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福建省勞動模范、福建省政協(xié)農業(yè)和農村委副主任、福建省林祥謙研究會籌委會召集人林秋美手中接過厚重的資料時,深深感受到這份歷史的沉重和壯烈。2019年12月,從福州市閩侯縣的林祥謙烈士陵園,到武漢市江岸區(qū)的“二七”烈士紀念館,再到鄭州市“二七”紀念塔、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會場普樂園舊址,以及北京長辛店“二七”紀念館,林秋美組織福建省林祥謙研究會籌委會的部分同志,在福建省總工會領導的帶領下,一路向西、向北,追尋著先烈們的生命行蹤,也一次次走進那場血雨腥風的運動,走進林祥謙一門三忠烈的慷慨壯歌中,走進碑文斑駁的革命記憶中,努力和那些暗夜中的匍匐者、前驅者同行前進。
林秋美的奶奶系林祥謙的堂妹,林秋美小時候經(jīng)常跟隨奶奶到陳桂貞家中做客,耹聽其講述“二七”革命斗爭史,由此牢牢記住了林祥謙“頭可斷,血可流,工不可復”視死如歸的錚錚形象,深深感受到了陳桂貞老奶奶少言寡語卻和藹可親,情真意切關心勉勵下一代的人格魅力。林秋美告訴筆者,他12歲時的一天,陳桂貞對他的奶奶說:“姑呀,我們也都70多歲了,也沒有什么東西可留給下一代的,我們一起到照相館合個影,留作紀念吧!”林秋美長大以后經(jīng)常端詳這張珍貴的照片,鼓勵自己好好學習,努力工作,不辜負老人家的殷切期望。同時,如何展現(xiàn)陳桂貞全力支持林祥謙并親身參加“二七”斗爭的事跡,如何再現(xiàn)百年前的“二七”風云,來激勵青少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更是林秋美念念不忘之事,只是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去各處收集資料存在困難,一直未能成行。時光荏苒,一晃半個世紀過去,如今,他終于如愿,一頭扎進史料,四處走訪、探尋這段歷史,可謂夜以繼日、廢寢忘食。他說:“對陳桂貞的一生,我的內心始終縈繞著深深的感動,讓更多人了解她的事跡、學習她以及‘二七烈士的精神,是我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省級勞模應盡的責任?!?p>
是的,我們的內心對這些英雄們充滿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感受到他們身上傳遞出、傳承下的一種精神力量。本文寫成之際,正值武漢人民與新冠肺炎膠著斗爭之時?!拔沂屈h員,我先上”“我自愿報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如有不幸,捐獻我的遺體做研究攻克病毒”……危難之際,一個個醫(yī)護者、建設者、志愿者們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一封封讓人淚目的請戰(zhàn)書,是對祖國、對人民的誓言。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重點戰(zhàn)場上,平凡而又英勇的武漢人民再一次展現(xiàn)了他們強大的力量,再次向世人證明了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下面這首詩引自《眾志成城? 共克時艱—福建作家抗疫作品專輯》。
緬懷“二七”·戰(zhàn)勝疫情
林秋美
在新冠病毒肆虐的今天
一位力挽狂瀾治理非典英雄
值得世界敬重的84歲老人院士——鐘南山
逆行武漢日夜兼程
戰(zhàn)斗武漢堅守陣地
為的是盡快打贏新冠病毒阻擊戰(zhàn)
鐘南山壯懷沖天向世界宣告
武漢本來就是英雄的城市
武漢一定能過關
武漢一定能贏
因為我們仿佛聽見了
震驚中外的“二七”斗爭的吶喊聲
因為我們仿佛看到了
“二七”壯烈的斗爭場面
因為這場斗爭涌現(xiàn)出
共產黨第一位烈士——林祥謙
還因為這場斗爭有
一門三忠烈——林祥謙的家
更因為這場斗爭波瀾壯闊
涌現(xiàn)了52位革命烈士
“二七”斗爭史標志著英雄城市的誕生
面對疫情暴發(fā)
武漢人緬懷先烈
全國人繼承遺志
祥謙人耿耿牽掛
為了戰(zhàn)勝疫情
我們和武漢人同在
為了送走瘟神
我們潛在紅雨隨心
為了早日相會
我們殷殷祈福
習總書記號召
全國馳援湖北武漢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我們別無選擇
我們用心謹記
不忘初心使命的囑托
盡心盡職盡責
去揮舞先烈們的旗幟
去發(fā)揚英雄精神
去奪取本來就屬于中華民族的勝利
武漢必勝,中國必贏
無論時空如何變幻,英雄和犧牲,總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力量,直指人心:每一種舍身報國的壯舉都會被銘記;每一個為國捐軀的英雄都會被敬仰;每一個英雄背后的“陳桂貞”們也都是英雄。崇尚英雄是一個民族崛起的必須擁有的價值取向與自強情懷。從革命時期的捐軀赴難,到建設年代的投入奉獻,無數(shù)英雄留下的精神財富日益成為我們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不竭動力。
珍惜當前生活,學會感恩,銘記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不斷開拓進取,報效祖國,當是我們對英雄和英雄背后的英雄們最好的告慰。
最后,感謝陳桂貞后人—孫子林耀武、林耀強,曾孫林樹坦,侄子陳伙朋、陳伙水,林祥謙故鄉(xiāng)人林金水、林明秋等人為本文提供史料支持;感謝福建廣電網(wǎng)絡集團林睿、福建建工集團林清城參與了本文具體的文字審校工作;特別感謝福建省林祥謙研究會籌委會召集人林秋美對本文寫作全過程熱心慷慨且不遺余力的支持、幫助與鼓勵。上述人士拳拳之心,可親可敬,在此一并存謝!
2020年于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