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滎陽市人民醫(yī)院(450100)趙琳琳 李珊珊 張雪純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子宮病變患者122例。年齡23~61歲,平均(38.43±7.12)歲;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12例,月經紊亂37例,白帶增多29例,下腹墜脹17例,急性腹痛9例,貧血13例,低血糖10例。納入標準:均經盆腔檢查證實為子宮病變,存在子宮增大、凹凸不平、質地硬等現(xiàn)象;均接受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受損或功能異常;妊娠期或哺乳期;伴有精神、認知功能障礙;處于月經期。
1.2 方法 均行TACDS、TVCDS檢查:①TACDS檢查:檢查前多飲水,保證檢查時膀胱充盈度,病情嚴重導致膀胱充盈度不足的患者可利用導尿管注入無菌生理鹽水至膀胱內。取仰臥位,采用GE-E8型超聲診斷儀(美國GE公司)檢查,調整腹部探頭頻率為3.5~5.0MHz,放置于腹壁與恥骨聯(lián)合部位上方,重點行下腹部橫、縱、斜等多切面掃查,觀察子宮直徑、形態(tài)、位置、雙側附件、宮腔、盆腔等各方面情況,檢查血流、回聲特征、有無包塊存在。②TVCDS檢查:經TACDS檢查后囑托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采用DC-7型超聲診斷儀(美國邁瑞)檢查,調整陰道探頭頻率為5.0~9.0MHz,扇擴角度為120°,嚴格消毒患者陰道后置入套有一次性避孕套的陰道探頭,采取旋轉、傾斜等方式行橫、縱、斜等切面掃查,觀察陰道、子宮、卵巢、附件等各方面情況,檢查有無積液、包塊存在,詳細記錄探及到的肌瘤數(shù)量、位置、形態(tài)、大小、邊界及內部回聲等情況,并測量病灶周邊1cm阻力指數(shù),觀察異常情況。檢查時可適當輕壓患者腹部,提升圖像質量。
1.3 觀察指標 以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比較TACDS、TVCDS單獨與聯(lián)合診斷子宮肌瘤的敏感性、特異度及符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通過SPSS2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22例子宮病變患者中經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證實為子宮肌瘤112例、其他子宮疾病10例(子宮腺肌瘤4例、卵巢囊腫3例、子宮惡性腫瘤1例、子宮肥大癥1 例、盆腔炎性包塊1 例)。應用TACDS聯(lián)合TVCDS診斷子宮肌瘤的敏感性(98.21%)、符合率(95.08%)均高于TACDS的66.96%、66.39%和TVCDS的71.43%、72.13%,二者聯(lián)合檢查優(yōu)于單一方法診斷(P<0.05),特異度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目前臨床診斷子宮肌瘤需借助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主要包括TACDS、TVCDS兩種方式,TACDS可清晰反映肌瘤血管血流情況、子宮周邊回聲特征,利于與子宮腺肌瘤等其他子宮疾病鑒別,對病變位置、疾病定性具有較高診斷效能;TVCDS將探頭直接置入陰道內,實現(xiàn)近距離探測,直觀反映病變情況,可避免氣體等因素對診斷結果的影響,但兩種方式單獨使用均具有一定局限性[1]。研究證明,TACDS聯(lián)合TVCDS檢查可對宮外孕囊、附件區(qū)包塊進行準確判斷,提高異位妊娠早期診斷的特異度及靈敏性[2]。本研究顯示,TACDS、TVCDS聯(lián)合診斷子宮肌瘤的敏感性、符合率高于單一方法診斷(P<0.05),提示聯(lián)合診斷可提高子宮肌瘤診斷敏感性、符合率。原因可能在于TVCDS檢查中陰道探頭緊貼患者宮頸,可直觀顯示陰道內情況,與盆腔等器官更接近,且不易受其他因素干擾,使其圖像更直觀,提升分辨率;TACDS檢查可較好顯示肌瘤情況、回聲特征及血流信息,對腫塊性質有良好鑒別作用,可彌補TVCDS檢查視野小、無法顯示較大腫塊、不易診斷小體積肌瘤等不足。兩種方式協(xié)同配合,互相補充可在提高診斷符合率基礎上使結果具有全面性、細致性及完善性,為臨床治療提供數(shù)據(jù)參考。
綜上可知,TACDS聯(lián)合TVCDS檢查可提高子宮肌瘤患者診斷敏感性及符合率,利于子宮肌瘤與其他子宮疾病的鑒別,圖像清晰度較高,可為臨床采取合理治療方式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