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麗姬
(浙江省桐廬縣三合初級中學,浙江 桐廬 311500)
批注式閱讀教學即是指在閱讀過程中采用簡潔的文本做出批注,從而達到學思一致的一類學習過程。通過批注式閱讀教學課堂開展,教師能夠提高學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這也是突破傳統(tǒng)應試教育局限,完成教師教學方式改革的一種重要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借助批注式閱讀教學去迎合學生的學習個性,理解到初中學生常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抓準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注意力,完成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對于批注式閱讀教學開展過程來講,其關鍵之處就在于教師在教學時必須選取有效的閱讀素材,以此推動批注活動的開展。在探討點選取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以學生的學習個性對閱讀教材內容做出改革。以此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到所要學習的內容。在問題選取過程中,教師也要兼顧各閱讀材料的廣泛性,以某些覆蓋性的內容去讓學生投入學習。
通過由點帶面的提問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字、詞、句的滲透過程中了解到整篇文章的融入特點。這樣一種問題引導模式能夠歸納出文章學習的中心,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自學能力來講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教學《鄉(xiāng)愁》這一課程時,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首先,教師對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問題——文章標題中哪一個字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呢?這個字表示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們能夠用簡圖模式書寫出作者到底愁在哪里嗎?在這樣的由點到面問題提出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會顯得較為完善。他們會根據(jù)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把握整體文章構思。通過問題點的分散,學生大多也會顯得較為積極。他們會有的放矢地去進行閱讀,能夠對余光中的一生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接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適當?shù)匮a充一些本節(jié)課程的背景知識,讓學生理解那個時代的故事。學生通過不斷學習能夠了解到當時的背景,盡管余光中十分思念故鄉(xiāng),但由于種種原因的限制,使得余光中不能回到故鄉(xiāng),就能理解余光中的無奈。在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過程中,教師能夠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完成學生閱讀能力與自學能力的發(fā)展。而在問題提出方面,教師也要力爭問題提出的多樣化。在提問時將學生當作主體,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完成交流。有的放矢地去幫助學生思考問題,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批注式閱讀教學實際上也是教師借助文本教學內容,進行再次解釋的一類教學過程。注釋與概括是批注式閱讀教學的核心,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重點內容做出概括。幫助學生抓準文章含義,以此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認知。
例如在教學《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一課程時,教師首先就應該要求學生對《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進行閱讀,了解該首詞的寫作背景、寫作方法、寫作意愿以及上下闋之間的緊密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大多都會快速行動起來。他們會將融于詩歌中的情感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出來,并在自己的課本上做好批注。在這一首詞中作者首先用一句疑問句去吸引讀者興趣,引起讀者的思考。接著通過想象天上宮闕,高處不勝寒,再次回到眼前之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以景抒情,應用景物去烘托現(xiàn)實生活的變化關系,而這也是該首詞重要的寫作手段。教師在教學時要讓學生體會到該首詞的寫作方法,對詞語和句子的關系進行不斷的注釋以及概括。大多數(shù)學生都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較為良好,一些學生在一看到開頭的疑問句“明月幾時有”時會立馬在其旁批注上“同問”這樣一句充滿共鳴的詞語。過后再由“轉朱閣”,聯(lián)系到最后一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不同學生的批注過程是不同的,通過批注,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把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詩歌的寫作主題與寫作步驟。除了基本的批注活動之外,教師還要引發(fā)學生對詩歌中的意象進行批注,以此去掌握詩歌的思想內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知道了作者融于詩歌中的相思之情,也感受到了那些豐富而又優(yōu)美的意象。
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往往會對課文中的某些觀點存在疑問,他們大多有著屬于自己的想法。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應指導學生將這些質疑點進行批注,過后再與其他學生展開交流。這樣的質疑批注過程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流暢性,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如在教學《故鄉(xiāng)》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進行閱讀,過后將自己的質疑點提出來。一些學生在讀完文章之后對于中年閏土家境困頓如此地步不太理解,他們也十分同情淳樸善良卻貧困不堪的閏土。不少學生就將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外貌描寫的句子進行批注,并在課堂上展開了討論。教師這時可以適當?shù)亟榻B魯迅所處的時代背景,引導學生批注景物描寫。比如開頭找出“深冬、陰晦、冷風、嗚嗚、蒼黃橫著、荒村”一系列的用詞,從聲響、色彩、狀態(tài),一直到“沒有一些活氣”,暗示了什么?暗示我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已經死了?!敖鼨M著幾個蕭索的荒村”,這個“橫”字更能凸顯出破敗、荒涼之感。“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這又暗示了家族的什么?家族的枯萎的象征。“我”與故鄉(xiāng)的根脈即斷,小說中出現(xiàn)的所有的人,都因為在生活中沉重掙扎而顫抖。讓學生理解魯迅筆下的悲苦人物與時代是分不開的。接著對小說主人公閏土這樣一位底層農民展開剖析,讓學生認識到閏土正是當時黑暗社會的受害者。盡管閏土全家終年勤勞節(jié)儉,依舊吃不飽穿不暖。原因是當時種種苛捐雜稅、戰(zhàn)亂、土匪官紳的欺壓,讓以閏土為代表的底層百姓活得非常艱辛。學生透過社會現(xiàn)象,認識到深層次的社會根本因素。因此在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質疑批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此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在語文閱讀課堂開展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為只要幫助學生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做出分析就好了。其實這樣一種教學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它也很難完成學生學習思維的突破。教師在教學時應開展批注式閱讀教學活動,讓學生對某段文字做出評論。這是批注式閱讀教學方案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學習經驗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
例如在教學《岳陽樓記》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一句話進行評論。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大多都對《岳陽樓記》產生了一定的理解。一些學生認為該句話表達了中國讀書人為國家憂患的高尚情懷,而還有的學生則認為我們應該運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此句話。不同學生的學習觀點是不同的,他們能夠在交流討論過程中完成思維的對碰。對當時的人們來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必然是讀書人的一大追求,這也是每一位讀書人的最終憧憬。而對現(xiàn)代社會來講,人們需要去做的就是承擔自己應負的責任,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與安全。在討論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抒發(fā)了自我意見,這樣的民主課堂教學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教師必須注重閱讀評論課堂的開展,讓學生在評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深層次的感知,促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完成提高。即使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一些不正確的觀點,教師也要給予學生肯定。通過批注閱讀評論,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對現(xiàn)有的教學方案做出調整,借助批注式閱讀教學開展更具高效性的閱讀教學課堂。從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注釋與概括、質疑批注、開展評論性批注等幾方面去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理解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所在。關注學生的思維變化歷程,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閱讀體驗。由批注式閱讀教學去做好學生思維的引發(fā),以此構建高效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