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噶爾本甘丹才旺有關史料的歷史人類學解讀"/>
伍金加參
(西藏大學文學院 西藏拉薩 850000)
17 世紀末,甘丹才旺白桑布前去收復阿里三圍,并征服拉達克,試圖重新建構阿里社會秩序,以維護甘丹頗章政權。因此,直到20世紀中葉為止,西藏西部阿里一帶一直由甘丹頗章地方政權,以及在其統治下發(fā)展起來的阿里地方行政機構掌管。另外,甘丹才旺的遠征西藏西部,改變了拉達克的歷史地位,使其受到了甘丹頗章政權方面強有力的控制,進一步拉近了衛(wèi)藏地方政府與阿里基層政權的關系。自此開始,西藏各方勢力可直接通過以阿里“四宗六本”①古格·次仁加布.阿里文明史(藏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65-70.另外,岡日瓦·曲英多吉.雪域西部阿里廓松早期史(藏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105-108.值得關注的是,以上兩部著作的作者都是土生土長的阿里學者,但兩人對“四宗六本”所持的觀點各不相同,有待進一步考證。為主的基層政權進行來往,這種局面對20世紀初期及以后的甘丹頗章政權發(fā)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關于17 世紀末阿里社會秩序研究方面,國內外有眾多論著問世,如國外有圖齊(1985)[1]、L·伯戴克(1985)[2]、羅布特·維塔利(1985)[3]、洛桑(1987)[4]等學者的著作;國內有格隆·丹增旺扎(1996)[5]、崗日瓦·曲英多吉(1996)[6]、古格·次仁加布(1994)[7]、齊光(2007)[8]、黃博(2007)[9]和阿旺金巴(2017)[10]等學者的相關著作。另外,其他學者的作品中也有反映阿里社會秩序的內容。但是,專門研究17世紀末的甘丹才旺白桑布歷史功績及其當時阿里社會的著作比較罕見。歷史人類學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不同學科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11]文章從歷史人類學的視野出發(fā),以西藏阿里地方社會秩序建構為主要考察對象,通過梳理其歷史背景,考究相關文獻記載、歷史地名、壁畫內容和經幡桿等,利用文本與圖像資料來探討地方行政體系的構成及其歷史背景。
據相關史書記載,阿里王吉德·尼瑪貢有三子,長子為白日巴貢,二子為扎西貢,三子為德祖貢。三個兒子成年后,為避免重蹈先祖時期王室內斗的悲劇,吉德尼瑪貢把整個阿里分為三個行政區(qū)域分給了三子,從而形成了三個地方割據勢力。[12]具體區(qū)域劃分和邊界,據《拉達克王統記》記載:“長子白吉貢統轄阿里瑪域;二子扎西貢所屬領地為普蘭、古格、亞孜等;三子德祖貢,則占據了桑嘎、比地、比角等地”[13]。至此,上部阿里三圍的行政區(qū)域基本形成,史稱“阿里三圍”①?!队褐俦浇淘凑f》上說:“中象雄,吐蕃王室后人因戰(zhàn)亂而逃往此地,并統領該地,稱之為‘阿里三圍'”。[14]另外,國內外的學者對苯教文獻的記載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后認為:古代象雄,分里、中、外三個區(qū)域。其中,里象雄(????????????????)位于岡底斯神山以西三個月路程處,在麥薩和巴拉等地附近。中象雄(?????????????????),以岡底斯為中心,向西有幾天路程的區(qū)域;向東南可到達今日之聶拉木和定日的邊界區(qū)域;向東有十天路程的扎拉莫的圣地達日查窩,再向東可抵達西藏中南部葉茹境內的部分地區(qū),如謝通門、南木林、江孜縣等地。外象雄(???????????????????),以被稱為協列甲卡爾的瓊波孜珠山為中心,此處也稱松巴朗吉欽雪,基本包括今班戈縣、那曲縣、丁青縣、巴青縣、囊謙縣等。[15]關于象雄的疆域問題,目前學界眾說紛紜,尚未有明確定論。為了對甘丹才旺白桑布之前的阿里三圍的地理概念有個基本的認識,也為便于進一步探討17 世紀末的阿里地方歷史背景,以及地方社會秩序建構基礎,對古代象雄、上部阿里三圍等區(qū)域的形成,筆者在此略作介紹??傊?,就目前所見史料而言,公元9世紀吐蕃贊普后裔吉德·尼瑪貢為避戰(zhàn)亂而逃至阿里一帶,并受到了當地王札西贊的歡迎,將其女卓薩闊瓊嫁給了吉德·尼瑪貢,推舉他為阿里王。吉德·尼瑪貢在阿里普蘭地方修建“辜卡爾尼松”②吉德尼瑪貢一行最先來到獅泉河北岸的日拉地方,并在此養(yǎng)精蓄銳,逗留了一段時間,還在此建筑了日拉喀瑪城堡。然而此地自然氣候較為惡劣,一年四季天氣奇寒,風沙較大,植被稀疏,是屬純牧地區(qū)。而來自氣候溫暖、水草豐美的農業(yè)地區(qū)的吉德尼瑪貢卻難以適應。尤其,此地過于遠離吐蕃本土,于是,他又不得不派大臣格西扎西贊等到各地尋找氣候暖和、易于與吐蕃本土來往的地方。最終,他們找到了河谷深、土壤肥沃、雨量適中,與普蘭耷拉卡城堡不遠,孔雀河畔以北的噶爾東地方。不久吉德尼瑪貢也親自遷至此地,并擇此地為長期居住點,安身立命。還在噶爾東朗欽日山上筑起了阿里史上頗具劃時代意義的辜卡尼松城堡,據傳有九層,極其雄偉壯觀。吉德尼瑪貢成了統領阿里的國王,‘辜卡尼松城堡’便是他的王府。詳見:古格·次仁加布.阿里史話[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8.等皇室城堡,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了較為強大的地方勢力,這就為后來阿里地方基層政權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是可追溯的最早信史背景。
公元17世紀,在甘丹頗章政權時期,因教派之爭等原因,拉達克王森格朗杰進犯古格,占據阿里普蘭、扎達、日土等地。[16]五世達賴喇嘛和達賴汗派蒙古族將領甘丹才旺率領以蒙古騎兵為主力的蒙藏聯軍,經過三年的兵戈鏖戰(zhàn),終于收服古格,攻
①藏文古籍《拉喇嘛沃傳》記載:菩提祖師拉喇嘛沃就出生在阿里三圍:亞澤、普蘭和古格中部。吉德尼瑪貢不僅有其極顯赫的吐蕃贊普后裔之榮耀,而且他本人智勇雙全,德高望重,很快受到了當地百姓的擁戴和尊崇。并且,在此地政事等各方面打下了十分牢固的基礎,也很快與老家有了聯系。故而,其原來的兩名忠臣按他們原先的許諾,把各自的女兒送往噶爾東做為其妃子。于是,焦日列扎勒的女兒焦日薩氏先后生了三個兒子,他們就是阿里歷史上有名的“上部三貢”即長子拜吉日巴貢、次子扎西貢、幼子德祖貢。吉德尼馬貢生前為了避免重蹈其祖先之覆轍,為了不使他的三個兒子爭奪其位而自相殘殺,便把阿里分成三個勢力范圍,讓三個兒子各掌其政。長子拜吉日巴貢統領南自芒玉、幫庫那贊,東自日土、色卡廓、囊廓典角噶布、日瓦馬布、彌杰帕彭雅德、朵普巴欽等地,北自色卡工布,西自卡奇拉澤加等范圍;由次子扎西貢統轄普蘭、古格、亞澤等范圍。由幼子德祖貢統轄桑噶古松、畢帝、畢曲等范圍,至此阿里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三個較大的勢力范圍,藏族歷史上有名的阿里三圍,亦由此而揚名。詳見:古格·次仁加布.阿里史話[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12.破拉達克,迫使其簽訂協議,拉達克所占領的古格、日土、普蘭等地收歸甘丹頗章政權管轄。公元1686 年,蒙古將領甘丹才旺(也稱甘丹才旺白桑布)①藏文史料中稱甘丹才旺為“王”,更有噶夏下令的民間收藏檔案上亦有明文記載。原文如下????????????????????????????????????????????????????????????????????????????????????????????????????????????????????????????????????????????????????????????????詳見:東噶·洛桑赤列.東噶藏學大辭典[Z].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9:601-604.古格·次仁加布.阿里文明史(藏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58-65.在阿里建立噶本政府,設立包括普蘭、日土宗等在內的“四宗六本”②阿里地區(qū)有四宗六本,最高地方官員即噶爾本必須由地方政府委派。由于阿里地處邊境,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其官員的品第相當高,為外臺吉四品頂戴。嘉獎后不久,甘丹才旺前往自己拼死搏斗、功成名就的阿里,當了阿里歷史上的第一任噶爾本?!案翣枴币嗉窜姞I,因為在拉、藏戰(zhàn)爭期間,這里是甘丹才旺大將統率的蒙藏軍隊的駐扎營地,故得此名。當甘丹才旺再次返回阿里后,原軍營駐地成為阿里地方政府的行政機構駐地,噶本便是這個地方級行政機構的首領名稱。阿里歷史上曾有過五十余名噶爾本,都由噶廈政府直接派遣,剛開始一次一名俗官,后來一次兩名,一僧一俗。首府設在噶達克,是阿里的政治、經濟、宗教和軍事的中心。下屬機構有四個宗(相當于縣),分別為普蘭達瓦、雜布讓、日土。邦巴本又稱邦巴羅強,其頭領稱噶倫。此官相當于在改則的外四品官?!诒尽瞧咂芳壍牧鞴?,直接從拉薩的甘丹頗章地方政府的一百七十五名僧官和一百七十五名俗官中委派,一般對政府立功不大者,派到邊遠偏僻地,帶有一定的懲罰性??伞尽患壍木凳酪u官,是在此次戰(zhàn)爭中立功最多的當地人,他們都持有政府的令文(加蓋歷任達賴或攝政王私印的書面命令和指示),有很多特權,帶有一定的軍官性質,在舉行一年一度的噶爾恰欽盛會時,按戰(zhàn)功大小排位就坐。諸如,佐措本,他當時立功最多,所以他的座次總是排在右排第一。詳見:古格·次仁加布.阿里文明史(藏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35-36.另見黃博.四宗六本:甘丹頗章時期西藏阿里基層政權初探[J].中國藏學,2016(2).古格·次仁加布.阿里文明史(藏文)[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67-70.。他在阿里曾實施勘界、設卡,建立賦稅、貿易制度,并讓不少寺院改宗格魯派。公元1788 年,尼泊爾以噶夏增加邊界商貿稅收為由,派兵侵占吉隆、聶拉木、宗喀、絨下和普蘭等地,并大肆搶劫。公元1792 年(清乾隆五十七年),清朝派兵收復所失領地。《西藏志》記載:“頗羅鼐長子朱爾瑪特策登駐防于‘阿里噶爾棟'。1841年,道格拉王室森巴人派倭色爾為將,率森巴人、拉達克人和巴爾蒂斯坦人組成的聯軍,以朝拜神山圣湖為名,分三路侵入阿里。先后攻占日土、札達、噶爾昆沙、普蘭等地方。清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獲悉后,派代本筆喜等率軍赴阿里,經一年多戰(zhàn)爭,徹底消滅入侵之敵,收復阿里?!盵17]
其后不久,阿里邊境穩(wěn)定,構建基層社會管理制度,設置了以阿里三圍噶爾本(??????????????)[18]兩名、宗本四名(????????????????)[19]、本六名(?????????????)[20]構成的基層行政體制。這里的“四宗”分別為:在吉德尼瑪貢來到阿里后最早行使管理職能的普蘭地方設立的普蘭宗;在原象雄八大城池之一的達卡城設立的達卡宗;在阿里古格王宮所在地札布讓城建立的扎布讓宗;在原象雄四宗之一的日土宗設立的日土宗。以上四宗之宗本官員由西藏地方政府直接委派?!傲尽睘椋孩偎_讓本,為六本之首,管理鄧巴部落的土地、庶民事宜,在現札達縣境內;②“佐佐本”,管理米色爾(今門市鎮(zhèn))三部落的土地、庶民事宜,在現噶爾縣境內;③“曲底本”,管理曲底四部落,在現札達縣境內;④“納木如本”,統轄其四部落的“本”,管理土地、庶民事宜,在現噶爾縣境內;⑤“仲巴本”(亦稱博翁巴),為管理仲巴三部落的“本”,在現噶爾縣境內。⑥“朵蓋齊本”,為朵蓋齊的僧俗五部落的“本”,也是日土縣自衛(wèi)武裝首領。后來,還設置有改則本及其庶民。學界對有關阿里“四宗六本”還有其他不同的觀點,對此筆者另有專論,在此不再展開討論。
總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阿里逐漸成為了各種文明的交匯之地,而作為阿里地方社會秩序重要組成部分的基層政權建制也隨著社會歷史的演變而受到了各種沖擊,并不斷完善。它在延續(xù)過去已有地方行政建制的同時,不斷吸收其他區(qū)域的養(yǎng)分,最終形成了一種較為獨特的存在,其中也不缺乏先進的文明元素。
“以畫記史,寓史于畫?!弊鳛椴刈迨銓憵v史的重要手段,壁畫反映了藏民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并且它所反映的民族文化是多層次、多方面的。拉斯金(John Ruskin)指出:“偉大的民族以三種手稿撰寫自己的傳記:行為之書、言辭之書、藝術之書。我們只有閱讀了其中兩部才能理解它們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這部書中,唯一值得信賴的便是最后一部?!雹俎D引自曹意強.藝術與歷史[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59.孫琳.《五世達賴喇嘛覲見順治帝圖》及其敘事方式研究[G]//轉自西藏布達拉宮管理處.布達拉宮藏品保護與研究,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4:44.在解讀有關甘丹才旺的壁畫內容時,筆者不僅對布達拉宮遺存的壁畫內容進行了實地考察,而且參考了藏文文獻的記載。[21]
布達拉宮白宮頂層的平措堆吉寢宮內,三面都繪有反映五世達賴生平的壁畫,除了畫工的精細程度有所區(qū)別外,所繪內容與西大殿的壁畫基本一致,應該是西大殿五世達賴喇嘛生平壁畫的藍本。[22]《布達拉宮修繕史料整理與研究》中記載:“依照《五世達賴喇嘛傳記后續(xù)五卷》之本生內容繪于日光殿,為了記錄創(chuàng)建儀仗法會和修建內供而開始在素描吾之簡單傳記繪于西大殿二層回廊四周?!北诋媰热菁确从沉宋迨肋_賴生平,也體現了甘丹才旺等世俗人物的歷史功績。歷史人類學者張亞輝指出:“在西藏,我們可以看到佛教中的結構——即豐產神、武士、佛——菩薩——與社會結構之間的對應性。”[23]“這種繪畫是對藏族靈魂、宗教生活及其歷史全貌的一種展示?!盵24]此外,對于布達拉宮總體宮殿建筑而言,“如果說七世紀的布達拉宮,作為宮堡建筑政治的象征,主要顯示了人間奴隸主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所向披靡的武功。那么,五世達賴喇嘛重建的布達拉宮就由人間變成佛域,整個建筑就是一座神權的偶像崇拜?!盵25]與重要歷史人物有關的壁畫內容,在重要的史料上有記載,學術界對此也有較多關注。上述壁畫的繪制年代,被斷代為1690~1694 年間。[26]因此,它對了解17 世紀西藏西部歷史文化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該壁畫所處位置,在布達拉宮西大殿二層回廊四周。其選位具有特殊意義,從細節(jié)上也不難看出其象征意義。從這一獨特題材的壁畫,我們可以看出在布達拉宮白宮頂繪制甘丹才旺這一人物的壁畫,是由文本轉換為視覺形象,這種方法的采用有其獨特的象征意義。甘丹才旺作為世俗人物被繪制于布達拉宮白宮頂上,說明他的歷史功績得到了當時西藏地方政府的認可?!拔鞑厝吮磉_了一種認為家宅是一個小宇宙的感情,認為它是一個安全的住處??臻g則相反,到處都有無數神靈聚集和藏身,他們始終都在窺伺和表現得咄咄逼人。這樣一來就解釋了為什么能以任何一種方式與這些神靈接觸的任何東西都不能保存在室內,始終都應把他們帶到曠野中,尤其是帶到十字路口——守護神所鐘愛的地方?!盵27]可見,宮殿每一角落的壁畫,都體現了一定的布局設計理念,這與西藏本土文化密切相關。“只有在著名人物的形象中,才最容易從已規(guī)定的法典中得到啟示。當然,甚至在這一領域中,在畫像人物的面相和態(tài)度方面,仍然具有最大的統一性。個人人格肯定表現得不如法典所規(guī)定的上師那樣明顯強烈。所以某些細節(jié)常常是象征性的,例如面部表情的和藹或憤怒,或者是身體的顏色。但是,我有時也會遇到一些真正的個人形象,尤其是在雕像中更為如此?!盵28]壁畫中甘丹才旺的形象并非無中生有,更不是出自畫家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作為蒙古人的形象逼真且獨特,頭戴傳統的蒙古帽②據筆者在布達拉宮、大昭寺、昌珠寺和拉薩格魯派的三大寺院等進行實地調查后發(fā)現,繪有固始汗和俺達汗等形象人物上的帽子很吻合。詳見相關壁畫和蒙古服飾的著作。,身披蓮花紋蒙古服③蒙人馭虎圖服飾上有八個蓮花,傳統氆氌手工業(yè)的紡織人員通常稱之為“堅達白瑪十二”(??????????????????????????),也有“堅達白瑪八個”(?????????????????????)。根據訪談內容整理。訪談對象拉普(1980-),女,西藏日喀則康馬人,采訪時間:2017年12月24日。采訪地點:康馬縣少崗村。,穿戴大領窄袖綢綠錦短衣,以水獺皮走邊,系大紅花緞帶一條,穿戴蒙式靴子④蒙古式樣靴子,通常都是用褐色或紅色的皮革制成。詳見:(奧地利)勒內·德·內貝斯基·沃杰科維茨.西藏的神靈和鬼怪[M].謝繼勝,譯.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1996:9.。有關蒙古人物形象的壁畫,⑤據阿旺尼瑪(1907-1990)介紹,過去許多寺廟的大門一側都繪有蒙人馭虎圖,山南敏珠林寺大門左側也有,稱為索波拉貝(sog po lha dpal),蓮花生大士的25位弟子中也有名為索波拉貝者。傳說此蒙人名為都伽(Gdugs dkar)。因惡虎為虐,此人執(zhí)此虎后,鎖以鐵鏈,牽至此地,而得勇士稱號,美名遠揚。都伽之名即為此地國王札薩克者(Dza sag go)所賜。據說自此之后此勇士即以札薩克都伽的大名行于世。也有傳說蒙人馭虎圖中的人、虎及鐵鏈分別代表密宗事部三怙主。還有個說法是,仿制英國人統治印度時的西藏火柴盒上畫的鹿虎圖案。詳見:謝光典.流動的圖像意涵——蒙人馭虎圖與財神牽象圖的宗教意蘊分析[G]//陜西師范大學中國西部邊疆研究院、“國學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16:8.學界已有較多的研究成果①關于都伽札薩克,劍橋大學人類學學者卡若琳·漢弗萊(Caroline Humphrey)在蒙古地區(qū)搜集到幾則有關都伽札薩克的傳說,其中都伽札薩克被稱為都伽齋桑(Dugar jaisang),所謂札薩克或齋桑都是有清時期的蒙古官職名,與我們討論的議題并沒有關系。,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壁畫不僅是關于甘丹才旺的重要史料,也為研究當時蒙古服侍文化提供了證據。壁畫中蒙人所穿戴的服飾,有學者做過比較詳細的研究。羅布教授指出:“西藏的官服制度源遠流長,早在吐蕃時期就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尤以告身制度為詳。吐蕃崩潰后,西藏地區(qū)陷入長期的分裂割據、紛爭無序的狀態(tài),包括告身等服飾制度在內的各種典章制度遭到破壞。十三世紀以后,西藏官服體制及其構成要素受到蒙古服飾文化的較多影響,并在帕竹政權統治時期形成了被譽為‘珍寶服飾'的奇特服飾,藏巴汗統治時期也大致流傳不衰。甘丹頗章政權建立初期,由于政局的變遷、社會流動的加大,以及蒙古因素的再度流入,拉薩地區(qū)貴族上層隨意穿戴,服飾裝束比較混亂,以至‘四、五個以上的人聚在一起時,可能會發(fā)現其中有漢式、尼泊爾式、藏式、門巴式、康巴式、工布式、藏北牧民式、蒙古式、阿里式'等各種各樣的奇異服飾?!盵29]研究蒙古服飾的學者認為,“服飾的變化作為一種表征,體現的是政治權力結構影響下的文化動向。如果說元朝對西藏地方的統轄使得藏族貴族服飾中出現了蒙古服飾的一些元素,那么,清朝初期蒙藏聯合治理藏區(qū)的格局則更進一步促進了這種影響的廣泛、深入展開,以致西藏一些人有意穿戴蒙古式裝束,其實他上半身穿蒙古服,下半身著藏裝”[30],不倫不類。[31]楊清凡女士認為:“蒙古服飾的一些因素及制度、風俗等更為深入地進入到藏族服飾中。七世達賴獻供物,其中就有全套俗官所著禮服和蒙古官員服飾、用喀爾喀的金絲綢緞和鑲有五顏六色絲線的貼邊的蒙古式短褂、喀爾喀制作的獺皮鑲邊的嗶嘰衣服等”。[32]因此,壁畫中蒙古將領甘丹才旺的服飾反映了當時蒙藏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值得下一步考究。
筆者在實地考察中發(fā)現,該壁畫下方有題記:“保碩圖國王和甘丹才旺的部隊征服阿里三圍,期間,嘉塘·隆江堅帶領拉達克太子諾努·阿旺在轉經?!痹凇恫歼_拉宮壁畫源流》②詳見原文:??????????????????????????????????? ????????????????????????????????????????????????????????????????????????????????????????????????????????????????????????????????????????????????????????????????????????????????????????????????????????????????????????????????????????????????中國西藏布達拉宮管理處.布達拉宮壁畫源流[M].九洲圖書出版社,2000:136.中也提到了這一題記,并且認為該壁畫系勉塘派,繪制于公元1690-1694 年間。如上所述,上述壁畫不僅表現了歷史人物、事件,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是研究民族傳統文化、民族關系的重要史料。利用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去解讀壁畫題記,不僅可以還原歷史場景,還有助于解讀其作為文化符號的象征意義。法國人類學家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 Claude Levi-Strauss)指出:“歷史學是從社會的有意識的表達方面來組織其資料的,而人類學則通過考察它們的無意識的基礎來進行研究?!盵33]在有關文獻資料匱乏的情況下,筆者努力搜尋有關的壁畫、壁畫題記等資料,并對其進行解讀和分析,以及探討人物歷史背景的同時,解析當時的民族關系和民族之間的文化聯系。
國內外學者對分別立于阿里和拉薩的兩根經幡桿(??????????????)進行過研究。阿里本地學者古格·次仁加布在《阿里文明史》中說:“甘丹才旺在戰(zhàn)場上立功,勝利回師拉薩時,地方政府為表其功,在八廓街東邊立經幡桿,稱甘丹經幡桿。”[34]國外學者巴菲陲利·凱特瓦說:“17 世紀甘丹才旺白桑布在拉達克出征后獲勝,并豎立了兩處經幡桿:一處在拉薩,另一處在崗仁波且。兩處經幡桿皆高大,被稱為瘋狂的經幡?!盵35]據了解,在拉薩的經幡桿立于八廓街東邊一戶名叫德慶繞丹(??????????????????????????)人家附近。德慶繞丹,是甘丹才旺的府邸。1681年,甘丹才旺在扎什倫布寺學經時,應五世達賴喇嘛之命前往阿里收復失地并取得勝利。后為表其功,在岡底斯神山前立甘丹大經幡桿。1682 年,于拉薩八廓街又立經幡,名甘丹大經幡桿。
筆者認為,17 世紀所立經幡桿與早期藏族歷史上的立碑及其盟誓文化,二者有相同的功能和象征意義。美國人類學家弗蘭茲·博阿茲(Franz Boas)提出,文化“必須在其獨特的歷史發(fā)展的語境中理解”。[35]根敦群培在《白史》中記述:“每戶藏族人家的房頂上立有帶經幡的長矛,這是藏族特有的習俗。最初為出征的象征,后逐漸具有了宗教的象征意義。不管是上部與印度接壤的藏族人家,還是下部與漢地接壤的藏家,都延續(xù)著房頂上掛經幡的習俗?!盵36]此外,在拉薩大昭寺東南方向立有另一根經幡桿,稱“夏嘉仁經幡桿”(?????????????????????????????)。該經幡桿立于15世紀,為紀念宗喀巴大師圓滿舉辦“傳昭大法會”而立。可見,為紀念重大歷史事件而立經幡桿,是西藏特有的民俗。甘丹才旺時期立兩處大經幡桿,不僅反映了重要歷史事件,而且與藏族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從現有藏文文獻資料和其他資料來看,在阿里和拉薩所立大經幡桿,其最初的起源與甘丹才旺的歷史功績有關。藏族傳統的壁畫和經幡桿,都具有某種象征符號意義。圖齊在《西藏的畫卷》中說:“對于佛教圖案,任何形象都是象征性的。我們應將這種圖像詮釋成如同一部用神秘符號寫成的書,惟有已接受其奧義者方可解讀。”[37]藏傳佛教象征符號,形式繁雜多樣,內容深奧難懂,反映了社會生活和思想意識的方方面面。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和人們思想意識的不斷變化,象征符號所呈現的寓意也隨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拔鞑厮囆g也以同樣的方式包容了獨有的宗教內容。通過符號象征,它表述了復雜的直觀直覺。”[38]
通過對布達拉宮的壁畫和大昭寺前的經幡桿的考察,筆者認為在缺乏文獻資料的情況下,解讀壁畫、經幡桿背后的歷史及其它們作為象征符號的資料價值,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圍內認識歷史大背景及其文化事象。壁畫與經幡桿是同一類型的文化符號,需要用現代文化人類學等方法進行解讀。
研究和探討歷史上的阿里基層社會機制,對了解西藏西部邊疆歷史發(fā)展、社會經濟生活及其文化習俗有著重要的意義。文章對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和民間傳說資料等進行梳理,闡釋與甘丹才旺白桑布有關的壁畫和經幡桿等文化符號所折射出的歷史背景、民族文化和象征意義,即一種特殊的邊疆歷史、社會形態(tài)以及地方歷史演進圖。認為在特殊歷史文化環(huán)境下產生的壁畫和經幡桿等,不僅反映了過去的歷史,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意義,對歷史研究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補充史料。