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尹延旭 李 寧 高升華 余楚英 郭宇明焦春海 姚明華*
(1.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蔬菜種質創(chuàng)新與遺傳改良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 430064; 2.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4; 3.鶴峰土產林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 湖北恩施 445000)
加工專用型辣椒主要用于干制、醬制、鹵制、泡制加工成各種辣味食品的辣椒品種,也可作為農產品加工的調料,或精深加工提取辣椒紅素、辣椒素等。近年來,休閑食品企業(yè)發(fā)展較快,對辣椒的辣味、香味、硬度、色澤、油分等品質指標均有特殊的要求,迫切需要鹵制加工專用型辣椒品種,但湖北省栽培的辣椒仍以辣椒王、福建鐵皮椒等常規(guī)品種為主,由于品種退化嚴重,在品質、抗病性、產量特別是辣味方面下降較多,無法滿足休閑食品加工企業(yè)的需求。為滿足湖北市場對加工辣椒風味品質等多元化需求,本研究以優(yōu)質、抗病為育種目標,突出耐鹵制加工、辣味強、香味濃郁等特色,選育出適合不同栽培模式的加工專用型辣椒新品種鄂干椒101,以填補市場上此類型辣椒品種的不足。
鄂干椒101的母本HF-1是以湖北省鶴峰縣地方辣椒品種定向純化選育而成的自交系。采用單株選育法,用防蟲網(wǎng)隔離兼單果套袋,選擇皮硬肉厚、果個較大、果形一致的優(yōu)勢單株留種,歷經3年6代分離形成。父本GZZY-23是從泰國朝天椒TOP ONE后代經多年多代系統(tǒng)選育而成的自交系。采用單株選育法,用防蟲網(wǎng)隔離兼單果套袋,選擇結果數(shù)量多、抗病性強、株形緊湊的優(yōu)勢單株留種,歷經3年6代分離形成。
2013年配制雜交組合HF-1×GZZY-23,2013年在湖北省農科院武漢試驗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綜合性狀符合育種目標,并將該組合命名為‘鄂干椒101’。2014—2016年在湖北省農科院武漢試驗基地、利川試驗基地等地開展多年多點品比試驗。2017—2018年在湖北武漢、鶴峰、利川、恩施等市縣開展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區(qū)域試驗。2019年在湖北武漢、鶴峰、利川、恩施、丹江口、老河口等地開展生產試驗。2020年4月通過國家農業(yè)農村部的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辣椒(2020)420193。目前,鄂干椒101累計推廣面積達2 000 hm2(3萬畝)。
2.1.1 品種比較試驗 2014—2016年分別在湖北省農科院武漢試驗基地、利川試驗基地進行鄂干椒101的品種比較試驗,露地栽培。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設3次重復,每小區(qū)50株,小區(qū)面積12 m2,株行距為40 cm × 50 cm,單株定植,以當?shù)刂髟云贩N石柱紅辣椒為對照。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表1),在連續(xù)3年的品種比較試驗中,鄂干椒101平均鮮椒總產量為1 733.47 kg/667 m2,對照品種石柱紅辣椒平均鮮椒總產量為1 566.18 kg/667 m2,鄂干椒101比對照增產10.68%。經方差分析,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
表 1 2014—2016年鄂干椒101品種比較試驗產量結果分析
2.1.2 區(qū)域試驗 2017—2018年分別在湖北武漢、鶴峰、利川、恩施等地開展了鄂干椒101的區(qū)域試驗,露地栽培。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設3次重復,每小區(qū)50株,小區(qū)面積12 m2,株行距為40 cm×50 cm,單株定植,以當?shù)刂髟云贩N石柱紅辣椒為對照。區(qū)域試驗結果表明(表2),鄂干椒101在4點區(qū)域試驗中平均鮮椒總產量為1 883.30 kg/667m2,對照品種石柱紅辣椒平均鮮椒總產量為1 650.91 kg/667m2,鄂干椒101比對照增產14.08%。經方差分析,4個試點的平均總產量與對照差異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
表2 2017—2018年鄂干椒101區(qū)域試驗總產量結果分析
2.1.3 生產示范試驗 2019年分別在湖北武漢、鶴峰、利川、恩施、丹江口、老河口等地開展了鄂干椒101不同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同栽培習慣和不同管理水平下的生產示范試驗,采用露地栽培。以當?shù)刂髟云贩N石柱紅辣椒為對照,試驗小區(qū)面積3 000 m2,株行距為40 cm × 50 cm,單株定植。生產試驗結果表明(表3),鄂干椒101在多個不同生態(tài)地區(qū)的生產試驗中平均鮮椒總產量為1 904.24 kg/667 m2,對照品種石柱紅辣椒平均鮮椒總產量為1 683.61 kg/667 m2,鄂干椒101比對照品種增產13.11%。
2016年分別對鄂干椒101進行了黃瓜花葉病毒病(CMV)、煙草花葉病毒病(TMV)、炭疽病和瘡痂病的苗期接種鑒定,以當?shù)刂髟云贩N石柱紅辣椒為對照。苗期接種鑒定結果如下(表4),鄂干椒101的 CMV、TMV、炭疽病和瘡痂病的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36.6、25.4、28.5和35.6。綜合品種比較和區(qū)域試驗的田間表現(xiàn),鄂干椒101抗病性評價為中抗CMV、TMV、炭疽病和瘡痂病。
2017年委托通標標準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對鄂干椒101進行了品質測試,測試結果表明(表5),鄂干椒101干椒樣品中辣椒素含量為1.96 g/kg,二氫辣椒素含量為0.817 g/kg,粗纖維含量為34.6 g/100 g,硒含量為0.02 mg/kg。與對照品種石柱紅辣椒相比,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表3 2019年鄂干椒101品生產試驗產量結果分析
表4 鄂干椒101的苗期抗病性鑒定結果
表5 品質檢測
鄂干椒101為加工型朝天椒雜交一代新品種(圖1)。該品種特點是耐鹵制、味辣、香味濃。植株生長勢較強,株型好,分枝能力強,葉片小,少茸毛;株高80 cm,開展度60 cm;晚熟,始花節(jié)位12~14節(jié),花冠白色,花萼平展;坐果力較強,果實短指形,青果綠色,老熟果色鮮紅,前后期果實一致性較好;二心室,果表膜質層較厚,味辣,果縱徑7 cm左右,果橫徑1.4 cm左右,單果質量7.5 g左右。中抗CMV、TMV、炭疽病和瘡痂病,辣椒素總含量為2.8 g/kg,粗纖維含量為34.6 g/100 g。
鄂干椒101適宜在湖北省平原地區(qū)或鄂西山區(qū)露地種植。
平原地區(qū)適宜在2月上中旬播種,4月上中旬定植;鄂西山區(qū)適宜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定植。每667 m2用種量為30~40 g,根據(jù)當?shù)赜缁A條件采用小拱棚冷床育苗或大棚穴盤基質育苗。
株行距宜為40 cm × 50 cm,每667 m2定植2 800株左右。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塊采用單株雙行定植。
底肥以有機肥為主,每667 m2施商品有機肥800 kg、復合肥25~40 kg。植株定植時要及時澆足底水,廂面宜鋪設銀灰膜。中后期要加強肥水管理,結果期注意及時追肥。重點預防病毒病和蚜蟲、粉虱為害,田間可采用懸掛黃板防蟲,或采用銀灰色地膜趨避蚜蟲等物理措施。還可結合藥劑防治,可選用20%嗎胍·乙酸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果實完全紅熟后方可采摘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