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吉蘭 張仁祥
(鹽城生物工程高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江蘇 鹽城 224051)
職業(yè)學校語文教材中的很多古詩文都非常生動,可以作為典型的范文,培養(yǎng)職業(yè)學校高職學生“閱讀理解詩文”的能力。學習一篇詩文、分析一篇詩文閱讀理解,我們一般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掌握文章中的字詞;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理解文章的主旨。古詞鑒賞的重要價值是情感體悟。通過把握詞牌、詞題、詞眼,對比分析景物、意象,了解時代背景、作者機遇和探究用典等多方位發(fā)掘古詞鑒賞中的情感價值。下面是本人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一點淺薄思考。
我們學習一篇詩文,首先要了解文中每個字詞的讀音、字形、字義,這樣才能更順暢地理解文章內容。這些字詞,對大家來說,有些是文章中的重點難點;對個人來說,只要你讀不準、不理解的字詞,都應該向老師、字典、朋友等請教。
如《虞美人》,“雕欄玉砌”中的“砌”(音qì去聲)容易被誤讀為qiè去聲;《雨霖鈴》,“竟無語凝噎”中的“噎”(音yē陰平)容易被誤讀為yè去聲;《念奴嬌·赤壁懷古》,“羽扇綸巾”中的“綸”(音guān陰平)容易被誤讀為lún陽平。這些字被讀錯,主要是混淆了“形近字”:“砌”“切”字形相似,“綸”“論”字形相似;“噎”“咽”字形不相似,但江淮方言讀音相似。國家一直推行普通話,普通話有利于人們互相交流,也有利于漢字傳承,所以我們要努力“讀準字音”?!队菝廊恕分械年P鍵“詞眼”是“改”和“愁”。這些字,學生容易找出并準確地讀出來,關鍵是理解它在文章中的深刻含義?!案摹笔潜酒傲涞摹霸~眼”,“愁”則是籠罩文章全篇的“詞眼”。一個“改”字兩重天:改前,李煜是一國之君,國土完整、家庭完整、有尊嚴、有自由;改后,李煜是階下囚,國破、家亡、沒有自由尊嚴。文中字字句句都表達了作者的滿腹愁苦、心酸、無奈和絕望。《雨霖鈴》中全文的“詞眼”是“傷”,因為離別而牽發(fā)孤單冷清、傷心難過、若有所失、漂泊無依之感。
體悟詩文“詞眼”,是把握文章內容和深層次地掌握文章主旨的重要路徑;而如果能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則更能感悟到“詞眼”的深意。
詩文里,那些富有色彩變化的詞語形象鮮明。如駱賓王的《詠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純凈的白色、清澈的綠色、火熱的紅色,三種顏色非常自然明快地躍入欣賞者眼中?!肚邎@春·雪》《沁園春·長沙》中,“銀蛇”“紅裝素裹”“萬山紅遍”“漫江碧透”,紅色白色綠色,清新雅致?!对賱e康橋》中,“金柳”“夕陽”“青荇”“星輝”等,極富“三美”之“繪畫美”的特點。
詩文中語言結構上的特點,最容易捕捉的是“疊詞”。李清照《聲聲慢》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雨霖鈴》中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再別康橋》里“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疊詞的使用,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朗朗上口,極富“三美”之“音樂美”的特點。
詩歌語言的風格各有特點:賈島的《尋隱者不遇》,平實質樸;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含蓄雋永;賀知章的《詠柳》,清新雅致;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豪放飄逸;曹操的《觀滄?!?,雄渾壯麗;等等。
比喻、擬人、反問、設問、用典等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詩文寫景抒情更加形象生動感人?!队烙鰳贰ぞ┛诒惫掏压拧酚玫涮貏e多。作者回顧京口(江蘇鎮(zhèn)江)歷史上的風云人物,劉裕、劉義隆、拓跋燾、廉頗以及他們或輝煌或潦草的業(yè)績,烘托映襯了作者“為國效力、揮師北伐”而不得的蒼涼悲壯之情,文章意境雄渾頓挫,極富歷史的厚重感?!队菝廊恕防铩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以春江水比喻愁情,描摹了愁之多之深之綿長。自問自答設問的結尾,形式特別,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愁思“繞梁”綿綿不絕?!段髦耷防铩暗皖^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諧音“憐惜”的“憐”,“思戀”的“戀”,“清”諧音“情”,短短兩句兩處“雙關”,寫盡了思婦對游子的想念之情。而且“蓮子”,又采用了頂針手法,這又使得文章的結構緊湊、引人入勝。李清照的《如夢令》“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反復修辭的運用,強調突出了詩人和友人著急尋路回家而奮力劃船的歡樂情態(tài)。
課本中的每一首詩詞,都那么生動形象、引人至深,只因作者的匠心獨運:采用了多樣的藝術手法,如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等。
詩文寫作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情景交融”。作者筆下描繪的景色,即“意象”,是詩人經過主觀選擇的,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和思想。詩人常借助景物描寫來抒情敘志。詩歌的抒情方式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景與情的關系有觸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情景交融”又可以分為幾類:借景抒情,情隨景遷。一方面是作者是主動者,景物是受動者,作者有什么樣的情感,景物就帶有什么樣的色彩。如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為國破而傷心,看花鳥時也覺得傷心,連帶地覺得花和鳥也傷心了似的。作者內心的情感是快樂的,他詩文里的景色也都是歡快的:“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詩文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另一方面,作者是被動者,景物的特點感染了作者,使得作者的情感隨之發(fā)生變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壯麗的河山引發(fā)了李白的豪情。
“借景抒情”,一般又可以分為三類:以樂景寫樂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哀情。景物或者烘托映襯了作者的情感,或者對比反襯了作者的情感。如孟郊《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作者“金榜題名”時心花怒放、神清氣爽;心情好,看什么也都更加順眼舒心了,馬蹄也變得輕快,一日看盡了長安城里的簇簇鮮花。毛澤東《沁園春·長沙》里,作者“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以眼前壯美的秋景襯托出心中投身革命洪流的豪情: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雨霖鈴》里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楊柳”諧音“留”;“曉風”指“清秋早晨凄冷的風”;“殘月”“離人”,都是不完滿不完整的,由此烘托映襯了作者“傷離別”之情。
景色描寫也各有特點:動靜結合,視聽結合,遠近結合等。如王維《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清朗的月下,松樹樹影婆娑,清泉在石頭上淙淙流淌。竹林喧嘩,是洗衣服的女孩子回來了,一路上,腳步聲、談笑聲,聲聲悅耳。蓮葉輕搖,那是打魚的小舟穿過荷叢順水而下。文章“動靜、視聽、遠近”,一一落于筆下,構成一幅清新優(yōu)美的畫卷,讓人不知不覺涌起絲絲歡欣愉悅之情。
在很多詩文中,“虛實結合”是一個常用寫作方法?!皩崱币话闶亲髡哂^察到的景物,是眼前可觀可感的;而“虛”則是作者聯(lián)想到的景物,可以是對從前景物的回想、對未來景物的暢想,也可以是對神話故事的聯(lián)想。
《靜夜思》中,“明月”是眼前的實景,“故鄉(xiāng)”是作者遙想到的“虛景”?!豆爬试滦小分?,“月亮”是小時候看到的“實景”,而“瑤臺鏡”是作者聯(lián)想到的虛幻神話里的?!鞍氡谝姾H?,空中聞天雞。”“霓為衣兮風為馬,仙之人兮紛紛而來下?!蔽恼掠擅枥L眼前“天姥山”美麗真景轉而進入奇幻迷離、金碧輝煌的神話世界。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中同樣由眼前湘江秋景,“憶”“昔”起英雄人物和青年的革命豪情。一個由“江山如此多嬌”回憶起“無數(shù)英雄”,一個由“萬類霜天競自由”,“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虞美人》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是現(xiàn)在,“雕欄玉砌應猶在”是對故國的回首;《雨霖鈴》中“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是當時,“念去去,千里煙波”“楊柳岸,曉風殘月”則是遙想別離后的孤獨寂寞?!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作者立足江邊觀看到的壯麗實景,“遙想公瑾當年”,又回想起歷史長河中“雄姿英發(fā)”的英雄豪杰。
詩文結構上的特點主要有:點明題意、重章疊句、前后呼應、承上啟下等。(1)點明題意。如王維的《山居秋暝》,開篇第一句就點明了題意: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2)重章疊句?!对娊洝分械摹鹅o女》,第一段中第一句為“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第二段中第一句為“靜女其孌,遺我彤管”。(3)前后呼應。《沁園春·長沙》中上闋結尾“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下闋結尾處用“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做了回復。(4)承上啟下。《念奴嬌·赤壁懷古》上闋結尾處“江山如畫”對上文景物描寫作了總結,“一時多少豪杰”既照應了前文“千古風流人物”,又引發(fā)了下闋“遙想公瑾當年”。《沁園春·雪》與《念奴嬌·赤壁懷古》有異曲同工之妙。上闋結尾一句“江山如此多嬌”是對前文景物描寫的總括,“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則引發(fā)了下闋對“惜秦皇漢武”等英雄人物的回憶。
古代詩人以詩抒情、以詩言志,借對景物的描寫、對歷史的回首與展望來抒發(fā)情感、表達志向?!耙磺芯罢Z皆情語”,一般而言,每一篇詩文里的景色和人物,都抒發(fā)了作者喜怒哀樂的情感,進而表明了作者肯定或者否定的態(tài)度?!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借明月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追憶了母親為自己縫制衣服的一個細節(jié),重溫了母親對自己深沉的愛,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恩、敬愛與懷念之情?!队菝廊恕贰皣萍彝觥苯^望之“愁”、《聲聲慢》國破家亡親逝孤寂之“愁”、《雨霖鈴》中的離別之“傷”等等,這些都是作者情感的最直接抒發(fā)。而要理解文章主旨,一般可以從這幾個方面考慮:題目、作者、注釋、詩文中的關鍵詞等。
《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等,從題目就可以直接推斷出詩文所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陸游的《秋興》,從“秋”字著手分析:秋景寄托秋思,“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國家之秋”,由淺入深地理解陸游熱切希望“北伐”的愛國之情。
一般而言,詞牌名規(guī)定了詞的風格。通過學習《虞美人》《沁園春·雪》《雨霖鈴》《念奴嬌》等詞,我們可以約略推斷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如《念奴嬌》《永遇樂》《沁園春》等風格豪放,一般抒發(fā)的是豪情壯志;《虞美人》《雨霖鈴》《浣溪沙》等風格婉約,一般抒發(fā)溫婉柔情等。
課文下面的注釋一般都會簡要介紹作者生平和寫作背景。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了解了作者生平,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皢柸昶缴I(yè),黃州、惠州、儋州”,了解蘇軾起起落落的一生,我們更能感受到其豁達豪放爽朗心胸與積極生活、努力工作勇氣的難得。
我們可以據此感知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志向。例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注釋①“蘇軾(1037-1101)這首詞是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蘇軾謫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游赤壁(赤壁磯)時所作”。由此我們可知,這首詞寫于蘇軾謫居黃州時,作者時年45歲。人到中年,又被貶官,但即使在這樣的風雨打擊下,作者依然借著《念奴嬌》這一詞牌,抒發(fā)了對赤壁風光的熱愛和對英雄人物的贊頌之情;依然飽含著對生活的一腔熱忱,渴望能夠像周瑜一樣為國為民建功立業(yè)。所以后人感嘆,“一曲《大江東去》,響遏行云”。《聲聲慢》,注釋①“北宋亡國后南渡,不久,她的丈夫趙明誠病逝,她的生活陷于顛沛凄涼中”。國破、家亡、親逝,“怎一個愁字了得”。
課文后面的“思考與練習”,是一位很好的向導,引導著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作者情感。《念奴嬌》“思考與練習”中:“1”引導學生掌握作品的字詞;“2”暗示了文章結構“上片寫景”,“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承上啟下;“3”點出了周瑜這一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描繪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堵暵暵贰八伎寂c練習”中:“2”點出了作品運用疊詞文情并茂表達感情的寫作特點;“3”引導學生思考“秋雨”“黃花”等意象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總之,在理解字詞、掌握寫作特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由表入里、由淺入深,更深刻體悟到古詩詞的深刻意韻,從而更加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古詩文,感受到其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