等,物理防治措施有用黃板誘殺蚜蟲、用黑光燈誘殺鱗翅目類成蟲等。疫病發(fā)病初期應(yīng)及時拔除病苗,然后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20~180 g∕667 m2噴霧,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3 d。播種時可在播種溝內(nèi)撒施0.5%噻蟲嗪顆粒劑12 kg∕667 m2防治地下害蟲,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30 d;二十八星瓢蟲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2~45 mL∕667 m2噴霧防治,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14 d。
2.1.6 收獲
馬鈴薯植株停止生長、莖葉開始枯黃時,塊莖易與匍匐莖分離、干物質(zhì)含量最高,選晴好天氣、土壤干爽時采收。
2.2.1 品種選用
青玉米選用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的鮮食品種,如中糯2 號、南農(nóng)紫玉糯1 號、滬糯3 號等。播種前10 d 進行發(fā)芽試驗,確保種子發(fā)芽率達90%以上。播前曬種2~3 d,并經(jīng)常翻動種子,保證晾曬均勻,以提高出苗率。扁豆選用夏玉扁、邊紅扁豆等早熟品種,剔除癟細粒、蟲蛀粒,曬種2~3 d。
2.2.2 適期播種
3 月20 日左右,在馬鈴薯行間預(yù)留的50 cm 空幅內(nèi)播種1 行青玉米,單行雙株,播種深度3~5 cm,穴距25 cm 左右,每穴播3 粒種子。每5 穴玉米間插播1 穴扁豆,每穴播扁豆種子3~4 粒。播后蓋土,噴施720 g∕L異丙甲草胺乳油120~150 mL∕667 m2封殺雜草,覆蓋地膜,以增溫保濕。
2.2.3 田間管理
玉米、扁豆出苗后,選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破膜放苗,破膜口盡量小。青玉米于3葉期間苗,去弱留壯,去小留大,每穴留苗2 株;扁豆每穴留苗2~3 株。馬鈴薯收獲后,將馬鈴薯植株擺放在玉米根旁,并培土壅根。青玉米收獲后,將玉米秸稈上半部分折斷,將每4 株玉米秸稈捆繞在一起形成支架,用于扁豆藤蔓攀爬,且利于田間通風透光。
玉米定苗后追施46%尿素5 kg∕667 m2作苗肥,大喇叭口期追施46%尿素15 kg∕667 m2作穗肥。施肥時,在距玉米植株根部10 cm 處兌水澆施,避免肥水灼傷扁豆葉片。青玉米關(guān)鍵生育期如遇特殊干旱或田間土壤相對含水量低于60%時,應(yīng)及時澆水抗旱。
2.2.4 病蟲害防治
玉米病蟲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銹病、地老虎、玉米螟等,扁豆蟲害主要為食心蟲。可用250 g∕L 吡唑醚菌酯乳油40~50 mL∕667 m2噴霧防治玉米大斑病,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10 d;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 g∕667 m2噴霧防治銹病,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20 d;玉米出苗后,于傍晚用0.5%苦參堿水劑80 mL∕667 m2對準玉米苗噴霧滅殺地老虎,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7 d;大喇叭口期是防治玉米螟的關(guān)鍵時期,可用8 000 iu∕mg蘇云金桿菌懸浮劑167~200 mL∕667 m2灌芯滅殺玉米螟,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7 d。扁豆開花結(jié)莢期,可用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9~12 mL∕667 m2噴霧防治食心蟲,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7 d。
2.2.5 采收
青玉米開花授粉后約25 d,即玉米乳熟期,為玉米商品性最佳時期,應(yīng)及時采收,分等級包裝上市。扁豆以鮮嫩莢供食用,一般從開花至采摘需15 d 左右。扁豆開花結(jié)莢期較長,莢果生長定型、豆莢開始鼓粒、莢色為嫩綠色時,即可分期分批采摘。
2.3.1 育苗
2.3.1.1 播種
4 月上旬育苗。播前曬種2~3 d,用55 ℃溫水燙種10~15 min,其間不斷攪拌,水溫降至30~35 ℃后繼續(xù)浸泡3~4 h,將種子撈出用清水洗凈,并用潔凈的紗布包好置于28~30 ℃條件下催芽,種子露白后即可播種。選用瓜類專用育苗基質(zhì),澆透水后充分拌勻,達到手握成團、落地即散的濕度,然后將其裝入直徑為6 cm 的塑料缽。每缽播1粒種子,將育苗缽整齊排放在苗床上,覆蓋基質(zhì)厚1 cm,平蓋地膜。苗床上方搭小拱棚,覆蓋薄膜保溫。
2.3.1.2 苗期管理
有2∕3 種苗出土后揭除地膜。苗期盡量少澆水,適當控水蹲苗。中午部分秧苗萎蔫時,選晴天上午9 點后澆小水,隨后加強通風排濕。苗期溫度低、濕度大,秧苗易發(fā)生猝倒病、炭疽病等病害,可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667 m2防治。定植前7~10 d煉苗,以促進瓜苗老健、縮短緩苗期、提高成活率。
2.3.2 移栽
5 月上旬,在玉米行中間開溝條施腐熟豬糞等有機肥500 kg∕667 m2、硫酸鉀型復(fù)合肥10 kg∕667 m2,筑小高畦,畦寬50 cm、高20 cm,畦面覆蓋黑色地膜。每畦中間按株距1 m挖穴,從育苗缽中取出帶基質(zhì)的瓜苗栽入穴中,每穴1株,栽植深度以子葉露出地面2 cm為宜。定植后澆足活棵水。
2.3.3 理蔓
蔓長30 cm時理蔓,使瓜蔓在田間分布均勻,并每隔3~5節(jié)壓土固定瓜蔓。
2.3.4 肥水管理
金瓜植株生長發(fā)育快、結(jié)果多,需保證肥水供應(yīng)充足。根瓜坐住前不追肥,根瓜坐住后追施氮磷鉀含量各20%的水溶肥10 kg∕667 m2,第1批金瓜采收后追施氮磷鉀含量各20%的水溶肥10 kg∕667 m2,以延緩功能葉衰老,促進多結(jié)瓜。遇干旱及時澆水。金瓜怕澇漬,移栽后及時開挖排水溝,確保排水通暢,避免明澇暗漬。
2.3.5 病蟲害防治
金瓜病蟲害主要有白粉病、病毒病、瓜絹螟等。白粉病可用1 000 億∕g 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20~160 g∕667 m2噴霧防治,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7 d;病毒病可用8%寧南霉素水劑75~100 g∕667 m2噴霧防治,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7 d;瓜絹螟可用8 000 iu∕mg蘇云金桿菌懸浮劑167~200 mL∕667 m2噴霧防治,農(nóng)藥安全間隔期7 d。
2.3.6 采收
金瓜以老熟瓜供食用。瓜皮呈金黃色、果皮堅硬時采收,一般從授粉到成熟需35~45 d。采收后及時上市出售,或貯存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室內(nèi),于元旦、春節(jié)期間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