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穎
(華南理工大學校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641)
皮膚蕈樣肉芽腫是一種少見的皮膚病。該病患者的病程具有慢性漸進性的特點。本文對1 例皮膚蕈樣肉芽腫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便為臨床醫(yī)生診治此病提供參考依據(jù)。
患者男,81 歲,因“軀干四肢進行性散在紅斑增多,局部斑塊形成伴輕度瘙癢2 年余”于2015 年4 月入住華南理工大學校醫(yī)院接受治療。該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胃納、睡眠情況均良好,其大小便正常,其瘙癢的程度和體重無明顯變化。對患者進行查體的結果顯示:其生命體征平穩(wěn),常取自主體位,神清,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心肺聽診無異常,腹部平軟,未捫及壓痛區(qū),肝脾未腫大,四肢無水腫,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對患者的皮膚進行查體的結果顯示:其軀干、臀部、四肢近心段均可見片狀紅斑、斑塊、脫屑及色素脫失斑。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五項分類檢查、C- 反應蛋白檢查及血生化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各項臨床指標均正常。因該患者在3 年前出現(xiàn)皮膚紅斑、瘙癢不適、鱗屑等癥狀,遂診斷其患有尋常型銀屑病,在對其進行2 個月的抗組胺治療后,效果不顯著,其腹部和臀部紅斑的面積出現(xiàn)了擴大的情況。遂于2015 年6 月將該患者轉(zhuǎn)移至中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對患者皮膚上的紅斑進行病理檢查的結果顯示:軀干紅斑,表皮與真皮交界處聚集有較多的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有異型性,有侵皮現(xiàn)象。對患者進行免疫組化的結果顯示:CD3(+),CD45RO(+),CD20 個別散 在(+),CD79a 個 別 散 在(+),CD5(+),CD30(-),CD4(+),CD8(+)。綜合該患者的臨床病史及其免疫組化的結果,其被診斷為“皮膚蕈樣肉芽腫早期”。
現(xiàn)階段,隨著城市高層建筑規(guī)模的擴大,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對深基坑支擋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應用中,該技術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空間比較大。對于地下水位類型,通過套管水沖法成錨工藝,一些支擋加固樁、永久支擋樁與柱、地下支撐墻等用于一體化支擋承重方案,借助該支擋承重系統(tǒng),支擋與承重雙重需求得到滿足,加快項目建設進程,降低資源消耗比例,為項目建設經(jīng)濟與社會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礎。應用深基坑支擋技術,有效應用旋挖施工技術,必須要保障旋挖灌注樁成孔質(zhì)量。
在該患者被確診為“皮膚蕈樣肉芽腫早期”后,于2015 年7 月10 日至2015 年8 月12 日入住中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接受治療。對該患者進行肺部CT 檢查及相關的血液檢查的結果顯示,未發(fā)現(xiàn)其存在蕈樣肉芽腫相關的異常情況,然后為其使用甲氨喋呤進行治療,但療效不佳,同時其肝功能出現(xiàn)異常。對患者進行護肝對癥支持治療,在其病情出現(xiàn)好轉(zhuǎn)后,其出院并接受門診隨診治療。因中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缺乏外用的氮芥溶液,在患者接受5 個月的門診隨診治療后,其全身紅斑的癥狀無明顯改善,其臀部出現(xiàn)凹凸不平的斑塊,且部分斑塊出現(xiàn)潰爛。該患者遂于2015 年12 月入住廣東省皮膚病醫(yī)院接受治療。在對該患者進行系統(tǒng)的檢查后,其被診斷為皮膚蕈樣肉芽腫ⅡA 期。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的結果顯示:其白細胞計數(shù)為2.91×109/L ↓, 紅細胞的計數(shù)為4.09×1012/L ↓,淋巴細胞的絕對值為0.43×109/L ↓。對患者進行TPPA 試驗的結果為陰性,對其進行TRUST 定性的結果為陰性。對患者進行G-6-PD 檢查、電解質(zhì)檢查、血脂檢查、肝功能檢查、免疫檢查、心肌酶檢查、風濕檢查、血糖檢查、腎功能檢查、大小便常規(guī)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各項臨床指標均正常。對患者進行異常白細胞形態(tài)檢查的結果顯示:可見異形淋巴細胞6%。對患者進行淋巴細胞免疫分析的結果顯示:其總T 細胞的絕對計數(shù)為(CD3+)255 Cell/ul ↓,輔助T 細胞的絕對計數(shù)為(CD3+4+)211 Cell/ul,抑制T 細胞的絕對計數(shù)為(CD3+/CD8+)37 Cell/ul ↓,抑制T 細胞的百分比為(CD3+CD8+/CD45)10% ↓,輔助T 細胞/ 抑制T 細胞為(CD4+/CD8+)5.70 ↑。對患者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為正常。對患者進行X 線檢查的結果為其心肺未見異常。因該患者被確診為皮膚蕈樣肉芽腫ⅡA 期,停止為其使用甲氨蝶呤進行治療。讓患者口服異維A 軟膠囊10 mg,tid、維生素E 膠囊及酮替芬。使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將2 ml 的氮芥注射液加入到50 ml 的生理鹽水中,從qd 至bid,然后外用此藥液為患者進行治療。每天對患者的患處進行20 min 的窄波紫外線照射(注意保護其頭部、面部、眼睛及生殖器等)。使用祛腐生肌的中藥外敷患者臀部的潰爛處。每晚使用薄層他扎羅汀乳膏外涂患者的其他患處。在患者白細胞的水平出現(xiàn)下降后,停止為其使用肌注干擾素進行治療。在進行2 周的住院治療后,患者的病情恢復良好,其全身皮疹的顏色減退,其軀干及臀部無片狀暗紅斑、脫屑?;颊咴诔鲈汉?,繼續(xù)接受門診治療。患者口服異維A 軟膠囊進行治療,同時隔日進行皮膚照光治療,治療的時間為5 個月。在此期間,患者每天外涂氮芥溶液進行治療,2 ~3 次/d,同時其每天外涂他克莫司軟膏和曲安奈德尿素乳膏以輔助治療。該患者定期到我院進行血常規(guī)復查和肝腎功能復查。復查的結果顯示,近三年患者全身的淺表淋巴結均未見異常。該患者對本次治療的結果表示非常滿意。目前,我院一直對該患者進行隨訪。
目前,許多工程在有計劃地采用流水施工作業(yè),無論工程項目大小,均可根據(jù)工程的自身特點劃分施工流水段,合理地進行流水施工,并且許多工程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皮膚蕈樣肉芽腫是一種低度惡性的皮膚T 淋巴細胞瘤[1]。該病具有病程長、病情的發(fā)展緩慢等特點。皮膚蕈樣肉芽腫患者的早期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僅出現(xiàn)于其皮膚上。隨著病情的發(fā)展,該病患者皮膚上的腫瘤可轉(zhuǎn)移至淋巴結及內(nèi)臟中[2]。皮膚蕈樣肉芽腫患者的皮膚上會出現(xiàn)大小不一的腫瘤,其腫瘤一般為無痛性腫塊。當該病患者的腫塊出現(xiàn)潰瘍時,患者會感到疼痛[3]。目前,臨床上診斷疑似該病的患者,通常要對其皮膚斑塊進行活檢[4]。在本次的研究中,該患者發(fā)病較晚,其病程的進展緩慢。該患者的早期臨床表現(xiàn)為銀屑病狀,其后期的臨床表現(xiàn)為皮膚異色癥、紅斑及斑塊。對該患者進行皮膚組織病理檢查的結果為蕈樣肉芽腫,對其進行外周血淋巴細胞檢查及肺、肝、膽、脾、胰、雙腎等內(nèi)臟器官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各項臨床指標均未見異常。在對本例皮膚蕈樣肉芽腫患者的年齡、一般狀況、疾病嚴重程度及進展速度等方面進行風險評估后,為其制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此治療方案的內(nèi)容是:在早期以緩解該患者的臨床癥狀為主,為其使用氮芥溶液進行治療,同時對其進行皮膚照光治療,以緩解其痛苦,降低其用藥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在為皮膚蕈樣肉芽腫患者使用傳統(tǒng)藥物進行治療的基礎上,應合理的為其使用新藥進行治療,從而提高其生存率,改善其生活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