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陳, 刁 歡, 丁小玲, 代張超, 閆一博, 李呂木*
(1.安徽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安徽合肥 230036;2.安徽新華學院藥學院,安徽合肥 230081)
銅是動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一系列的試驗證明,飼喂高出需要量的高銅日糧,可促進豬的生長,較為經濟有效的飼喂量為110~250 mg/kg(Ma 等,2015;李永義等,2002;Hill等,2000)。 然而,目前高銅的來源主要是無機硫酸銅,因為其價格便宜。但是豬對其吸收率低,導致糞尿銅排泄多,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Huang等,2007)?;诖?,我國農業(yè)農村部2009年對飼糧中銅含量進行了限量規(guī)定,限定銅的最高添加量斷奶仔豬為200 mg/kg,生長肥育豬為150 mg/kg,盡量降低殘留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與此同時,低殘留的有機銅飼料添加劑先后被開發(fā)出來,如堿式氯化銅 (Guo等,2017)、氨基酸螯合銅 (Jarosz等,2017)、殼聚糖銅(Yue 等,2016)和酵母銅(Lim等,2006)等。但是這些有機銅源生產成本高(Feng等,2014)。因此,研發(fā)既高效又經濟的飼用有機銅添加劑,對促進綠色飼料添加劑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Fomchenko(2015)等研究發(fā)現(xiàn),微生物能富集轉化無機銅為微生物有機銅,且具有比表面積大、吸附容量大、操作簡單和成本低等優(yōu)點,因此,微生物有機銅如酵母銅,受到人們的青睞,但這類高銅菌的篩選主要是利用傳統(tǒng)的飼用微生物作為資源進行馴化,通過長時間銅誘導培養(yǎng)來獲得高銅菌,這種獲得性遺傳的遺傳穩(wěn)定性差,易退化,富銅能力也會隨之下降。為此,本研究擬從富銅土壤中篩選高銅菌株,以期獲得將無機銅轉化為微生物有機銅的高效菌株,為養(yǎng)豬生產提供高效廉價的新型有機銅添加劑。
1.1 主要儀器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儀(德國耶拿分析儀器股份公司,型號:ZEEnit700p);恒溫搖床(上海三發(fā)科技有限公司,型號:ZHP-250);烘箱(合肥達斯卡特科學有限公司,型號:DGTG82A);消化爐(上??坪銓崢I(yè)發(fā)展有限公司,型號:ML-3-4);pH計 (上海盛磁儀器有限公司,型號:PHS-25)。
1.2 篩選材料和培養(yǎng)基 篩選材料:安徽省銅陵市一廢棄銅礦土壤。
NB培養(yǎng)基:牛肉膏5 g,蛋白胨10 g,氯化鈉5 g,水 1000 mL,pH 7.2 ~ 7.4;PDA 培養(yǎng)基:馬鈴薯 200 g,葡萄糖 20 g,水 1000 mL,pH 7.0 ~ 7.2;固體培養(yǎng)基:由上述的培養(yǎng)基加入2%的瓊脂制成。以上培養(yǎng)基均在121℃,滅菌30 min;含Cu2+培養(yǎng)基:將上述培養(yǎng)基滅菌后,加入無菌的硫酸銅溶液,分別配制濃度為 200、400、600、800 mg/L 和1000 mg/L的5種含Cu2+培養(yǎng)基。
1.3 菌株的分離和篩選
1.3.1 土樣的采集及處理 刮去表層土壤,采集5~10 cm處土樣約100 g于信封中保存?zhèn)溆?。取土?0 g,放入有90 mL無菌水的三角瓶中,振蕩均勻。然后進行10倍梯度稀釋,依次制備10-3、10-4、10-5、10-6、10-7稀釋度的土壤稀釋液。
1.3.2 富銅菌種的分離和篩選 在無菌條件下吸取0.1 mL相應濃度土壤稀釋液,用涂布平板法涂布分別將細菌和真菌涂布在NB和PDA固體培養(yǎng)基上,NB固體培養(yǎng)基在37℃生化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 d;PDA固體培養(yǎng)基在30℃生化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培養(yǎng)3 d后觀察,挑取不同形態(tài)單菌落進行純化培養(yǎng),編號并保存菌種。
將篩選出的菌株涂布到Cu2+濃度為200 mg/L的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記錄耐受力高的菌株,并將耐受菌株再接種到Cu2+濃度為400 mg/L的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觀察。按此方法,依次將耐受菌株接種到Cu2+濃度為600、800、1000 mg/L的培養(yǎng)基進行篩選培養(yǎng)并觀察其生長情況,逐步淘汰耐銅能力差的菌株,篩選出耐受力高的菌株。將耐受力高的菌株進行富銅轉化率的復篩,最后選擇耐銅力高的菌株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并送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進行26S rDNA鑒定并測序,使用 NCBI中的Blast軟件分析菌株測序結果。
1.4 胞內銅含量的測定 稱取0.3 g左右于60℃完全干燥至恒重的菌體于燒杯中,加入10 mL混合酸(硝酸:高氯酸 4:1),置于消化爐上,消化至透亮,冷卻。轉移溶液至50 mL容量瓶中,加去離子水定容,然后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計測量銅離子含量(Jorhem 等,2000)。
1.5 培養(yǎng)條件對無機銅轉化為微生物銅的影響
1.5.1 銅濃度對無機銅轉化為微生物銅的影響將種子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在濃度為2、4、6、8、10 mg/L的PDA液體培養(yǎng)基進行培養(yǎng),30℃,200 r/min條件下振蕩培養(yǎng)5 d,三層濾紙過濾收集菌體,用生理鹽水洗三次,菌體置于透析袋中用去離子水透析,直至透析袋外水中無銅離子。于60℃烘箱中烘至恒重,依方法1.4所示測定菌體的胞內銅含量。
1.5.2 菌液接種量對無機銅轉化為微生物銅的影響 在50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200 mL銅含量為2 mg/L的PDA培養(yǎng)基,將菌液分別按接種量1%、3%、5%、7%、9%(V/V)接種,每組 3個平行,在30℃,200 r/min條件下?lián)u瓶培養(yǎng)5 d,測定銅含量。
1.5.3 培養(yǎng)時間對無機銅轉化為微生物銅的影響 在50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200 mL銅含量為2 mg/L的PDA培養(yǎng)基,將菌液按1%的接種量接種后,在 30 ℃,200 r/min 條件下,放置 2、3、4、5、6、7 d六種不同的培養(yǎng)時間搖瓶培養(yǎng),每組3個平行試驗,測定銅含量。
1.5.4 培養(yǎng)溫度對無機銅轉化為微生物銅的影響 在50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200 mL銅含量為2 mg/L的PDA培養(yǎng)基,將菌株按1%的接種量接種后,分別在 26、28、30、32、34 ℃五種不同溫度下,200 r/min條件下?lián)u瓶培養(yǎng)5 d,每組3個平行,測定銅含量。
1.5.5 pH對無機銅轉化為微生物銅的影響 在500 mL的錐形瓶中加入200 mL銅含量為2 mg/L,pH 分別為 2.0、3.0、4.0、5.0、6.0、7.0 的 PDA 培養(yǎng)基,將菌株按1%的接種量接種后,每組3個平行試驗,在30℃,200 r/min條件下?lián)u瓶培養(yǎng)5 d后,測定銅含量。
1.5.6 正交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 根據單因素試驗結果,采用 L9(34)正交試驗方法,對溫度(A)、pH(B)、接種量(C)、培養(yǎng)時間(D)4 因素 3 水平進行優(yōu)化。
1.6 轉化率測定 轉化率計算公式如下:
轉化率/%=A/B×100;
式中:A為微生物胞內含銅量,mg;B為培養(yǎng)基中添加的無機銅量,mg。
1.7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初步整理,采用SPSS 20.0軟件對微生物銅轉化率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并以鄧肯新復極差法對培養(yǎng)條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
2.1 菌種的鑒定 在高銅土壤中篩選得到31株菌株(表1),其中細菌18株,真菌13株。其中能耐受培養(yǎng)基銅濃度為200 mg/L的菌株有細菌15株,真菌10株;能耐受培養(yǎng)基銅濃度為400 mg/L的菌株有細菌13株,真菌8株;能耐受培養(yǎng)基銅濃度為600 mg/L的菌株有細菌5株,真菌6株;能耐受培養(yǎng)基銅濃度為800 mg/L的菌株有細菌2株,真菌5株;能耐受培養(yǎng)基銅濃度為1000 mg/L的只有真菌4株,細菌均不能耐受。在此4株真菌中,長勢最好的兩株FT5和FT7經鑒定分別為青霉菌和黑曲霉菌。由于前者為非飼用微生物,不再用于后續(xù)研究。
表1 不同菌株對Cu2+的耐受性
耐銅真菌FT7,形態(tài)學觀察菌株頂部形成球形頂囊,其上全面覆蓋一層梗基和一層小梗,小梗上長有成串褐黑色的球狀,直徑2.5~4.0 μm。分生孢子頭球狀,直徑700~800 μm,褐黑色。蔓延迅速,初為白色,后變成鮮黃色直至黑色厚絨狀,背面無色或中央略帶黃褐色。分生孢子頭褐黑色放射狀,分生孢子梗長短不一,頂囊球形,雙層小梗,分生孢子褐色球形。其基因序列已經在Gen-Bank注冊,登陸號為MG712304。
將FT7的測序結果輸入GenBank,并用Blast軟件進行同源性比較,挑選同源性高的菌株及同屬其他種的菌株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如圖1,與黑曲霉屬的多個菌株具有同源性,與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strain JX999490.1)同源性達到100%,說明FT7為黑曲霉。
2.2 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 由表2可見,隨著培養(yǎng)基銅濃度逐漸增加,微生物富銅轉化率逐漸降低,培養(yǎng)基銅濃度為2 mg/L時,微生物銅得率最高,為83.53%,培養(yǎng)基銅剩余量為0.33 mg/L,低于0.5 mg/L,達到污水排放標準(GB/T 8978-1996,1996),因此確定培養(yǎng)基銅的濃度為2 mg/L。
由表2可見,接種量會顯著影響轉化率(P<0.05),隨著接種量的逐漸增大,富銅菌的富集轉化率逐漸增加,接種量達3%時,隨著接種量的增加,轉化率達到穩(wěn)定,最大轉化率為84.96%,說明在菌種接種量為3%時,菌種數量和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物質的量達到最適合的比例,有利于菌體吸收培養(yǎng)基中的銅元素;培養(yǎng)時間也會顯著影響轉化率(P<0.05),隨著培養(yǎng)時間的增加轉化率逐漸增加,當培養(yǎng)5 d時,轉化率達到一個峰值,轉化率為85.14%,隨后隨著時間的增加轉化率達到穩(wěn)定,該結果也說明在菌體培養(yǎng)5 d后,菌體生長增加變緩,生長進入或達到穩(wěn)定期,同時菌體對銅離子的富集達到最佳。
表2 培養(yǎng)基銅濃度、接種量、培養(yǎng)時間、溫度和pH對微生物富銅轉化率的影響
溫度對轉化率具有顯著影響(P<0.05),26~30℃,隨著培養(yǎng)溫度的增加,轉化率逐漸增加,30℃時轉化率達到最大,為85.42%,隨后隨著培養(yǎng)溫度增加,轉化率逐漸降低;培養(yǎng)基初始pH對富集轉化率也具有顯著影響(P<0.05),開始隨著pH逐漸增加,轉化率逐漸增加,當初始pH為5時轉化率最大,為84.94%,隨后隨著pH增加,轉化率逐漸下降。
由表3正交試驗結果可見,對轉化率影響最大的是pH,其次是溫度,最后是時間和接種量,即pH>溫度>時間>接種量。因此得到最優(yōu)組合為A1B2C3D3,即培養(yǎng)溫度29.5℃、pH 5、接種量4%和培養(yǎng)時間5.5 d。驗證該條件下的轉化率為87.65%,高于正交試驗中的所有組合,證明其確為最優(yōu)組合條件。
由表4可知,溫度、pH、接種量和時間都能極顯著影響轉化率(P<0.01),各水平之間差異顯著(P<0.05)。
3.1 富銅菌的分離篩選與鑒定 一般在受重金屬污染的地區(qū)都可以篩選到抗重金屬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都通過菌體表面電荷、離子泵、載體協(xié)助、脂類過度氧化和復合物滲透等完成對金屬離子的吸附(Li等,2015;Xia 等,2013),并通過胞外吸附和胞內螯合完成富集 (Anahid等,2011)。因此,本研究以高銅土壤為原料進行富銅微生物篩選,最終篩得一株耐高銅真菌,耐銅量達到1000 mg/mL,說明有針對性的采集樣本,可以提高篩選效率。
表3 正交試驗結果與分析
表4 Duncan’s多重比較
3.2 富銅微生物菌體的洗脫 目前對與洗脫活菌體的緩沖液報道較少,本試驗以上清液中銅的濃度為指標,采用先通過生理鹽水沖洗三遍,然后通過透析袋在去離子水中透析直到上清液中測不出銅離子,對富銅菌體進行洗脫,以洗掉菌體表面吸附不牢固的無機銅,確保得到都是微生物銅。菌體在吸附金屬離子的過程中,金屬銅離子通過與細胞表面特別是與細胞壁結構(蛋白質、多糖、脂類等)中的化學基團(如羧基、羥基、磷?;?、酰胺基、硫酸脂基、氨基、硫基等)的相互作用,吸附螯合到細胞表面(陳燦等,2006)。與同類其他文章通過EDTA緩沖液洗脫菌體相比,EDTA緩沖液螯合能力強,會去除螯合細胞壁上的金屬銅。本試驗采用的洗脫方法能更好地保留螯合在細胞表面的銅離子,可以獲得更多的有機銅。
3.3 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 菌液的接種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轉化率,本試驗中,接種量過低(1%)時,銅轉化率低,接種量逐漸增加達到一定量 (3%)時,轉化率逐漸升高并達到穩(wěn)定。這可能是由于Cu2+的濃度一定時,菌體數量增加,活性吸附點增多,菌體表面與金屬離子接觸和結合的機會也增加,必然有更多的Cu2+被吸附,相應地使Cu2+的吸附率增大;但超過一定范圍后,隨著菌體數量的增加,菌體細胞之間兩性基團的相互結合作用不斷增加,占據了部分有效的結合位點 (林海等,2013)。因而當菌液接種量一定時,轉化率不會隨著菌液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大(∨Sillerová等,2012)。
培養(yǎng)溫度不僅對微生物的生長和新陳代謝有影響,而且影響微生物細胞內酶的活性。因此,不同微生物富集轉化銅的溫度都不一樣,如假單胞菌USTB-E,在溫度為35℃時富集性能最好(王海鷗等,2011)。本試驗獲得的黑曲霉FT7最佳富集轉化率溫度為29.5℃,說明溫度過高可能導致菌株內酶的活性降低甚至喪失,影響菌株的生長代謝,造成菌株FT7轉化率低。溫度過低,菌株生長緩慢并導致體內酶活性降低,從而減少菌體內代謝產物的生成和積累,降低微生物銅產生,減少積累量,降低轉化率。
pH對微生物的生長影響顯著,因為微生物生長過程中機體內發(fā)生的大多數酶促反應都需要一個適宜的pH范圍,只有在合適的pH范圍內,酶促反應的速率才會達到最高,低于或者高于這個范圍,微生物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pH通過影響細胞質膜的通透性、膜結構的穩(wěn)定性、物質的溶解性和表面電荷氧化還原電位來影響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從而影響物生物的生長速率(Liu等,2014;葉錦韶等,2011)。本試驗初始pH為5時,轉化率最大,為84.94%,隨后隨著pH的增加轉化率下降,pH低于5時,隨著pH的增加而轉化率增加,說明該菌在堿性環(huán)境下轉化率較差,在弱酸性條件下有較高富銅轉化率。
從高銅土壤中篩選得到一株真菌FT7,經分子生物學鑒定為黑曲霉。在銅濃度為2 mg/L的條件下,菌株FT7轉化銅的最佳培養(yǎng)條件為溫度29.5℃、pH 5、接種量4%和培養(yǎng)時間5.5 d,該條件下其轉化率可達8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