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樹立“讀者意識”,是消除學生“無話可說”與“說空話、套話”等痼疾的有效策略。一套明確具體、易于操作的“讀者意識”寫作量表,能引導學生站在讀者立場審視材料、基于讀者看法確立觀點、根據(jù)讀者特點選擇論證方式,進而提升思辨深度,優(yōu)化寫作過程。
[關鍵詞]讀者意識;作文量表;過程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20)34-0008-03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學生要“根據(jù)具體的語言情境和不同的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寫作就是一種表達。如何讓“對象”明白自己所寫的內容呢?最重要的就是在寫作前樹立“讀者意識”。所謂的“讀者意識”,就是“寫作時心中有特定的閱讀對象和明確的表達目的,以及有利于對象接受與目的達成的表達方式”。它不僅是寫作觀念,還是幫助學生克服認知困難與表達困難,解決“其實無話”“連篇套話”和“自說自話”等寫作痼疾的有效策略。然而,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還難以充分理解和自覺樹立“讀者意識”,需要針對性強的寫作訓練與具體明晰的過程指導的輔助。為此,筆者立足實際學情,探索出了一套明確具體、易于操作的“讀者意識”寫作量表,以引導學生站在讀者立場審視材料、基于讀者看法確立觀點、根據(jù)讀者特點選擇論證方式,從而全面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過程。
下面筆者通過具體例子,探討運用“讀者意識”量表,落實寫作過程指導的具體策略。作文題目如下:
①網友感慨:“一等功臣狄國平今天悄然離世,抵不過一條八卦新聞?!?/p>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③郁達夫在紀念魯迅大會上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p>
④2018年9月30日,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向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和共和國建設事業(yè)英勇獻身的烈士默哀。
⑤林嗚,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面對國外的先進技術封鎖以及各種附加條件,他和他的團隊本著“自我研發(fā),掌握核心技術”的信念克難攻堅。而今林嗚被稱為新時代英雄,港珠澳的功臣!
⑥習近平指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
請從上述材料中選擇兩三則來向你正在上初中的表弟(妹)呈現(xiàn)你的英雄觀。要求選好材料,使之形成有機的關聯(lián)。
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寫出的作文主要有以下共性問題:對“為什么寫”理解不清,不能根據(jù)材料提煉出清晰的寫作方向和寫作要點;對“寫什么”缺乏認識,全文基本都在自說自話;不能很好地把握“怎么寫”,以致觀點含混散亂,對材料虛張聲勢地點評一番便了事了。這也是學生寫作類似作文的通病。為此,筆者結合學生的寫作過程,設計了以下寫作量表(表1):一、站在讀者角度,審讀材料內容,校準寫作方向首先要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請先看一個典型的開頭文段。
親愛的表妹:
正在上初中的你有著喜歡的明星、偶像,天天上網看關于他們的八卦新聞,但你卻對我們國家的英雄一無所知。從你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國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一點也不看重英雄。曾有網友感慨:“一等功臣狄國平今天悄然離世,抵不過一條八卦新聞?!币虼?,今天我就來和你聊一聊關于英雄的話題。
這個開頭雖抓住了“英雄”這一話題,但內容上卻沒有明確交代清晰具體的寫作方向,且表達上主觀武斷、盛氣凌人,此為大忌。為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引導學生按寫作量表中的問題l思考。
按照引導語,本文設定的讀者是上初中的“表弟(妹)”,因此需要從“表弟(妹)”的角度觀照材料,提煉出他錯誤的英雄觀,再從“我”的角度來評價與糾正。如何才能升格上文提到的開頭段?材料①④⑤回答了“誰是英雄”的問題。寫作時可以點出真正的英雄是為祖國解放事業(yè)與建設事業(yè)做出偉大貢獻的人,而不是“表妹”認為的明星、偶像。材料②③④回答了“怎么對待英雄”的問題。寫作時可以點出“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敬仰英雄,而“表妹”則認為那只是國家領導人的事。材料⑥則回答了“如何成為英雄”?!拔摇币f服“表妹”,讓她知道英雄并不遙遠,每個平凡人都能成為英雄。這樣,文章的主旨與論證要點就明晰了。開頭段可升格為:
親愛的表妹:
我給你寫這封信,是因為有則消息讓我深受觸動:“一等功臣狄國平今天悄然離世,抵不過一條八卦新聞?!蔽蚁嘈拍愫鸵郧暗奈乙粯?,不知道狄國平是曾在對越反擊戰(zhàn)中英勇作戰(zhàn)的戰(zhàn)斗英雄。甚至知道以后,你也不會將這些人放在心上,因為愛追星、愛看球的你,一直崇拜的是叱咤賽場的梅西,幽默風趣的“跑男”。所以我給你寫信談談我的英雄觀,并和你一起探討“什么樣的人可稱英雄”,以及“今天我們該如何對待英雄、如何成長為英雄”。
教師可有效利用“讀者意識”量表中的“為什么寫”這一項,引導學生以讀者、作者的雙重眼光審視材料內容與寫作情境,讓學生明白,“讀者不是文章的被受者,而是與作者交流的積極對話者、意義建構者”。
二、針對讀者誤識,明確寫作內容,構建觀點句群
解決了“為什么寫”的問題后,就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許多學生的最大寫作問題,是不會提出和運用觀點。若學生能有效樹立“讀者意識”,則能更好地抓住“讀者誤識”。讀者誤識,是確立寫作內容的依據(jù);澄清讀者誤識的思維過程,可外化為邏輯嚴密、文脈暢達的論證過程。為此,筆者請學生思考寫作量表中的第2個問題。
將讀者的誤識整理出來,可擬出如下觀點句群:
(誤把明星當英雄)所以我寫信談談我的英雄觀,并和你探討“什么樣的人可稱英雄”,以及“今天我們該如何對待英雄、如何成長為英雄”。
(敬仰英雄是國家領導人的事)也許你會認為,敬愛人民英雄只是國家領導人的事,跟我們普通人沒有關系。此言差矣。正如郁達夫所言……敬重英雄,應該成為每個普通中國人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
(平凡人不可能成為英雄)也許你還會說,我們只是普通人,英雄離我們太遙遠。是的,英雄必須有遠超常人的品格、德行與貢獻。然而正如習近平所說,英雄來自人民,來自今天那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yè)績的普通人……
這種聯(lián)通讀者誤識、構建觀點句群的方法,有很強的遷移性,可用于各種不同類型作文的寫作。
三、預估讀者質疑,完善邏輯鏈條,展開有效論證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展開有效論證。這又是一個難點,因為它要求有清晰的邏輯鏈條與飽滿的論證內容。假想讀者的質疑和追問,既能以問領敘、以問領析,幫助論證者理出清晰的邏輯鏈條;又能提醒論證者注意自我校準,避免扁平化、標簽式論證,增強思辨的力度。
論證“是什么”的文段的邏輯鏈條可分為內涵揭示、分類列舉、因果分析、總結重申等幾部分。例如:
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我想應該是那些有過人的品格、才能與膽識,為國為民做出偉大貢獻、建立不朽功勛的人。(內涵揭示)我愿與你一起穿越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與他們相遇。民族危亡之際,誓死抗金、以一首《過零丁洋》輝耀史冊的文天祥,是英雄;國難當頭之時,冒死抗擊侵華日軍,鼓舞全民抗戰(zhàn)勇氣的趙一曼,是英雄;和平建設時期,突破技術封鎖,克難攻堅自主研發(fā)出“天眼”的南仁東教授,是英雄……(分類列舉)
論證“為什么”的文段,要有充分的論證依據(jù)和嚴密的論證邏輯,要運用當事各方分析、程度層次分析等回應質疑,讓讀者心服。
敬重英雄,應該成為每個普通中國人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如果你我都不認識和了解狄國平的壯舉,落寞的英雄就無從發(fā)揮他們的榜樣力量;如果你我對黃繼光等先烈被質疑和惡搞的事件置若罔聞,受辱的英雄將找不到他們犧牲的意義;如果你我都對“精日分子”的惡劣行徑無動于衷,和平時期靠什么來凝聚這個偉大的國家?一旦國有危難,還會有誰挺身而出、力挽狂瀾?須知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卻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時代。如今“霸主”警惕、“列強”環(huán)伺,貿易戰(zhàn)、科技戰(zhàn)、經濟戰(zhàn)、金融戰(zhàn)遍地狼煙。喪失了英雄精神,我們如何打贏這些影響著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的戰(zhàn)爭?(三個維度:對普通人、英雄、國家的損害。三個層次:認知、行為、氛圍)
側重于描寫“怎么做”的文段,一定要從讀者的角度出發(fā),提出的策略要具體可行,切忌假大空。如下面這一文段巧妙地運用比較、假設來表明態(tài)度,很有說服力。
我們不需要像戰(zhàn)時英雄那樣犧牲生命,也不一定能如林嗚先生和南仁東教授那樣掌握核心技術,但我們可以憑借一顆仰慕英雄的心,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正如我喜歡寫作,那就關注民生國情,努力寫出好作品來弘揚正能量和時代旋律;再如你喜歡設計,那就努力挖掘中國特色與中國味道,將民族精神與審美意識注入中國品牌,讓中國制造更加精進。當我們成了最美好的自己,也就可稱為當代英雄!讓英雄精神代代相傳,我們共勉!
總之,借助“讀者意識”寫作量表,可有效推進寫作過程指導。“讀者意識”寫作量表能讓學生基于讀者的立場審題、立意、構思等,以更好地明晰思路、自我校準、彌補邏輯漏洞;能讓學生自覺以讀者身份對內容進行審視、質疑、修改等,以避免浮夸矯飾的“小文人”抒情、虛張聲勢的“喊話式”論證、不負責任的“斷言式”評說;還能引導學生互評互改,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反思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在學習共同體中互相啟發(fā)、彼此激勵、共同提升。
[參考文獻]
[1]鄭桂華.寫作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J].中學語文教學,2010(1):28-30.
[2]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我國寫作教學的發(fā)展方向[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4-8.
(責任編輯農越華)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花都區(qū)教育科學規(guī)劃2019年度課題“高中議論文微型化寫作教學研究”(課題號:HD-JYKY2019C002,負責人:張玲榮)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