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顧 平
信息技術是現代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也旨在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興趣與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作為特教學校的學生,由于其自身身體上的缺陷,與社會溝通聯(lián)系缺乏,不能很好地融入社會,接受社會上的信息,而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取有用信息、接受知識以及處理平時可能遇到一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其余課程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學好知識,為適應信息社會、工作和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旨在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課程,很多普通學校都有開設。但是特殊教育學校重視的卻很少,很多特殊學校認為信息技術課相比較語文、數學、英語等這類主課而言沒有如此重要。所以在很多特殊教育學校,信息技術課都沒有得到很好的運用和開發(fā)。而很多聾生從小學升入中專以后,基礎知識薄弱,計算機使用不規(guī)范。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很匱乏,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孩子,他們操作計算機不規(guī)范,常常導致計算機出現各種人為故障。
1.教材匱乏
信息技術教材相對于語文、數學課程的教材而言是相當匱乏的,這種情況在特殊教育學校尤為嚴重。在特殊教育學校,適合特殊兒童的信息技術課程更是少之又少。就拿筆者所任教的小學部幾個班級的信息技術課來說,只有一本教材,但是同時要教授給層次不同的幾個年級,而且使用的教材還是普通學校的教材。所以在教授之前,教師不僅需要從中選擇適合聾生教育的內容,還要再從中選擇出適合不同年級的內容。
2.教師匱乏
特殊教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師相對匱乏。在特殊教育學校,往往擔任信息技術課的并非是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教師,很多都是擔任其他主課的教師,同時兼任信息技術課教師,所以本身也是參差不齊的。而真正從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由于各種客觀原因,例如手語、盲文等知識的限制,極少會愿意到特殊教育學校任教。
由于學生來自不同的區(qū)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程度不同,有的在小學接受過信息技術教育,有的沒有接受過,而且接受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難度很大。特別是到了中專,對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而言,計算機是專業(yè)課,和語文、數學、英語同樣重要。所以需要更好地掌握計算機知識,不單是操作,還有基礎知識。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瓶頸。由于學生能力與知識的層次不同,教師需要將同一個班分為各種不同等次,分類教學,因材施教。
首先,從學校的角度來說應該更加重視。硬件上,在學校設有專門的獨立的計算機教室,有足夠的計算機;從小學起加強學生信息技術教育,而不是將其當作擺設,可有可無。軟件上,組織專門的計算機教師進行教學,或者對教師進行培訓,使之更好地教育學生;每周都應該安排信息技術課,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獲取知識、處理信息。
對學生而言,從小學起就應樹立好一個目標,擺正態(tài)度,而不是認為信息技術是可有可無的一門課,不好好學習,上課的時候不聽老師的教學,上課搗蛋或是做其他與課堂教學無關的事情。而到了中專,自己要考大學,要上計算機專業(yè),才發(fā)現自己對于計算機的知識懂得少之又少,就需要從頭開始學習。特殊兒童由于身體上的缺陷,與社會接觸少,能獲得的社會知識就更加少,學好信息技術,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國家大事、社會大事,也可以沒有障礙地與對方進行溝通。但是正是由于網絡的應用,很多學生不能控制好自己,常常利用時間空隙,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單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應教導他們正確使用網絡,正確認識和處理網絡上的信息,做一個文明的網絡小公民。
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學生的信息技術教學,尤其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聾生由于聽不見,在社會中很難與人溝通,也偶爾會受到歧視,但是運用計算機,學生不會感到會有這樣的障礙。盲生由于視力的障礙,看不到美麗多姿的世界,但是通過信息技術的學習,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夠通過盲部教學軟件讀出各種文字,從而了解外面發(fā)生的大事,“看到”美麗的世界。由于學生能力的參差不同,對于操作很多學生都很喜歡,愿意學、喜歡學。可是對于中專計算機專業(yè)的同學,很多基礎知識是要記憶的,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愛學愿意學,從而學好這門課。
通過各方的努力、重視各種教學方法的嘗試,一定能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了解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學習的效率。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信息技術課程也一定能夠在特教學校開出燦爛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