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安娜,蒲紅,印隆林,張?zhí)鞇?,李?/p>
結直腸癌是胃腸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根據(jù)2018 年中國癌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結腸癌發(fā)病率、病死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分別排第3 位、第5 位[1]。脈管癌栓(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是腫瘤細胞已侵犯鄰近血管及淋巴管的特征表現(xiàn)之一,可視為淋巴結轉移的前期表現(xiàn)[2-3]。LVI 陽性患者生存期短,容易復發(fā)且預后較差[4-5]。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指南及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均將LVI陽性作為結直腸癌高危因素評價項目之一,Ⅱ期結直腸癌合并高危因素者無論是否有淋巴結轉移,均建議行術前輔助化療[1,6]。然而,術前評價腫瘤LVI 的影像學方法研究較少。Chen等[7]采用磁共振T2加權成像及擴散成像測量直腸癌腫瘤體積,發(fā)現(xiàn)2 種成像方法所測腫瘤體積均與直腸癌LVI有良好相關性。另有研究發(fā)現(xiàn)宮頸癌患者磁共振測量腫瘤體積與LVI也具有良好的相關性[8]。CT能夠評判腫瘤位置、形態(tài)、大小與周圍組織結構的關系,以及是否存在遠處轉移,是目前評價結腸癌的主要成像方法[9],但目前尚少見術前CT 評估結腸癌LVI 的相關研究。本研究初步探討術前利用增強CT 測量腫瘤大小來定量評估結腸癌患者LVI受侵情況。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8 年8 月—2019 年9 月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經(jīng)病理證實為結腸腺癌患者75例,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齡41~83歲,平均(64.23±11.12)歲。納入標準:(1)經(jīng)手術切除且病理組織學及免疫組化檢查確診為結腸腺癌。(2)增強CT檢查前均未行手術、放化療等相關治療。(3)增強CT檢查后1周內行手術治療。排除標準:(1)腫瘤體積過小,CT增強影像辨認不清。(2)影像質量差,無法進行測量。以病理組織學檢查為金標準,將75例患者分為LVI陽性組19例,LVI陰性組56例。
1.2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西門子64 層螺旋CT(SOMATOM Definition AS)增強檢查。檢查前1 d囑患者食用流質或半流質食物。檢查前8 h 禁食,檢查前30 min 口服1 000 mL水擴張結腸,檢查前5 min給予溴化丁莨菪堿10 mg以減少腸蠕動?;颊呷⊙雠P位,掃描范圍從膈上劍突平面至盆腔恥骨聯(lián)合層面。CT 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10 mA,掃描層厚8 mm,層間距8 mm,重建層厚1~2 mm,重建間距1 mm。通過高壓注射器經(jīng)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碘對比劑(碘海醇,含碘300 g/L)75 mL,注射流率3.0 mL/s,平均延遲25 s后采集動脈期和靜脈期影像。
1.3 影像分析和后處理 所有掃描數(shù)據(jù)均傳至工作站并進行冠狀面、矢狀面重建。為了評估腫瘤大小測量的一致性,由2位從事胃腸影像診斷5年以上醫(yī)師在不知病理結果的情況下獨立進行影像分析和測量;其中1 位診斷醫(yī)師在第1 次測量完成2個月后進行再次測量。參照平掃CT影像,在靜脈期增強影像上勾畫出異常強化腫瘤邊緣,并手動測量腫瘤形態(tài)。具體測量參數(shù):(1)腫瘤長度(tumor length,Tlen),從腫瘤近端直線測量至腫瘤遠端。(2)腫瘤最大直徑(tumor maximum diameter,Tdia),在任一平面上避開腸腔內容物所測得腫瘤最大直徑。(3)腫瘤最大面積(tumor maximum crosssectional area,Tare),在腫瘤最大層面勾畫出腫瘤的形態(tài)輪廓。勾畫輪廓時需要排除周圍淋巴結、鄰近臟器及血管結構干擾。(4)腫瘤體積(tumor volume,Tvol),先勾畫出腫瘤所有層面的輪廓,腫瘤橫斷面所有面積之和×層厚即為Tvol。各參數(shù)測量影像見圖1。同時2位醫(yī)師共同協(xié)商評估結腸癌術前增強CT影像上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情況,評判標準為腫塊旁系膜血管增粗伴腔內出現(xiàn)低密度影并與血管外腫瘤病灶相連。
Fig.1 Tumor size measurement and illustration of positive lymphovascular invasion圖1 腫瘤大小測量及脈管癌栓陽性圖解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2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采用中位數(shù)和四分位間距[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4 種腫瘤大小測量方法的一致性檢驗使用組內相關系數(shù)(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rrelation,ICC)。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關。利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計算腫瘤大小測量參數(shù)預測結腸癌LVI 的最佳臨界值、曲線下面積(AUC)和診斷效能。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 種腫瘤大小測量方法的一致性 Tlen、Tdia、Tare 及Tvol 測量數(shù)據(jù)在組內(ICC 分別為0.939、0.912、0.973、0.985)及組間(ICC分別為0.962、0.907、0.986、0.990)觀察者間均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2.2 結腸癌LVI陽性組和陰性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結果 2組腫瘤發(fā)生位置、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LVI 陰性組相比,LVI陽性組腫瘤位于左半結腸比例、低分化結腸癌比例、T3~4期以及N2期比例明顯升高;2 組年齡、性別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LVI 陽性組Tlen、Tdia、Tare、Tvol均高于LVI陰性組,見表2。
Tab.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between LVI positive group and LVI negative group表1 LVI陽性和陰性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3 結腸癌LVI陽性與臨床特征及腫瘤大小的相關性 Tlen、Tdia、Tare、Tvol、腫瘤位置、分化程度、TN分期均與結腸癌LVI 發(fā)生具有相關性。Tlen、Tdia、Tare、Tvol 越大,腫瘤位于左半結腸,分化程度越低,TN 分期越高,LVI 陽性概率越大;其中,Tvol 與LVI陽性相關性最高,見表3。
2.4 4種腫瘤大小測量在評價結腸癌患者LVI陽性中的應用價值 75 例結腸癌患者CT 增強圖像中判斷為EMVI 者24 例(32.0%)。與金標準相比,術前CT 診斷準確度為69.3%,敏感度為52.6%,特異度為75.0%。ROC曲線結果顯示,4種腫瘤大小測量方法評價結腸癌LVI 均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其中,Tvol診斷效能最佳,見表4、圖2。
Tab.2 The difference of tumor sizes between LVI positive group and LVI negative group表2 LVI陽性組與陰性組的腫瘤大小的差異
Tab.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linical characterstics and tumor size in colon cancer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VI表3 結腸癌LVI陽性與患者臨床特征及腫瘤大小的相關性結果
Tab.4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of tumor size measurement in the evaluation of positive LVI表4 測量腫瘤大小的4種指標在評價結腸癌患者LVI陽性中的診斷效能分析
Fig.2 ROC curve analysis of tumor size in colon cancer圖2 結腸癌腫瘤大小測量的ROC曲線分析
國內研究顯示LVI 陽性的結直腸癌患者5 年生存率明顯低于LVI 陰性患者(40.8%vs.60.1%)[3]。既往也有報道顯示腫瘤部位、腫瘤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及淋巴結轉移與結腸癌LVI 的發(fā)生有明顯相關性[10-11],本研究結果與此一致。結直腸壁黏膜下層具有豐富的淋巴管網(wǎng)和血管網(wǎng),關系緊密,腫瘤浸潤至黏膜下層時,容易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LVI陽性發(fā)生概率增加。腫瘤分化程度越低,生物學行為越差,腫瘤侵襲和轉移性越強,腫瘤細胞越容易從原發(fā)灶浸潤到鄰近脈管,LVI 發(fā)生率越高。左半結腸以浸潤型為主,分化程度低,右半結腸癌以腫塊型為主,分化程度高,浸潤性弱,故左半結腸的LVI發(fā)生率較右半結腸高。
腫瘤大小也是結腸癌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12]。腫瘤沿黏膜下層豐富的脈管系統(tǒng)縱向生長,腫瘤長度越長,腫瘤浸潤管壁可能性越大,發(fā)生LVI可能性越大。腫瘤直徑越大,浸潤深度增加,越容易侵犯周圍鄰近結構,LVI 發(fā)生可能性越大。最大橫截面積越大,體積越大,腫瘤的侵襲性增大,越容易侵透漿膜面,浸潤鄰近結構臟器、腹膜組織等發(fā)生LVI。由于CT對軟組織分辨率受限,細小血管容易受容積效應干擾而顯示不清,影響觀察,目前臨床工作中常用高分辨MR 來評估結直腸癌的EMVI 情況[8]。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術前CT 的診斷效能要低于腫瘤大小測量結果。
先前研究報道,腫瘤體積測量能夠預測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及胃癌LVI 受侵狀態(tài),且腫瘤體積也是預測LVI的獨立影響因素[13-15]。本研究發(fā)現(xiàn),4種腫瘤大小測量參數(shù)中,Tvol的診斷效能優(yōu)于Tare、Tlen、Tdia,而Tdia 診斷效能最低。這可能是因為結腸癌周圍炎癥反應及血管浸潤,邊界不清楚,影響了最大直徑的測量,而Tare 測量是在腫瘤最大橫截面上勾畫完整的腫瘤輪廓,更能反映腫瘤朝各個方向的生長和浸潤。Tvol 相對于Tare、Tlen、Tdia 的二維數(shù)據(jù)來說,是一個三維的立體測量方法,涵蓋了腫瘤橫向及縱向生長的特點,綜合了Tare、Tlen、Tdia 等信息,對腫瘤形態(tài)大小描述更為立體和連續(xù),更能反映復雜多樣的腫瘤形態(tài)。隨著腫瘤體積增大,腫瘤累及范圍越大,浸潤深度越深,越容易累及脈管結構。本研究也證實雖然4種腫瘤大小參數(shù)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復性,但Tvol測量一致性最好。
綜上所述,Tlen、Tdia、Tare、Tvol與結腸癌LVI具有相關性,其中Tvol相關性最好,評估結腸癌LVI的診斷效能最好,可為患者的預后和治療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值得注意的是,手動完整勾畫結腸癌患者的腫瘤體積耗時較長,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任務中操作存在一定困難。對于初學者,腫瘤形態(tài)的完整識別需要一個學習訓練過程,如果能夠借助于計算機軟件輔助半自動勾畫計算,可省時省力,去除主觀因素干擾。其次,增強CT檢查評價結腸癌需要嚴格的腸道準備才能獲得良好的影像質量,在檢查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腸道準備及屏氣呼吸訓練,最終保證測量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