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珊珊 徐慧海 齊海亮 肖玉蘭 李亞齋
(1.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河北省胸科醫(yī)院,河北 石家莊 050000)
腹腔結核是指腹腔內臟器的結核感染,包括胃、肝、脾、腸、腹膜及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其中以腸結核、腹膜結核及腸系膜淋巴結結核常見,其多繼發(fā)于肺結核。如腹腔結核出現(xiàn)腸梗阻、腸穿孔等癥狀,保守治療效果不佳時,需手術治療,腹腔結核術后腸瘺發(fā)生率高。腸外瘺是腹部外科常見的并發(fā)癥,是腸管與體腔外有異常通道,腸內容物循此至體外,這個過程中會引起感染、體液喪失、器官功能受損及營養(yǎng)不良等。20世紀70年代以前病死率高達50%~60%,至今仍在15%~21%[1]。河北省胸科醫(yī)院自200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了36例腹腔結核術后腸外瘺的患者,經過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收集河北省胸科醫(yī)院普外科2008年1月-2020年1月診治的腹腔結核患者資料,選擇行手術治療并發(fā)生腸外瘺的患者入組。符合標準的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齡15~69歲,平均(39.21±18.67)歲。主要診斷為腸結核伴腸穿孔20例,腸結核伴腸梗阻10例,結核性腹膜炎伴腸梗阻5例,腸系膜淋巴結結核伴腸梗阻1例。36例均為管狀瘺,其中影像學診斷19例,臨床診斷17例。主要癥狀:發(fā)熱28例,腹痛21例,影像學檢查腹腔積液明顯增多15例,出血4例。根據(jù)瘺發(fā)生時間不同分為早期瘺和晚期瘺,其中發(fā)生時間≤術后7 d,為早期瘺,發(fā)生時間>術后7 d,為晚期瘺;本組患者中早期瘺11例,晚期瘺25例,發(fā)生時間3~11 d,平均(7.95±3.21)d。根據(jù)24 h腸瘺量不同分為高流量瘺和低流量瘺,其中瘺液量≥500 mL/d為高流量瘺,瘺液量均<500 mL/d為低流量瘺;本組患者低流量瘺24例,高流量瘺12例,瘺液量為50~630 mL,平均(488±255)mL。
1.2治療方法 確診腸瘺后,立即給予禁食水及胃腸減壓,全腸外營養(yǎng),及生長抑素治療,繼續(xù)給予患者靜脈輸注抗結核藥物,根據(jù)原藥敏結果或經驗調整抗生素。并多次重復影像學檢查查看腹腔積液變化情況。調整引流管位置、引流管給予負壓吸引,或行超聲引導下穿刺置管術。留取漏液、局部感染壞死物或血液送細菌培養(yǎng)。出現(xiàn)全身感染癥狀并持續(xù)加重時,立即手術治療。
1.3結果 本組患者早期高流量瘺8例,均行確定性手術治療,死亡1例,死因為感染性休克;早期低流量瘺5例,其中行確定性手術治療1例,4例非手術治療,無死亡。晚期高流量瘺6例,其中行確定性手術治療2例,其余4例行非手術治療,死亡1例,死因為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晚期低流量瘺17例,均行非手術治療,無死亡。本組11例手術患者,在術中探查發(fā)現(xiàn),瘺口均位于小腸,7例行腹腔膿腫清除+腸切除+腸造瘺+引流術;4例行腹腔膿腫清除+雙管負壓引流術。腹腔引流管留置時間為5~21 d,平均(13.56±7.89)d。本組患者中,除了2例死亡外,其余患者的腸外瘺均治愈。所有患者院外繼續(xù)進行抗結核治療,直至療程期滿。每月隨訪一次,隨訪時間為6~24月,平均(11.4±10.65)個月。7例行腸造瘺術的患者,均在3~6月內行II期腸還納吻合術。所有患者均無發(fā)熱、腹痛等癥狀,腸外瘺均未復發(fā),刀口及腹壁引流口愈合良好,無紅腫及滲液,影像學檢查均未發(fā)現(xiàn)腹腔內積液增多。
2.1一般護理 根據(jù)腸瘺患者的自身特點,有以下幾點特殊性:(1)患者發(fā)現(xiàn)腸內容物由腸瘺處溢出,焦慮、恐懼情緒可能加重,尤其是對于未成年患兒,避免讓其看見危重患者的搶救場面,杜絕外界不良刺激,因此,充分的心理安慰、疏導十分必要,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療,提高治療質量。(2)腸瘺發(fā)生后,患者隨腸液丟失造成大量體液丟失、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2],此外還存在感激加重、體溫升高,造成的不顯性失水增多,所以將不顯性失水計入24 h出量,對于指導治療來說尤其重要。(3)腹腔結核患者多伴有肺結核,鼓勵患者有效咳嗽,協(xié)助患者叩背、排痰,以免導致墜積性肺炎。(4)在腸瘺發(fā)生早期囑患者半坐位,使腹腔滲液向盆腔引流,盡量經引流管處引出,使其更容易局限,減少毒素吸收,長期來說,可使其于引流管處形成竇道,引流腸內容物[3]。
2.2造瘺口護理 腹腔結核患者的結核病變多位于回盲部,切口多取右側腹直肌切口,造瘺口亦多位于右下腹,使造瘺口和切口距離較短,造瘺口護理存在一定困難。需要術前和手術醫(yī)師交流,告知其切口和造瘺口之間可能出現(xiàn)的影響,如造瘺口和切口過近,亦可能增加術后切口感染風險[4-5]。對于外漏口位于造瘺口或引流管口處的腸外瘺,采用一件式人工造口袋的方式一般可取得較好的效果。而對于切口處的腸外瘺,我們亦采用了一件式人工造口袋的方法來引流腸外漏液體。方法總結如下:(1)使用生理鹽水清洗瘺口及周圍皮膚,擦干后使用0.5%活力碘徹底消毒切口。在切口非瘺口部位可分段使用無菌水膠體敷料敷貼,保護切口免受腸道漏出液的污染,有利于縫線與針眼處破潰愈合。(2)將造瘺口護膚粉均勻涂抹于瘺口周圍皮膚上,再涂皮膚保護膜2~3遍,從而起到保護皮膚,免受腸液刺激、促進皮膚康復的作用。(3)根據(jù)瘺口形狀裁剪造口袋底板,取利于引流的方向和角度粘貼造瘺袋,粘貼造瘺袋底板后,用手按壓3~5 min,使粘貼更為牢固。(4)采取半臥位及右側臥位(切口位于右側),促進腸瘺液排入造瘺袋,并及時倒出造瘺袋內的引流液,防止引流液對切口及周圍皮膚造成腐蝕。(5)定期更換引流袋,引流袋一旦脫落,立即更換;或每隔2~3 d定期更換引流袋,并及時護理引流袋下方皮膚。(6)對于瘺口周圍等縫合線,如無張力,可早期拆除,一方面通暢引流,一方面可更好的固定引流袋。腸外瘺的腸液常會造成瘺口周圍皮膚的侵蝕,甚至引起造口皮膚黏膜分離,傳統(tǒng)的護理方法是采用氧化鋅軟膏涂抹周圍皮膚,起到保護周圍皮膚的作用。
2.3合并肺結核患者的特殊護理 腹腔結核患者多合并有肺結核,36例患者中有23例合并肺結核,5例存在肺部鈣化灶或纖維結節(jié),考慮陳舊性肺結核,8例未見肺部明顯病變;其中6例患者痰抗酸染色為陽性。對于考慮有傳染性的患者,盡量將其放置于病區(qū)最末端的幾間內,給予患者單人間。對于患者痰液的管理,包括:(1)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結核病的傳染途徑,肺結核主要通過空氣傳播,而腹腔結核本身并無傳染性,減輕無肺結核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2)對于抗酸染色陽性及存在肺部病變的患者,病區(qū)為每個患者準備了一個帶蓋小桶,里面套上塑料袋和消毒液,囑患者將痰吐在衛(wèi)生紙內包好,放在小桶內,并蓋好蓋子,定時將其收集到大的痰桶內,統(tǒng)一焚燒管理?;颊叽驀娞缁蚩人詴r用衛(wèi)生紙遮擋口鼻,同法處理衛(wèi)生紙。每個患者床頭放置快速手消毒劑,若來不及取衛(wèi)生紙時,用手遮擋口鼻,后用立即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患者可下床活動后,囑患者活動時帶好口罩,隨身攜帶塑料袋及衛(wèi)生紙,同上法處理痰液[6]。(3)發(fā)現(xiàn)痰液痕跡時,立即用1%過氧乙酸作用30~60 min進行消毒,或用含有效氯2 000 mg/L的消毒液均勻噴灑,作用60 min以上,然后用拖把擦凈。(4)病室每天開窗通風2次,每次≥20 min;床頭及床頭桌每日用消毒液擦拭2次,一桌一巾,抹布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曬干。濕式掃床每日1次,盡量選用一次性帶有消毒液的掃床巾,用后放入黃色垃圾袋內,統(tǒng)一焚燒。病室內每天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1 h,消毒時必須在無人條件下進行,消毒后通風。(5)患者出院或轉科后,患者的枕套、被套、床單先經1 000 mg/L含氯制劑消毒后由專人專車送至專用洗衣房清洗烘干。床頭柜等物體表面用2 000 mg/L含氯制劑浸泡過的抹布擦拭,床墊、枕芯、棉被用床單位消毒器消毒30 min。病室臭氧消毒器照射2 h后關閉,24 h再開窗通風30 min方可使用[7]。
腹腔結核患者術后出現(xiàn)腸瘺發(fā)生率高,感染嚴重,但存在其自身特點。這種患者術前即存在腹腔內粘連,術后會迅速形成新的粘連,一旦發(fā)生腸瘺,早期盡量通暢引流,會很快形成局限性的包裹,并形成腸外瘺,通過對腸外瘺的積極治療、護理,腸外瘺大多可逐漸愈合,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