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夢姿
《祝?!肥囚斞感≌f集《彷徨》中的第一篇,是魯迅在中國革命低潮時期,于苦悶彷徨中荷戟戰(zhàn)斗,在孤寂吶喊中探索前行時所作。在《祝?!分?,“雪”的具體描寫出現(xiàn)了4次,細讀此文,我們可以圍繞“雪”這一意象,探微發(fā)幽,觸摸其中的生命脈搏和情緒意志,審視倉促厚重的時代下的勞動婦女,難以突圍鐵壁合圍的生存困境,最終裹脅在壓抑與痛楚之中,垂死掙扎在這一《祝福》世界里的殘酷現(xiàn)實。
任何文本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作者反映客觀事物,必然是經(jīng)受了生命的感動,借助具體的物象來寄托自己的真情實感,而意象是在客觀物象的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藝術(shù)形象。對意象的剖析在讀者理解和評價文本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解讀《祝?!窌r,我們可以根據(jù)創(chuàng)造主體在創(chuàng)作中情緒情感的有無與強弱,把情感運動分作三個層次:以心觀物、以物觀心、心與物化,并由此與文本、作者和生活進行對話,從而走進文本中的物象、意象和心象,去細細品味這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魯鎮(zhèn)之“雪”。
一、以心觀物,與文本對話,把握文本的物象
所謂以心觀物體,就是讀者以自身的情感、意志、行動方式等去理解、衡量文本中描寫的客觀事物。閱讀《祝?!窌r,做到以己之情度“雪”,賦予雪與自身平行的對話權(quán)力。所謂“物象”,是文本作者注目、發(fā)現(xiàn)的能夠表達“意念”而選擇的相應(yīng)的自然景物,是作者在作品里借助語言形式,表達的客觀物質(zhì)和人文的類存在物,由具體名物構(gòu)成?!靶木成f物”作者的情感活動不可能抽象地進行,必須“神與物游”,附麗于物。物象的語言排斥空洞的語詞和概念,它往往以直觀的、直接的象來表述發(fā)話主體的心理感受,它不是一般意義的象,而是融入了發(fā)話主體對客體感悟的思想情趣,是一種鮮活的、可以體驗的生命體。讀者欲對作家的心靈進行解讀,須對作者提煉經(jīng)驗世界的物象有所了解。本文直接寫“雪”的部分不多,但其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雪”出現(xiàn)在文章的角角落落,將看似凌亂的生活片段串聯(lián)起來,成為作者寄托情思的物象。
1.雪的景物刻畫:靜與動
魯迅無論在散文還是小說中,都不喜歡描寫風景或者某種靜物。早在《摩力詩力說》中,他就把中國古代文人這類作品斥為“可有可無”,而《祝?!分嘘P(guān)于“雪”的描寫卻出現(xiàn)了好幾次。關(guān)于“雪”的動態(tài)描寫共有4處,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調(diào)和環(huán)境氛圍。首先表現(xiàn)在為故事提供發(fā)生的環(huán)境背景,渲染小說節(jié)日氣氛。“天色愈陰暗了,下午竟下起雪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其次,以雪景為中心進行聽覺描寫,“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呈現(xiàn)出多重意蘊;再次,描寫敘事者“我”聽雪的感受:“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從縱向上推動情節(jié)舒緩展開,橫向上映襯人物內(nèi)心世界。最后,“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lián)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痹诤L雪片中敘事者“我”完成了對祥林嫂的告別,形成強烈的力量感。
在文中描寫雪時,魯迅用到了“大、雪白、靜、瑟瑟有聲、沉寂”幾處關(guān)鍵詞,看似靜態(tài)的畫面,實際上調(diào)動了視覺與聽覺,通過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的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了一個動態(tài)的場景。色彩描寫是對視覺感官的應(yīng)用,雪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白色,從審美感覺上來說,白色與素凈、淡雅、輕盈有相通之處。祥林嫂的純潔善良的性格和靈魂,恰如潔白之雪,然而她的一生就只是接連的被剝奪、被踐踏、被侮辱和被委棄,作為人們眼中的“不潔”女人在雪夜離世,使《祝?!分械摹把北唤o予生活的血肉感,給人以蒼白刺骨的痛。小說創(chuàng)作過程一個觀察、感受、醞釀、表達的過程,是對生活的再現(xiàn)過程。祝福中的“雪”并非靜物,也不是單純的景物,魯迅對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將之寄托給一個所選定的具象,使之融入自己的某種感情色彩。在《祝?!愤@個文本中,只有最末一段景物描寫,在反諷的話語間隱隱泄露出作者魯迅的幾絲憤激,是魯迅潛藏著的罕見的情感張力。也正是包裹在“雪”中強烈而巨大的情感,使得文本灌注著自我和生命的氣息,為主人公祥林嫂慘淡而寂靜的人生和情感鍍上了一層潔凈、玄幽、澄明的雪的銀光。
2.雪的生命形態(tài):生與死
魯鎮(zhèn)的雪在魯迅筆下是熱鬧的,有生機的,“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魯鎮(zhèn)亂成一團糟……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一幅幅場景躍然紙上,在這個燭香裊裊的氛圍里,“陰間”的“鬼神”和“祖先”在此狂歡,盡情享受著“陽間”的供品??墒巧碓凇瓣栭g”的祥林嫂不但無緣分享這些食品,且連參與敬奉這些“鬼神”和“祖先”的資格都被剝奪了,最終帶著能否成為“鬼神”的疑惑離世。魯迅將這場突然的大雪作為祥林嫂死亡的場景,卻只字不提可憐的祥林嫂在雪夜經(jīng)歷了什么。小說里寫“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與大雪激揚的生命一般,我們也能夠從祥林嫂身上讀出一股與嚴冬雪寒,與昏暗的天氣悍然相對的生氣與力量來,這分明暗示著一股生命求索、生存創(chuàng)造的意志與力量,然而祥林嫂的“死亡之路”也是一個異常強勁的生命的死亡之路。從丈夫死亡逃到魯鎮(zhèn)做工到被婆婆抓回去賣到賀家坳,接著夫死子夭又到魯鎮(zhèn)做工,最后被趕出魯四老爺家后,在祝福夜死亡。我們在她身上看到了復雜問題中令人震撼、心痛的另一面:“被”人間生生地逼至絕望、“被”世界活活地扔進了人生的虛無黑洞。在那里,祥林嫂雖用盡全力,卻始終未能得到救贖。這是一種讓人最無奈、最痛苦的悲劇,欲哭無淚,欲喊無聲,就像“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卻只能“使人更加感得沉寂”。在這場熱烈的大雪之中,是一個鮮活的生命的消逝。小說這樣寫道:“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里,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罪她何以還要存在,現(xiàn)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干干凈凈了?!鼻笊南M鋽×?,祥林嫂的結(jié)局最終只能像露在塵芥里的雪花一樣被清掃干凈。
二、以物觀心,與作者對話,把握文本的意象
所謂以物觀心,就是從文本所寫之物的角度,與作者對話,在直接和文本作者主體展開對話的過程中,揣摩作者情感運動的軌跡,從而客觀地分析文本所包含的意象。所謂“意象”,指的是“有意義的形象”和“有形象的意義”的統(tǒng)一,是在某個物體的基礎(chǔ)上,滲透作者情感的有機結(jié)合體。所謂“意”,指的是作家由客觀景物感發(fā)的主觀情感、思想、哲思等;“象”指的是作家的主觀情思對客觀景物進行改造、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同于原有景物、情境的事象、物象、景象等。二者的和諧統(tǒng)一、相互交融就是意象。作者把主觀之念寓之于象后,“如水中之鹽,無痕有味”,含蓄蘊藉,細嚼慢咽方可領(lǐng)會。研磨《祝福》一文,魯迅先生的主觀之意是如何同現(xiàn)實之境和諧統(tǒng)一,以及這種統(tǒng)一所傳達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旨,味外之味。這個過程既是文本“神韻”的獲得過程,也是“性靈”品味的過程。
1.雪的情感意識:喜與悲
魯迅曾說過:“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薄蹲8!氛宫F(xiàn)的就是祥林嫂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生命歷程。小說的最后,魯鎮(zhèn)下了一場大雪,而祥林嫂的死正如這些漫天飛舞不知飄落何方的雪花一樣,絲毫不能引起沉浸在幸福中的人們的注意。祥林嫂孤獨地死去,與正在熱鬧準備“祝福”的魯鎮(zhèn)人們形成鮮明對比,揭示了《祝?!返谋瘎?nèi)涵。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她的丈夫和兒子都是死于春天,還有這個連名字都是沾了丈夫的光才被賜予的祥林嫂本人,也是寂寞地死于春天來臨前的寒夜。雪化后是春天,這是人類無法逆轉(zhuǎn)的自然規(guī)律。但我們卻從《祝福》中驚訝地發(fā)現(xiàn),祥林嫂的悲劇違反了這一規(guī)律??v觀祥林嫂的一生,她寄希望的丈夫與兒子接連離她而去,她寄希望的魯四老爺家和“我”也相繼無情地刺破她希望的泡沫。所以,在她的悲慘命運的最后,魯鎮(zhèn)肆虐的風雪和她生命里刺骨的風霜交織在一起,為她演繹了一首殘酷至極的死亡圓舞曲。
在《祝?!分?,作者在文章結(jié)尾對“雪”的景物描寫在根底上是一種偽抒情,看似進行風景描寫,其實同時夾雜了相當多的情感,更多顯示的是魯迅對亡靈的最沉痛的哀悼,與祝福時家家戶戶的歡樂喜慶如此格格不入。二十世紀20年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fā)展時期,魯迅以極大的熱情歡呼辛亥革命的爆發(fā),卻在不久后看到盡管帝制政權(quán)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卻是地主階級的軍閥官僚的統(tǒng)治,廣大人民依然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先生在寫作時是如何痛苦地抒發(fā)喚醒愚昧的艱難,如何傾吐身處黑暗長夜中絕望的情緒,我們無從知曉。但是通過敘事者“我”的眼睛,我們可以想象那個顫顫巍巍的祥林嫂,拄著一根和她同樣弱不禁風的竹竿,在瑟瑟風雪中蹣跚著前行,最終倒在冰天雪地之中。那些自以為可以憑借“祝?!钡謸跻磺型庠诘膰篮c殘酷的魯鎮(zhèn)人,那些只顧著為自己求得祝福,卻不曾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的人”和祥林嫂這個“不幸的人”一起書寫了魯鎮(zhèn)這場盛大的悲劇。魯迅以祥林嫂的悲劇命運宣告世人:污濁的雪是孕育不了真正的春天的,被毒害的思想無法綻放燦爛的光芒。在結(jié)尾處我們看到,先生明確使用了“幸?!币辉~,與題目相呼應(yīng),然而縱觀全文,“祝?!焙握勑腋??論其本質(zhì),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悲劇。
2.雪的主題意蘊:有與無
雪這一自然現(xiàn)象通常出現(xiàn)在一年四季的結(jié)尾,往往象征著一個輪回的結(jié)束,也預示著下一個輪回的開始。晶瑩剔透的雪時常讓人想到寒冷與傷感,遍布大地的雪讓冬日的寂寥彰顯無遺;但是一想到冰雪消融時萬物得以滋潤,冰涼寒冷的雪又蘊含著巨大的生機。然而在《祝?!分校把眳s不僅僅象征著希望,它同時是絕望的代名詞??v觀祥林嫂的一生,在祭神與忌鬼中起滅,在神鬼世界里無處藏身;在山里與魯鎮(zhèn)中穿梭,在現(xiàn)實世界中無處落腳;在廚房中失落與沉默,但即使穿行在這最小的世界里,也無處遁形,最終悲慘地死在了祝福之夜。祥林嫂曾擁有過希望,卻終是虛妄;魯鎮(zhèn)曾擁有過希望,卻最終還是被一股更強大的力量埋葬。魯鎮(zhèn)世界的某種力量,封堵著魯鎮(zhèn)和祥林嫂們抵達人生幸福的希望和路徑。在魯迅筆下,只有心有異議的那個敘事者“我”或許是深知這一切的,盡管處處透出消極頹廢、無意自拔的慵懶無力,但他卻是在小說畫面中唯一深刻同情祥林嫂的痛苦命運、對魯四老爺充滿憎恨感情、對魯鎮(zhèn)守舊的社會氣氛感到憤懣的人物,他承載的正是魯迅審視中國新型知識分子以及審視自我生存危機的苛毒眼光。《祝?!烦鲎浴夺葆濉?,“彷徨”有猶豫不決之意。然書的扉頁,卻有作者的題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崩斫狻夺葆濉返蔫€匙,當在于此二句了。路是遠的,而前面又看不見路;依稀有路時,卻看不見光。想掙扎著走出一條路來,卻是遍體鱗傷,毫無結(jié)果,只能是“荷戟獨彷徨”了。魯迅故意選擇除夕雪天“祝?!钡目駳g作為文本陳述的起點和故事前進的動力,以此來發(fā)掘出寄寓言外之意的“祝?!?。當時封建社會的基礎(chǔ)并沒有徹底摧毀,宗法觀念、封建禮教仍然是壓在人民頭上的精神枷鎖。雖然先生在文化思索的道路中也彷徨過、苦悶過,但卻仍然在彷徨中求索與抗爭,因此,他把《祝?!肺谋痉旁凇夺葆濉芳木硎?,用祥林嫂的悲劇一生促使人們正視現(xiàn)實生活的“困苦、饑餓、流離、疾病、 死亡”,從而激發(fā)人們的“呼號、掙扎、聯(lián)合和奮起”。他雖處于冷酷的“冬天”,但心中卻存在著“春天”的理想。在這種理想的深層,蘊蓄著對美好事物的熱望,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因此,我們更愿意把小說結(jié)尾那場似乎能給魯鎮(zhèn)帶來希望與幸福的大雪,看作是先生對舊社會婦女祥林嫂的祝福,對封建社會背景下大多數(shù)勞苦大眾的祝福,以及對新世界、新社會的美好希冀與祝福。
三、心與物化,與生活對話,把握文本的心象
所謂心與物化,即讀者通過自主閱讀,領(lǐng)悟文本中物與情結(jié)合的心象,以心度物是情感運動的初級階段,在這一階段,情與物是自立的,二立的;以物觀心,是高一級的活動,但情與心仍是相對存在的;心與物化則不同,這時的情已與物水乳交融、渾然一體,情物兩忘,情即是物,物即是情。所謂心象指的是存在潛意識中的心靈、性靈和語境的結(jié)合體,是欣賞者借助再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和感情移入,進入藝術(shù)境界中,構(gòu)成欣賞者和作品即審美主體的心境和審美客體的藝術(shù)意象相統(tǒng)一、相復合的境界。心象境界里的“心”,實際上意味著心靈、性靈,它處于無意識之中,已經(jīng)超乎一般的表象、記憶和感知的范圍,它是作者性靈和靈感的產(chǎn)物。另外,作家作文往往追求“意在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這就使文本具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欣賞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審美認識深入品味。因此,和生活進行真誠對話,把握作者的情感運動軌跡,突破文字和形象的表面才能領(lǐng)悟到文本的“句中有句,味外有味”。
1.雪的社會內(nèi)容:新與舊
在心象境界里,學習者需要盡可能調(diào)動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的功能,讓視覺、聽覺和觸覺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更多地去觀察小說里的每一個角色,傾聽每一個聲音、觸摸每一張面孔。魯鎮(zhèn)下了一場意味著新年到來的大雪。新的雪,新的年,新的魯鎮(zhèn),看起來一切都應(yīng)該有所變化。真正的隱喻恰恰在這里:雖然看起來魯鎮(zhèn)有新有舊,從舊到新無疑應(yīng)該有所變化,但其實結(jié)果卻依然是:一切都在重復,就像祥林嫂重復講述的那個悲慘的故事一樣,什么都沒有變化。小說從敘事者“我”回到故鄉(xiāng)開始,“回到”本身就是一種重復,這也就設(shè)定了故事的背景——“故鄉(xiāng)”。而故鄉(xiāng)本身則是新舊之間舊的、無變化的隱喻。這也是小說一開篇就提及的魯四老爺“寒暄之后說我‘胖了,說我‘胖了之后即大罵其新黨”。作為魯鎮(zhèn)代表人物之一的四叔,他的言行連同思想一起都是吻合于這故鄉(xiāng)之“故”的。另外,因為故鄉(xiāng)風俗,所以小說開篇第一個就是“舊歷”之“舊”。故鄉(xiāng)祝福的風俗本身也是無變化的,“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所以,小說一開始就營造了一個“不斷重復”而不是變化的氛圍。
《祝?!分杏性S多鮮活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然而當我們走近故事里的這些人物,卻發(fā)現(xiàn)他們總是處在一個并無變化的狀態(tài)。魯四老爺“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故鄉(xiāng)的本家和朋友“他們也都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魯迅在小說中正是這樣,不斷地用詞語和句式的重復提示著作為主旨隱喻的“重復”本身。祥林嫂是魯鎮(zhèn)故鄉(xiāng)故人們中幾乎唯一的變化,但當整個故事講完以后,讀者會發(fā)現(xiàn),祥林嫂的變化只是更加證明了故鄉(xiāng)故人們的重復不變,而不是變化。最終“我”依然是“我”,魯四老爺還是魯四老爺,短工總是短工,至于祥林嫂,多一個或者少一個不會也沒有改變什么,一切都照舊重復,包括小說里偶爾出現(xiàn)的“雪”。人沒變,景也沒變,小說結(jié)尾對“雪”的描寫突出“雪”的大而猛,正如當時強勁且陳舊的宗法觀念。祥林嫂無力抵御風雪,正如她無力抵御這吃人的封建禮教?!把痹谥貜偷叵轮瑳]有人去責怪這場輕易地奪取了他人性命的風雪,所有人都像小說中的敘事者“我”那樣告訴自己:這是天地眾圣的賜福,深刻地表明在封建荒謬文化的籠罩之下,國民靈魂的麻木與扭曲。
2.雪的象征意義:吉與兇
“雪”看似是祥瑞之兆,其真正的意義需要我們通過各種感覺器官,忘記“自我”而呈現(xiàn)超我,由“有我之象”進入到“無我之象”去文本中親領(lǐng)體會。所謂“祝?!?,表現(xiàn)的本是一種對“鬼神”和“祖先”的虔誠“祭祀”,魯鎮(zhèn)的人們希望通過這種“敬鬼神而遠之”的隆重儀式,去獲得來年全家人的幸福安康。文章的結(jié)尾寫道:“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蒙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lián)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zhèn)。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豫備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鞭炮、爆竹、濃云、雪花,似乎全魯鎮(zhèn)都徜徉在一片歡天喜地的新春氛圍之中。爆竹聲響,是聽覺感官,鞭炮里的火藥香味調(diào)動了嗅覺,聲音由遠及近,由遠處的鈍響到近處的震耳,是一種動態(tài)且很有層次感的畫面感,就像鏡頭緩緩從遠處的天邊拉回了眼前?;鹚幍南阄逗捅衤曉诋嬅嬷惺翘摰?,無法用直觀視覺展現(xiàn),卻可以用聽覺和嗅覺把握,借助想象在腦海中構(gòu)建出一幅聲色俱有的動態(tài)畫面。紅色的爆竹、黃色的燈火、白色的雪,寫實性的色彩相互襯托,產(chǎn)生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在這樣的畫面里,光、聲、色、味等躍然紙上。“尋言以明象”,調(diào)動感官去接受聲音、顏色、氣味、形態(tài)、手勢、表情,魯鎮(zhèn)的人們煮福禮、供福禮、迎福神,“亂成一團糟”,等待“天地圣眾”“給魯鎮(zhèn)的人們以無限的幸?!保覀冄杆俚卦谀X海里構(gòu)建出了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然而魯迅卻在這時,精準地使用了“醉醺醺”這個詞來形容“天地眾圣”,讓讀者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思考:連路都走不穩(wěn)的天地圣眾又要如何賜福給魯鎮(zhèn)眾人?給蕓蕓眾生賜福向來是群體化的,并非特意指向某一個體,但從文中來看,這一祝福的內(nèi)涵卻并非善良意愿,隱含作者魯迅以諷刺的口吻表達著對群體的不滿,因為群體共同得到神的福祗的同時卻是一個生命的默默結(jié)束,在到處充滿“祝?!钡难┮梗榱稚﹨s成為惟一不受祝福的女性,成為迎接福神的“福禮”。所以,“天地圣眾”賜福是虛無的,祥林嫂恰巧在祝福中死去就是證明。所謂“祝?!钡奈念},實際上也是正語反用,實則于“祝福”中毀滅了“幸?!?,制造了與福無緣的靈魂,形成了對撞,撞出了人生的悲劇與精神的悲劇,是魯迅對像祥林嫂這樣的下層人深切同情的“情態(tài)”。作者借用巧妙的敘事技巧,讓祥林嫂生存的現(xiàn)實困苦與年終的美好祝福并置在了同一語境中?!爱斉R近祝福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的話的”,在被封建思想裹挾的魯鎮(zhèn),魯迅用祥林嫂的故事向世人宣告,魯鎮(zhèn)祝而不得福,才是這場“祝?!闭嬲慕Y(jié)局。
意象是一種象征性的符號,它既具有獨特直觀的外在具體形態(tài),又蘊含著豐富生動的超出具體形態(tài)的象征意義。袁行霈先生曾簡明地解釋:“意象是融入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痹凇蹲8!分?,魯迅的情感發(fā)展不是抽象的,而是有情感的附著物,即“雪”,它蘊含了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獨特的生活變故以及深沉的個人之思,所以是雋永的、感人的。當讀者閱讀文本時,如果停留在物象境界里,關(guān)注的只是沒有靈魂和血肉的語言符號以及側(cè)身獨立的客觀存在物;而走進意象的世界里,關(guān)照“象內(nèi)之象”,則可以透過“物”的屏障去觸摸作者情感的脈搏;只有深入心象,才能超越文本,將文本化作自己本文,領(lǐng)會“象外之象”,欣賞并且創(chuàng)造“無形之象”。魯迅用簡潔凝練的語言為讀者展示了祥林嫂充滿辛酸、坎坷的一生,很多學者在解讀《祝?!窌r,更多的將目光放在了祥林嫂的故事中,但是當我們換個視角走進文本,將會使我們獲得許多意外的收獲??梢哉f,意象理論為我們深入文章的意蘊、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拓展其內(nèi)在的價值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視角。在《祝福》中,如果我們讀者從“雪”這一意象著眼,賦予“雪”以人格化的情感、意志、感覺、行動,那么就能真正觸碰到文本的真諦。
參考文獻:
[1]魯迅.魯迅全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任冠衡.淺論《祝?!分邢榱稚┑娜宋镄蜗骩J].散文百家,2019(02):12.
[3]李海峰.感知人物形象,細品小說內(nèi)涵——以魯迅的《祝?!窞槔齕J].語數(shù)外學習(高中版上旬),2018(12):21.
[4]周潔.小說《祝?!芳跋榱稚┬蜗笱芯縖J].東西南北,2018(16):157.
[5]徐靜.《祝?!分小爸貜汀毕碌南榱稚┑谋瘎∶\[J].中學教學參考,2011(34).
[6]簡圣宇.在探索中深化:20世紀上半葉中國現(xiàn)代意象理論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5-18(003).
[7]雷晶晶.意象研究的深化與拓展——《中國古典文學意象研究》述評[J].運城學院學報,2019.37(04):46-49.
[8]馮鐵山.詩意語文論[J].教師,2017(10):2.
[9]馮鐵山.語文學習境界論[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6(03):41-43.
[10]高英.《祝福》中值得玩味的“變”與“不變”[J].語文天地,2016(2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