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彥 馬承義 蒙 柯 索南項毛
(1.同德縣人民醫(yī)院,青海 同德 813200;2.東臺市人民醫(yī)院,江蘇 東臺 224200)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積散[1]為臨床常用方劑,載于治傷寒卷下,主治五積(寒積、濕積、氣積、血積、痰積)之證,以寒積為主。由白芷、川芎、炙甘草、茯苓、當歸、肉桂、芍藥、半夏、陳皮、枳殼、麻黃、蒼術、干姜、桔梗、厚樸等藥物組成。具有:“調中順氣、除風冷、化痰飲,治脾胃宿冷,腹脅脹痛,胸膈停痰,嘔逆惡心,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心腹痞悶,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寒熱往來,飲食不進,及婦人血氣不調,心腹撮痛,經(jīng)候不調,或閉不通”的功效。一方多能,臨床應用廣泛。
筆者在援青期間運用此方治療青藏高原地區(qū)常見病多發(fā)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患兒賽若東某,男,6歲,藏族,青海同德縣唐谷鎮(zhèn)青邁村人。2019年12月14日初診(門診條碼:00465110)。“咳嗽咯痰咽痛1周”就診,曾在藏醫(yī)院及本院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給予輸液頭孢夫辛、炎琥寧、清開寧、氨溴索等藥,霧化吸入沙丁胺醇、糜蛋白酶等藥,療效不佳??淘\,咳嗽陣作、痰少色黃難咯,鼻塞、流涕,咽紅、輕度咽痛,不發(fā)熱,小便調、大便干、2~3日一行,舌紅、苔薄白膩、脈細。T36.4 ℃,兩肺呼吸音粗。血常規(guī)WBC 14.2×109/mL、心率104次/分。 西醫(yī)診斷:支氣管炎;中醫(yī)診斷:咳嗽。
此外感風寒,入里化熱,痰熱內蘊,肺氣上逆所致。方選《局方》五積散加減。藥用:麻黃6 g,桂枝6 g, 桔梗6 g,枳殼6 g,陳皮6 g,厚樸6 g,姜半夏6 g,茯苓6 g,蒼術9 g,甘草6 g,白芷6 g,當歸5 g,白芍5 g,川芎5 g,生姜3片(3劑)囑:保暖、多飲水。
按語:本病患兒外感風寒,經(jīng)治表邪未盡,故鼻塞、流涕;小兒純陽之體,表邪入里化熱,煉液為痰,阻遏氣道,咳嗽陣作,咽喉紅,咽痛;過用寒涼之品,痰熱內遏、痰少色黃難咯;肺與大腸相表里,肺熱下移,故大便干,2~3日一行。方中蒼術、陳皮、半夏、茯苓、生姜化痰止咳;枳殼、厚樸下氣通腑以泄內遏之肺熱;兩者相合痰化熱清,氣道可暢,肺氣得降。麻黃、桂枝解未盡之表邪;桔梗、白芷上行頭面、清利鼻咽;小劑量當歸、白芍、川芎養(yǎng)血活血,使得藥借血循而達病所。
2019年12月16日復診:藥后患兒咳吐出大量粘稠痰,黃白夾雜,咳嗽漸減,已無流涕、咽痛, 大便日一行,舌淡紅、苔薄膩、脈細。T36.5 ℃,兩肺呼吸音稍粗。血常規(guī)WBC 9.6×109/mL、心率96次/分。
此表邪得散,肺熱得泄,有形之痰得排,病癥向愈。守方繼進3劑。
患者徐某,男,50歲,漢族,青海同德縣尕巴松多鎮(zhèn)人。2019年12月16日初診(門診條碼:00466052)?!拔鸽洳贿m、全身乏力重著反復1年”就診,1年來胃部不適,食欲欠佳,時有惡心吞酸,欲吐未吐,大便稀溏,時有腹瀉,并感到全身乏力,背部及四肢似衣物重裹。入冬后尤甚。曾在本院胃鏡檢查:慢性胃炎;HP(-)、腸鏡、B超、肝腎糖脂、腫瘤指標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服用奧美拉唑等藥后,癥狀反復??淘\:胃脘不適,食欲減低,惡心,無吞酸,按之則舒,得溫可緩,四肢乏力,背部拘急如裹,無寒熱,口不干,小便清,大便稀溏。舌暗隱紫,苔白膩,脈沉細。西醫(yī)診斷:慢性胃炎;中醫(yī)診斷:胃脘痛。
此中虛臟寒,濕困肺脾。方選《局方》五積散加減。藥用:干姜9 g,蒼術12 g,枳殼9 g,陳皮9 g,姜半夏9 g,茯苓9 g,麻黃9 g,桂枝9 g,白芷9 g,當歸9 g,白芍9 g,川芎9 g, 桔梗9 g,厚樸9 g,甘草6 g(7劑)。
按語:患者脾陽不足,寒濕困脾,寒則喜溫,虛則喜按;脾運失健,精微不化,清氣不升則瀉、濁氣不降則吐;脾陽不足,肺衛(wèi)失養(yǎng),寒濕在表,則肢體乏力,機體拘急如裹。久病入絡,舌質紫暗。藥用干姜、甘草溫里散寒;蒼術、枳殼、陳皮、姜半夏、茯苓燥濕健脾;麻黃、桂枝、白芷溫散在表之寒濕;當歸、白芍、川芎活血養(yǎng)血; 桔梗、厚樸條暢氣機、升清降濁。
2019年12月23日復診:患者訴服藥后1、2日有輕微汗出,汗后周身輕松。近日已無出汗。胃脘不適減輕,食欲轉佳,無惡心吞酸,大便漸成形。唯藥后口干嚴重。舌質紅,苔薄膩,脈沉細。此在表之寒濕得解,在內之寒濕得緩;五積散藥性偏于辛溫,故患者口干較重。原方去辛溫燥烈之麻黃、蒼術,加苦甘性緩之白術9 g,10劑。
患者才讓某,女, 55歲,藏族。青海同德縣尕巴松多鎮(zhèn)人。2019年12月18日初診(門診條碼:00466499)?!靶貝灇舛谭磸?年加劇1周”就診?;颊咝貝灇舛谭磸?年,曾在西寧及海南州檢查診斷為冠心病,服用藏藥及阿司匹林等治療,癥狀時有反復。近1周,天氣轉寒癥狀加劇??淘\:胸悶氣短,登樓后加劇,伴氣喘,口唇面色微青紫,形體肥胖,平素嗜食羊牛肉,近日胃納欠佳,下肢輕度水腫,小便少,大便尚調,舌質紫暗,苔厚膩,脈沉細。心電圖:T波低平。西醫(yī)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中醫(yī)診斷:胸痹。
此中虛臟寒,痰瘀痹阻心脈。方選《局方》五積散加減。藥用:當歸15 g,白芍15 g,川芎15 g,干姜9 g,枳殼6 g,陳皮各6 g,厚樸9 g,姜半夏9 g,茯苓9 g,蒼術15 g,甘草6 g,桂枝9 g,麻黃6 g,桔梗9 g,白芷6 g(5劑)囑咐患者保暖、調整飲食結構。
2019年12月23日復診:藥后胸悶氣短明顯好轉,不氣喘,口唇面色微青紫,胃納有所改善,下肢不水腫,二便正常,舌質紫,苔膩,脈沉細。守方繼進5劑。
2019年12月27日三診:藥后胸悶氣短輕微,口唇微青紫,口干,納可,便調,生活起居已如平常。舌質暗,苔薄膩,脈沉細?;颊卟∏橛杉鞭D緩,目前主要癥候在于痰瘀交阻。囑患者每日藏紅花0.2 g泡水代茶飲,嚴格調整膳食結構、適當運動,緩圖之。
按語:患者形體肥胖,素嗜肥膩,運化失健,痰濁內生,中陽被遏,心脈痹阻。近由外寒引發(fā),陽氣益耗,痰濁不化,血脈瘀阻。當以溫中健脾化痰、行氣活血化瘀為治。重用當歸、白芍、川芎、桂枝活血化瘀通脈;干姜、甘草溫中散寒;枳殼、陳皮各,姜半夏、茯苓、蒼術健脾化痰;麻黃、白芷宣肺利水;桔梗、厚樸升降氣機。
患者候某,女, 41歲,漢族。青海同德縣尕巴松多鎮(zhèn)人。2019年12月18日初診(門診條碼:00466631)“腹痛白帶增多反復3年,加劇4天”就診。3年前患者婦科診治盆腔炎,癥情轉緩,時有反復,4天前,風中冒寒,腹痛綿綿,牽及腰部,勞累后加劇。白帶增多,清稀,黃白相夾,輕度異味。服用甲硝唑,外用康婦消炎栓,癥狀緩解不明顯??淘\:患者腹痛隱隱,按之痛劇,以熱水袋敷少腹可緩解。腰部酸重,叩之不舒。白帶清稀量多,中夾黃白塊。倦怠乏力,食納欠馨香,二便尚調。舌暗紅,苔白膩,脈細沉。B超:盆腔少量積液。西醫(yī)診斷:慢性盆腔炎;中醫(yī)診斷:帶下病。
此外寒引動宿疾,寒濕困阻下焦。方選《局方》五積散加減。藥用:干姜12 g,桂枝12 g,枳殼6 g,陳皮6 g,厚樸9 g,姜半夏6 g,茯苓6 g,蒼術15 g,甘草6 g,當歸9 g,白芍9 g,川芎9 g,麻黃6 g,桔梗6 g,白芷6 g(5劑)。
2019.12.23復診:腹痛輕微,白帶量少,清稀,乏力感減輕,納可,便調。舌紅,苔薄膩,脈沉細。藥用:干姜9 g,桂枝9 g,枳殼9 g,陳皮9 g,厚樸9 g,姜半夏9 g,茯苓9 g,蒼術9 g,甘草6 g,當歸9 g,白芍9 g,川芎9 g,麻黃6 g,桔梗6 g,白芷6 g(7劑)以善其后。
按語:患者舊有宿疾,近由感寒,寒阻下焦,濕困胞宮,故按之加劇,得溫可緩。濕困腎府,則腰部重脹、帶下清稀量多;濕邪纏綿難愈,久病入絡,則疼痛綿綿不休;寒濕困脾,則納谷不馨,中陽不振,倦怠乏力。當以溫經(jīng)散寒、健脾化濕、養(yǎng)血活血為治。用干姜、桂枝溫經(jīng)散寒;枳殼、陳皮,姜半夏、茯苓、蒼術、甘草健脾燥濕;當歸、白芍、川芎養(yǎng)血活血;麻黃、白芷宣肺散寒;桔梗、厚樸升清降濁。
5.1青藏高原人群疾病病機的地域特點 筆者工作之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地處西北之中,海拔3200米;地理偏僻,遠離中原,藏族為主,以牧為業(yè)??h域天寒地干,空氣稀薄,冬季最低氣溫,零下20多度。居民以牛羊肉、乳制品等高熱量食物為主食,喜飲烈酒,以驅寒氣。由于氣候環(huán)境、風俗習慣、居住交通等因素,蔬菜水果的食用量偏少?!端貑枴ぎ惙ǚ揭苏撈份d:“西方者,金玉之域,砂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于內……”?!氨狈秸?,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風寒冰洌。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2]。當?shù)鼐用竦默F(xiàn)代生活習慣與《素問》所載相似。仍然偏愛食用大量牛羊肉(甚至是風干的生牛羊肉)、乳制品,嗜好飲酒,身體健碩,抗寒力很強。有時雖然手足、四肢冰涼,但軀干仍然燥熱難耐,因而衣著相對單薄。內地人員(比如筆者)初到此地時不能理解,經(jīng)過交流后才明白《素問》所云:“地勢使然也”。此地域環(huán)境影響,形成特定的生活習慣,導致熱蘊于內的生理之征。實本地之現(xiàn)狀也。
本地空氣稀薄、氣溫寒冷。外邪以寒為先,在表則惡寒發(fā)熱、頭目昏痛,寒熱往來。在里,寒邪直接影響臟腑氣、血、津、液的運行輸布。又有陽氣不足者,更易受寒,內外合邪,最易犯病。寒邪入里,氣機運行不暢,在肺,則表現(xiàn)為咳嗽、咯痰;在胃脘,則表現(xiàn)為心腹痞悶、惡心嘔吐、飲食不進;在肝經(jīng),則表現(xiàn)為胸脅脹滿。寒凝血脈,則心脈閉阻,胸悶心痹。陽氣不足,津液輸布失常而成濕、成痰(有形與無形)。若濕邪困阻肌表,除了惡寒、身重等癥狀之外,還有肩背拘急、肢體怠惰、全身酸痛的表現(xiàn)。有形之痰在肺,咳嗽咯痰;若無形痰濕之邪困阻脾胃、心膈,則表現(xiàn)為胸膈停痰,嘔逆惡心,(嘔、利、痞)等癥狀。也是治療的重點所在。痰阻反過來也可導致氣機不暢、津不輸布、血行變緩。寒凝血脈,導致血瘀之證,脈絡瘀阻,不通則痛,局部疼痛感往往會加重,心脈痹阻,胸悶胸痛等癥狀。在女性則會表現(xiàn)為腹痛、痛經(jīng)。 血不利則為水,瘀血又會導致水濕痰濁內停。
總之,各種因素互相夾雜、互為因果,形成一個網(wǎng)狀的結構。而青藏高原地區(qū)診療中以寒積、痰積、血積為主,兼濕積、氣積、蘊熱。
5.2五積散的組方功效及在青藏高原的應用體會 五積散中麻黃、桂枝取麻黃湯之意,散表寒,暢氣機;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取平胃散之意,健脾燥濕、消食除滿;法夏、陳皮、茯苓取二陳湯之意健脾理氣化痰;當歸、白芍、川芎取四物湯之意,養(yǎng)血不滋膩、活血不耗血;甘草、干姜即甘草干姜湯之溫中散寒;芍藥、甘草即芍藥甘草湯之和里止痛;桔梗、白芷藥性升,治外感寒邪,解頭身痛、清利鼻咽;厚樸、枳殼其性降,祛痰積、氣積、食積,有降氣平喘、導濁下行之功;一升一降,氣機得調。本方亦暗含苓桂術甘湯、小青龍湯、半夏茯苓湯之意,有散寒滌飲之功。全方共奏散寒、祛濕、理氣、活血、化痰之功。
五積散臨床應用廣泛,歷代記敘頗多。其中以清代汪昂在《醫(yī)方集解》中做過的十六字總結“解表溫中除濕之劑、去痰消痞調經(jīng)之方”[3],最為精辟概括。
五積散開創(chuàng)了解表里氣血寒濕之先例,在內、外、婦、骨等科均有廣泛應用,在治療慢性胃腸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冠心病、不孕癥、骨折陳傷等病癥均有良好療效[4]?,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五積散在解熱、抗炎、止咳、祛痰、免疫調節(jié)、發(fā)汗等方面有明顯的作用。臨床運用非常廣泛,凡注意辨證論治,隨癥加減,可以收到異病同治,一方多用之功[5]。并且得到海外日本、韓國漢方學者的重視和應用[6-7]。
臨床實踐中,五積散還可以通過調節(jié)血脂代謝,降低體質量來改善胰島素抵抗[8];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合并不孕癥[9];治療痰濕瘀阻型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癥[10];治療慢性盆腔炎[11];止痛、改善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相關指標[12];治療強直性脊柱炎[13];治療痰濕內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4]; 治療尋常性座瘡[15];治療掌跖膿皰病[16];治療高血壓病[17];治療慢性腸炎[18];治療小兒再發(fā)性腹痛[19]等;均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由于西北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直接影響人體體質,形成特殊的區(qū)域性的病邪、病證與發(fā)病特點以及用藥的注意點,對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20]。內經(jīng)記載:“西北氣寒,寒固于外,則熱郁于內, 故宜散其外寒,涼其內熱”[21],對后世影響較大。而五積散藥味又以辛溫宣散為主,在高原地區(qū)的應用,醫(yī)家多有顧忌,應用報道亦相對較少。
臨床中筆者體會,高原地區(qū)患者為內有蘊熱之體質,五積散辛可以散其內蘊之熱,并且五積散其藥性平和,并不燥烈,應用中也未曾有助熱動火之變。偶有藥后口干患者,臨床中或去或減辛溫之品、或加甘寒質潤之品。并囑咐患者改變飲食生活起居調養(yǎng)為要。
總之,五積散的組方復雜而嚴謹、藥味多而有規(guī)律、適應證廣泛、相對易于把握、易于帶教。在應用中,并非必定五積并存表里并見才能使用,以其一癥兩癥為主治,兼及他癥。出于援助帶教考慮,我們選用五積散原方進行治療。以上四病,分屬兒、內、婦三科,屬于異病同治。初用藥味不變,僅作劑量上的加減,以不變應多變,指導臨床,后根據(jù)癥情變化再行調整,均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其方其法值得在青藏高原地區(qū)推廣應用。
(論文發(fā)表之際,向本文的第二作者、為高原醫(yī)療工作殉職的曹維平院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