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與江戶學者古漢語虛詞研究的對比分析

2020-12-23 10:58:20王雪波
文化學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虛字江戶詞類

王雪波

日本江戶初期的慶長、元和年間(1596—1623),我國眾多文物書籍隨商船傳入日本。其間,元代盧以緯所著《助語辭》也因收在“格致叢書”而傳入日本[1]4。對日本的漢語學習者來說,虛詞語法功能活躍、詞匯意義抽象,不易掌握,因而虛詞釋義專書《助語辭》的傳入引起了江戶學者的關注。

在《助語辭》的影響下,江戶學者投入到古漢語虛詞的研究中,通過虛詞學習來輔助讀經(jīng)寫作,研究著書的同時還熱心講學授徒,虛詞研究的成果也因此得以推廣。在江戶時代,相對和平繁盛的社會條件下古漢語虛詞研究持續(xù)近兩個世紀,產(chǎn)生數(shù)十部虛詞研究專著[2]。與之大致相同的時期,清初至光緒年間的虛詞專著也有二十余種[3]320-322。同樣在《助語辭》之后發(fā)展起來的虛詞研究,兩國學者在注釋對象、釋義方法,以及對后世語言研究產(chǎn)生的影響上,卻有鮮明的區(qū)別和各自的特點。

牛島德次依年代順序介紹了幾部有影響的虛詞專著,指出江戶時代虛詞研究雖在中國學術影響下產(chǎn)生、發(fā)展,但并不能簡單地視為中國研究的一個支流,隨著江戶中、后期大量虛詞專著的問世,其研究成果顯著而獨具特色[4]。邵敬敏在探討日本漢語語法研究史時提及江戶時代的虛詞研究,對研究情況進行了概述[5]。王寶平調查了現(xiàn)存于日本各地圖書館中的傳世虛詞研究專著,編制資料目錄。古田東朔、筑島裕從日本“國語學史”的角度探討虛詞研究對日語詞類劃分產(chǎn)生的影響[6]265。王雪波對江戶大儒荻生徂徠的《訓譯示蒙》進行了專書研究[7],并且分析了《助語辭》東傳對江戶時代漢語文言研究產(chǎn)生的重要影響[8]。

日本汲古書院出版的六卷本“漢語文典叢書”,選編江戶時代十五位學者的二十九種虛詞研究專著,為探討江戶時代的虛詞研究提供了翔實的文獻資料。本文綜合運用文獻學與語言學的方法,梳理這一時期兩國古漢語虛詞研究的基本情況,比較分析他們在研究上的異同,試為中日漢語研究史和學術交流史提供一點有意義的資料。

一、虛詞研究專著

元代盧以緯所著《語助》是我國首部虛詞研究專著,現(xiàn)存于國家圖書館的《奚囊廣要叢書》中收有此書?!稗赡摇北尽墩Z助》的正文前有胡長孺于泰定甲子(1324)寫的《語助序》,后世學者據(jù)此推知《語助》的成書時間。明代刻書家胡文煥于萬歷年間(1573—1619)編纂《格致叢書》時收錄了《語助》,改書名為《新刻助語辭》,刪去了原書結尾的六條虛詞釋義,并寫了《助語辭序》替換原《語助序》。此后,語法學界一直習稱《助語辭》[9]。清初至光緒年間,我國虛詞研究專著有二十余種,通常認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袁仁林《虛字說》(1710)、劉淇《助字辨略》(1711)和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1798)。

《助語辭》脫離叢書翻刻成單行本的過程很難考證,現(xiàn)存較早的版本是風月宗智于寬永十八年(1641)十一月以完全忠于胡文煥??瘫镜姆绞椒炭械摹缎驴讨Z辭》。毛利貞齋較早關注,先后撰寫《鰲頭助語辭》《訓蒙助語辭諺解大成》《重訂冠解助語辭》。其后,眾多學者相繼參與古漢語虛詞的研究,從注疏、譯解《助語辭》,到脫離《助語辭》展開獨立的研究,至江戶末期逐漸式微。依據(jù)研究的階段性特點,江戶學者的古漢語虛詞研究可劃分為如下三個階段[10]。

江戶前期:從17世紀中葉《助語辭》在日本翻刻刊行開始,到18世紀初《語助譯辭》問世,這一時期的虛詞研究依附于《助語辭》,圍繞它展開翻刻、注疏、擴充、翻譯等工作。釋義上以繼承我國古代的注釋成果為主,輔以部分個人見解,實際是對《助語辭》及我國古代虛詞注釋成果的總結整理,如三好似山《廣益助語辭集例》釋“也”作“語已辭。徐鉉曰:語之余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稄V韻》:語助,辭之余也。《海篇》:語已辭,所以窮上成文也”。為其后的研究奠定了釋義基礎。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有:毛利貞齋《鰲頭助語辭》(1683)、《訓蒙助語辭諺解大成》(1708)、《重訂冠解助語辭》(1717),三好似山《廣益助語辭集例》(1694),松井河樂《語助譯辭》(1719)等。

江戶中期:從18世紀初荻生徂徠、伊藤東涯的著作問世開始,到18世紀中后期皆川淇園、大典禪師的著作問世,這一時期的虛詞研究脫離《助語辭》,以作者的獨立見解來完成對漢語虛詞意義、用法的訓釋,如皆川淇園《太史公助字法》解釋“矣”為“不拘已往、方今、未來,敘述樣子,狀態(tài)之辭”等。作為虛詞研究的發(fā)展期,最明顯的進步表現(xiàn)在,研究者有了比較清晰的漢語詞類觀,這一時期的主要專著有:荻生徂徠《訓譯示蒙》(1714—1715);伊藤東涯《用字格》(1711)、《助字考》(1716)、《操觚字訣》(?—1736);皆川淇園《太史公助字法》(1760)、《左傳助字法》(1769)、《詩經(jīng)助字法》(1783);大典禪師《詩語解》(1763)、《文語解》(1772)、《詩家推敲》(1799)。

江戶后期: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期,除東堂弘《助辭新譯》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之外,其他各書刻意追求新說,釋義多憑臆斷。例如:釋介石《助字檃》中解釋虛詞“當”,認為依古時井田之法,農民以公田為先、私田為后才合乎道理。而“尚”有“尊崇”義,田可指“公田”,這樣,從“尚”從“田”的“當”就有了“應該”“理所當然”義。至此,盛極一時的虛詞研究逐漸衰落,反映這一時期特點的主要專著有:河北景楨《助辭鵠》(1786),三宅橘園《助語審象》(1817),釋介石《助字檃》(1861),東堂弘《助辭新譯》(1870)等。

二、研究旨趣的對比分析

我國古代的虛詞研究有以釋義為目的的訓詁派,也有以作文寫詩為目的的修辭派。古籍傳注中的虛詞注釋基本上屬于訓詁派,詩論、文論中的虛詞講解大多屬于修辭派。清代袁仁林的《虛字說》講求修辭和語言鑒賞,從虛詞在文章表達中的作用來講解虛詞,屬于修辭派繼承者;王引之的《經(jīng)傳釋詞》認為虛詞無義,不能以實義解之,依訓詁要求來解釋虛詞,屬于訓詁派發(fā)揚者;劉淇的《助字辨略》二者兼重[11]462。不管是為了研讀經(jīng)傳,還是為了輔助作文寫詩,這兩種追求的共同點是都注重實用性。

日本學界本沒有虛詞研究的傳統(tǒng),受《助語辭》的啟發(fā)開始研究虛詞。漢學名儒邊研習學問,邊開辦私塾,教授弟子門生學習漢語進而輔助讀經(jīng)寫作,同樣重視實用性。例如:他們在內容和行文上都頗費心思,為了區(qū)分例句的出處、突出例句中的待釋詞,專門加上“○”“△”“□”等符號,三宅橘園《助語審象》為有利于記憶,還將虛詞編成了四字押韻的歌訣,以利于初學者學習使用。

三、研究內容的對比分析

清代的虛詞研究以文言虛詞為主,同時開始關注方俗口語虛詞。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搜集九經(jīng)三傳及周秦、西漢古書中的文言虛詞160個,逐一考據(jù)、歸納;劉淇《助字辨略》所釋除了先秦兩漢虛詞以外,還涉及唐詩宋詞中口語方俗口語虛詞,“等頭”“等閑”“者邊”等都在收錄之列。編寫上,劉淇將全書476個虛字按照四聲排列,其他主要沿用“同類釋義、連類而及”的體例。江戶時代的虛詞著作,基本上都采用“分組釋義,同用同條”的體例。不僅關注單、復音文言虛詞,還廣泛涉及詩文、小說中的俗語虛詞,以及虛詞性的慣用詞組、固定格式等。如大典禪師的《詩語解》收錄唐詩中俗語虛詞265組,三宅橘園《助語審象》收錄小說中俗語虛詞80個;伊藤東涯《用字格》專門研究虛詞的搭配順序,《助字考》研究虛詞性的慣用詞組,東堂弘《助辭新譯》則專門研究虛詞性固定格式的用法。

從收詞規(guī)模上看,劉淇《助字辨略》收錄476個虛詞,荻生徂徠《訓譯示蒙》收錄496個虛詞,三宅橘園《助語審象》收錄560個虛詞,現(xiàn)代語法學概念意義上的副詞、代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語氣詞均有涉及。從虛詞適用的文體看,清代學者仍以文言虛詞為主;江戶早期以文言虛詞為主,如《語助譯辭》等,到了中期就產(chǎn)生了《詩語解》這種專門收錄研究唐詩虛詞的著作,末期的《助語審象》則從小說中采集了80條俗語虛詞。從形式構成上看,清代學者主要研究單音虛詞,涉及少量復音虛詞,對虛詞性慣用詞組和固定格式幾乎沒有論及;江戶學者除了單、復音虛詞之外,還專門探討虛詞性慣用詞組和固定格式,內容更加豐富。

四、研究方法的對比分析

《助語辭》重視“神情聲氣”的釋詞方法在《虛字說》中仍然常用,袁仁林認為虛詞的運用是寫好文章的關鍵,因而多從虛詞的運用來分析篇章的布局。例如:“‘夫’字之氣,清浮平著,每著于所言而虛指之,有一段鋪開扶起敷布回翔意”,“‘而’字之聲,膩滑圓溜,有承上啟下之能,有蒙上輥下之情……”[11]464-466,等等。清代學者的虛詞釋義還涉及語法分析,這是對《助語辭》“從句中不同位置比較一個虛詞的不同用法”“對比同類義近虛詞”等方法的繼承與發(fā)展,并廣泛涉及句讀、語序、語境等問題[11]473-476。清代學者精于訓詁,劉淇總結虛詞訓釋之例:“其訓釋之例凡六:曰正訓、曰反訓、曰通訓、曰借訓、曰互訓、曰轉訓。”王引之生在乾嘉漢學盛世,訓詁水平更加精湛,如薛正興所說,《經(jīng)傳釋詞》對各字“先解釋用法,后援引書證,追溯其原始,歸納其條例,明辨其發(fā)展,論斷多精確”[12]。清代學者善用“因聲求義”的方法突破文字障礙,打通虛詞不同書寫形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就此而言,江戶學者是難以企及的。而江戶學者出于外語學習的需要研究古漢語虛詞,善用語言對比分析,在方法上也形成了特色。

一是重視文獻用例,重視專書、專題研究。通過大量例句的分析,從中對比總結虛詞的意義特征和使用規(guī)律,如伊藤東涯《用字格》為探討虛詞語序問題整理出了三百余條例句,皆川淇園的三部《助字法》中,單個詞條下例句最多達30余條。展開專書、專題研究,材料更為集中,討論容易深入,如皆川淇園分別針對《史記》《左傳》《詩經(jīng)》三種書的虛詞進行研究,寫成三書的《助字法》,大典禪師按照體裁、時代之別,寫成《詩語解》《詩家推敲》《文語解》。

二是重視借鑒已有成果。江戶學者善于借鑒我國古代注釋書、字書、韻書等這些研究成果,如三好似山《廣益助語辭集例》主要是對注釋書、字書、韻書中的虛詞釋義進行整理總結,荻生徂徠解釋虛詞用法有很多自己的見解,但在各詞條下總是首先列出之前的注釋成果。江戶時代學者之間也注意相互借鑒,荻生徂徠、伊藤東涯等人的成果都成為后期學者研究的基礎,如宇野明霞推崇荻生之學,大典禪師在研究中區(qū)別詩、文體裁正是源自他的老師宇野明霞,皆川淇園受到宇野明霞的影響也很明顯;三宅橘園繼承了皆川淇園的研究理念,東堂弘《助辭新譯》則與伊藤東涯的《助字考》多有相通之處。

三是重視研究角度。如,伊藤東涯擅長運用漢日語言對比,《用字格》卷首凡例中指出:“中國的語言,字上有音有義,縱橫上下,各取其義”“漢語有的體言在先、用言在后,有的用言在先、體言在后”“如云‘修身’指修養(yǎng)身心,‘身修’指身心之修養(yǎng)良好;‘知人’指知道某人,‘人知’是指人知道某某”“漢土言語和日本言語順序不同?!x漢土文字時,須上下反復,理會其義?!盵1]292通過語言對比意識到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存在差別,指出漢語語序在區(qū)別意義上有重要作用,日語語序卻不是重要的表意手段。基于對比形成的認識,促使他專門研究虛詞搭配使用中的語序問題,寫成了《用字格》一書。再如,大典禪師注重虛詞使用的時代性、虛詞與其他詞語的搭配習慣、出現(xiàn)的語境等。以《文語解》釋“曾”“嘗”為例:

曾ニハ,カツテト,經(jīng)ル義ト,ノ二訓アリ。嘗ノ字ハ經(jīng)ノ義ノミナリ。然ルニ,六朝ニ至テ,嘗不、嘗無ノ語アリ。コレ曾嘗同訓アル故ニ,曾不、曾無ノ義マデヲ混メ,嘗不、嘗無ト用ルナリ。古文ノ法ニハ、無」ナリ。(譯文:“曾”有“曾經(jīng)”“經(jīng)歷”二訓,“嘗”只有“經(jīng)歷”義。可到了六朝時,出現(xiàn)了“嘗不”“嘗無”等語,加之“曾”“嘗”同訓之故,甚至連“曾不”“曾無”義也混用進了“嘗不”“嘗無”中。)[1]251

大典禪師指出,原本有細微差別的“曾”“嘗”二詞到了六朝時逐漸混用不分,這種將詞義的時代性融入詞義訓釋中的考慮是符合語言發(fā)展規(guī)律的。再以《文語解》釋“蓋”“蓋嘗”為例:

蓋、蓋嘗ケダシ。蓋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後漢李固傳 コレ君子嘗謂ノ意ナリ??鬃由w曰,耕也,餒在其中。論語子張學干祿章集注 モシ嘗曰トナセバ,此語カナラズ。此章ヨリ先ノ語トナル孔子ノ語イヅレカ先後ナルヲ知ズ,故ニ,蓋曰トイフ。又嘗ノ下ハ,多ク活字、用字、虛字ナリ。蓋ノ下ハ,死字、體字、實字ヲ用ル」多シ。故ニ,蓋余トアリテ,嘗余トハナシ。蓋余嘗讀班氏書,紀于公爲小吏多陰德。贈水亭王公序 コノ類ナリ。(譯文:“蓋君子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后漢書·李固傳》)此為“君子嘗謂”之意?!翱鬃由w曰,‘耕也,餒在其中矣?!?《論語·衛(wèi)靈公》)若作“孔子嘗曰”則不達此意,要了解這句話在此章節(jié)的前后內容?!皣L”下多“活字、用字、虛字”,“蓋”下多用“死字、體字、實字”。故有“蓋余”,沒有“嘗余”,如“蓋余嘗讀班氏書,紀于公為小吏多陰德”(《贈水亭王公序》))[1]252

大典禪師指出“蓋”“嘗”的區(qū)別:“蓋君子謂”可讀作“君子嘗謂”,而“孔子蓋曰”不宜讀作“嘗曰”,應注意孔子這句話原文的語境?!皣L”下多出現(xiàn)動詞、形容詞,“蓋”下多名詞,所以有“蓋余”,沒有“嘗余”。雖然結論不夠精確,但從詞類搭配的角度去分析虛詞用法是很難得的。

受時代局限,清代與江戶學者的虛詞研究都存在不足。如袁仁林以“神情聲氣”的觀點解釋虛詞,含混而不易理解,用聲音模擬語氣的做法也不科學;劉淇《助字辨略》理論概括缺乏邏輯性,也出現(xiàn)了“當收未收以及不當收而收,該詳未詳以及該略卻顯繁蕪”的問題;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雖最為精審,但仍有誤解古書以及解釋不確切的地方。江戶學者一些合理的釋義方法不能貫徹到底;一些論述、釋義沒有依據(jù),臆說懸揣。例如:伊藤東涯認為在直接記錄事情時不需要使用助字,只有當口述引用時才用助字;三宅橘園提出的意象“明界”“幽界”說,認為敘述眼前的事情不使用助字,敘述內心想象的事情時才使用助字,這些說法都不符合漢語的語言事實。

五、詞類意識的對比分析

袁仁林在《虛字說序》中將文字分為“虛字”“實字”兩類,指出“虛字者,語言襯貼,所謂語辭也”,用“半虛半實”來指稱詞類活用現(xiàn)象。劉淇《助字辨略序》中提到:“構文之道,不過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虛字”和“實字”大致相當于現(xiàn)代語法學的“虛詞”和“實詞”?!吨直媛浴穭澐痔撛~為三十小類,《經(jīng)傳釋詞》分四十小類,王鳴昌《辨字訣》分七類,雖然由于劃分邏輯標準不統(tǒng)一而導致系統(tǒng)性、科學性不足,但這種劃分本身所代表的一種學術努力和這種努力結果對于閱讀古籍的實用意義值得肯定。

荻生徂徠和伊藤東涯繼承我國舊注以及詩論、文論中有關“實字、虛字”“靜字、動字”“助字”等名稱,加以融通,對虛、實詞的界定和詞類的劃分提出明確說法,進而闡述漢語字、詞、句的構成以及詞類問題。荻生徂徠為在《譯文筌蹄》卷首提出“字義、文理、句法、文勢”理論,指出對漢文寫作而言,應該先理解“字義”形成唐人之詞,再通曉“文理”以掌握用詞先后的規(guī)律,最后考慮文章整體“文勢”。這是對漢語從字義到句子構成的整體認識。在“字義”的問題上又進一步提出“字品”說,即詞類。除了“體字、用字”區(qū)別不明之外,整體層級劃分和現(xiàn)代語法學的劃分在本質上已經(jīng)十分接近。漢語詞類劃分如圖1所示:

圖1 漢語詞類劃分圖

這種詞類觀念在他的研究中得到了具體體現(xiàn),以《訓譯示蒙》釋“坐”“立”為例:

トヨムハ,文選ノトアルヲ,ト注シタルヨリ,起レリ,ソレハ,何ノ故モナク,子細モナク,メツタニ覺ヘズ,左樣ニナリユクナリ。(譯文:“坐”讀作“自然地”,《文選》:“驚沙坐飛”,注作“無故而飛”。無故、自然意,未經(jīng)察覺就呈現(xiàn)出那種樣子。)ト云フ意ナリ。ヤハリ立チテヲル內ト云フナリ。(譯文:動作迅速,立刻馬上,“立刻、忽然”意。)[1]44

“坐”“立”用作動詞比用作副詞常見,但荻生徂徠分辨出“坐”有“自然地”義,“立”有“立刻”義,并將這些義項收進虛詞的考察范圍,對虛、實詞的辨析已滲透到他的具體研究中。

此外,伊藤東涯在《操觚字訣·字例》中也提出了明確的詞類觀,他以“實字、虛字、助字、語辭”四分漢語詞類,對詞類系統(tǒng)性和層次性的把握上不如荻生徂徠,但他以“助字”和“語辭”對虛詞下位作出了劃分,“助字”指十余個語氣詞、助詞、連詞,包括也、矣、焉、乎、哉、耶、與、夫、之、諸、雖、而等;“語辭”指助字以外的虛詞。

除上述對漢語詞類的整體認識,兩國學者對虛詞下位的小類都有進一步劃分。劉淇在《助字辨略》自序中對虛字分類如下:

1)重言2)省文3)助語4)斷辭5)疑辭6)詠嘆辭7)急辭8)緩辭9)發(fā)語辭10)語已辭11)設辭12)別異之辭13)繼事之辭14)或然之辭15)原起之辭16)終竟之辭17)頓挫之辭18)承上19)轉下20)語辭21)通用22)專辭23)僅辭24)嘆詞25)幾辭26)極辭27)總括之辭28)方言29)倒文30)實字虛用[11]471

“重言”指虛字連用,“省文”“倒文”指句式,“方言”“通用”“實字虛用”等不是虛字的子類問題,這種分法邏輯混亂,雜蕪糾纏,也沒有在正文釋義中得到貫徹。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沒有關于分類的明確論述,但周靜賢、吳禮權整理的《經(jīng)傳釋詞》的虛詞分類實際有四十種[13],雖比《助字辨略》細密,但同樣存在交叉重復現(xiàn)象。王鳴昌《辨字訣》分了七類,即起語辭、接語辭、轉語辭、襯語辭、束語辭、嘆語辭、歇語辭[3]97-99,邏輯性比前兩家稍好,但也缺乏周遍性。江戶初期三好似山《廣益助語辭集例》劃分了五十六類[1]7-9,和劉淇的方式基本相似,不是語法學標準的分類。這一時期兩國學者并沒有找到有效的劃分標準,但對虛詞下位進一步劃分的嘗試是非??少F的。

六、學術影響的對比分析

清代虛詞研究集我國古代虛詞研究之大成,為我國近代語法學的誕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馬建忠在吸收、批評古代成果的基礎上,引進西方的語言學理論寫成了《馬氏文通》一書,該書論虛字的部分不僅參考了清代學者的概念界說、詞語分類,還采用了《虛字說》《助字辨略》《經(jīng)傳釋詞》對一些虛詞的解釋。

江戶虛詞研究具有實用性,大量虛詞釋義專著的產(chǎn)生推動了當時的漢語教育。江戶學者提出的漢語詞類劃分方法也影響到當時的日語研究。日本學者此前只是為了服務和歌創(chuàng)作之類的需要,從“體·用”或“詞·てにをは”這兩種角度來區(qū)別日語詞類。江戶學者在漢語虛詞的研究過程中提出漢語詞類劃分系統(tǒng),使詞類意識在日語研究中得到覺醒,富士谷成章和鈴木朖的日語詞類劃分與漢語詞類劃分方式的類似即是證明。富士谷成章(1738—1779)是皆川淇園的弟弟(成章十九歲時過繼到富士谷家),他對比漢日語言的特點后提出“名、裝、頭插、腳結”的日語詞類四分法[6]272。鈴木朖(1764—1837)分析日語單詞功能后提出了“言語四種論”,以“體詞、作用詞、形狀詞、てにをは”四分日語詞類[14]。這兩種提法都可找到漢語詞類劃分方式的影響痕跡。

七、結語

清代和江戶學者在繼承古代成果的基礎上展開古漢語虛詞研究,隨著發(fā)展而各有所長:清代學者精于訓詁,擅長運用“就古音求古義”等方法,虛詞釋義水平很高;江戶學者基于外語學習的需要,注重兩種語言的對比,視角獨特、方法靈活,取得了一些值得重視的成果。清代學者的虛詞研究中體現(xiàn)了他們的詞類觀,各種訓詁考據(jù)著作中蘊含著句法、詞類的觀念,不過尚未建立詞類系統(tǒng)。江戶學者出于對外語學習的需要,把性質相同的詞語歸到一起才能提高學習效率,這種動力促使他們對漢語詞類進行系統(tǒng)劃分,找到虛詞在整個漢語詞類系統(tǒng)中的位置后再逐個進行虛詞研究,逐漸形成自覺而清晰的詞類意識。江戶古漢語虛詞研究是日本漢語語法研究的萌芽,也影響了日本國語語法研究的發(fā)展。

猜你喜歡
虛字江戶詞類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建材與城市規(guī)劃的時代烙印——論日本江戶火災的得與失
西夏虛字考源①
西夏研究(2019年3期)2019-09-03 06:50:26
基于語料庫“隱秘”的詞類標注初步探究
從成語中學習詞類活用
品對聯(lián)·天文地理
“虛字”闡釋舉隅
江戶日本的情報分析及世界認識
古代文明(2016年2期)2016-10-21 19:21:50
基于“字本位”理論再談漢語詞類問題
高尔夫| 黄大仙区| 达拉特旗| 盱眙县| 介休市| 屯门区| 安徽省| 星座| 呼玛县| 宜阳县| 罗定市| 绿春县| 同德县| 邮箱| 永靖县| 武邑县| 吴忠市| 女性| 乌什县| 那曲县| 广德县| 内丘县| 郧西县| 潢川县| 灵寿县| 泸水县| 鄢陵县| 平陆县| 新营市| 章丘市| 廊坊市| 青浦区| 胶州市| 东明县| 南丹县| 建水县| 皮山县| 桐梓县| 云龙县| 全南县| 大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