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萍
(遼寧省本溪市城市運行服務中心,遼寧本溪 117000)
荷花(Nelumbo nucifera)別名蓮花、芙蓉、芙蕖、藕,屬睡蓮科蓮屬,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譽。荷花的自然花期為6~9月,單花花期因品種不同而異,通常單瓣品種為3~4 d、半重瓣品種為5~6 d、重瓣品種可達10 d以上。荷花于清晨開花,一定時間后閉合[1~3]。盆花是指以盆栽形式存在的花卉,主要用于居室裝飾,是花卉消費的主要種類之一。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盆花的消費要求趨向微型化、輕型化和多樣化,傳統(tǒng)栽培的盆花逐漸被無土栽培[4~5]的盆花所取代。
荷花依據(jù)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類,藕蓮和子蓮主要供食用,花蓮主要供觀賞。花蓮的根莖軟,莖、葉較小,品質差,長勢弱,但開花多,群體花期長,品種多,花型、花色較豐富,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有些荷花單瓣品種不僅花美,且結實率高,既可供觀賞又可作子蓮栽植。
荷花原產地說法不一,根據(jù)最新考證,荷花系中國南方原產。我國的荷花栽培歷史悠久,除西藏、內蒙古和青海等地,我國各地都有栽培,是世界上培育荷花品種最多的國家之一。
荷花喜光、喜溫暖、耐寒,炎夏季節(jié)生長最旺盛,可在我國東北地區(qū)南部的露地池塘中越冬;8~10 ℃萌芽,14 ℃藕鞭開始伸長,23~30 ℃為生長分化最適溫度,25 ℃利于新藕生長,大多數(shù)栽培種在立秋前后進入長藕階段;喜濕怕干,缺水不能生存,但水過深淹沒立葉則生長不良甚至死亡,一般栽植水深不宜超過1 m;喜肥土,尤喜鉀肥,適合在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壤土或黏質壤土中生長;對氟、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具有抗性,對含酚、氰等有害物質的污水無抗性;生育期180~190 d,栽種至開花約60 d。
荷花的生長分化具有明顯的律性和順序性,邊開花邊結實,蕾、花、蓮蓬共現(xiàn)。種藕頂芽萌發(fā),長出第1片小型葉片(錢葉)浮于水面,繼而頂芽長出細長根莖(藕鞭),根莖節(jié)處長出浮于水面的葉(浮葉),藕鞭繼續(xù)生長,向上生出大葉(立葉),高而粗的葉柄支撐著大葉挺出水面,立葉后長出花蕾,立秋后藕鞭變粗形成新藕,抽出最后1片大型葉(后把葉),后把葉前方長出1片小而厚的葉片(終止葉),終止葉的出現(xiàn)表明葉柄不再萌發(fā),開始生藕。荷花根莖的走向一般與幼葉卷曲的方向一致。
荷花多為分株繁殖,培育新品種時可播種繁育。
清明前后選生長健壯的荷花根莖,每2~3 節(jié)切成1 段作種藕,每段需帶頂芽和尾節(jié),以免種藕進水引起腐爛。栽種荷花應選用專用的荷花缸,以口徑60~80 cm、深30~35 cm 的荷花缸為佳,缸底鋪設富含有機質、全氮、有效鐵、有效錳的酸性無土基質,基質配制以50%卵石、50%泥炭或黃沙為好。將基質裝至缸深的2∕3,灌水至離缸口5 cm,用手指護住種藕的頂芽以20~30°角插入基質。如不能及時栽種,應將種藕放在避風寒的背陰處,覆草灑水保濕,或蓋塑料薄膜保存。將荷花缸放在日光下曝曬,促進種藕生發(fā)根莖。隨著種藕的生長逐漸灌水,盛夏時節(jié)缸灌滿。荷花根系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可將營養(yǎng)液(營養(yǎng)液配方見表1)霧化噴射根系周圍,使根莖表面形成營養(yǎng)液水膜,促進根系吸收水分和氧氣。錳對荷花生長有明顯的促進效應,種植過程中應定期檢測葉片的錳含量,含量低于200 mg∕L 時葉面噴灑20 mg∕L 錳液或灌施2 mg∕L 錳液。初冬倒掉缸內的水,將荷花缸移入地窖或冷室,保持基質濕潤即可使荷花越冬。
表1 荷花無土栽培的營養(yǎng)液配方
播前選充分成熟的種子進行浸種處理,或刻傷以利其吸水萌發(fā)。用清水浸種的,蓮子長出2~3片幼葉后便可播種。采用穴盤播種,播種期無嚴格要求,春播、秋播均可,以冬季1~2月在溫室內點播最佳,夏季7~8月不宜播種,幼苗遭烈日曝曬后易造成生長期短、當年不開花、不易形成新藕。荷花無土栽培一般15~30 ℃可萌發(fā),萌芽最適溫為20~25 ℃,氣溫過低幼苗易發(fā)生凍傷。播種時將種子橫臥在穴盤基質內,深度為種子直徑的2~3 倍,每盤播1 粒種子。將穴盤放入水缸,灌水深5 cm,保持25~30 ℃,7 d 即能萌芽,第2 年可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