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恩娟
(日照市北京路中學,山東 日照 276800)
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基本都存在“看重課本知識教學,看輕課外知識的傳授;在課堂上重視教師的分析,輕視學生的探索與實踐;重視學生的書面作業(yè),輕視口語訓練”的情況。這些都是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原因,所以在新課程改革中,對于如何培養(yǎng)科學的學習能力,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有了新的要求,希望通過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等多個方面的有效合作,讓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延展,讓學習能力得到提升,這里就如何有效開發(fā)與利用綜合性學習展開討論。
在最新的語文課本中,綜合性學習被單獨列了出來。對于教材的這一用意,教師要充分理解,并深入挖掘。讓學生明白每一次的綜合學習,就是一次獨立的思想探索,通過探索可以了解到許多不同類型的知識,并且經(jīng)過了解與吸收,最終成為被自己所掌握的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踐活動,提高四項基本能力,即聽得懂語言中的含義,說得明白心中的想法,讀得懂文字中的內(nèi)涵,寫得清內(nèi)心的意見。
在進行綜合性學習時,要注重學生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讓他們明白“一個好漢三個幫”,在組織實踐活動時,可以與同學有效合作,至于活動安排、目的則要由學生自行設計。綜合學習所倡導的是與其他學科相結(jié)合的方式,所以在實踐過程中要非常注重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且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都要有意識地收集和開發(fā)課外資源,因為課本上所選取的文章和內(nèi)容有一定限制,對于學生知識的拓展與能力的提高有局限性。教師可以多尋找一些相關資源提升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也要鼓勵學生自行查詢尋找相關資料。就目前來說,只要是對學生有用的知識都是應該拿來使用的,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多媒體技術以及跨領域知識的運用,讓學生從新穎的角度對知識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可以引發(fā)他們對于新領域知識的興趣,讓知識面得到拓展的同時,在不知不覺間讓學習的效率得到提高,并初步獲得語文實踐的能力。其實要想豐富語文知識不只是學語言、文學就可以,地理、歷史、社會、自然等多種綜合性的知識對其都有促進作用,語文教師要有主動搜集和拓寬的意識,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一般來說可以先從自然資源著手,讓學生明白宇宙的精妙,自然中存在的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日月星辰,以及人工的花園、城市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擁有不一樣的感受。
還可以從自然環(huán)境拓展到社會環(huán)境,人存在于世間必然離不開社會,如果一個人不深入社會,躲到深山中,那勢必不能在這世上極好地存活。需要讓學生明白家庭是國家的一部分,而國家又是世界的一部分,要明白國家榮辱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只有國家強盛自己才能挺直腰板地活在這個世界上。而只有自己努力提高,促進國家科技與經(jīng)濟的繁榮發(fā)展,才能使得國家在這個世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所以說語文綜合學習的目的不只是拓寬學生的知識與思想,還能對國家的建設做出積極的貢獻。
除了自然和社會資源的學習實踐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人文現(xiàn)象進行了解,這個世界有記載的歷史都有上萬年,從那些文字和圖像可以對以往有更充分的了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圖書館中的各類圖書了解歷史,也可以從博物館中的物品了解歷史,當然也可以從電視、廣播等節(jié)目中對于人文歷史有更多的了解,幾千年的知識不僅豐富頭腦,還會讓思想更具包容性、更開放。
通過綜合性學習不僅可以掌握很多課外知識,又可以反回來對于課本知識進行多方面的檢驗,有助于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把主觀的意識變得客觀。這些實踐活動對于學生自身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好的促進作用。在實踐中需要讓學生有意識地進行綜合性學習,注重學校、家庭與生活環(huán)境所提供的資源,并且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有助于實踐能力的提升。
在具體的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提前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挖掘,并設置出詳細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目的,詳細規(guī)劃實踐內(nèi)容,以助于學生收獲更豐厚的知識,并使得能力得到提高。
比如,在學習“有朋自遠方來”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時,可以讓學生先了解比較有名的以朋友為主題的故事,可以讓學生分小組來查閱這方面的資料,并且就查到的資料進行分析,這樣的朋友值不值得交,能引發(fā)什么思考,最后對于朋友的定義做出總結(jié),哪些人是可以當作朋友長久交往的,哪些是不足以成為朋友,是需要拉開距離的。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自發(fā)舉行關于“找朋友”的活動,活動的場地、內(nèi)容以及活動步驟都可以讓學生來安排。在活動前提議學生思考想交的朋友是什么樣的,并寫出一篇有著誠摯感情的短文,在活動中找朋友的環(huán)節(jié)來讀給大家聽。這個過程不僅是學生表達觀點的過程,對他們的語言表達、文字表達以及自信力都會有很好的鍛煉,讓他們能通過文字把心中所想寫出來,用語言把想法說給大家聽,在眾人面前的發(fā)言又對他們的勇氣進行鍛煉,同學們的贊許會促進自信心的增加,這樣一來即便學生以后面對的是陌生人,也能不膽怯、不氣餒,勇敢地做自己。
不論哪個學科,學生要取得好的成績,從主觀上來說必須是對這一學科感興趣的,從而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這一學科的知識探索中,在不知不覺間讓知識得到拓展,讓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也要注重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有了興趣學習才有樂趣,否則就是逆水行舟,費許多力氣還是沒有明顯的效果,慢慢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是苦、是沒有收獲的,以至于最后放棄。
所以教師在深挖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要結(jié)合教材設計形式新穎且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并且樂于深入到語文知識的了解與學習中,獲得知識的過程讓他們擁有成就與愉悅感,這樣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學習與探索越來越投入,所獲得的知識越來越豐富。
綜合學習的過程也是促進學生參與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都能參與進來,并且積極調(diào)動實踐中積極性。教師只要客觀地看待這次實踐活動就可以,在實踐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要對每個學生做出客觀的、真實的、有鼓勵性的評價,以此激勵每個學生。在評價中教師需要注意,評價必須是客觀的,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表揚必不可少,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從整個實踐活動的閃光點入手,對于他們積極參與做出鼓勵外,還要明確在活動中有哪些小進步,同樣是不容忽視的。對學生的評價以鼓勵為主,但是對于在實踐中的錯誤也不能放過,只有好的地方鼓勵,錯的地方指出,學生能力才能獲得更有效的提升。
在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一個班級的學生不論是年齡,還是知識基礎、接受能力與愛好都比較接近,他們之間積極討論、交流,可以促進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同時讓他們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對于以后的學習和工作取得好成績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學習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個別學生的創(chuàng)新型想法,因為學生的年齡相差不多,所掌握的知識也較為相似,思維方式較為接近,這些就造成他們的想法多是相似的。如果有學生有了比較新穎的想法,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多給予一些夸獎,鼓勵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的建立,用來激勵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樣一來有助于培養(yǎng)同學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比如,在學習“人無信而不立”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討論“信”是什么,為什么說人無信而不立,“信”都有哪些作用。
在我國歷史中有許多因為誠信而聞名、成才、受人追捧的人,讓學生考慮下,在生活中有沒有因為“誠信”而收獲良多的故事,讓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就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兒進行描述,通過文字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把小故事寫出來,作為與其他小組比較的一個內(nèi)容。所有的綜合性學習內(nèi)容都是由學生自發(fā)完成,學習內(nèi)容由他們設定,每一步驟都可以與同學商量,在交流中自己的觀點和故事被同學接受,對他們來說也是莫大的鼓舞,所以這樣的綜合性學習對于學生的鼓勵是極大的,可以讓他們以更為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以后的語文學習中,不僅讓知識獲得增長,還讓學習能力與語言交流、文字書寫能力都獲得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綜合性學習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有了重大突破,讓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模式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一轉(zhuǎn)變不論是在教學方式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是一種創(chuàng)新,其目的都是為了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以有效提升。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在充分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還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應該合理利用他們充沛的精力與好勝心強的特點,鼓勵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多問一個為什么,積極地探索問題答案,才能獲得豐厚的成果。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積極地、有目的地開展多種多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擁有學習語文知識、探索語文問題、獲得語文答案的意識,有效促進語文能力的提升。
學校里的資源主要包括圖書館、各種社團,還有語文教師。在遇到不懂的知識時,學生可以到學校的圖書館中查閱相關的信息,從書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查找的過程不僅是對于問題答案尋找的過程,也是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面的過程。只有學生沉心于學習中,才能獲得有效學習的方法,也讓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當然在學校遇到問題也可以去找老師,教師盡量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對于學生的疑惑做出指導,讓他們知道開展什么樣的學習可以獲得答案,這是對于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方式。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參加作文比賽、演講比賽或者辯論賽,不論哪種形式的比賽都需要學生提前做一定的準備,準備的過程也是儲備知識的過程,也是深入思考的過程,只要學生自發(fā)主動地參與到對于知識的探索中來,就會有助于自身能力獲得發(fā)展。
文學知識是來自生活的,同時又使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地方所包含的知識與文化會讓我們有受益匪淺的感覺。比如各個地方的歷史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等等,還有一些社區(qū)或街道的宣傳活動,都是可以讓學生展開綜合性學習,有著極好收獲的地方。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把課堂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應用,讓他們知道掌握知識不是最終目的,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讓普通生活與語文知識聯(lián)系起來,增加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機會,同時多觀察自然與社會,用學來的知識分析社會事件,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時不會隨波逐流,而是有自己的想法與看法。
當今時代是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原有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教育現(xiàn)狀,所以語文教學中引進綜合性學習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教師需要意識到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注意利用學校與社會資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綜合素質(zhì)獲得快速提升。教師作為活動的指導者,要客觀地、實事求是地看待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在對于進步做出鼓勵的同時,還要委婉地指出學生的缺點與失誤,讓他們可以及時改正,所有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加速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